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簡析】
《通過感官來發(fā)現》是教科版二年級下冊《我們自己》單元的第2課,本課與第3、4課都是基于課程標準在生命科學領域學習內容“人體有感知各種環(huán)境刺激的器官”中,低段學習目標要求為“識別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有意識地主動利用眼、耳,鼻、舌、皮膚的感覺功能去觀察的事物。同時他們會發(fā)現,每個感覺器官都有自己能夠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夠感知的信息(不能做的事情),綜合使用感覺器官能夠幫助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進行更全面的認識。
聚焦板塊,通過認識感覺器官及其觀察方法上的作用,以及結合第一課“關于我們的身體,你還了解什么?”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探索板塊,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能高訴我們什么信息”、“說說我們看到的和想到的”、“用一種感官和用五種感官觀察比較哪種觀察更真實,得到事實”進行探究活動。
研討板塊,根據上面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展開觀察活動,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的表達和思考。
【學情分析】
到二年級為止,在學生成長的若干年中,人體的感覺器官在他們認識事物、感受外界環(huán)境變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但學生沒有特意去認識自己的感覺器官。本課重點呈現的是人體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使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利用眼、耳、鼻、舌、皮膚等感官去觀察周圍事物。同時他們會發(fā)現,每個感覺器官都有自己能夠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夠感知的信息(不能做的事情),綜合使用感覺器官能夠幫助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全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
●每個感覺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2.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采用實驗的方式,研究感覺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觀察、實驗發(fā)現的事實和想象。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如實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和想法。
●愿意在合作中承擔自己的工作,并積極參與研究活動。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殘障人士因為感覺器官功能障礙所造成的生活困擾。理解他們?yōu)榱烁玫纳疃C合運用其他感覺器官的意義。
●知道技術發(fā)明為殘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幫助。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能識別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
2.教學難點
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觀察、實驗發(fā)現的事實和想象。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器材1份、班級記錄表1份、圣女果等純色水果每人1個、塑料蘋果或香蕉1個、多媒體課件。
小組:巖石、裝有40-50℃熱水的杯子、包子、能播放音樂的音響、盲文板、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觀察了自己的身體,用眼睛看到了身體外部的器官,用手上的皮膚觸摸到了骨骼和肌肉,用耳朵聽到了身體里器官發(fā)出的聲音,對我們的身體有了很多了解。生活中我們也用舌頭來嘗味道,用鼻子聞各種氣味。
2.引導:我們用來觀察的眼、耳、口、鼻、皮膚等這些身體器官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感覺器官,簡稱感官。感覺器官可以幫助我們感知周圍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3.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感官來發(fā)現。(板書課題:通過感官來發(fā)現)
二、探索:認識感官及作用(預設10分鐘)
(一)探索1:交流。通過感官我們能獲得什么信息?
