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第 1 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鞏固練習(一)


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14.5 cm=14.5×10-2=0.145 m


B.14.5 cm=14.5 cm×10-2 m=0.145 m


C.14.5 cm=14.5÷(100 m)=0.145 m


D.14.5 cm=14.5×10-2 m=0.145 m


用分度值是 1 mm 的尺子去測量一支鉛筆的直徑,下面是幾個同學的記錄,其中錯誤的是() A.7.2 mm dm


cm mm


關(guān)于刻度尺的使用,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測量前要選擇量程、分度值適當?shù)目潭瘸?


B.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時,必須讓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


C.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


D.記錄數(shù)據(jù)時,在數(shù)字后面必須寫出對應(yīng)單位


在由小沈陽、宋小寶等著名演員出演的小品《我是演員之武俠劇》中,前 CBA 第一高度孫明明友情客串。劇中,身高 236.17 厘米的孫明明飾演“二弟”武松,他懷抱“武大”宋小寶提長劍出場,一劍斬殺三名壯漢, 來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戲。則關(guān)于測量孫明明身高的刻度尺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cm B.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mm C.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dm D.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m


李明是體育委員,他協(xié)助體育老師測量 60 m 跑道的長度時,老師給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讓他選擇,他應(yīng)選擇的是()


長度 30 cm、分度值為 0.5 mm 的鋼尺


長度 2 m、分度值為 1 mm 的鋼卷尺


長度 200 m、分度值為 1 m 的皮尺


長度 100 m、分度值為 1 cm 的皮尺


二、填空題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納米(nm)是一種長度單位,1 nm=10-9 m,已知一個納米粒子的直徑是 35 nm,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等于 m。


三、實驗與探究題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和 。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片葉子的長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葉子的長度是 cm。

















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寬度,他的測量方法如圖所示,圖中 A 是他讀數(shù)時眼睛的位置,請指出這位同學測量中的兩處錯誤:





(1) ; (2) 。


有兩位同學測同一支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的結(jié)果是 1.282 dm,乙測得的結(jié)果是 1.28 dm,那么:


(1)若這兩位同學在測量時都沒有出現(xiàn)錯誤,則結(jié)果不同的原因是: 。 (2)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 1 mm,則 同學的測量結(jié)果是錯誤的,原因


是 。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是 。如圖甲所示,正確的測量圖是 。在圖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體 A 的長度為 cm。


























如圖所示,圓錐的高是 cm。


刻度尺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基本工具:














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將細銅絲在圓柱體上緊密地排繞 72 圈后,用刻度尺測得這個線圈的長度是 cm,細銅絲的直徑為 mm。


該同學還用此刻度尺測量某兩市間鐵路線的實際長度。他先用一段浸濕的細棉線在地圖上與兩市間鐵路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再將細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得兩點間長度為 18.90 cm,若此地圖的比例尺為 1∶3×106,則測量值 18.90 cm 的準確值為 ,兩市間鐵路線實際長度約為 km。


我國是自行車王國,常見的自行車有“28”“26”和“24”等型號,這些型號是按車輪直徑的尺寸命名的,


如“26”型號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 26 英寸,1 英寸=2.54 cm。


“26”型號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 m,周長是 m。(保留兩位小數(shù))


給你一個量程為 2 m 的卷尺和一輛自行車,請你設(shè)計一個簡單的方案測量學校跑道的長度,請你寫出測量步驟,并用適當?shù)姆柋硎灸銣y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測出 ;


②算出車輪的 ;


③用紅布條在自行車車輪上做一個記號(或用氣門芯做記號),讓記號與跑道的起點重合,推著自行車沿跑道移動一圈,記下 ;


④跑道長度的表達式為: 。




















四、選擇題








如圖所示,四個相似的計時器,能成功記錄下短跑時間的是()


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


小蔣同學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結(jié)果最可能達到的是() A.實心球成績?yōu)?40 m B.立定跳遠成績?yōu)?10 m


C.跳繩 1 s 跳 100 次 D.1 000 m 跑用時 4 min


3.關(guān)于錯誤和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誤差的產(chǎn)生與測量工具無關(guān)


在測量中應(yīng)避免錯誤,而誤差是不能避免的


只要使用精密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正確,就不會產(chǎn)生誤差


對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


4.以下選項中,測量物體長度時造成誤差的原因有()


