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專題29.機械效率

1.物理觀念: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及三者的關系。在理解機械效率的基礎上,能夠提出提高機械效率的措施。
2.科學思維:能夠總結求解簡單機械效率的解題方法,會用圖像法分析研究實際問題。
3.科學探究:
(1)通過探究使用動滑輪的特點,知道使用機械就要做額外功。
(2)經(jīng)歷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過程,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計算簡單機械的效率。
4.讓學生學會關注生產(chǎn)、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對提高機械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議。

知識點1:有用功和額外功
1.有用功: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們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時必須做的功。在提升物體時,W有用= Gh
2.額外功: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沒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
3.額外功的主要來源:①提升物體時,克服機械自重、容器重、繩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機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4.人們在使用機械做功的過程中實際所做的功叫總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額外功的之和。即:W總=W有用+W額
5.若人對機械的動力為F,則:W總= FS
知識點2. 機械效率
1.定義: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分析判定一個機械的機械效率高低要分析兩個因素:有用功與總功。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都小于1.
2.計算公式:η=×100%。
3.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盡可能增加提升物體的重力;減輕機械的自身重量;合理地減少部件間的有害摩擦。
【溫馨提醒】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
(1)機械效率由有用功和總功決定,它表示的是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的大小,不能反映有用功或總功的多少。
(2)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這是因為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所以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機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3)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機械效率反映的是機械在一次做功的過程中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同一機械在不同的做功過程中,機械效率往往會不同。
(4)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是否省力做功多少物體提升的高度等無關。
(5)機械效率是表征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機械效率越高,機械的性能越好。
確定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的對應關系s=nh
解決滑輪組計算類問題值的確定十分重要:
n是滑輪組的有效繩子纏繞段數(shù);判定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與提升重物的對應關系:F=(G物+G動)/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的對應關系s=nh。確定n
具體辦法是:
1.在滑輪組的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畫一條橫線,將滑輪組分成兩部分;
2.在動滑輪部分,與動滑輪相連接的繩子的段數(shù)即為滑輪組繞線的有效段數(shù)。

考查角度1. 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考查點
1.測量過程中,物體應做什么運動:勻速直線運動;
2.使用不同滑輪組提升同一物體時,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3.改進措施:(1)增加被提升物體的重力;(2)減輕動滑輪自重;(3)減小機構間的摩擦;
4.機械效率的計算: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
5.改變鉤碼數(shù)量,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多次測量,消除偶然因素;
6.物體被提升的高度會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嗎:不會;
7.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與讀數(shù):正確使用與讀取讀數(shù);
8.繩端移動的距離與物體移動距離的關系:h=ns。
9.實驗中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的目的是:便于測量釣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
10.實驗中,為什么要勻速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便于讀出拉力大?。?br>11.同一滑輪組,改變鉤碼數(shù)量時,機械效率一樣嗎:不一樣;
12.機械效率的大小與鉤碼重有什么關系:同一滑輪組,提升的鉤碼越重,機械效率越大;
13.如果沒有刻度尺,能否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能。對于已經(jīng)組裝好的滑輪,s=nh,則機城效率η=W有/W總=Gh/FS=Gh/Fnh=G/nF。因此,只要查出繩子的段教,即可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無需測量h和s的大?。?br>14.若忽略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與提升的物重有關外,還與什么因素有關:動滑輪的重力。提升的物重一定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例如: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大提升物體的重力.②減小動滑輪自身的重力.③使轉動軸保持良好潤滑。
15.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有關因素:
(1)被提物體的重量,G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2)滑輪自重,滑輪組如果越多,雖然省力但是無用功多,機械效率越小;
(3)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
【例題1】如圖所示,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利用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鉤碼規(guī)格相同、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重力越大)
(1)在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
(2)第一次實驗中,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______N,機械效率是______(精確到0.1%);
(3)由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
(4)由_______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5)在第三次實驗操作的基礎上,如圖丁所示改變繩端拉力方向,測得的滑輪組機械效率將______。(選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考查角度2. 求滑輪組機械效率相關問題
1.判斷提升物體過程中的有用功W有用=Gh;
2.判斷提升物體過程中的總功W總=Fs;
關鍵點:確定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的對應關系s=nh。
n值確定非常重要,見易錯點說明
3.求解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判定提升重物過程中的機械效率問題。
4.三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求解思維方法
【例題2】如圖所示,在的拉力F作用下,用滑輪組將重為的貨物勻速提升,在內貨物豎直上升了,不計繩重及滑輪上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
B. 拉力做功的功率為
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D. 此滑輪組提升的貨物越輕、機械效率越大

