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儀器或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利用了杠桿原理的一組是( )
①剪刀 ②量筒 ③筷子 ④燒杯 ⑤托盤天平 ⑥彈簧測力計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④⑤⑥
2.關于杠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杠桿一定是直的
B.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一定大于杠桿的長度
C.動力和阻力一定在支點的兩側
D.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一定相反
3.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時省力的是( )
A.鋼絲鉗
B.天平
C.食品夾子
D.筷子
4.如圖所示,0為杠桿的支點,作用在A點的4個力中,力臂最長的是( )
A.B.C.D.
5.李青同學在實驗操作考試中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操作,完成杠桿調(diào)平后,給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已知每個鉤碼的重力都相同,其中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的是( )
A.B.
C.D.
6.園藝師傅使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 )
A.盡量讓樹枝靠近O點,手握剪刀的位置遠離O點
B.盡量讓樹枝遠離O點,手握剪刀的位置靠近O點
C.樹枝和手離O點的距離無論遠近,修剪樹枝時都費力
D.樹枝和手離O點的距離無論遠近,修剪樹枝時都省力
7.如圖所示.A點的彈簧測力計無論是豎直向下還是傾斜向下都可以使杠桿水平,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 ( )
A.傾斜拉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較大
B.豎直拉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較大
C.兩種方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等
D.無論彈簧測力計怎樣拉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都小于物重
二、填空題
8.如果把鐵鍬看做費力杠桿,在圖所示的A、B、C三點中,支點是 點,動力作用點是 點。
9.如圖所示,AB是可以繞B點轉到的輕質杠桿,在中點C處懸掛一個240N的重物,在A端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F恰好使杠桿水平平衡,則 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變,將杠桿緩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則拉力F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0.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OA為0.3米,OB為0.2米,A點掛一個質量為4千克的物體G,B點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物體G的重力大小為 牛,力F大小為 牛。
11.如圖所示,OB為水平輕質杠桿,物體的質量為18kg,在B端施加豎直向上大小為40N的拉力F,若,則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 N。(g取10N/kg)
三、實驗題
12.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安裝杠桿時,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動;
(2)如圖乙所示,杠桿上每一格的長度為5cm,在杠桿左邊掛鉤碼,彈簧測力計對杠桿豎直向下的拉力是動力,則動力臂為 cm;
(3)如果要用彈簧測力計向上拉,需要對圖乙所示的實驗設計進行的調(diào)整是 ;
(4)如圖丙所示,當杠桿繞支點轉動時,杠桿上A點的速度方向總是和杠桿垂直。作用在A點的三個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的力F1、F2、F3,請指出為什么力臂最大的F2對杠桿轉動的作用最大? 。
四、計算題
13.一位體重約為 500 牛的同學在做俯臥撐,如圖所示,A 點為其重心,請計算地面對他雙手的作用力。
14.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在杠桿的A點掛有質量為3千克的物體,已知OA=0.1米,AB=0.2米,求:
(1)物體的重力G。
(2)作用在B點使杠桿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大小和方向。
《第九章第一節(jié)杠桿2024-2025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參考答案
1.C
【詳解】剪刀、筷子、托盤天平都可以簡化成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符合杠桿的定義。并且天平是等臂杠桿,筷子是費力杠桿,有的剪刀是費力杠桿,有的剪刀是省力杠桿。彈簧測力計是根據(jù)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的原理制成的。量筒和燒杯是液體的稱量工具,并未利用杠桿原理。
故選C。
2.D
【詳解】A.杠桿是一根能夠承受力的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故A錯誤;
B.動力臂和阻力臂之和可以等于杠桿的長度,故B錯誤;
C.動力和阻力可以在支點的同一側,故C錯誤;
D.輕質杠桿在兩個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它們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故D正確.