A.刻度尺的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


刻度尺熱脹冷縮


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正對刻度線


D.刻度尺放得不正


科學家測量一個物理量時,往往很仔細地測量很多次,他們希望() A.所有的測量結(jié)果都完全相同


能出現(xiàn)兩個完全相同的測量結(jié)果


除個別測量外,其他測量結(jié)果完全相同


D.對測量結(jié)果進行處理使測量誤差小一些


五 實驗與探究題


如圖所示,機械停表的讀數(shù)是 ,合計 s。





誤差是 之間的差異。軍事網(wǎng)上有一篇新聞,題目是“我們建的是導彈陣地,不能有絲毫誤差”。你認為這個題目 (選填“恰當”或“不恰當”),原因是 。


8.如圖所示,某同學對某物體長度的三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為 1.73 cm、1.74 cm 和 1.75 cm,則該物體的長度最接近 ,這是采取 的方法減小誤差。





小宇平時測出自己脈搏每分鐘跳動 75 次。在一次英語演講比賽中,小宇由于沒有戴手表,為了測出本班選手小慧的演講時間,他采用了數(shù)脈搏的方式來估測。結(jié)果在小慧同學演講時,小宇測出自己的脈搏共跳動 225 次,則小慧同學演講的時間大約是 min。


在做“測量物體長度”的實驗時,小可和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要測出最準確的數(shù)據(jù)。


小可說:“我只要認真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就不會有實驗誤差。” 小軍說:“我只要遵守操作規(guī)則就不會產(chǎn)生實驗誤差。”


小紅說:“我對同一個量多測幾次,求出它們的平均值,就不會有誤差了?!?小麗說:“只能減小實驗誤差,即使老師測量也會有誤差?!?


你同意 同學的觀點。


你認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盡量減小誤差?說出兩種即可: (1) 。


(2) 。


小明同學用一把刻度尺來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多次測量的結(jié)果分別為 18.50 cm、18.51 cm、18.5 cm、


18.52 cm、18.53 cm、18.35 cm、18.54 cm。(1)他進行 7 次測量的目的是 ;


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小明對多次測量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他發(fā)現(xiàn)不正確的是 、 。 (4)小明計算出物理課本的寬度,應(yīng)記為 cm。


生物體多為不規(guī)則物體,要想了解某生物體各方面的特征指數(shù),我們需要借助工具、儀器,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要測量如圖所示葉片的周長,我們需利用 和 ,先用 圍繞葉片一圈,再用


量出其長度,即得該葉片的周長。


為了探究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學做了如下的實驗:


找出幾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從中取出兩把不同的刻度尺,將它們的零刻度線對齊,再看看它們的 10 cm 或 15 cm 刻度線是否也對齊;換用其他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兩次。(2)在一張白紙上畫一段線段,由幾個同學獨立測量該線段的長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將零刻度線對準線段的起點。


現(xiàn)在請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①15 cm 的刻度線不對齊說明了: ;


②不同的人測量的結(jié)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說明了: ;


③通過上述實驗,你認為引起誤差的原因有哪些?


14.(1)如圖甲所示,用一磨損的刻度尺(零刻度線已模糊不清)測得物塊 A 的長度是 cm。


螺旋測微器是精密的長度測量儀器,它可以精確到 0.01 mm,估讀到 0.001 m,因此又叫做千分尺。如圖乙所示,被測量的物體夾在小砧和測微螺桿之間,固定刻度下方刻線每小格為 1 mm,固定刻度上方刻線為下方的每 1 毫米的中間刻線,稱為半毫米刻線。旋鈕連同可動刻度每旋轉(zhuǎn)一周,帶動測微螺桿一起前進或后退 0.5 mm。可動刻度上一周分為 50 等份,即每一小格為 0.01 mm。圖丙為某次測量的刻度情況,則讀數(shù)為 mm。




















第 1 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鞏固練習一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D1 cm= 1 m=10-2 m,14.5 cm=14.5×10-2 m=0.145 m 。


100


D用分度值是 1 mm 的尺子測量時,讀數(shù)應(yīng)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0.073 dm=7.3 mm,0.72 cm=7.2 mm,故 A、B、C 選項正確;7.18 mm 不是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 D 錯誤。