1.下列關于簡單機械在實際應用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指甲剪是省力省功的機械
B.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C.滑輪組既省力,又省距離,還省功
D.斜面的機械效率可以達到100%
2.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個滑輪和兩根相同的細繩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在各自的自由端施加大小分別為F1和F2的拉力,將相同的重物緩慢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拉力F1小于拉力F2
B.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
C.甲、乙兩滑輪組中的動滑輪都是費力機械
D.甲、乙兩滑輪組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相等
3. 使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重力不同的物體時,除了動滑輪的重力導致的額外功外,其他因素導致的額外功與總功之比為一定值。已知動滑輪的重力為1.0N,繩子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N。當勻速提升重為9.0N的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1%,則使用該滑輪組勻速提升物體時的機械效率的最大值為( )

A. 90%B. 89%C. 88%D. 87%
4.建筑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4s內將重為1500N的物體沿水平方向勻速移動2m的過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為375N,物體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為物重的0.4倍.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繩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動了6 m
B.物體受到的拉力為750N
C.拉力F的功率為750W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5. 搬運工人為了將笨重的物體裝進汽車車廂,常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把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推上頂端,已知斜面長5m,高2m,物體重1000N,沿斜面向上的推力為500N,則下列判定不正確的是( )

A.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過程中受3個力的作用,合力為0
B. 推力所做的功是2500J
C.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80%
D. 物體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100N
6. 如圖所示,是安裝在某種塔式起重機吊臂一側的滑輪組,某次勻速起吊的物體時,上升,用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則所做有用功是_______J,總功是______J,拉力F的功率是________W。(g?。?br>
7. 如圖所示,將重力為10N的物體沿斜面向上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若斜面長L為1m,斜面高h為0.3m,拉力F為4N,拉力的功率為2W,則此過程中,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_______%,物體從斜面底端運動到斜面頂端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s。

8.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鉤碼的方法,分別做了甲、乙、丙3組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1)在實驗操作中應該使鉤碼 (選填“快速”或“緩慢”)上升;
(2)進行第2次測量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進行第3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 N,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 J;
(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小組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有關.
9.斜面是一種簡單機械,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使用斜面的好處是可以省力,如:______。那么斜面的省力情況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況可以通過比較沿斜面拉力F與物體重力G的比值大小來判定,比值越小,越省力)
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與斜面的表面材料有關;
猜想2: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
猜想3:與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有關。
小明為驗證上述猜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實驗。實驗中所用的物塊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相關的記錄如表。
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對比實驗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況與斜面的表面材料有關;
(2)通過對比實驗1、5、6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______;
(3)為驗證猜想3,小明做了實驗______(填寫實驗序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小明認為這幾次實驗省力情況相同,依據(jù)是______。
(拓展)完成實驗后,小明沿斜面用1.8N的拉力,將重為4.5N的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拉到了頂端。已知斜面長1.2m、高0.3m,則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_____%。(把重物直接提升0.3m所做的功作為有用功)
10.如圖所示,人的重力為850N,雙腳與地面接觸面積為250cm2,用滑輪組拉著重210N的物體沿豎直方向以0.1m/s的速度勻速向上運動了5s。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100N,求:
(1)物體上升的高度;(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3)人對地面的壓強。

