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說明對象,培養(yǎng)愛好科學、主動探尋自然奧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說明文的特點及本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地說明事物的邏輯順序。


3比較兩篇短文,了解它們因為說明的問題不同,所以說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點。抓住重點 語句,提綱摯領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學習作者運用準確、平實的語言將深奧的科學理論說明得淺顯易懂,使廣大讀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4掌握詞語,體會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教學重點:


1.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明確說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


2.學習作者善于聯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側面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說明的作用和含義。


教法學法:比較閱讀法,語言揣摩法,延伸拓展法。


教學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恐龍的世界 圖片展示


中國考古人員新近在甘肅省永靖縣發(fā)現的巨大恐龍足跡化石證明,這種一億年前的恐龍,兩步就可跨過一個籃球場,是日前世界上已發(fā)現的最大恐龍足印。


揭示課題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兩篇 1、恐龍無處不有 2、被壓扁的沙子


二、作者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新疆域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 [來源:學???。網Z。X。X。K]


阿西莫夫:出生在蘇聯。15歲時寫就過一篇科幻小說,同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18歲那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說《偷乘飛船的人》。1949年獲博士學位。他發(fā)表的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認的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


三、檢查預習


正音:


hái zhě jiénàn sù


遺骸 褶皺 劫難 追溯


釋義:


褶皺:由于地殼運動,巖層受到擠壓而形成的彎曲。


劫難:災難、災禍。


致密:細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天衣無縫: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


四、閱讀課文,分組討論:


1.為什么說恐龍無處不在?


2.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


3.什么是“板塊構造”理論?


4.什么是“泛大陸” ?復述“泛大陸” 分離成七大洲的過程。


1. 為什么說恐龍無處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的專家在南極發(fā)現一些化石骨骼,而這些骨骼屬于鳥臀目恐龍。


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fā)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2. 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說明了么問題?


說明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


3. 什么是“板塊構造”理論?


幾十年前,人們發(fā)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移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個板塊下面俯沖。


4、什么是“泛大陸” ?復述“泛大陸” 分離成七大洲的過程。


根據“板塊構造”理論,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


2.25億年前——完整的泛大陸 2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 6500萬年以前——完全分開


本文要說明的內容是什么?


依據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的事實,證明了“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


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發(fā)現問題 南極發(fā)現恐龍—恐龍并不適應南極氣候—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 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提出大陸板塊構造理論——“泛大陸”形成時,恐龍在不同地區(qū)舒適地生活——后來“泛大陸”又分成四個部分——所以每一塊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


得出結論 “恐龍無處不在”是支持“板塊構造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


說明順序:邏輯


《恐龍無處不在》結構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這兩句話是全篇行文的邏輯基礎??傤I全文。


第二部分(2~7段),介紹恐龍無處不在是大陸在漂移。


第三部分(8~12段),簡明介紹板塊學說,并說明每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的原因。


第四部分(13~15段),再次聚焦南極恐龍和其他生物,確證這一推斷的正確性 。


想一想: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1、恐龍化石無處不有


大陸在漂移 板塊構造理論


2、恐龍無法遷移


依據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學說;


說明: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恐龍 板塊理論





生物學 緊密聯系 相互影響 地質學


不同科學領域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議論 是全篇行文的邏輯基礎,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六、延伸拓展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段話對你有何啟發(fā)?你能從自己的學習或生活經驗中舉一二例來闡述這一觀點嗎?


1.各種科學之間都有相通之處,兩種不同科學可以利用相通之處聯系起來;2.在研究哲學問題的時候,需要各個領域的學問參與研究,這時各種科學又被人為地聯系起來。


相互依存:一種科學往往是以另一種科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這時這種科學就是基礎科學的上層科學,它依賴于基礎科學,需要基礎科學的技術支持才能運行。如果沒有基礎科學做基礎,上層科學就不能存在。


電的發(fā)現推動了各類電器產品的發(fā)明和發(fā)展,進而影響到人類社會的進步。 同樣的還有鐳等放射性元素的發(fā)現進而導致了放射醫(yī)學的發(fā)展,為醫(yī)學進步提供了動力。


恐龍滅亡之迷 ?





第二課時


學習《被壓扁的沙子》


一、感知課文


本文要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恐龍滅絕的原因


1.作者提到恐龍滅絕的兩種理論,你能找出來嗎?


撞擊說 火山說


撞擊說:


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中,引起火山噴發(fā),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所有恐龍和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


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fā)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爆發(fā),那么也可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災難。


2.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據又是什么?