B測量時,被測物體的一端與零刻度線對齊,如果零刻度線磨損,可以與其他刻度線對齊,故 B 選項錯誤。


B倒數(shù)第二位“1”對應(yīng)的是毫米,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D長度為 30 cm、分度值為 0.5 mm 的鋼尺,長度為 2 m、分度值為 1 mm 的鋼卷尺,量程都偏小,故A、B 不合理;長度為 200 m、分度值為 1 m 的皮尺,分度值偏大,故 C 不合理;長度為 100 m、分度值為 1 cm 的皮尺,量程和分度值大小都符合要求,故 D 合理。


二、填空題


6.米(m)3.5×10-8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 m;因為 1 nm=10-9 m,所以 35 nm=35×10-9 m=3.5×10-8 m。


三、實驗與探究題


分度值1 mm2.70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由圖知,在 1 cm 之間有 10 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 1 mm,即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mm;葉子的長度為 L=2.70 cm。


(1)刻度尺沒有與被測邊保持平行(2)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正對刻度線


對照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進行分析解答。


(1)這兩位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2)乙沒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甲測得的結(jié)果是 1.282 dm,乙測得的結(jié)果是 1.28 dm,若這兩位同學在測量時都沒有出現(xiàn)錯誤,則甲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乙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cm,即結(jié)果不同的原因是:這兩位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 1 mm,由(1)分析可知,甲的測量結(jié)果是正確的,乙的測量結(jié)果是錯誤的,他沒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 B 1 mm 1.30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是刻度尺。A 選項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錯誤;B 選項中,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范,測量方法正確;C 選項中,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cè)未緊貼被測物體,故錯誤;D 選項中,刻度尺未與被測邊平行放置,故錯誤。


由圖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物體 A 左側(cè)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 6.00 cm,右側(cè)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 7.30 cm,所以物體 A 的長度為 7.30 cm-6.00 cm=1.30 cm。


11.2.0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cm,該圓錐的高度為 2.0 cm。


12.(1)1 mm3.600.5(2)189 mm567


(1)由圖知:刻度尺上 1 cm 之間有 10 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 1 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mm=0.1


cm;線圈的長度為 L=13.60 cm-10.00 cm=3.60 cm,細銅絲的直徑為 d=?=3.60cm=0.05 cm=0.5 mm。


?72


用刻度尺測得兩點間長度為 18.90 cm=189.0 mm,刻度尺分度值為 1 mm=0.1 cm,故準確值為 189 mm;實際長度 L'=18.90 cm×3×106=5.67×107 cm=567 km。


13.(1)0.662.07(2)①自行車車輪的直徑 D②周長,C=πD③自行車車輪轉(zhuǎn)動的圈數(shù) n④s=nC (1)由題意可知:“26”型號自行車的車輪直徑為 26 英寸,英寸與 cm 的換算關(guān)系是 1 英寸=2.54 cm=2.54×10-2 m,所以“26”型號自行車的車輪直徑 D=26×2.54×10-2 m≈0.66 m,則其周長 L=πD=3.14×0.66 m≈2.07 m。(2)學校跑道的長度比較大,無法直接測量,可以借助自行車進行測量。①用卷尺測量出自行車車輪的直徑,記為 D;②算出車輪的周長,C=πD;③在自行車車輪上綁一個紅布條做記號,讓記號與跑道的起點重合,推著自行車沿跑道移動一圈,數(shù)出沿跑道移動一圈自行車車輪轉(zhuǎn)動的圈數(shù) n(也可以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帶著另一個人,后面的人數(shù)圈數(shù));④跑道長度為:s=nC。





四、選擇題














B短跑所用時間短,對儀器的選擇原則是,量程夠用,分度值小,方便操作,所以丙和丁比較合適,故選 B。


D中學生 1 000 m 跑步的成績一般在 4 min 左右,故選 D。


B測量中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但是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測量工具不夠精確是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


B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刻度尺的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刻度尺放得不正,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正對刻度線,這些都是錯誤的操作??潭瘸邿崦浝淇s導致測量不準確,造成誤差。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故科學家測量一個物理量時,往往很仔細地測量很多次,他們希望對測量結(jié)果進行處理使測量誤差小一些,故 D 正確。


五 實驗與探究


6.3 min10 s190


在停表的小表盤上,1 min 之間有 2 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 0.5 min,指針指在“3”和“4”之間,偏向“3” 一側(cè);在停表的大表盤上,1 s 之間有 10 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 0.1 s,指針指在 10 s 處,所以停表的讀數(shù)為 3 min 10 s=190 s。


測量值與真實值不恰當誤差不可避免,只能減小


一般來說,由于客觀或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等因素的影響,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這種偏差叫誤差,誤差只能減小,不能消除。因此“我們建的是導彈陣地,不能有絲毫誤差”這個題目是不恰當?shù)摹?