3.A
【詳解】A.鋼絲鉗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A符合題意;
B.天平是一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費力,故B不符合題意;
C.食品夾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C不符合題意;
D.筷子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C
【詳解】由圖可知,力F1過支點,力臂是零,F(xiàn)2的力臂是OB,F(xiàn)3的力臂是OA,F(xiàn)4的力臂是OC,所以力臂最長的是F3,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5.D
【詳解】A.假設每格鉤碼的重力為,每格的長度為;圖中
不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故不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A不符合題意;
B.圖中
不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故不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B不符合題意;
C.圖中
不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故不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C不符合題意;
D.圖中
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故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6.A
【詳解】剪刀實質上就是一個杠桿,剪樹枝時,越省力越好。
AC.盡量讓樹枝靠近O點,可以減小阻力臂,手握剪刀的位置遠離O點,可以增加動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這樣需要動力更小,更省力,故A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BD.盡量讓樹枝遠離O點,增大了阻力臂,手握剪刀的位置靠近O點,減小動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這樣需要動力更大,更費力,故B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A
【詳解】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豎直向下拉彈簧時,拉力的力臂最大,此時拉力最小,此時右側力臂大于左側力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小于物重;傾斜拉,完全有可能出現(xiàn)彈簧拉力的力臂大于、等于、小于左邊的拉力的力臂,所以彈簧拉力會有小于、等于、大于物重的可能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 C B
【詳解】[1][2]把鐵锨看做費力杠桿,杠桿是繞著C點轉動,所以C點即為費力杠桿的支點;右手的作用力使杠桿轉動,所以動力作用點為B點。
9. 120 不變
【詳解】[1]C是中點,所以2BC=BA。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杠桿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G×BC=F×BA
帶入數(shù)值得
240N×BC=F×2BC
解得F=120N。
[2]當杠桿向上提到虛線位置時,由下圖可知,根據(jù)幾何知識可知,動力臂始終等于阻力臂的2倍,阻力不變,杠桿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F大小不變。
10. 40 60
【詳解】[1]物體G的重力
[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
FOB=GOA
所以
11.60
【詳解】已知,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繩子對杠桿的拉力
物體的質量為18kg,物體的重力
物體受到的拉力等于繩子對杠桿的拉力
則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12. 右 25 將測力計移到左端第5個格處 F2與其力臂的乘積最大
【詳解】(1)[1]由甲圖可知,杠桿左端向下傾斜,說明左端沉,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動。
(2)[2]乙圖中,杠桿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對杠桿豎直向下的拉力是動力,則動力臂此時落在杠桿上,測力計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就等于動力臂的長度,由于每一格的長度為5cm,共5個格,所以動力臂的長度為
l1=5cm×5=25cm
(3)[3]要使彈簧測力計向上拉,拉力的作用效果需使杠桿順時針轉動,所以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將測力計移到左端第5個格處向上拉。
(4)[4]作用在A點的三個力雖然大小相等,但F1、F3其對應的力臂比較小,所以力與其力臂的乘積相對較小,而F2的力臂最大,F(xiàn)2與其力臂的乘積最大,所以對杠桿轉動的作用最大。
13.300N
【詳解】解:如圖,可以把腳尖作為支點,地面對雙手的作用力為動力,人的重力為阻力,則動力臂為
L1=0.9m+0.6m=1.5m
阻力臂為
L2=0.9m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F×L1=G×L2
地面對人手的作用力大小
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答:地面對他雙手的作用力為300N,方向豎直向上。
14.(1)29.4牛;(2)9.8牛;方向:豎直向上(或垂直杠桿向上)
【詳解】(1)物體的重力為
G=mg=3kg×9.8N/kg=29.4N
(2)物體對杠桿的拉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杠桿有水平位置平衡,需要有力向上拉杠桿,這個力的力臂為OB時,這個力最小,它應該作用在B點,方向豎直向上。
F=9.8N
答:(1)物重29.4N。
(2)這個力的方向應該是豎直向上的,大小為9.8N。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1 杠桿測試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冊12.1 杠桿練習題,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冊12.1 杠桿當堂檢測題,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