1.出示物體(建議是水果等可以食用的純色物體),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引導學生交流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等視覺信息。
3.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眼睛了解了這個物體的視覺信息。
4.觀察:接下來請同學們用其他感官了解這個物體的更多信息。(耳聽:音量、音高、音色、舒適度等聽覺信息;舌嘗:酸、甜、苦、辣、咸、澀等味覺信息;鼻嗅:香、臭、刺激等嗅覺信息;皮膚觸摸:冷熱(溫度)、軟硬、粗糙光滑、輕重等觸覺信息等;)【強調:實驗時一般是不允許品嘗的,在能確保安全衛(wèi)生的情況,可以嘗試】
5.交流:引導學生準確表達通過不同器官獲得的不同信息,并學會較正確的描述,初步區(qū)分“事實”和“想象”。
6.總結:我們通過不同的器官獲得了不同的信息,每種感官都能感知它能收集到的信息。其中眼睛幫助我們獲得視覺信息、耳朵獲得聽覺信息、鼻子獲得嗅覺信息、舌頭獲得味覺信息、皮膚獲得觸覺信息。
(二)探索2:看圖片
1.活動:活動手冊翻到13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上的四個物體,把看到的主要信息記錄下來,看不清可以參考書本28頁。
2.交流:(引導學生對觀察中的事實和想象做出區(qū)分)
(1)我們從每一幅圖片中看到了什么?(教師板書摘錄詞匯);
(2)看著這些圖片你想到了什么?(教師板書摘錄詞匯);
3.小結:我們要學會區(qū)分觀察到的信息和想象的信息。
(三)探索3:多感官觀察物品
1.活動:(下發(fā)或者請每小組X號同學領取材料)請同學們用五種感官觀察物品,再次用詞匯將我們的發(fā)現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2.交流:請同學們說說用感官觀察發(fā)現了什么?(教師板書摘錄詞匯);
3.小結:我們通過多種感官發(fā)現了這些物品更多的信息,并綜合這些信息我們可以辨別物品。
三、研討:(預設15分鐘)
(一)研討1:不同器官獲得不同的信息。
1.交流:比較探索2和探索3活動中只用眼睛看和使用五種感官所獲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2.活動:請你猜一猜。教師提供1個新的常見物品或者塑料水果等。
(1)請1小組描述只用眼睛看到的物品信息,請同學們猜一猜;
(2)請1小組描述五種感官所獲得的信息,再請同學們猜一猜;也可以換其他物品猜一猜。
3.小結:只用眼睛觀察到的信息很多,用五種感官所獲得的信息更多。
(二)研討2:不同感官的作用。
1.交流:我們能分別說說眼、耳、鼻、舌和皮膚的作用嗎?
2.小結:每個感覺器官都有自己能夠感知的信息,但對于其他信息無能為力,只有同時運用多種感官觀察事物,才能得到這個事物的具體信息,從而更加接近事實。
四、拓展:(預設5分鐘)
1.提問: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的人會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生活的?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2.活動:(下發(fā)盲文板每小組1塊)請同學們摸一摸,猜一猜這是什么?
3.交流:這是盲文,盲文或稱點字、凸字,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 民幣右下角就有盲文,它將代表0的三個圓點連接起來,變成一個拐彎符號“┛”。1元、2元、5元、10元券在正面左下角分別加印1個、2個(豎列)、2個(斜列)、4個小黑點;50元、100元券在正面右下角分別加印5個、7個小黑點。這些小黑點錯綜排列,仔細觸摸,可感覺微微凸起,盲人通過觸摸黑點多少及分布便可區(qū)分面值。
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盲道一般由兩類磚鋪就,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稱為行進盲道;一類是帶有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礙,該轉彎了,稱為提示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在中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guī)劃設置盲道?!钡聦嵣弦蛟诎傩罩虚g宣傳力度不夠等原因,國內城市大規(guī)模的盲道建設對盲人行路并未產生很大幫助。
助聽器幫助聽力不好的人正常聽到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聽障人士在沒有佩戴助聽器的狀況下,對很多聲音都沒有反應,比如:聽不到開水燒開的警報聲、聽不到馬路上車輛過往的聲音等等。這些狀況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對于小孩子和年邁的老人,所有就有了助聽器的發(fā)明。從喇叭形助聽器、電子助聽器、晶體管助聽器、全數字助聽器,助聽器越來越小,越來越實用,很好的幫助了聽了不好的人們。
4.交流:視力障礙的人們閱讀、行走非常不便,盲文幫助他們閱讀和行走;聽力障礙的人們無法聽清聲音,助聽器來幫助他們傾聽;生活中還有一些身體障礙的人,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堅強的生活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正在用各種技術改善著殘障人士的生活,努力使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五、總結建議:(預設2分鐘)
1.總結:眼、耳、鼻、舌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我們通過感覺器官可以獲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感受,幫助我們感知周圍世界,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運用多種感官可以獲得更全面的事物信息。各種技術發(fā)明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獲得信息,也可以改善殘障人士因感覺器官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困擾。
