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表表示男性和女性的斑禿性狀與基因型的關(guān)系,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
A.斑禿女性和非斑禿男性婚配,生育的孩子表現(xiàn)出斑禿的概率為100%
B.人群中Aa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狀
C.若一對非斑禿夫婦生育了一個非斑禿男孩,則妻子的基因型為aa或Aa
D.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在生物的遺傳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解釋所有的遺傳現(xiàn)象
2. 若某基因型為Dd的植株連續(xù)自交n代,則下列所敘述的比例中,可用數(shù)學(xué)式(2n+1)/2n+1的計算結(jié)果表示的是( )
A.第n代中純合子的比例
B.第n代中顯性個體的比例
C.第n代中雜合子的比例
D.第n代中隱性個體的比例
3. 水稻細胞中存在一種自私的顯性基因——A基因,該基因編碼的毒性蛋白對雌配子沒有影響,但會導(dǎo)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該基因的花粉死亡。下列雜交組合可用于檢測不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比例的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4. 貓的毛色由復(fù)等位基因C、cb、cs控制,C基因控制黑色,cb控制緬甸色,cs控制暹羅色。野生型為黑色,其他為突變型。基因型為cbcs的緬甸色貓與基因型為Ccs的黑色貓雜交,后代中一半為黑色貓,1/4為緬甸色貓,1/4為暹羅色貓。已知cbcb的顏色明顯比cbcs深。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
A.復(fù)等位基因C、cb、cs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
B.C對cb、cs為完全顯性,cb對cs為不完全顯性
C.每個個體最多只含 C、cb、cs中的兩種基因
D.若Ccs與Ccb雜交,則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2∶1
5. 下列與豌豆的遺傳特性和人工雜交實驗有關(guān)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進行人工雜交實驗時,需先除去母本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豌豆雜交實驗中需要進行兩次套袋,目的是避免外來花粉的干擾
C.豌豆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有利于對雜交實驗的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
D.基因型為Aa的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生長多年后,后代中純合個體逐代增多
6. 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細胞質(zhì)中T基因?qū)е滦坌圆挥杀伙@性核恢復(fù)基因(R基因)恢復(fù)育性,作用機理如圖所示。相關(guān)基因型的表示方法:質(zhì)基因?qū)懺诶ㄌ柾?,核基因?qū)懺诶ㄌ杻?nèi),如T(RR)。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減數(shù)分裂中R基因和T基因可以自由組合
B.T基因通常以精子為載體傳遞給下一代
C.R蛋白通過阻止T基因的表達恢復(fù)育性
D.T(Rr)的玉米自交,后代約有1/4為雄性不育個體
7. 甲、乙兩位同學(xué)分別用小球做遺傳規(guī)律模擬實驗。甲同學(xué)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xué)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fù)。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乙同學(xué)的實驗?zāi)M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成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的過程
B.實驗中每只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和小球總數(shù)都必須相等
C.甲同學(xué)的實驗可模擬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jié)合過程
D.每次抓出的小球統(tǒng)計完后要放回小桶,抓球的次數(shù)越多則越接近理論數(shù)值
8. 某同學(xué)利用如圖實驗裝置模擬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中小球的總數(shù)必須相等
B.小球的兩種顏色分別代表雌、雄配子
C.從甲和乙小桶中各抓取一個彩球組合在一起模擬精卵結(jié)合
D.從甲和乙小桶中各抓取一個彩球組合模擬基因的自由組合
9. 下列關(guān)于遺傳學(xué)概念或遺傳現(xiàn)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兔的短毛和卷毛是一對相對性狀 B.雜合子測交后代都是純合子
C.兩個純合子雜交后代也應(yīng)該是純合子 D.雜合高莖豌豆自交,子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
10. 某二倍體兩性花植物的自交不親和是由15個共顯性的遺傳因子Sx(S1,S2……S15)控制的。該植物能產(chǎn)生正常的雌雄配子,但當(dāng)花粉與母本有相同的遺傳因子Sx時,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兩性花植株進行雜交時無需進行去雄和套袋處理
B.遺傳因子Sx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S1S2(父本)和S2S4(母本)雜交,F(xiàn)1的遺傳因子組成共有4種
D.該植物有105種遺傳因子組成為雜合子(如S1S2,S1S3……)的個體
11. 假說—演繹法是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得以成功的關(guān)鍵科學(xué)方法。下列相關(guān)說法不符合實際的是( )
A.“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是孟德爾演繹推理的內(nèi)容之一
B.提出問題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實驗基礎(chǔ)上的
C.“若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兩種性狀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內(nèi)容
