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
1. 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 ,用F 表示。
2.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發(fā)生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 物體,另一個是 物體。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同時存在。
3. 產(chǎn)生力的條件:至少要有兩個物體;物體間要有相互 。
(1)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不接觸的物體之間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空中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磁鐵吸引鐵球的力等。
4. 力的單位
(1)國際單位:力的單位是 (牛),用符號 表示。
(2)感知一些力的大小
托起兩個雞蛋用力約 N;拿起物理課本用力約 N;拿起500ml瓶裝礦泉水用力約5N;托起一個籃球所用的力約為5N;一名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約 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fā)生 。如拉伸、壓縮、彎曲、扭轉等。
(2)形變包括形狀和體積的改變,可以是很明顯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有時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可以放大觀看。
2.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一般分為三種情況:
(1)僅速度大小發(fā)生改變;如物體由靜止到運動;由運動到靜止;物體加速或減速運動。
(2)僅速度方向發(fā)生改變;如物體勻速轉動。
(3)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時發(fā)生改變。如物體加速或減速轉動。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
1. 力的三要素
(1)概念: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
(2)理解力的三要素
①任何一個力都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因素。
②力的三要素決定力,當其中的任何一個要素改變時,力的作用效果就會隨之 。
③因為力的三要素決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們描述一個力時,就必須指明該力的 。
2. 力的示意圖
(1)力的示意圖
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條帶 的線段來表示力,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 ,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 ,這種表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圖。
(2)畫力的示意圖的步驟
①確定研究對象,即受力物體;
②確定力的作用點,作用點一定在受力物體上,可以在受力物體的中心,也可以在與施力物體接觸表面的中心。
③確定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上 表示力的方向。
④確定力的大?。簭牧Φ淖饔命c沿力的方向所畫線段的 表示力的大小,同一物體上受到多個力時,線段的長度應與力的大小成比例。注意在箭頭旁標出力的符號,要標上 和 。
如圖表示的是人用200牛的力沿圖中所示方向拉小車時該力的示意圖。
力的示意圖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
例如,人穿上旱冰鞋推墻時,對墻施加了一個向 的作用力;同時人后退,表明墻對人也施加了一個向左的 。
大量事例說明: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的同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樣對它施加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同時發(fā)生的,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
2. 理解力的相互性
(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說明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而言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是同時存在的,要確定是施力物體,還是受力物體,一般由研究對象來決定。
例如,我們研究放在桌面上的書受到的支持力,書就是 物體,支持書的桌面就是 物體;要研究書對桌面的壓力,則桌面為研究對象,即 是受力物體, 是施力物體。
(2)相互作用力的同時性
物體間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的,沒有先后之分。例如,運動員用腳踢球的過程,球受到腳的力的作用,同時腳也受到球的力的作用;當球飛離腳時,球 腳的作用力,同時腳也 球的作用力(均選填“受”或“不受”)。
(3)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性質(zhì)是相同的,但各有各的作用效果。
3. 拓展: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彼此間的力分別叫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 ,方向 ,且在同一條 上,但分別作用在 物體上。該規(guī)律也叫牛頓第三定律(高中)。
4. 利用力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xiàn)象
(1)火箭升空:火箭對噴出的燃氣有向 的推力,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燃氣會對火箭有一個向 的反推力,使火箭加速向上運動(均選填“上”或“下”)。
(2)走路:人走路時,腳用力向后方蹬地,對地面有向 的力的作用→同時地面對腳產(chǎn)生一個反向的向 的作用力→人在這個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3)游泳:人游泳時,手用力向后方劃水,對水有向 的力的作用→同時水對人產(chǎn)生一個向 的作用力→人在這個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第2節(jié) 彈力
一、彈力
1.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1)形狀的改變:指受力物體的外形發(fā)生變化,如物體發(fā)生伸長、縮短、彎曲等變化。
(2)體積的改變:指受力物體的體積發(fā)生變化,如用力壓氣球,氣球體積變?。w積的改變一般包括形狀的改變)。
(3)形變的普遍性:任何物體受力都能發(fā)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可以直接看見;有的形變極其微小,要用特殊的方法將其微小形變放大后才能顯示出來。
2. 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
物體受力時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有的物體能自動恢復到原狀,這樣的形變稱為 形變;有的物體不能自動恢復到原狀,這樣的形變稱為 形變。
3. 彈性和塑性
(1)彈性: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zhì)叫做 。例如彈簧、氣球、鋼尺等。
(2)塑性:有些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 。例如橡皮泥、鋁導線等。
(3)彈性限度: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撤去力后物體也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例如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4. 彈力
(1)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 而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
(2)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一是兩物體直接 ;二是物體間要發(fā)生 ,二者缺一不可。彈力是接觸力,物體間不接觸不會產(chǎn)生彈力,但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產(chǎn)生彈力。
(3)對彈力的理解
①彈力是一種常見的力,我們平時所說的推力、拉力、壓力和支持力,都屬于彈力的范圍。
②對一個彈性物體來說,在彈性限度內(nèi),物體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其產(chǎn)生的彈力越 。
③彈力是由于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因此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受力物體是與它接觸使其形變的物體。
(4)彈力的方向:物體間的彈力方向都與接觸面 ,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
實例分析:以足球放在木板上為例,分析足球和木板間發(fā)生的彈力情況。
以足球為研究對象:因為足球使木板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板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足球產(chǎn)生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支。
以木板為研究對象:因為木板使足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足球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木板有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壓。