“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br/>

證據1:因為在恐龍滅絕的那個年代的巖石層中,發(fā)現了斯石英 ——壓扁的沙子。


證據2:斯石英只在被撞擊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發(fā)吞沒了恐龍,就不會有“斯石英”存在。


你認為哪種說法更有道理,請在課文中找出證據。


撞擊說更有道理。


1、在一些地方發(fā)現了斯石英。 2、學者們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qū)的巖層。


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是撞擊。


1.會反彈,但很緩慢,能保持幾百萬年。2.在高溫下會變成普通的沙子。


《被壓扁的沙子》結構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說明對象。


第二部分(2~6段),探討恐龍大滅絕,介紹兩種學說“撞擊說”和“火山說”,揭示研究這一問題的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7~11段),解釋斯石英的成因,重點說明其性質,為排除“火山說”提供科學依據。


第四部分為12~17段,依據科學理論,進一步斷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發(fā)生過撞擊,而且肯定沒有發(fā)生過火山運動,從而得出結論,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


小結:


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龍滅絕的原因 邏


撞擊說 火山說 輯


1、在一 些地方發(fā)現了斯石英。 順


2、科學家研究了拉頓地區(qū)的巖層。 序


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是撞擊。


二、精讀課文,比較分析兩篇短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


《恐龍無處不在》,說明對象為“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或“板塊構造”理論。


說明角度為:通過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來證明“板塊構造”理論。


《被壓扁的沙子》,說明對象為“恐龍的滅絕”,說明角度為通過“被壓扁的沙子”來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


說明順序


作者采用的是邏輯順序,重在說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內,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既嚴謹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解釋清楚。


《恐龍無處不在》全文從現象到本質,逐層推進,表現了思維的開放性和嚴密性。


《被壓扁的沙子》同前文一樣,邏輯嚴謹,說理充分,是運用科學發(fā)現相互佐證來進行科學探究的又一杰作,表現了作者豐富的科學知識、敏銳的科學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


三、體味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舉例子


在文章中,作者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例如,《恐龍無處不有》中為了證明不僅南極大陸有恐龍化石這一說法,列舉“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fā)現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舉“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的事實,說明南極不止只有恐龍化石,還有別的。說法嚴謹。


說明方法-作比較


例如《被壓扁的沙子》中,談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區(qū)別時,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運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較方法;在《恐龍無處不有》中將南極的恐龍的命運與其他大陸的恐龍進行比較。“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br/>

說明方法-打比方


短文還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語言既生動又明白如話,如《恐龍無處不有》中“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說明了南極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極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四、揣摩語言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


如果抽象地說現代兩棲動物,不加以舉例,讀者可能一時想不到是指哪些動物。現代兩棲動物很多,舉“青蛙”和“蟾蜍”,是因為它們“人人皆知”,人們非常熟悉?!扒嗤堋焙汀绑蛤堋辈荒茉谀蠘O生存,猶如當年恐龍不能適應南極的生態(tài)氣候一樣,因為它們屬同一個家族。舉例幫助讀者理解,使讀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觀點。


(2)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


這一句補充說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即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驚人的吻合,這不是能用巧合來解釋的,只能說明它們原來在一起。當然,大陸漂移學說還有很多深層證據 。


(3)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


這是俏皮話,但也并非無稽之談。星體撞擊地球雖然極為罕見,但在地球的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作者做這樣的假設,意在強調天文學研究的現實意義。


(4)即非常純的沙子。


這一句話是對“二氧化硅”的解釋,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學名,另一方面也強調只有非常純的沙子才能稱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雜質。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tài),但誰愿意這樣做呢?


這一句話是以金剛石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yōu)槠胀ǖ奶迹惐人故⒔涍^高溫加熱可以變?yōu)槠胀ǖ纳匙?。也許沒有人會在意斯石英的還原問題,但沒有人會愿意把金剛石變?yōu)樘迹驗榻饎偸F了。作者隨筆幽默了一下,也表現了作者思維的活躍。


請你總結一下這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


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等


五、總結:


《恐龍無處不在》


佐證


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 大陸漂移學說


(考古)(生物學) (地質)


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被壓扁的沙子》


壓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龍滅絕的原因—撞擊說


(化學)(地理學)(天文學) (生物學)


不同的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六、想象作文


請你想象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18恐龍滅絕假說(恐龍無處不在)--視頻素材1.rm


6500萬年前的一天,恐龍們還在地球樂園中無憂無慮地嬉戲,覓食。


突然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顆直徑10公里相當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從天而降。那是一顆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頭撞進大海,在海底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氣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里,并以極快的速度擴散。


恐龍們驚慌失措,爭相逃命??勺矒艏て鸬幕覊m布滿了天空。一時間暗無天日,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數月乃至數年里,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云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低溫中,蒼茫大地一時間沉寂無聲。


大量恐龍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凍死、餓死的厄運。


山洪暴發(fā),泥石流將恐龍卷走并埋葬起來。恐龍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板書設計


1、恐龍化石無處不有


大陸在漂移 板塊構造理論


2、恐龍無法遷移


依據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學說;


說明: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恐龍 板塊理論





生物學 緊密聯系 相互影響 地質學


不同科學領域








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龍滅絕的原因 邏


撞擊說 火山說 輯


1、在一 些地方發(fā)現了斯石英。 順


2、科學家研究了拉頓地區(qū)的巖層。 序


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是撞擊。








相關教案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被壓扁的沙子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被壓扁的沙子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復習導入,閱讀課文,明確對象,總結拓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有表格教案設計: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有表格教案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辨別方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被壓扁的沙子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被壓扁的沙子教案,共2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語文八年級下冊恐龍無處不有教案及反思

語文八年級下冊恐龍無處不有教案及反思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教案

2020-2021學年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綜合與測試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0-2021學年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綜合與測試教學設計及反思

語文八年級下冊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綜合與測試教案

語文八年級下冊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綜合與測試教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恐龍無處不有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