D.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shè)是否正確,孟德爾設(shè)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
12. 自然界的某植物種群中,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植株自交后代性狀表現(xiàn)之比總為2:1;Aa測交后代性狀表現(xiàn)之比為1:1,若將上述自交后代的個體自由交配得到大量后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種群中顯性個體的基因型可能僅有Aa
B.自交后代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A:a=1:2
C.測交后代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A:a=1:3
D.自由交配產(chǎn)生的子代中Aa:aa=6:5
13. 小鼠毛皮的黃色和黑色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為了研究小鼠毛皮顏色的遺傳方式,研究人員做了如下兩組雜交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黃色對黑色為顯性 B.黃鼠的基因型為Aa
C.實驗二F1中純合子占1/3 D.黃鼠的基因型有Aa、AA兩種類型
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
14. 若鹿角的形狀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掌狀角鹿與分枝狀角鹿交配,F(xiàn)1均為叉狀角鹿,F(xiàn)1隨機交配,F(xiàn)2中掌狀角鹿:叉狀角鹿:分枝狀角鹿=1:2: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F1的基因型與F2中叉狀角鹿的基因型相同
B.掌狀角鹿和分枝狀角鹿都是純合子,叉狀角鹿都是雜合子
C.若F2中相同形狀鹿角的雌、雄鹿交配,其子代中掌狀角鹿所占的比例為1/4
D.若F2中叉狀角鹿與分枝狀角鹿交配,其子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2
15. 某種自花傳粉的植物,其花粉育性受到一對等位基因E/e的控制。讓某株雄性可育親本自交,中雄性可育植株:雄性不育植株=5:1。據(jù)此分析,下列敘述合理的是( )
A.該株雄性可育親本是雜合子
B.出現(xiàn)F1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含基因E的雄配子中有1/2不育
C.F1中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EE和Ee兩種
D.若以上述雄性可育親本為父本進行測交,則子代中雄性可育植株占2/3
16. 某種昆蟲的體色(A、a)有灰身和黑身兩種,雌性個體均為黑身,雄性個體有灰身和黑身兩種雜交過程及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實驗可知,控制黑身性狀的基因是顯性基因
B.實驗①中親代雌雄基因型是Aa和Aa
C.實驗①中子代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理論上其后代灰身個體比例為3/8
D.若用黑身雄性個體與實驗②子代中黑身雌性個體雜交,所產(chǎn)生后代的表型和比例為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2:1:1
17. 控制貓尾長短的基因遵循分離定律,某雜交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A.F2中長尾貓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貓所占的比例為1/2
B.甲中,親本長尾貓的基因型與F1中長尾貓的相同
C.甲雜交過程屬于測交過程
D.可用測交法判斷F2中長尾貓是否是純合子
18. 從性遺傳是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xiàn)象。安哥拉兔的長毛和短毛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用純種安哥拉兔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安哥拉兔的長毛和短毛的性狀遺傳屬于從性遺傳
B.安哥拉兔的短毛在雌性中為顯性性狀,雄性中為隱性性狀
C.純種短毛雄兔與F2長毛雌兔雜交,若子代出現(xiàn)短毛兔一定為雄性
D.純種短毛雌兔與F2長毛雄兔雜交,若子代出現(xiàn)長毛兔一定為雄性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
19. 某十字花科自花傳粉植物,葉色有紫色與綠色兩種,花色有黃色與白色兩種。每對性狀都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員對它們的葉色與花色分別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得到的結(jié)果如表所示。已知白色個體無法產(chǎn)生正常的雌配子,回答下列問題:
(1)由表可知,葉色的隱性性狀為______色,判斷理由是_______。
(2)任取B組中一株紫色親本,其自交的結(jié)果是______。
(3)由花色實驗結(jié)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斷顯隱性關(guān)系,請說明原因:______。D組雜交親本中白色植株作為______(填“父本”“母本”或“母本或父本”),白色植株為______(填“雜合子”或“純合子”)。
20. 在一個經(jīng)長期隨機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型與基因型的關(guān)系如表(注:基因型為AA的胚胎致死)。請分析回答相關(guān)問題:
(1)若親本基因型組合為Aa1×Aa2,則其子代可能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
(2)假設(shè)進行Aa2×Aa2,雜交,預(yù)期子代性狀分離比為_______;該鼠群的毛色遺傳符合_______定律。
(3)兩只鼠雜交,后代出現(xiàn)三種表型,則該對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它們再生一只黑色雄性老鼠的概率是_______。
(4)現(xiàn)有一只黃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雜交方法檢測出該雄鼠的基因型。
實驗思路:_______。
結(jié)果預(yù)測:
①如果后代出現(xiàn)黃色和灰色,則該黃色雄鼠的遺傳因子組成為_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現(xiàn)_______,則該黃色雄鼠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2。