1.74 cm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三次測量的平均值為:1.73cm + 1.74cm + 1.75cm=1.74 cm。


3


3


小宇的脈搏每分鐘跳動 75 次,小慧同學演講時小宇的脈搏共跳動 225 次,可計算出小慧同學演講的時


間大約為:t=225 min=3 min。


75


小麗(1)選擇精密的儀器(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減小誤差,可以采用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方法來減小誤差。所以小麗的說法正確,其他人的說法不正確。


11.(1)減小誤差(2)0.1 cm(3)18.5 cm18.35 cm(4)18.52


(1)物理學中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來減小誤差;


由數(shù)據(jù) 18.50 cm、18.51 cm、18.52 cm、18.53 cm、18.54 cm 可知,用此刻度尺測量時估讀到 mm 的 下一位,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mm;


“18.5 cm”沒有進行估讀,故為錯誤數(shù)據(jù);“18.35 cm”精確值與其他數(shù)據(jù)不同,也為錯誤數(shù)據(jù);


去除錯誤數(shù)據(jù) 18.5 cm、18.35 cm,則物理課本的寬度為:L=





18.50cm + 18.51cm + 18.52cm + 18.53cm + 18.54cm=18.52 cm。


5


細線刻度尺細線刻度尺


本題主要考查實驗器材的選擇、科學探究方案制訂等科學探究能力。測量葉片的周長,我們需利用細線和刻度尺,先用細線圍繞葉片一圈,再用刻度尺量出細線的長度,即得該葉片的周長。


①刻度尺的刻度線不均勻②不同人的估計值不同③測量時估計值因人不同而不同,誤差總是不 可避免的,誤差可能是測量工具、測量的人引起的。


①各種測量工具在制造時就存在問題,刻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勻,從而產(chǎn)生了誤差。


②為使測量結(jié)果更加接近真實值,在測量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不同人的估計值不完全相同, 也就產(chǎn)生了誤差。


③從實驗中不難看出,誤差可能是測量工具、測量的人引起的。14.(1)1.73(2)8.695


(1)圖甲所示刻度尺 1 cm 分為 10 個小格,故分度值為 1 mm;物塊 A 長度為 2.03 cm-0.30 cm=1.73 cm。(2)旋鈕每轉(zhuǎn)一周,測微螺桿就前進或后退 0.5 mm,由于可動刻度一周分為 50 等份,因此其精確度為:


0.5mm=0.01 mm;螺旋測微器的固定刻度讀數(shù)為 8.5 mm,可動刻度讀數(shù)為 0.01×19.5 mm=0.195 mm,所以最終


50


讀數(shù)為:8.5 mm+0.195 mm=8.695 mm。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鞏固練習(二)


一、單選題


下面的幾幅圖中,刻度尺的使用正確的是( )


A. B.


C. D.


小明的家在南昌,他的爸爸最近要去贛州辦事,小明上網(wǎng)查詢發(fā)現(xiàn)從南昌到贛州的列車很多.下面是他查到的列車時刻表的一部分:


若坐K105次列車從南昌到贛州,則需要的時間是( )


A. 5 h 38 minB. 5 h 6 minC. 5 h 54 minD. 6 h 6 min


下列測量中采用的方法比較合理的是( )


A. 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時,先測出200頁同樣紙的厚度,然后除以200


B. 測量乒乓球的直徑時,只使用一個刻度尺,不需要其他輔助工具,就可以準確測量。


C. 測量地圖上鐵路線的長度時,用一根有彈性的棉線的曲線重合來測量


D. 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可以測量10枚1元硬幣的總厚度,然后再除以10


下列關(guān)于實驗儀器使用方法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停表在使用前需先調(diào)零


