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壓強和浮力 單元復習 目錄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1886" 一、單元思維導圖 PAGEREF _Toc1886 \h 3 HYPERLINK \l "_Toc537" 二、主要知識點 PAGEREF _Toc537 \h 4 HYPERLINK \l "_Toc24148" 知識點01: 壓力與壓強 PAGEREF _Toc24148 \h 4 HYPERLINK \l "_Toc21963" 知識點02:液體壓強 PAGEREF _Toc21963 \h 5 HYPERLINK \l "_Toc13984" 知識點03:連通器 PAGEREF _Toc13984 \h 7 HYPERLINK \l "_Toc15202" 知識點04:氣體壓強 PAGEREF _Toc15202 \h 7 HYPERLINK \l "_Toc139" 知識點05:流體壓強 PAGEREF _Toc139 \h 8 HYPERLINK \l "_Toc6966" 知識點07:浮力 PAGEREF _Toc6966 \h 8 HYPERLINK \l "_Toc8053" 知識點08: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PAGEREF _Toc8053 \h 9 HYPERLINK \l "_Toc7651" 知識點09: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PAGEREF _Toc7651 \h 10 HYPERLINK \l "_Toc10564" 知識點10:阿基米德原理 PAGEREF _Toc10564 \h 11 HYPERLINK \l "_Toc14992" 知識點11: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最終狀態(tài) PAGEREF _Toc14992 \h 11 HYPERLINK \l "_Toc22032" 知識點12:浮力的應(yīng)用 PAGEREF _Toc22032 \h 12 HYPERLINK \l "_Toc6230" 三、易錯易混點 PAGEREF _Toc6230 \h 13 HYPERLINK \l "_Toc19048" 易錯點1:受力面積S與壓力F的確定 PAGEREF _Toc19048 \h 13 HYPERLINK \l "_Toc25589" 易錯點2:液體深度h的判定 PAGEREF _Toc25589 \h 14 HYPERLINK \l "_Toc30896" 易錯點3:壓力與壓強的關(guān)系 PAGEREF _Toc30896 \h 15 HYPERLINK \l "_Toc1094" 易錯點4:對托里拆利實驗的認識 PAGEREF _Toc1094 \h 16 HYPERLINK \l "_Toc31326" 易錯點5:對連通器的理解 PAGEREF _Toc31326 \h 18 HYPERLINK \l "_Toc11006" 易錯點6:大氣壓強的應(yīng)用 PAGEREF _Toc11006 \h 19 HYPERLINK \l "_Toc2074" 易錯點7:判定流體流速的大小的技巧 PAGEREF _Toc2074 \h 21 HYPERLINK \l "_Toc27836" 易錯點8:誤認為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PAGEREF _Toc27836 \h 23 HYPERLINK \l "_Toc12320" 易錯點9: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PAGEREF _Toc12320 \h 24 HYPERLINK \l "_Toc8839" 易錯點10:物體的體積≠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PAGEREF _Toc8839 \h 26 HYPERLINK \l "_Toc9287" 易錯點11:密度計所受浮力不變 PAGEREF _Toc9287 \h 27 HYPERLINK \l "_Toc10267" 四、重難點解題技巧 PAGEREF _Toc10267 \h 28 HYPERLINK \l "_Toc1429" 重難點1:巧用液體壓強公式求實心柱體的壓強 PAGEREF _Toc1429 \h 28 HYPERLINK \l "_Toc26038" 重難點2:疊加物體壓強的計算方法 PAGEREF _Toc26038 \h 30 HYPERLINK \l "_Toc346" 重難點3:形狀不規(guī)則容器的壓力和壓強 PAGEREF _Toc346 \h 31 HYPERLINK \l "_Toc18761" 重難點4:浮力的圖像問題 PAGEREF _Toc18761 \h 33 HYPERLINK \l "_Toc29723" 重難點5:求浮力的四種方法 PAGEREF _Toc29723 \h 35 HYPERLINK \l "_Toc12857" 重難點6: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物體密度 PAGEREF _Toc12857 \h 37 HYPERLINK \l "_Toc10453" 重難點7:浮力變化中的等量關(guān)系 PAGEREF _Toc10453 \h 39 HYPERLINK \l "_Toc11279" 重難點8:判斷狀態(tài)一般有兩種方法 PAGEREF _Toc11279 \h 41 HYPERLINK \l "_Toc16226" 重難點9:利用比例關(guān)系求解密度或體積 PAGEREF _Toc16226 \h 42 HYPERLINK \l "_Toc30670" 重難點10:液面升降判斷類解題方法 PAGEREF _Toc30670 \h 43 HYPERLINK \l "_Toc23307" 重難點12:與浮力相關(guān)的實驗設(shè)計 PAGEREF _Toc23307 \h 46 HYPERLINK \l "_Toc8387" 重難點13:浮力與壓強的綜合問題 PAGEREF _Toc8387 \h 49 一、單元思維導圖 二、主要知識點 知識點01: 壓力與壓強 1. 壓力: 垂直 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 壓力與重力 (1)壓力和重力的區(qū)分 (2)壓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 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產(chǎn)生的,因此壓力的大小并不一定與重力大小相等,有時甚至無關(guān)。 2.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 壓力的作用效果 3. 壓強公式: ,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1N/m2,壓力F單位是:牛,符號N;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符號m2 。 4. 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xiàn)↑;(2)F不變,S↓ (3) 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知識點02:液體壓強 1. 產(chǎn)生原因:是由于 液體受到重力 。 2. 液體壓強特點: (1)液體內(nèi)部 任意位置 都有壓強, (2)液體內(nèi)部 同一位置 , 各個方向 壓強大小均相等; (3)液體的壓強隨 深度 增加而 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 密度 有關(guān)系。 3. 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ρgh,(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nèi)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m。) 4. 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guān),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zhì)量無關(guān)。 5. 