因為物體形變的方向與水平面垂直,所以足球放在水平木板上時,足球和木板間的彈力方向都與水平面垂直。
(5)分析幾種常見的彈力
①壓力: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表面,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壓物體。
②繩的拉力:作用點在繩與被拉物體的接觸點上,方向沿著繩子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③支持力:作用點在支持物體與被支持物體的接觸面上,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物體。
A對斜面的壓力 繩子的拉力 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
二、彈簧測力計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
生活中的測力計有多種,常見的有彈簧測力計、握力計、彈簧秤、托盤秤等。
2. 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一些彈簧測力計

常用的彈簧測力計的主要構造有彈簧、指針、刻度盤、掛鉤等。如圖所示是實驗室常用的一些彈簧測力計。
3. 實驗“探究彈簧測力計的測力原理”
【設計實驗】本實驗需要研究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拉力的改變通過在彈簧下每次增加兩個鉤碼(每個鉤碼對彈簧的拉力均為0.5N)來實現(xiàn);彈簧的伸長量通過利用刻度尺測量彈簧的長度得出,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器材】彈簧、鉤碼(數(shù)個)、鐵架臺、刻度尺等。
【進行實驗】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拉力F/N
0
1
2
3
4
5
6
彈簧伸長量
ΔL/cm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1)將彈簧懸掛在支架上,用刻度尺測出彈簧自然伸長狀態(tài)時的長度L0,即原長,記入表格中;
(2)在彈簧下掛2個鉤碼,通過刻度尺讀出彈簧的伸長量△L,記入表格中。
(3)在彈簧下每次增加2個鉤碼,通過刻度尺讀出每次彈簧的總伸長量,記入表格中。
(4)實驗完成后,將所有鉤碼取下,觀察彈簧的形狀。
【數(shù)據(jù)處理】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以拉力F為橫坐標,彈簧的伸長量ΔL為縱坐標,畫出彈簧伸長量ΔL與彈簧受到的拉力F的關系圖象。

【分析論證】分析圖像可知,在0~6N的范圍內(nèi),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以足球為研究對象:因為足球使木板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板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足球產(chǎn)生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支。
以木板為研究對象:因為木板使足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足球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木板有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壓。
的直線,說明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大小成以足球為研究對象:因為足球使木板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板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足球產(chǎn)生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支。
以木板為研究對象:因為木板使足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足球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木板有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壓。