B. 刻度尺零刻度線磨損后不能繼續(xù)使用


C. 任何測量工具在使用前都應(yīng)先觀察量程、零刻度線、分度值


D. 刻度尺測量時有刻度的一邊應(yīng)緊靠被測物體


感知身邊的物理——下列各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


A. 人體心臟跳動一次B. 人正常呼吸一次


C. 人打一次哈欠D. 人正常步行10m


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 1.7m=1.7m×100cm=170cmB. 2h=2×60s=120s


C. 85dm=85÷100m=0.85mD. 850mm=850×10-3m=0.85m


某學生在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忘記寫單位,下列數(shù)據(jù)的單位是“厘米”的是:


A. 一支鉛筆的直徑是7.1B. 茶杯的高度是11.2


C. 物理書的長度是2.52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物理實驗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是( )


A. 手表B. 停表C. 電子表D. 沙漏


圖中所列儀器用于測量時間的是( )


A. 卷尺B. 螺旋測微器


C. 游標卡尺D. 鐘表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量細鋼絲的直徑,將細鋼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后用刻度尺測量。下列相關(guān)說法中:①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②整個線圈的長度是5.00cm ③這種方法更精確地測量出細鐵絲的直徑④這種方法能準確無誤地測量細鐵絲直徑的真實值( )





A. 只有①②正確B. 只有②④正確C. 只有②③正確D. 只有①④正確


二、填空題


通過實際測量,在下列空格內(nèi)填上合適的長度或時間。


(1)一個中學生的身高約為________ m= ________cm。


(2)課桌的高度是________cm=________dm。


(3)八年級上冊物理課本的寬為________cm=________mm。


(4)我國一元硬幣的直徑為________mm=________cm。


(5)在百米跑步測試中,你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_s,約________min;班中跑得最快的同學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_s,約________h。


某同學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間接測定硬幣上(或下)表面面積,測得硬幣的直徑D=________cm.





認識刻度尺:如圖所示,該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每一大格是________,每一小格(分度值)是________.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常用時間單位還有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1 h=________min=________s.


圖中物體的長度是______cm。








如圖所示,刻度尺的讀數(shù)為______cm。








有六名同學,使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同一作業(yè)本的長度,六次測量記錄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則:


(1)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2)其中一位同學測量結(jié)果錯誤的是________.


(3)其中一位同學測量結(jié)果不合理的是________.


(4)這本作業(yè)本的長度是________.


鞏固練習二 答案和解析


1.D


由圖知,


AB.要從刻度尺的零刻線開始測起,所以AB錯;


C.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有刻度的一側(cè)沒有緊貼被測長度,所以C錯;


D.刻度面緊貼被測物體,起始端從零開始,故D正確。


2.B


從表中可以看出,K105次列車從南昌發(fā)車的時刻是7:08,到贛州的時刻是12:14,故行駛的時間為t=12:14-7:08=5h6min,故B正確。


3.D


A.200頁同樣的紙,實際上是100張紙,因此一張紙的厚度等于200頁紙的厚度除以100.故A錯誤;


B.由于乒乓球直徑的長度端點位置不易確,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故B錯誤;


C.測量地圖上鐵路線長度時,應(yīng)用一根無彈性的棉線和曲線重合來測量。故C錯誤;


D.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可以測量10枚1元硬幣的總厚度,然后再除以10,故D正確。


綜上分析可知選項D正確。


4.B


A.停表在使用前需先調(diào)零,故正確,A不符合題意;


B.刻度尺零刻度線磨損后,可以尋找新的刻度線作為測量的起點,仍然能繼續(xù)使用,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任何測量工具在使用前都應(yīng)先觀察量程、零刻度線、分度值,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刻度尺測量時有刻度的一邊應(yīng)緊靠被測物體,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5.A


A.人體心臟一分鐘跳動60-100次,因此跳動一次大約需要1s左右,符合題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約用時3s左右,不符合題意;


C.打一次哈欠經(jīng)歷的時間在3s~5s,不符合題意;


D.人正常步行10m經(jīng)歷的時間約10s,不符合題意。


6.D


A.“1.7m×100cm”得到的單位不存在,故A不正確;


B.進率不正確,應(yīng)為:2h=2×3600s=7200s,故B不正確;