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 6. 對放在水平面上裝有液體的容器的分析 7. 對放在水平面上均勻柱狀固體的分析 均勻柱狀固體包括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如圖所示。 知識點03:連通器 1. 定義: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 2. 特點:連通器里的同種液體不流動時,各部分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3. 應(yīng)用:茶壺、下水管道中的U形水管、地漏、船閘、鍋爐水位計等。 知識點04:氣體壓強 1.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 馬德堡半球?qū)嶒? ;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 托里拆利實驗 。 2. 產(chǎn)生的原因:① 空氣具有重力 ;② 空氣具有流動性 。 3.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4. 標準大氣壓:把等于 760毫米 高水銀柱產(chǎn)生的液體壓強。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 大氣壓的變化規(guī)律 6. 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guān)系:在流體中 流速越大 地方,壓強 越小 ;流速 越小 的地方,壓強 越大 。 知識點05:流體壓強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 知識點07: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常用字母F浮表示。 2、方向:豎直向上。 3、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4、產(chǎn)生原因 (1)浸沒在液體中的立方體,左右兩側(cè)面、前后兩側(cè)面所受液體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 (2)上、下兩表面處在液體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體的壓強不同,受到的壓力也不相等; (3)下表面所受到的豎直向上的壓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到的豎直向下的壓力,因而產(chǎn)生了浮力,其大小為或 。 【注】當物體部分浸入液體中時,上表面不受液體壓力,則或。 5、稱重法測浮力 首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力G,再測量物體浸在某種液體中靜止時的示數(shù)F示,則。 知識點08: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1、實驗過程 2、實驗結(jié)論:實驗結(jié)果表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guān)、跟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注】實驗中若物體沒有全部浸入,能(能、不能)得出正確結(jié)論。 知識點09: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1、實驗步驟 (1)①用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F1。②測出空桶的重力F2;③將物體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拉力的大小F3;④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桶和排開水的總重力F4; 計算出F?。紽1-F3;G排=F4-F2。 2、實驗結(jié)論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即。 3、誤差分析 (1)若先將物體放入水中測浮力,再測物體的重力,由于物體沾水會使所測重力偏大,則所測浮力偏大; (2)先測桶和排開液體的重力,再測桶的重力,所測桶沾水重力偏大,所測排開液體的重力偏小。 (3)物塊在浸入前,水面要與溢水口相平,若水面不與溢水口相平,不會影響浮力的大小,但會導致排到小桶內(nèi)的水小于物塊排開的水的體積,最終會得出物體所受浮力大于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錯誤結(jié)論。 (4)實驗中換用大小不同的物塊,不同的液體,進行多次測量,是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更具有普遍性。 知識點10:阿基米德原理 1、內(nèi)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公式:,其中為液體的密度,單位是kg/m3 ,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m3。 3、對公式的理解 (1)是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體積。 (2)浮力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 (3)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 知識點11: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最終狀態(tài) 1、物體的浮沉條件 2、物體的浮沉條件的理解 (1)物體的浮沉取決于浮力F浮和重力G物的大小關(guān)系。 (2)懸浮狀態(tài):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到浮力和重力,可以在液體內(nèi)部任意位置靜止。 (3)漂浮狀態(tài):物體的一部分浸人液體中,且只受到浮力和重力,可以在液面任意位置靜止。 知識點12:浮力的應(yīng)用 1、輪船 (1)原理:利用空心法,即把密度比水大的鋼鐵制成空心的,能使它排開更多的水,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從而漂浮在水面上。 (2)輪船的排水量:表示輪船的大小,指輪船裝滿貨物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等于船和貨物的總質(zhì)量。 例如若一艘輪船的排水量是10000t,則輪船的浮力F浮=G排=m排g=1×107kg×10N/kg=108N。 (3)吃水深度:輪船在密度大的水域中吃水深度淺(吃水線低)。在密度小的水域中,吃水深度深(吃水線高)。 例如,當輪船由海中駛?cè)牒又袝r,浮力不變,吃水深度變大。 2、潛水艇 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實現(xiàn)上浮或下潛的。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排開的水的體積是始終不變的,所以潛水艇所受的浮力始終不變。若要下沉,可吸水F?。糋。若要上浮,可排水,使F?。綠。 3、熱氣球 氣球和飛艇里充入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火焰對球內(nèi)的空氣加熱,使球內(nèi)空氣的密度小于外界空氣的密度,氣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的重力,熱氣球升入空中。 4、密度計 (1)用途: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 (2)原理:密度計放在液體中都是漂浮的,因此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不變,F(xiàn)浮=G。 (3)刻度特點:根據(jù)F浮=G排=ρ液g V排可知,液體的密度較大時,V排較小,密度計露出液面的體積就會大些,反之就小,因此從上至下刻度值是逐漸增大的,但刻度不均勻(均勻、不均勻),上疏下密。(疏、密) 三、易錯易混點 易錯點1:受力面積S與壓力F的確定 運用公式p=FS進行計算時,受力面積S與壓力F的確定是一個關(guān)鍵。 (1)確定研究對象:誰對誰的壓強; (2)確定受力面積:一般是兩研究對象間的接觸面積; (3)確定壓力:先方向后大小,壓力的大小一般在與同方向上的其他力之間找關(guān)系。 1.小明同學的重力為500N,每只腳的底面積取0.02m2,當他站在面積為3m2的床的中央時,則對床產(chǎn)生的壓強是 Pa,表示的物理意義為 。 2.如圖所示,兩個正方體疊放在一起,A重45N,B重5N,A的底面積為,B的底面積為。則A對B的壓強是 Pa,B對水平桌面的壓強是 Pa。 3.(24-25九年級上·上海閔行·階段練習)有兩個同種材料做成的圓柱體A和B,A的高度是B的8倍,將A豎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豎直放在A上,如圖(a)所示,這時A對地面的壓強與B對A的壓強之比為,則A與B的重力之比是 ,若將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b)所示,則A對B的壓強與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是 。 4.如圖所示,A是邊長為0.1m的正方體,重為5N,B為粗糙水平面,F(xiàn)為豎直作用在A上的壓力,大小為6N。若正方體A在壓力F的作用下靜止,則圖甲中A對B的壓力為 N,壓強是 Pa;圖乙中A對B的壓強為 Pa。 易錯點2:液體深度h的判定 在液體壓強公式中h表示深度,指從液體中某點到自由液面的距離。判斷出h的大小是計算液體壓強的關(guān)鍵。液體深度是指液體中被研究的點到液體自由液面(與大氣連通的液面)的豎直距離。 如圖,A、B、C、D、E各點的深度分別為:30cm、40cm、50cm、40cm、20 cm。 5.如圖所示的容器內(nèi)裝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積為0.01m2,容器底離水面的豎直高度為1m,A點距離容器底面高度為0.4m,則A點受到水的壓強為 Pa,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 N。(,g取10N/kg) 6.如圖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容器壁AB所受水的壓強是 Pa,容器底所受水的壓強是 Pa。換盛另一種液體,此時容器壁AB受到的壓強為5.4×103Pa,該液體的密度是 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7.如圖所示,將裝有一定量的水的細玻璃管傾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則此時水對玻璃管底部的壓強為 Pa。將玻璃管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到豎直位置時,水的深度為10cm,則水對玻璃管底部的壓強增大了 Pa。(g?。? 8.如圖所示是A端開口、B端封閉的L形容器,里面盛有水,已知B端頂面面積為100cm2,它離容器底6cm,A端液面離容器底26cm。問:(g取10N/kg) (1)B端頂面受到水的壓強是多少? (2)B端頂面受到水的壓力是多少? 易錯點3:壓力與壓強的關(guān)系 (1)壓力是產(chǎn)生壓強的必要條件,沒有壓力就沒有壓強;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壓強在數(shù)值上等于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的比值。不能認為壓力越大,壓強就一定越大;同樣,壓強越大,壓力也不一定越大。 9.(24-25九年級上·上海普陀·期末)如圖所示,把鉛筆壓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若大拇指受到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F1、p1,食指受到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F2、p2,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F1ρ乙,F(xiàn)甲=F乙 42.把一支密度計先后放入甲、乙、丙三種不同的液體中,靜止時如圖所示,那么甲、乙、丙三種液體的密度大小關(guān)系為( ?。? A. B. C. D. 43.如圖所示為一種自制簡易密度計,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做成的,用它來測量液體密度時,應(yīng)將密度計 在被測液體中(選填“懸浮”、“漂浮”或“下沉”)?,F(xiàn)將其先后放入裝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燒杯中(密度分別為ρ1和ρ2),可以判斷:ρ1 ρ2(選填“”,下同),若該密度計兩次測量中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m1、m2,則m1 m2。若密度計上標有刻度,則從下到上刻度值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4.小明在長20cm均勻細木棒的一端纏繞適量銅絲制成一個簡易密度計,用它來測量液體密度時,如圖所示,將其分別放入裝有質(zhì)量相等的酒精和水的兩個相同燒杯中,若該密度計兩次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燒杯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則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是: , 。若密度計在酒精中露出液面的長度為8cm,則在水中露出液面的長度為 cm。() 四、重難點突破 重難點1:巧用液體壓強公式求實心柱體的壓強 對于滿足(1)密度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實心柱體(圓柱體或棱柱體);(2)物體被放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積等于物體的底面積;(3)水平面受到的壓力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這樣的柱體,可以用計算壓強。 1.(23-24八年級下·山東臨沂·期中)切取三個高度相同的柱狀鐵塊A、B、C,如圖所示,已知A的質(zhì)量最小,C的質(zhì)量最大,若將鐵塊A、B、C放置在相同的水平面粉上,則三個鐵塊陷入面粉的深度( ) ?? A.A最深 B.B最深 C.C最深 D.一樣深 2.如圖所示,高度相同的均勻?qū)嵭膱A柱體A和正方體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直徑等于B的邊長,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F(xiàn)分別在兩物體上沿圖中虛線豎直切下底面積相等的部分,并將切下部分疊放在對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時它們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分別為ΔpA′、ΔpB′,則( ?。? A.ΔpA′可能大于ΔpB′ B.ΔpA′一定大于ΔpB′ C.ΔpA′一定小于ΔpB′ D.ΔpA′一定等于ΔpB′ 3.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A、B兩個質(zhì)地均勻的長方體物塊,高度之比,底面積之比,它們對地面的壓強之比,則它們的密度之比 。若從A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部分,并將截取部分疊放在B的正中央,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與疊放后B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截取部分與A物塊原有高度之比 。 4.(24-25九年級上·上?!るA段練習)如圖所示,實心均勻正方體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為64牛,A的邊長為0.3米,B的邊長為0.2米。 (1)求正方體A、B的密度之比ρA∶ρB; (2)若正方體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別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和。