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淘沙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據(jù)意思寫出詩中的詞語。
(1)指極短的時間。( )
(2)江海匯合之處。( )
2.“八月濤聲吼地來”是從 (視覺 聽覺)方面來描寫的,寫了 (漲潮 退潮)時的景象;“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是從 (視覺 聽覺)方面來描寫的,寫了 (漲潮 退潮)時的景象。
3.把“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寫成現(xiàn)代漢語。
4.“卷起沙堆似雪堆”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請你運用這種手法仿寫一句。
【參考答案】
1.(1)須臾 (2)海門
2.聽覺 漲潮 視覺 退潮
3.片刻之間便退向江海匯合之處回歸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陽光照耀下像潔白的雪堆。
4.比喻 示例:大海真藍啊,就像一顆晶瑩剔透的藍寶石。
雪梅?其二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釋詞語。
日暮:
十分春:
2.把“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改寫成現(xiàn)代漢語。用上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
3.從這首詩的后兩句可以看出,詩人認為“十分春”的組成部分包括( )
A.梅和雪 B.梅和詩
C.雪和詩 D.梅、雪、詩
4.你還知道哪些寫梅花的詩句呢?寫一寫吧。
【參考答案】
1.指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么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和,也會非常俗氣。
3.D
4.示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古詩三首同步測試題,共2頁。
這是一份語文古詩三首同步練習題,共2頁。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17 古詩三首綜合與測試同步練習題,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