2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是遺傳學(xué)的經(jīng)典實驗之一,孟德爾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而且是閉花授粉,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純種,結(jié)果既可靠,又易分析。孟德爾通過人工授粉的方法,對豌豆的花進行異花傳粉,從而控制實驗條件。他研究了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包括種子的形狀、子葉的顏色、花的顏色、豆莢的形狀和顏色、花的位置以及植株的高度等。通過多年的實驗,孟德爾得出了兩個重要的遺傳規(guī)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這些定律后來被稱為孟德爾定律,為遺傳學(xu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請回答下列問題:
(1)孟德爾通過人工授粉的方法,對豌豆的花進行異花傳粉步驟:_____。
(2)下列有關(guān)豌豆性狀的選項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_____。
A.紫花和白花B.豆莢綠色和子葉黃色
C.高莖和矮莖D.圓粒和皺粒
(3)驗證分離定律的方法和現(xiàn)象為_____(寫出一種即可)。
22. 玉米是雌雄異花、雌雄同株的植物,同樣也是遺傳學(xué)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在自然界中,玉米既可以植株間相互傳粉,又可以同株異花傳粉,過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玉米能作為遺傳學(xué)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請說出兩點理由:______。
(2)玉米的高莖和矮莖為一對相對性狀,現(xiàn)有一株高莖玉米和一株矮莖玉米,如何利用遺傳學(xué)實驗判斷這對相對性狀的顯性性狀,請寫出推理過程:______。
(3)實驗小組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玉米花斑葉對正常葉為顯性,分別由基因A和a控制。據(jù)資料記載,雜合子形成的含基因a的配子會出現(xiàn)致死,具體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基因型為Aa的個體形成的含基因a的雄配子一半致死。第二種情況:基因型為Aa的個體形成的含基因a的雌配子一半致死。
①欲探究某花斑葉植株的基因型,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______。用你所述的方法進行判斷時,與豌豆相比,在有花斑葉玉米和正常葉玉米的大田中,操作上需要注意______。
②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子代正常葉植株所占比例為______?,F(xiàn)有各種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請你設(shè)計最簡單的雜交實驗來判斷且驗證是第一種情況還是第二種情況:______(寫出思路即可)。
23. 如圖是孟德爾用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所做的遺傳分析圖解,回答相關(guān)問題:
(1)從圖甲實驗可以判斷這對相對性狀中___________是顯性性狀,圖甲中F1自交,子二代中既有紫花又有白花的現(xiàn)象叫做___________。
(2)圖乙是圖甲親本雜交實驗的操作過程,分析可知父本的性狀是___________,其中操作①應(yīng)在花___________(選填“成熟”或“未成熟”)時進行。
(3)種植圖乙獲得的種子,并對其進行測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出現(xiàn)該比例的原因是該種子產(chǎn)生的配子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A 2. A 3. A 4. D 5. D 6. D 7. B 8. C 9. D 10. D 11. A 12. C 13. D
14. ABD 15. AC 16. AC 17. BD 18. ACD
19. (1) 綠色;A組中紫色親本自交后代出現(xiàn)綠色子代,說明綠色是隱性性狀
(2) 78紫色:15綠色
(3) 不能;白色個體無法產(chǎn)生正常的雌配子;母本;純合子
20. (1) 黃色:灰色 = 1:1
(2) 黃色:灰色:黑色 = 2:1:1;孟德爾
(3) Aa1和a1a2;1/8
實驗思路:讓該黃色雄鼠與多只黑色雌鼠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
結(jié)果預(yù)測:
① Aa1
② 黃色和黑色
21. (1)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2) ACD
(3) 測交;高莖:矮莖 = 1:1
22. (1) 玉米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既能自花傳粉也能異花傳粉
(2) 讓高莖玉米和矮莖玉米分別進行自交,如果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則該性狀為顯性性狀;如果后代沒有出現(xiàn)性狀分離,則讓高莖玉米和矮莖玉米進行雜交,后代所表現(xiàn)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3) ① 讓該花斑葉植株自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需要對母本進行套袋處理
② 1/4;讓基因型為Aa的玉米植株與正常葉玉米植株進行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
23. (1) 紫花;性狀分離
(2) 白花;未成熟
(3) Dd:Dd:dd = 1:1:1;1:1:1
AA
Aa
aa
男性
斑禿
斑禿
非斑禿
女性
斑禿
非斑禿
非斑禿
項目
實驗①
實驗②
親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
黑身雌性×黑身雄性
子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4:3:1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1:1
實驗一
長毛(雌)×短毛(雄)
F
1
雄兔
全為長毛
雌兔
全為短毛
實驗二
F1雌、雄個體交配
F
2
雄兔
長毛∶短毛=3∶1
雌兔
長毛∶短毛=1∶3
葉色(每組親本若干株)
花色(每組親本若干株)
組別
雜交組合
F1表型及比例
組別
雜交組合
F1表型及比例
A
紫色×紫色
86紫色:9綠色
D
黃色自交黃色×白色
均為黃色色:白色=1:1
B
紫色×綠色
78紫色:15綠色
C
綠色×綠色
全為綠色
E
白色自交
未獲得子代
表型
黃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Aa2
a1a1、a1a2
a2a2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測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人類遺傳病達標(biāo)測試,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guān)系課后復(fù)習(xí)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