請通過計算比較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及其對應(yīng)的h的取值范圍。 重難點2:疊加物體壓強的計算方法 如圖所示,A、B兩物體疊加后放在水平面上,求水平面受到的壓強時,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F=GA+GB,水平面的受力面積為下面物體的底面積。如圖,,。 5.(23-24八年級下·廣西河池·期末)有兩個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A、B,已知A的邊長為20cm,B的質(zhì)量為4kg,邊長為10cm。將B放置在水平桌面時(如圖甲),B對桌面的壓強為 Pa;如圖乙,將A疊放在B的正上方,B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增加了6000Pa,則A對B的壓強與B對水平桌面的壓強之比為 。 6.(23-24八年級下·江蘇蘇州·期末)如圖甲所示,兩個質(zhì)地均勻的柱體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積之比3:1,高度之比2:1,且對地面壓強大小相等,A、B兩柱體的密度之比為 。若將 A柱體疊放在B上部正中心(圖乙),B柱體上、下底面受到的壓強之比為k1,若將B柱體疊放到A上部正中心,A柱體上、下底面受到的壓強之比為,則: 。 7.(23-24八年級下·四川廣安·期末)A、B是相同材料制成的兩個圓柱體,高度之比為4︰1,A、B的體積之比2︰1。將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B置于A上面正中央(如圖甲所示),此時A對桌面的壓強與B對A的壓強之比 。將A、B倒置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乙所示),則A對B的壓強與B對桌面的壓強之比 。 8.(2024·廣西桂林·二模)圖中A、B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時A、B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它們的邊長之比為,A的邊長為10cm,B的密度為,則A的密度為 ,將B沿水平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A的正上方,要使此時A、B對地壓強,B切去部分的重力為 N。 重難點3:形狀不規(guī)則容器的壓力和壓強 9.(23-24八年級下·山東泰安·期中)如圖所示,兩個底面積、杯壁厚度相同、形狀不同的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杯中盛有水,水對甲杯底的壓力、壓強分別為;現(xiàn)將甲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乙杯中(水未溢出),水對乙杯底的壓力、壓強分別為。下列判斷中( ) ① ?、凇 、邸 、?A.只有①③正確 B.只有①④正確 C.只有②③正確 D.只有②④正確 10.(23-24八年級下·山東德州·期中)如圖所示,一個未裝滿水的密閉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甲),然后反過來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圖乙),兩次放置時,甲圖中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和、水對杯底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和,乙圖中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和、水對杯底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和,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3-24八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如圖所示,一個裝水的密封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圖甲),若將杯子倒過來(圖乙),則:水對杯底的壓力 ;杯子對桌面的壓強 。(以上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12.(2024·甘肅武威·模擬預(yù)測)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水,其中h1=1m,h2=60cm,容器底面積S=40cm2,求: (1)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2)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3)在距離容器底20cm的A點處有一個小孔,面積為S=2cm2,若要堵注該小孔不給水流出,需要用多大的壓力。 重難點4:浮力的圖像問題 用彈簧測力計吊著形狀規(guī)則的柱體,緩慢浸入液體中。如圖所示,a是物體所受浮力隨物體浸入水中深度h變化的圖像,b是彈簧測力計拉力隨物體浸入水中深度h變化的圖像。 解題方法:注意分析每個轉(zhuǎn)折點時物體的狀態(tài)。 (1)物體浸入液體之前:F?。?、F拉=G。 (2)物體浸入液體過程中,但還未完全浸沒時:F浮隨h的增大而增大,F(xiàn)拉隨h的增大而減小。 (3)物體完全浸沒之后(未觸底):F浮和F拉均不變,F(xiàn)浮為物體完全浸沒所受的浮力。 13.為拯救瀕危物種中華鱘,生物學家在放養(yǎng)的中華鱘身上拴上定位硬殼膠囊。數(shù)天后,膠囊與潛入水中的中華鱘脫離,最終漂浮于江面并發(fā)射定位信號。脫離后,膠囊受到的浮力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為如圖中的( ) A.B.C. D. 14.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線拉著正方體物塊緩慢浸入某未知液體中,物塊受到的拉力F與其下表面浸入液體中的深度h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則物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 N,未知液體的密度為 kg/m3。(g取10N/kg) 15.某大橋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gòu)件,假設(shè)一正方體構(gòu)件被緩緩吊入江水中(如圖甲),在沉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h逐漸增大,隨著h的增大,正方體構(gòu)件所受浮力F1、鋼繩拉力F2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浮力F1隨h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中的①線 B.構(gòu)件的邊長為4m C.構(gòu)件所受的最大浮力為1.2×105N D.構(gòu)件的密度為2.5×103kg/m3 16.圖甲中,圓柱形容器內(nèi)放入一個體積為150cm3的長方體,現(xiàn)不斷往容器內(nèi)注水,并記錄水的總體積V和對應(yīng)水的深度h,V和h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已知,則( ?。? A.注水體積為180cm3時,長方體恰好浸沒 B.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12cm2 C.長方體的高度為12.5cm D.長方體的密度為0.8g/cm3 重難點5:求浮力的四種方法 17.如圖所示,將一個裝有水的溢水杯置于臺秤上,溢水杯質(zhì)量為200g,底面積為50cm2,杯底到溢水杯口的距離為16cm,此時臺秤示數(shù)為800g,將一個圓柱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緩慢浸入水中,溢出水流到小燒杯中,燒杯未置于臺秤上,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3.6N,溢出水的質(zhì)量為40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圓柱體浸沒液體時所受浮力為2.4N B.