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通過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在客觀上認識溶液的特征,從微觀上認識溶液是溶質粒子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的體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建立一個有關溶液的較為科學的概念,進而認識溶質、溶劑及其關系。
第二部分介紹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通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探究物質在溶解過程中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第三部分通過實驗簡單介紹了溶液的應用,結合生活實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課題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難度,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探究實驗,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溶液的形成有較直觀的了解。
第1課時 溶液的形成
【素養(yǎng)目標】
1.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4.學習采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
5.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6.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建立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
從微觀上認識溶液。
【教具準備】
NaCl固體、糖、CuSO4晶體、水、玻璃棒、100mL燒杯(若干)、藥匙、碘、汽油、高錳酸鉀固體、酒精、紅墨水、試管(若干)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2.溶液的本質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混合物。
3.溶質是指被溶解的物質,可以是固體、氣體或液體;溶劑是指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水是常見的溶劑,汽油、酒精也可以作溶劑。
二、新課導入
當我們把蔗糖放人水中,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蔗糖消失了,如果你嘗一嘗所得的“水”,會感到“水”變甜了。如果你在大海中游過泳的話,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海水又苦又咸。這些是為什么呢?如果我們把碘放人水中,它們會消失嗎?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去探尋吧!
三、進行新課
知識點1 溶液
[講解]其實,我們看到的液體都是溶液。我們今天就要來學習溶液的形成,學了本課題后,同學們的猜想與假設自然有了答案。
[學生活動]分組進行活動,將少許以下幾種固體物質溶于水,仔細觀察現(xiàn)象。
藥品:NaCl固體、糖、CuSO4晶體、水
儀器:玻璃棒、100mL燒杯三個、藥匙
步驟:①向三只盛有80mL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少許NaCl固體、糖、CuSO4晶體;
②充分攪拌燒杯中的混合物后靜置。
③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
[匯報]各組將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匯報,并補充到匯總表上。
現(xiàn)象NaCl固體糖CuSO4晶體
固體固體消失固體消失固體消失
液體液體沒有明顯變化液體沒有明顯變化液體變?yōu)樗{色
[分析]食鹽、糖、硫酸銅晶體都能溶于水中且硫酸銅晶體溶于水后形成的液體是藍色的。
[結論]三種物質都能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顏色有差異。
[提問]為什么固體消失在水中?物質能不能憑空消失?
[討論]小組討論固體消失的原因,盡量達成共識。
[講解]這里的物質并沒有憑空消失,只是從一種狀態(tài)轉化為了另一種狀態(tài)。
[猜想]固體沒有消失,而是以固體小顆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種混合物。
[觀察]觀察活動中得到的液體混合物的顏色是否均勻,靜置后是否有固體析出。
[現(xiàn)象]混合物顏色均勻,靜置后無固體析出
[講解]蔗糖放入水中后,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共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擴散,最終蔗糖分子均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間,形成一種混合物--蔗糖溶液。取出蔗糖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分析,它們的經(jīng)成是完全相同的,即溶液是均一的;只要水分不會發(fā),溫度不變化,蔗糖與水水)不會、分離,即溶液是穩(wěn)定的。
[總結]像這樣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作溶劑,被溶解的物質叫作溶質。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
[閱讀]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30-31。總結溶液的基本特征。
[答]溶液具有均一性、穩(wěn)定性,屬于混合物。
要點提示:
(1)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組成和性質都是相同的;(2)穩(wěn)定性是指只要外界條件不變,溶液久置不分層,也不析出固體物質。
進行新課
[追問]生活中常見的蔗糖溶液、NaCl溶液中,溶質、溶劑分別是什么?
[回答]蔗糖溶液中,溶質是蔗糖,溶劑是水;NaCl溶液中,溶質是NaCl,溶劑是水。
[講解]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一種溶液中的溶劑只有一種,溶質可以是多種,水是最常用的溶劑。溶質、溶劑、溶液之間存在的質量關系: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知識點2 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提出問題]同一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不同的溶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按課本P31實驗9-2進行物質的溶解性的比較實驗,并記錄好實驗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①碘幾乎不溶于水②碘溶于汽油溶液為棕色③高錳酸鉀溶于水,溶液為紫紅色④高錳酸鉀幾乎不溶于汽油
[分析]碘難溶于水,高錳酸鉀易溶于水;碘易溶于汽油,高錳酸鉀難溶于汽油。
[結論]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中溶解性不一樣;同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性也不一樣。
[講解]物質的溶解性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內部因素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影響,以及外部環(huán)境因素溫度、壓強等的影響。
知識點3 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提出問題]把一種溶液放到另一種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嗎?