2.建議:課外了解更多幫助我們感知事物的各種設施設備,了解我們生活中為解決感覺器官障礙而創(chuàng)造設置的設施設備。
【板書設計】
2.通過感官來發(fā)現
眼 —— 視覺信息
耳 —— 聽覺信息
感覺器官 舌 —— 味覺信息
鼻 —— 嗅覺信息
皮膚 —— 觸覺信息
觀察記錄單
盲文由來
六點盲文的發(fā)明者是:路易·布萊爾(Luis Braille),也有人翻譯為劉易斯·布萊葉。他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里,他3歲時玩弄工具時不慎失手,刺傷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布萊葉的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yǎng)。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后又送他到村里的小學讀書。布萊葉學習既刻苦又聰明,深受老師和校長的喜愛。
1819年,布萊葉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盲生的課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靠口授。布萊葉學習刻苦、成績好、求知欲強,但沒有可供閱讀的書籍。他由此意識到,必須創(chuàng)造一種容易摸讀和書寫的盲文,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1821年,有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范一種“發(fā)音”法,或叫“夜間書寫”法符號,它是一種用兩行各6個凸點的符號來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 是專為夜間作戰(zhàn)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chuàng)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葉聽完這個報告后,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盲文……”
此后,布萊葉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點為最佳?怎樣編排字母和其他符號?用什么樣的寫字工具?點距應多大……
1824年,剛滿15周歲的布萊葉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fā)。他想,每個人都有兩個肩膀、兩臂和兩個膝蓋,在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個凸點,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個凸點了嗎?多么有意思的6個點?。〗涍^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規(guī)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擬定出來了。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
1829年,布萊葉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了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他把這個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學校全體師生宣讀,要求校領導予以審查和推廣。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葉盲文讀物。
但是,布萊葉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不準布萊葉在學校傳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萊葉又把修改后的盲文方案提交給法國學術研究院的教授們,請他們評價,但得到的回答仍是否定。
布萊葉從盲人學校畢業(yè)后,一直留校任教。他曾擔任過代數、幾何、史地和音樂的教學工作。盡管他工作繁重,健康狀況不佳,又遭遇很大挫折,但他并不氣餒。由于他的盲文具有很大的 優(yōu)越性,既便于摸讀,又便于書寫,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校里不準學,他們就在校外偷偷地跟布萊葉學,并義務為他作宣傳。
1851年12月,這位年輕的發(fā)明家終于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的一個女學生在一次盛大的音樂會上演奏鋼琴。這個雙目失明的盲人,對音樂皇冠上的明珠———鋼琴,竟有如此嫻熟的演奏技巧,令觀眾大為驚嘆!他們紛紛要求她介紹學習鋼琴的經過,并傳閱擱在鋼琴上的盲文樂譜。而這位女學生則將自己的成就完全歸功于老師布萊葉,她把他怎樣創(chuàng)造盲文,又怎樣耐心地教她,以及這種盲文至今尚未被學校當局所采用的情況一一講了出來,大家深受感動。第二天,巴黎報紙上詳細登載了這則消息。巴黎皇家盲人學校在社會輿論壓力之下,不得不采用了布萊葉的盲文。
1852年1月,消息傳到布萊葉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終于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他即去世,年僅43歲。
布萊葉逝世后,他發(fā)明的6點制盲文逐漸為世人承認。1887年,布萊葉的盲文被國際公認為正式盲文。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創(chuàng)造者,1895年,人們將他的姓——布萊葉,作為盲文的國際通用名稱。
物品
從圖片中
看到的
通過看
想到的
用感官感
受到的
這是一份小學教科版 (2017)2.通過感官來發(fā)現教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科學教科版 (2017)2.通過感官來發(fā)現教案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大象版 (2017)一年級下冊2 缺水的吊蘭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思想,教學反思,總結點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