該圓柱體的密度為 C.液體對容器底壓力的變化量為2N D.繩子剪斷前后,溢水杯對臺秤壓強的變化量為400Pa 18.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稱一實心正方體重力,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把物體一半體積浸入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此時物體所受浮力為 N,當把物體從彈簧測力計上取下放入水中,靜止時物體所受浮力為 N. 19.科學思維;圖甲是小張?zhí)骄扛×Ξa(chǎn)生原因的實驗裝置。它是由容器A和B構(gòu)成的連通器,A的底面積為,B的底面積為,B容器底的中間部分有一個面積為的方形孔?,F(xiàn)將棱長為10cm、質(zhì)量為0.5kg的正方體木塊放在B容器中,且木塊緊密覆蓋住容器底的方形孔,然后向B容器緩慢注入13cm深的水(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木塊沒有上浮,靜止在B容器底部。(,g?。? (1)求圖乙中木塊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 (2)小張向A容器內(nèi)注水,當水位到達22.5cm時(如圖丙),木塊恰好開始向上運動。請通過計算分析木塊所受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20.貨船通過國際港口時,工作人員通常是通過讀取貨船沒入海水中的深度來測量載重。物理小組根據(jù)這個原理,利用圓柱形玻璃杯制作出可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浮力秤”。如圖甲所示,玻璃杯底面積為,質(zhì)量未知,將質(zhì)量為400g的鐵塊放入玻璃杯中,靜止時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為6cm。,取。求: (1)玻璃杯底面所受水的壓強; (2)若玻璃杯的高度為15cm,該“浮力秤”的稱量范圍; (3)此裝置還可以作為密度計來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如圖乙所示,將空玻璃杯放入待測液體中,靜止時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為4cm,待測液體的密度。 重難點6: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物體密度 稱重法測浮力的公式為,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若物體浸沒在水中,則,此時。 21.將一物體輕輕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當其靜止后有部分體積露出水面,同時有的水溢出;再將其撈出擦干后輕輕放入盛滿酒精的溢水杯中,當其全部浸沒并靜止后有的酒精溢出。已知,,該物體的密度是(????) A. B. C. D. 22.如圖(a)所示,金屬塊在細繩的拉力作用下,在水中一直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直到上升到離水面一定高度處。圖(b))是繩子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g取。根據(jù)圖像信息,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該金屬塊重34N B.浸沒在水中的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時間段,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 D.該金屬塊的密度是 23.小宸利用一根圓柱形薄壁玻璃管和一個實心玻璃球高溫熔接在一起,做成一個簡易密度計,如圖甲所示。熔接后玻璃管長20cm,橫截面積為,小宸將該自制密度計放入水中,玻璃管露出水面12cm,如圖乙所示;放入酒精中,玻璃管露出液面9cm,如圖丙所示。兩個燒杯完全相同,放入密度計后兩個燒杯內(nèi)液面相平,該密度計在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圖乙中燒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力比圖丙中燒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力 ,該密度計的最大測量范圍為 。(,g取10N/kg)。 24.如圖所示,重為5N的木塊A,在水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繩子的拉力為3N,若繩子突然斷了,木塊A在沒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浮力的大小是 N,木塊的體積是 ,木塊的密度是 。(取10N/kg) 重難點7:浮力變化中的等量關(guān)系 根據(jù)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液體對物體豎直向上的浮力等于物體對液體豎直向下的“壓力”,因此: (1)當物體不沉底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的增大量?F在數(shù)值上就等于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即?F=F?。紾物。 (2)當物體沉底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的增大量即?F=F浮≠G物,設(shè)此時容器底對物體的支持力為F支,則有G物=?F+F支=F?。獸支。 25.如圖所示,物體A重力大小為10牛,從水面上方開始逐漸下降,直到浸沒水中,該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了4.9牛,則其排開水的重力為 牛;剪斷圖中細線的瞬間,物體A所受的合力大小為 牛,方向為 。 26.在圖中,重為10牛的金屬塊A靜止在水面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1牛,此時金屬塊A所受的浮力大小為 牛,方向為 ;A所受的合力大小為 牛。當剪斷連接金屬塊與測力計的細線時,金屬塊A所受浮力將 ,A所受合力將 (后兩空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7.如圖所示,A、B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兩個實心物體。A、B用細線相連放入水中時,兩物體恰好懸浮。剪斷細線,A上浮,靜止時有體積露出水面,此時A所受的重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細線剪斷前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了70 Pa, 則水面高度變化了 m;如果B體積是A體積的,則B物體的密度是 kg/m3。(ρ水=1.0×103 kg/m3,g=10 N/kg) 28.如圖所示,用細線將正方體A和物體B相連放入水中,兩物體靜止后恰好懸浮。已知容器底面積,A的體積為,所受重力為8N,B的體積為,,求: (1)B所受重力大小; (2)細線對B的拉力大小; (3)剪斷細線后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量。 重難點8:判斷狀態(tài)一般有兩種方法 (1)比較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大小關(guān)系;(2)比較浸沒時物體所受浮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 29.如圖所示,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相同容器,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當梨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分析正確的是( ?。? A.