[活動與探究3]請同學們按課本P32實驗9-3進行乙醇溶解在水中的實驗,并記錄好實驗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加入乙醇,不振蕩乙醇和水分層
加入乙醇后振蕩乙醇和水均勻混合
靜置溶液不分層
易錯提醒:
(1)溶液一定是均一、穩(wěn)定的,但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2)一種溶液中只有一種溶劑,但不一定只有一種溶質,可以有多種溶質。
(3)透明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4)溶液的質量一定等于溶質、溶劑的質量之和,但溶液的體積不一定等于溶質和溶劑的體積之和,如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
歸納總結:
(1)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稱為溶解性。
(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主要有溶質和溶劑的性質還有溫度。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里的溶解能力不同,如高錳酸鉀難溶于汽油而碘易溶于汽油;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里溶解的能力也不同,如碘幾乎不溶于水卻易溶于汽油。
[結論]液體與液體可以互溶,振蕩后不分層,不沉淀,形成溶液。
[歸納]
①溶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②如果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把量多的一種叫作溶劑,量少的一種叫作溶質。如果其中有一種是水,水叫作溶劑。
③溶質和溶劑的確定
④液中的溶質、溶劑實例
四、課外拓展
(1)結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質是不含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解于水,溶質是CuSO4。
(2)有些化合物溶于水,與水發(fā)生反應,如Na2O溶于水:Na2O+H2O=2NaOH,其溶質是NaOH而不是Na2O。
(3)一些常見的有色溶液:含Cu2+的溶液顯藍色,含F(xiàn)e2+的溶液顯淺綠色,含F(xiàn)e3+的溶液顯黃色,含MnO4-的溶液顯紫紅色,含MnO42-的溶液顯墨綠色,含C2+的溶液顯粉色,含CrO42-的溶液顯黃色,含Cr2O72-的溶液顯橙色。
五、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質,以及溶液的組成。
第2課時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溶液的應用
【素養(yǎng)目標】
1.探究幾種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2.了解溶液的應用范圍
3.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練習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4.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6.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溶解時的吸熱、放熱現(xiàn)象。
2.溶液的應用。
【教學難點】
乳化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水、NaCl固體、NH4NO3固體、NaOH固體、溫度計、試管(若干)、燒杯(若干)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在溶解過程中有的溶液的溫度會發(fā)生變化,如NH4NO3固體溶解時,表現(xiàn)為溶液的溫度降低,而當NaOH固體溶解時,正好相反,表現(xiàn)為溶液的溫度升高。
2.溶液的應用
(1)在溶液中進行化學反應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因此在實驗室或化工生產中,常常把用于進行化學反應的固體配成溶液來使用。
(2)植物吸收的養(yǎng)料必須是溶液,動物的新陳代謝也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
(3)醫(yī)療上使用的多種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的溶液。
二、新課導入
在前面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溶液的形成,知道了不同組成的溶液中溶劑常常為液體,而溶質則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下幾種物質溶解時溫度會有什么變化,并且了解乳化原理及其應用。
三、進行新課
知識點1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提出問題]物質在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是否會發(fā)生改變。
[猜想]會變化/不會不會變化。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課本P33實驗,探究物質溶解時溫度是否發(fā)生改變。
試劑:固態(tài)NaCl、NH4NO3、NaOH、蒸餾水。
[討論交流]討論并交流實驗現(xiàn)象。
[歸納]物質在溶解時,常常會使溶液溫度發(fā)生改變。這說明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如NH4NO3)在溶解時會出現(xiàn)吸熱現(xiàn)象;有些物質(如NaOH)在溶解時會出現(xiàn)放熱現(xiàn)象。
[講解]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如NH4NO3溶解時會吸收熱量,會使溶液溫度降低;NaOH溶解時放出熱量,會使溶液溫度升高。NaCl等溶解時沒有明顯的熱現(xiàn)象,因此溶解時溶液的溫度基本不變。
知識點2 溶液的應用
[提問]溶液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那么我們周圍的那些東西是溶液呢?
[答]我們喝的礦泉水是溶液、做實驗的很多液體試劑是溶液······
[講解]溶液的應用非常廣泛,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科學研究和醫(yī)療等領域都會用到溶液。
[閱讀]閱讀課本P33-34,了解溶液的應用。
[討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生活中對溶液的應用。
[總結](1)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通常比較快。所以,在實驗室和化工生產中,常常先將幾種固體反應物溶解,然后將這些溶液混合后振蕩或攪動,以加快反應的進行。
(2)溶液對于動植物的生理活動也具有重要意義,植物從土壤中獲得的各種養(yǎng)料,需要溶解形成溶液后才能被吸收。在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中,無土裁培的作物就是從營養(yǎng)液中吸收養(yǎng)料而生長的。
(3)醫(yī)療上常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和各種眼藥水等,都是根據(jù)人體的生理需求配制的溶液。
四、課外拓展
(1)溶解過程中發(fā)生了兩種變化:一種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向水中擴散,這一過程吸收熱量;另一種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這一過程放出熱量。
(2)有的溶質溶解時,擴散過程吸收的熱量小于水合過程放出的熱量,表現(xiàn)為溶液的溫度升高,如:NaOH、濃H2SO4;有的溶質溶解時,擴散過程吸收的熱量大于水合過程放出的熱量,表現(xiàn)為溶液的溫度降低,如:NH4NO3。
[拓展講解]像植物油與水的混合物這種在液體里分散著不溶于水的、由許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的液體叫作乳濁液。像泥和水這種在液體里懸浮著很多不溶于水的固體小顆粒,使液體呈現(xiàn)渾濁狀態(tài)的液體叫作懸濁液。
五、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物質溶于水時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了解了乳濁液和乳化現(xiàn)象及其應用。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人教版(2024)九年級下冊(2024)第十單元 常見的酸、堿、鹽課題1 溶液的酸堿性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素養(yǎng)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級下冊(2024)課題3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素養(yǎng)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課題2 溶解度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素養(yǎng)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