C.格式不正確,應(yīng)為:85dm=85×110m=8.5m,故C不正確;


D.過程及進率符合要求,故D正確。


7.B


A.一支鉛筆的直徑是7.1厘米,不符合實際長度,故A錯誤;


B.茶杯的高度是11.2厘米,符合實際長度,所以B正確;


C.物理書的長度是2.52厘米,不符合實際長度,故C錯誤;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厘米,不符合實際長度,故D不錯誤。


8.B


AC.手表、電子表是生活中常用的計時工具,故AC不符合題意;


B.停表可以較精確的測量時間,在實驗室中經(jīng)常使用,故B符合題意;


D.沙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準確程度較低,故D不符合題意。


9.D解:


A、卷尺是測量長度的工具。不符合題意;


B、螺旋測微器是測量長度的儀器。不符合題意;


C、游標卡尺是測量長度的儀器。不符合題意;


D、鐘表是常用測量時間的工具。符合題意。


10.C


①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故①錯誤;


②線圈左側(cè)與10.00cm對齊,右側(cè)與15.0cm對齊,估讀為15.00cm,所以線圈的長度為L=15.00cm-10.00cm=5.00cm,故②正確;


③④鋼絲的直徑為d=L n,這種方法更精確地測量出細鐵絲的直徑,但不能準確無誤地測量細鐵絲直徑的真實值,故③正確,④錯誤。


11.(1)1.60;160


(2)80;8


(3)18.5;185


(4)20;2


(5)18;0.3;12;0.003


(1)一個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0 m= 160cm;


(2)課桌的高度是80cm=8dm;


(3)八年級上冊物理課本的寬為18.5cm=185mm;


(4)我國一元硬幣的直徑為20mm=2cm;


(5)在百米跑步測試中,你所用的時間是18s,約0.3min;班中跑得最快的同學所用的時間是12s,約0.003h。








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從第一個硬幣中心到第五個硬幣中心的長度為7.40cm,故一個硬幣的直徑為:


D=7.40cm4=1.85cm;


13.0~8.00cm;1cm;1mm(或0.1cm)


圖中的刻度尺的量程為0~8.00cm,每一大格是1cm,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或0.1cm)。


14.秒;s;小時(h);分(min);60;3600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常用的有小時(h)和分(min);1h=60min=60×60s=3600s。





解: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0.00cm對齊,右側(cè)與3.0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3.00cm。





解: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12.00cm對齊,右側(cè)與14.7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14.70cm-12.00cm=2.70cm。


17.(1)1 mm


(2)L3=17.28cm


(3)L6=18.805cm


(4)18.82cm





(1)從L1=18.82cm;L2=18.83cm;L4=18.81cm;L5=18.80cm可以看出倒數(shù)第二位對應(yīng)的單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2)從六個測量結(jié)果看,L3=17.28cm與其它測量結(jié)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記錄,應(yīng)該舍去;


(3)L6=18.805cm的分度值是0.1mm,測量結(jié)果不合理;


(4)為了減小誤差,應(yīng)該求四次正確測量的平均值,即這本作業(yè)本的長度為:L= L1+L2+L4+L54=18.82cm+18.83cm+18.81cm+18.80cm4 =18.815cm≈18.82cm。





車次
南昌發(fā)車時間
抵達贛州時間
粗略資料
列車種類
K105
7:08
12:14
北京西—深圳,共2327km
空調(diào)快車
K87
17:50
23:28
九江—廣州東,共1083km
空調(diào)快車

相關(guān)試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綜合訓練題: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綜合訓練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解答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物理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同步測試題: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同步測試題,文件包含第一章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同步練習學生版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doc、第一章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同步練習教師版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5.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練習題: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5.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練習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下列估測中,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是,下列數(shù)居最接近生活實際的實際,8mD,一支新中華2B鉛筆的長度約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當堂檢測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當堂檢測題

粵滬版八年級上冊3 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yīng)用精品課時作業(yè)

粵滬版八年級上冊3 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yīng)用精品課時作業(yè)

初中物理粵滬版八年級上冊2 測量長度和時間優(yōu)秀精練

初中物理粵滬版八年級上冊2 測量長度和時間優(yōu)秀精練

物理人教版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同步達標檢測題

物理人教版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同步達標檢測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八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