甲液體的密度比乙液體的密度大 B.梨兩次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一樣大 C.梨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 D.甲、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一樣大 30.把一個木塊放入盛滿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30g的酒精,若將此木塊從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則溢出的水的質(zhì)量(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A.等于30g B.小于30g C.大于30g D.無法確定 31.如圖所示,小明同學用一根竹筷和一段鉛絲自制了一個簡易密度計并將它分別放入甲、乙、丙三種液體中漂浮,在與液面相平處的竹筷上劃了三條對應(yīng)的刻度線,當該簡易密度計在這三種液體中測量密度時,它所受的浮力 (選填“甲中大”、“丙中大”或“一樣大”)。由此可知 液體密度最?。ㄟx填“甲”、“乙”或“丙”)。 32.用細線將重為4N的物塊掛在豎直放置的彈簧測力計下,將其體積的五分之一浸入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N,此時物塊所受浮力為 N;剪斷細線,物塊靜止時處于 (選填“漂浮”、“懸浮”或“沉底”)狀態(tài)。若將該物塊輕輕放入水平桌面上裝滿某液體的溢水杯中,放入前后溢水杯對桌面的壓強不變,則物塊靜止時,排開液體重為 N,該液體密度ρ的最小值為 。 重難點9:利用比例關(guān)系求解密度或體積 物體漂浮時,F(xiàn)浮=G物,即ρ液g V排=ρ物g V物,則ρ物∶ρ液=V排∶V物。所以,漂浮的物體,有幾分之幾浸在液體中,則物體密度為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反之,物體密度為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則有幾分之幾浸在液體中。 33.在一圓柱形容器中盛有水,水面漂浮著一個小容器,當將一個實心球放入小容器中后,大容器中的水面上升的高度是7cm,如圖所示,若把這個實心球從小容器中取出放入大容器中的水里后,水面又降低了2cm,則這個實心球的密度是( ) A.3.5×103kg/m3 B.4.5×103kg/m3 C.1.4×103kg/m3 D.2.8×103kg/m3 34.有甲、乙兩個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滿酒精,乙溢水杯盛滿某種液體。將一不吸水的小球輕輕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質(zhì)量是40g;將小球從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輕輕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漂浮且有的體積露出液面,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是50g,已知ρ酒精=0.8×103kg/m3,則液體的密度為 ,小球的密度為 。 35.如圖的容器中盛有適量的酒精,一個重10N的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有五分之一的體積露出液面,則該物體的密度是 kg/m3。() 36.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200cm2的圓柱形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邊長為0.1m的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木塊的下表面距離水面0.06m,求:(g取10N/kg) (1)木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木塊的密度是多少? (3)若在木塊上放一金屬塊,木塊恰好沒入水中,如圖乙,則金屬塊的重力是多少? 重難點10:液面升降判斷類解題方法 (1)浮體組合類型:通過變化前后液體中的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來判斷液面的升降。 若變化前后液體中的物體都處于漂浮、懸浮狀態(tài),而無沉體出現(xiàn),則液面不變;若液體中的物體,在變化前無沉體,而變化后有沉體出現(xiàn),則液面下降;若液體中的物體,在變化前有沉體,而變化后無沉體出現(xiàn),則液面升高。 (2)浮冰熔化類型:要判斷液面的升降,必須比較冰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與冰熔化成水的體積之間的關(guān)系。當液體是水時,液面不變;當ρ液>ρ水時,液面上升;當ρ液<ρ時,液面下降。 37.邊長均為10cm的正方體物體A和B,用細線相連,放入裝水的容器中,呈如圖甲所示狀態(tài),物體A露出水面高度為2cm,剪斷細線后如圖乙,物體B沉入水底,物體A露出水面高度為4cm,則( ?。╣取10N/kg) ?? A.物體A的密度為0.8×103kg/m3 B.物體B的密度為1.2×103kg/m3 C.圖甲中細線對物體A的拉力為4N D.剪斷細線后水面下降2cm 38.如圖甲所示,物體A是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硬桿B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另一端緊密連接物體A?,F(xiàn)緩慢向容器中加水至A剛好浸沒,硬桿B受到物體A的作用力F的大小隨水深h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不計硬桿B的質(zhì)量和體積(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硬桿B長為6cm B.物體A所受的重力為5N C.當水深h為11cm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6N D.當物體A剛好浸沒時,硬桿B對物體A的拉力為10N 39.裝有一定量水的容器中,漂浮著載有鐵塊B的木塊A,若把鐵塊B從木塊A中取出放入水中,則水面會 (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若B是比木塊密度還小的塑料塊,當把B從A上取出也放在水里,平衡后,則水面會 (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40.如圖,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積為300cm2的薄壁圓柱形容器,容器側(cè)壁靠近底部的位置有一個由閥門K控制的出水口,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A用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線懸掛放入水中靜止,此時有的體積露出水面,細線受到的拉力為12N,容器中水深為18cm。細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5N,物體A不吸水。求: (1)物體有的體積露出水面時受到的浮力; (2)在(1)問中物體A的底部所受水的壓強; (3)打開閥門K使水緩慢流出,求細線剛好斷裂時,放出水的體積。 41.某項目式學習小組為了測量物體的密度,設(shè)計了一個實驗。首先,他們將力傳感器固定在鐵架臺上,并通過輕桿連接了一個底面積為60cm2的實心均勻圓柱體A,傳感器用于顯示桿上的作用力大小,如圖甲所示。接著,他們將一個重3N、底面積為100cm2的柱形容器B放置在水平升降臺上,并向其中注入了20cm深的水,A的下底面剛接觸水面。隨后,他們開始調(diào)節(jié)升降臺上升,使圓柱體A逐漸浸入水中。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詳細記錄了力傳感器示數(shù)F與升降臺上升高度h的關(guān)系,并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圓柱體A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始終保持豎直且不吸水,整個系統(tǒng)沒有水溢出,A也沒有接觸到容器B的底部(忽略桿沒入水中時產(chǎn)生的體積影響)。