1. (2019湖北荊州)湖北省第二屆園林博覽會將于2019年9月28日在荊州開幕。在某場館建設中,采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重物,當工人師傅們用1000N的拉力F向下拉繩,使重1600N的重物勻速上升了5m,此過程中克服繩重和摩擦做功500J,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拉力F做功為5×103 J
B.纏繞在動滑輪上每股繩的拉力為800N
C.動滑輪重為300N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
2. (2024四川達州)如圖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水平桌面上,,,A、B均為正方體,邊長分別為20cm、10cm。在拉力的作用下,5s內,物體A、B一起向右勻速直線移動了3m。若不計滑輪和繩自重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A與B之間的摩擦力為0B. A對地面的壓強為2500Pa
C.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1.2m/sD. 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30W
3. (2024山東青島)某建筑工地上,一臺起重機10s內將重1.5×104N的物體勻速提升3m起重機吊臂上的滑輪組如圖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拉力F的大小為7.5×103NB. 有用功的大小為4.5×104J
C. 額外功的大小為1.5×104JD. 拉力F的功率為6.0×103W
4. (2024黑龍江大慶)如圖所示,在的拉力F作用下,用滑輪組將重為的貨物勻速提升,在10s內貨物豎直上升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
B. 拉力F的功率為
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
D. 此滑輪組提升的貨物越輕,機械效率越大
5. (2022四川重慶)在一次實驗探究活動中,小林用如圖所示滑輪組將重為2.7N的物體勻速提升了20cm用時2s,繩子自由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小林做的有用功為_______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
6.(2022四川德陽)如圖所示,有一斜面長L=4m,高h=2.5m。劉利同學用平行于斜面向上F=150N的拉力,將200N重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斜面頂端。那么劉利同學對物體做的總功為 J;物體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時所受的摩擦阻力為 N。
7.(2020?湘潭)測量如圖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1)實驗過程中,應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豎直向上做 運動。第1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所示,為 N。
(2)第2次實驗時所做的有用功為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
(3)分析1、2、3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重力越 (選填“大”或“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
(4)結合生產(chǎn)生活實際,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下列選項中也可提高機械效率的是 。
A.增大繩重
B.減輕動滑輪重
C.加快物體提升的速度
8.(2023·揚州)在學習了機械效率的相關知識后,課外研究小組有同學猜想:同一個機械的機械效率是不變的。為了驗證猜想,他們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進行實驗,改變鉤碼個數(shù),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著細繩,使鉤碼勻速向上運動,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表1。
表1
(1)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他的猜想是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2)實驗小組又進行了如下的探究:改變滑輪的個數(shù)組成不同的滑輪組,仍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向上勻速拉動細繩,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表2;
表2
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物重相同,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越省力,但機械效率越__________。進一步分析還發(fā)現(xiàn),當滑輪組越來越省力時,它的額外功越來越大,甚至會出現(xiàn)額外功__________有用功的情況,所以設計一個機械模型時,既要考慮省力,還要考慮__________;
(3)根據(jù)表2中的數(shù)據(jù),如果增加動滑輪個數(shù)繼續(xù)實驗,將會出現(xiàn)的困難是__________,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
9. (2019湖北荊州)為了發(fā)展文化旅游事業(yè),荊州市正在興建華強方特文化主題園,建成后將通過最新的VR技術展示包括楚文化和三國文化在內的五千年華夏文明。園區(qū)建設中需把重1200N的木箱A搬到高h=2m,長L=10m的斜面頂端。如圖所示,工人站在斜面頂端,沿斜面向上用時50s將木箱A勻速直線從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頂端,已知拉力F的功率為80W.求:
(1)拉力F的大??;
(2)該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在斜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10. (2022青海省)某建筑工人用300N的拉力,在25s內將重力為800N的水泥利用滑輪組勻速提高4m,如圖所示。若不計摩擦和繩重,請你完成下列計算:
(1)動滑輪的重力;
(2)工人做功的功率;
(3)該裝置的機械效率。
11. (2024蘇州)某起重機的滑輪組結構示意如圖所示,其最大載重為5t。起重機將3600kg的鋼板勻速提升到10m高的橋墩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鋼絲繩的重力和摩擦,g取。求
(1)克服鋼板重力做的功;
(2)鋼絲繩的拉力F;
(3)滑輪組滿載時的機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數(shù))。
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力G/N
提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4
0.1
0.3
2
8
0.1
3.2
0.3
83.3%
3
8
0.1
2.0
0.5
80.0%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斜面傾角
θ
θ
θ
θ
θ1(θ1>θ)
θ2(θ2>θ1)
斜面的表面材料
木板
毛巾
木板
木板
木板
木板
物塊重G/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F/N
1.35
1.52
2.70
4.05
1.52
1.70
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力G/N
鉤碼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cm
機械效率η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
鉤碼上升的高度
繩端拉力
繩端移動距離
有用功
總功
機械效率
1
2
0.1
1.0
0.3
0.2
0.30
66.7
2
3
0.1
1.4
0.3
0.3
0.42
71.4
3
5
0.1
2.2
0.3
0.5
0.66
75.8
實驗次數(shù)
動滑輪個數(shù)
鉤碼重
繩端拉力
鉤碼上升的高度
繩端移動距離
有用功
總功
機械效率
4
1
6
3.6
0.2
0.4
1.2
1.44
83.3
5
2
6
2.4
0.2
0.8
1.2
1.92
62.5
6
3
6
2.2
0.2
1.2
1.2
2.64
45.5

相關試卷

物理八年級下冊(2024)第3節(jié) 滑輪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冊(2024)第3節(jié) 滑輪課后練習題,文件包含專題28滑輪原卷版docx、專題28滑輪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4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1節(jié) 杠桿復習練習題: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1節(jié) 杠桿復習練習題,文件包含專題26杠桿原卷版docx、專題26杠桿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5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1節(jié) 功課時練習: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1節(jié) 功課時練習,文件包含專題21功原卷版docx、專題21功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1節(jié) 浮力練習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1節(jié) 浮力練習

人教版(2024)第1節(jié) 壓強課堂檢測

人教版(2024)第1節(jié) 壓強課堂檢測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3節(jié) 重力精練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3節(jié) 重力精練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2節(jié) 彈力當堂達標檢測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2節(jié) 彈力當堂達標檢測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電子課本 新教材

第4節(jié) 機械效率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八年級下冊(2024)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