請基于上述實驗設(shè)置和過程求解以下問題: (1)當A浸入水中10cm時,A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 (2)升降臺上升高度h=8cm時,柱形容器B內(nèi)水面上升的高度; (3)物體A的密度。 42.如圖甲所示,柱形容器中盛有深度為1.1m的水,高為1m的圓柱形金屬塊在鋼絲繩拉力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浸沒水中。若容器深度足夠且不計水的阻力,水未溢出,忽略鋼絲繩的形變,整個過程中鋼絲繩的拉力F隨金屬塊下降的高度h變化關(guān)系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求: (1)金屬塊全部浸沒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金屬塊的密度是多少? (3)金屬塊剛好全部浸沒時,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是多少? 重難點12:與浮力相關(guān)的實驗設(shè)計 43.(2025八年級下·安徽·專題練習)小明同學在學校復習了“測量鹽水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右側(cè),向 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先用調(diào)好的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為53.8g。然后將燒杯中部分鹽水倒入空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則倒出鹽水的體積為 。再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zhì)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鹽水的密度為 。 (3)小明同學回家后經(jīng)過思考,發(fā)現(xiàn)利用家中現(xiàn)有器材也能測出鹽水的密度。已知柱形容器外部底面積為,水的密度為,g取。步驟如下: ①將金屬片固定在柱形容器底部,測出金屬片和柱形容器的總質(zhì)量為108g。將它們放入水中,穩(wěn)定后處于豎直漂浮狀態(tài),如圖丙所示,則此時金屬片和柱形容器排開水的總體積為 。測出此時柱形容器露出水面的高度為5cm。 ②將金屬片和柱形容器從水中取出并擦干,再將它們放入在家配制的鹽水中,穩(wěn)定后處于豎直漂浮狀態(tài),如圖丁所示,測出此時柱形容器露出液面的高度為5.8cm。 ③根據(jù)以上信息,可以求出在家配制的鹽水密度為 。 44.(23-24八年級下·云南曲靖·期末)某實驗小組進行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和“利用浮力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如圖所示,進行了甲、乙、丙、丁、戊五次實驗。 (1)根據(jù)實驗過程可知,圖乙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 N; (2)由丙、丁兩圖可知:金屬塊浸沒后,所受的浮力大小與 無關(guān);由丙、戊兩圖可知:金屬塊所受的浮力大小與 有關(guān);上述所設(shè)計的方案,采用的方法是 法; (3)金屬塊的體積是 ; (4)根據(jù)實驗過程,最終測得戊圖中鹽水的密度為 ; (5)小明還想利用空易拉罐(剪去頂部)、小口徑量筒、吸管、水(密度為)等常見生活材料,來測量金屬塊的密度(圖己)。 ①用空易拉罐和吸管組成如圖己所示裝置,并放在水平臺上,易拉罐裝滿水,將量筒放在吸管下端開口處; ②把一泡沫塊輕輕放入易拉罐中,使之漂浮在水面上,不再溢出水時,測得量筒中水的體積為; ③用細線拴住金屬塊輕輕放入易拉罐中,直至金屬塊下沉至杯底,測得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為; ④取出金屬塊輕輕放置在泡沫塊上方,泡沫塊和金屬塊漂浮在水面上,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為;則金屬塊的密度為 (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⑤若在步驟④中,將金屬塊從水中取出,放在泡沫塊上方時,若該金屬塊沾上了一些水,則會導致測得的金屬塊密度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45.小超在做“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的實驗中: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應(yīng)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橫梁平衡; (2)如下圖甲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zhì)量為 g; (3)將小石塊放入裝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圖乙所示的位置,則小石塊的體積為 cm3,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小石塊的密度為 kg/m3; (4)小琪用量筒和空瓶同樣測量出小石塊的密度; ①將空瓶放入盛有適量水的量筒內(nèi),穩(wěn)定后水面對應(yīng)的示數(shù)為V1如上圖丙所示; ②將小礦石放入瓶中,穩(wěn)定后水面對應(yīng)的示數(shù)為V2,如上圖丁所示; ③將小礦石從瓶中取出放入量筒內(nèi),穩(wěn)定后水面對應(yīng)的示數(shù)為V3,如上圖戊所示; 由圖丙、丁可得礦石的質(zhì)量,由圖丙、戊可得小礦石的體積,則小礦石密度ρ=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水的密度為ρ水)。 46.在某次探究實驗中,需要測出實驗所用鹽水的密度,小玲、小亮分別進行了如下實驗: (1)小玲在使用天平時,先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發(fā)現(xiàn)天平的游碼未歸零,但指針卻指在分度盤的中央,他應(yīng)該先將游碼調(diào)到零刻度線處,再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天平橫梁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玲的實驗過程如下: ①用已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20g; ②再往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zhì)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燒杯與鹽水的總質(zhì)量為 g; ③把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如圖乙所示,并求得鹽水的密度為 kg/m3; ④這樣測出的鹽水密度會 (選填“偏大”或“偏小”)。 (3)小亮用彈簧測力計、小石塊、細線、燒杯和水也能測出鹽水的密度,請你和小亮一起完成以下實驗設(shè)計: ①把小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在空氣中測出石塊的重力G; ②把小石塊浸沒在水中,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③ ; ④鹽水密度ρ鹽水= (用測得的物理量和ρ水表示)。 重難點13:浮力與壓強的綜合問題 47.如圖甲所示,質(zhì)地均勻的圓柱形物體,質(zhì)量為1kg,底面積為,豎直放入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圓柱形容器(容器壁厚度不計)內(nèi)。(,g取10N/kg) (1)求物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向容器內(nèi)注入2cm深的水,物體不會傾斜,也沒有浮起,如圖乙所示。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3)現(xiàn)不斷往容器內(nèi)注水,當注水深度為物體高度的一半時,物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剛好為0,如圖丙所示。求物體的密度; (4)在容器內(nèi)繼續(xù)注入適量的水,物體靜止時如圖丁所示。將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待剩余部分再次靜止后,請推理說明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量與容器對桌面壓強的變化量的大小有何關(guān)系。 48.(23-24八年級下·福建福州·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學??萍夹〗M設(shè)計的自動沖刷廁所的水箱原理圖,水箱中浮筒是重為2N的空心圓柱體,其底面積1×10-2m2。放水閥門是質(zhì)量和厚度均不計的圓片,其面積為5×10-3m2,放水閥門能將排水管口恰好蓋嚴,閥門上固定一根質(zhì)量和體積均不計的細線與浮筒相連,細線的長度為L。當水箱中的水深h=0.25m時,浮筒在水中處于豎直狀態(tài),且細線剛好能拉開放水閥門放水。求放水閥門剛好被細線拉開時:(已知ρ水=1.0×103kg/m3) (1)放水閥門受到水的壓強; (2)細線對放水閥門的拉力; (3)細線的長度。 49.(23-24八年級下·湖南長沙·階段練習)如圖所示,底面積為的足夠高薄壁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將一質(zhì)量為180g、底面積為的圓柱形冰柱放入空容器內(nèi),假如冰柱從上表面開始逐漸熔化成水,并全部流入容器內(nèi),且熔化的過程中粗細不變,冰柱與容器底部始終沒有緊密接觸。(冰的密度為,水的密度為,g?。┣螅? (1)冰柱熔化前的重力; (2)冰柱熔化前的體積; (3)冰柱熔化過程中,當冰柱露出水面的高度與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時,冰柱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50.(23-24八年級下·湖南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兩圓柱形容器,兩容器底部用細管相連。甲容器底面積為700cm2,水深為20cm;乙容器中放有底面積為200cm2的圓柱形木塊?,F(xiàn)打開閥門K緩慢向乙容器中注水,水對乙容器底的壓強p水與所注水質(zhì)量m水的關(guān)系如圖丙所示,木塊始終豎直,當注入水的質(zhì)量等于0.5kg時,木塊恰好漂浮,求:() (1)求打開閥門前水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強; (2)求木塊恰好漂浮時下表面所受的液體壓力; (3)將木塊換成某種新型材料制成的圓柱體,其形狀與木塊完全相同,重量為木塊的0.6倍,直到水靜止時,求水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強。重力壓力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產(chǎn)生原因地球的吸引物體對物體的擠壓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垂直于受壓面且指向被壓物體重力壓力作用點物體的重心在被壓物體的表面施力物體地球對受力物體產(chǎn)生擠壓作用的物體聯(lián)系在通常情況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其重力等于物體對地面的壓力注意壓力不一定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而引起的。物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產(chǎn)生壓力,但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分類直接放置水平受力豎直下壓豎直上拉頂在頂板壓在墻上受力 情況壓力GGG+FG-FF-GF固體壓強液體壓強產(chǎn)生原因固體間接觸且相互擠壓液體受到重力作用傳遞情況平衡狀態(tài)下,通常加在固體上的壓力,只能沿力的方向,大小不變地傳遞,如手壓圖釘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大小不變地向各個方向傳遞,如液壓千斤頂影響因素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液體的密度和深度常用公式p=F/Sp= ρgh壓力、壓強的計算如果物體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①先根據(jù)F=G確定壓力;②再根據(jù)公式p=F/S計算壓強①先根據(jù)公式p=ρgh計算壓強;②再根據(jù)公式F=pS計算液體產(chǎn)生的壓力容器形狀壓力壓強說明液體對容器底均勻柱形容器h為深度 S為底面積非柱形容器或容器對水平面任何形狀S為底面積對水平面的壓力對水平面的壓強具體描述應(yīng)用說明與海拔的關(guān)系海拔越高,氣壓越小由于大氣壓是大氣層受到重力作用而產(chǎn)生的,因此離地面越高,空氣越稀薄,氣壓越小與天氣、季節(jié)的關(guān)系一般晴天比陰天氣壓高, 冬天比夏天氣壓高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越大,氣壓越低與沸點的關(guān)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隨氣壓減小而降低,隨氣壓增大而升高在青藏高原上,水的沸點在80℃ 左右,家用壓力鍋內(nèi)水的沸點可達120℃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guān)系溫度不變時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體積越大,壓強越小打氣筒打氣、利用壓縮空氣制動、抽水機伯努利效應(yīng)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涣魉僭叫〉奈恢?,壓強越大適用于液體和氣體在內(nèi)的一切流體實驗方案示意圖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jié)論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guān)系F1=F2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是否有關(guān)F1>F2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guān)F1>F2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上浮漂浮懸浮下沉沉底示意圖F浮與G物的關(guān)系F?。綠物F浮=G物F浮=G物F?。糋物F浮=G物-F支V排與V物的關(guān)系V排=V物V排<V物V排=V物V排=V物V排=V物ρ液與ρ物的關(guān)系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運動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動態(tài),受非平衡力作用靜態(tài),受平衡力作用靜態(tài),受平衡力作用動態(tài),受非平衡力作用靜態(tài),受平衡力作用說明上浮是個過程,漂浮是上浮的最終狀態(tài)懸浮是個狀態(tài)下沉是個過程,沉底是下沉的最終狀態(tài)直壁形上窄下寬上寬下窄圖示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稱重法壓力差法公式法平衡法浮力大小等于物體重力減去浸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受到液體對它上、下表面的壓力之差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所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大小物體漂浮或懸浮時,浮力與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