【實驗結論】 通過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且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這就是彈簧測力計的測力原理。
【交流與評估】當彈簧超過彈性限度時,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不再成以足球為研究對象:因為足球使木板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板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足球產(chǎn)生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支。
以木板為研究對象:因為木板使足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足球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木板有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壓。
比關系,撤去外力,彈簧也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4.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
①沿彈簧的 方向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放手后觀察指針能否回到原來指示的位置,以防止彈簧卡殼。
②認清零點(調(diào)零):測力前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 刻度線上,如果不在,應該把指針調(diào)節(jié)到零刻度線上。
③認清量程: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以足球為研究對象:因為足球使木板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板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足球產(chǎn)生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支。
以木板為研究對象:因為木板使足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足球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木板有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壓。
,否則會損壞彈簧測力計。
④認清分度值:使用前要認清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
(2)使用時
①拉力的方向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以免掛鉤桿與外殼之間產(chǎn)生過大的摩擦。
②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指針對應的刻度線 。
③記錄數(shù)據(jù)要帶 。讀數(shù)時,不需要估讀。
④待測的力(物體)一定要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一端,嚴禁倒掛。
5. 材料的力學性能
(1)材料的力學性能
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指材料受力時的變形行為及其抵抗破壞的能力,通常包括 與 、脆性與韌性等。無論是何種材料,一般受力時都要發(fā)生形變。有的會發(fā)生彈性形變,有的會發(fā)生塑性形變。不同材料發(fā)生彈性形變、塑性形變的難易程度不同。有些材料當受力達到一定值時,會發(fā)生突然斷裂,且無明顯的塑性形變,這種性質(zhì)叫做 性。例如,輕輕一掰,餅干就會變成碎片。
(2)力學性能是選擇材料的重要指標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逐漸發(fā)明了很多具有特殊力學性能的新材料。有的材料不但很輕,而且 很高,例如鋁合金、碳纖維等。有的合金材料還具有 記憶功能,用這種材料制作的產(chǎn)品,經(jīng)過冷卻,可以揉做一團,等到受熱后,形狀會自動恢復。
第3節(jié) 重力
一、重力
(1)定義:由于 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重力的單位為 。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受力物體是地球附近的物體。
(2)重力的特點
①普遍性: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論它是運動還是靜止,不論它是固態(tài)、液態(tài)還是氣態(tài),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不等性: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但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個分力。
③非接觸性:重力是非接觸力,空中的飛機、樹上的蘋果都受到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1. 實驗探究:重力大小跟質(zhì)量的關系
【猜想與假設】
通常我們感覺到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就越重。因此可作出猜想: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zhì)量存在一定的關系,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設計實驗】
本實驗需要測量的兩個量分別是物體的 和物體受到的 ,故我們需要用天平測出質(zhì)量(或選用質(zhì)量已知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鉤碼多個(質(zhì)量已知)。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1)把1個50g的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當鉤碼靜止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鉤碼所受的重力,記錄在表格中。
(2)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測出2個、3個、4個、5個、6個鉤碼所受的重力,記錄在表格中。
【分析論證】
(1)數(shù)據(jù)處理:以質(zhì)量為橫坐標、重力為縱坐標建立坐標系。描點連線,畫出G-m圖象。

(2)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觀察畫出的G-m圖像,歸納結論。
①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質(zhì)量成倍增加時,重力也成倍增加,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 。
②由G-m圖像可知,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 ,這是正比例函數(shù)圖像,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 。
【實驗結論】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 ,其比值約為9.8Nkg。
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zhì)量,g表示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寫成g=G/m。
2. 重力的計算
(1)公式:G=
G表示重力,單位是牛頓(N);m表示 ,單位是千克(kg);
在地球上,g約為9.8N/ kg,粗略計算中,可取10N/ kg。
(2)g=9.8N/ kg,表示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在地球上 。
(3)使用公式G=mg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須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②會將公式正確變形,并能靈活運用。如已知物體的重力求質(zhì)量時,可將G=mg變形為m=G/g。
3. 重力和質(zhì)量比較
4. 一些物體的重力大小
一瓶500ml可樂的重力約 N;物理課本的重力約2N;一個籃球重力約5N;一個中學生的重力約500 。
三、重力的方向
1. 重力的方向總是以足球為研究對象:因為足球使木板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板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足球產(chǎn)生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支。
以木板為研究對象:因為木板使足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足球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木板有一個豎直向 的彈力,習慣叫 力F壓。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理解為與水平面垂直指向地心,不能說成“垂直向下”。
2. 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的應用
(1)檢查是否豎直
例如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利用懸掛重物的細線來確定豎直方向,這是因為懸線的方向與重力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用這種原理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或檢查裝飾畫是否豎直,這種懸掛重物的細線叫做
線,如圖甲所示。
(2)檢查是否水平
用如圖乙所示自制水平儀(由倒T形平板與鉛垂線組成),檢查時將水平儀放在物體表面上,若鉛垂線與水平板上的中心刻線(圖中紅色標記)重合,則說明物體表面是水平的,若鉛垂線偏向刻線的右側,則表明物體表面左 右 。(選填“高”或“低”)
四、重心
1.重心
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xiàn)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 。重心是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 作用點。
2. 對重心的認識
(1)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 上。
(2)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其重心的位置除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外,還跟物體的 分布有關。如圖所示是小半杯水、大半杯水時杯子和水總重力的重心的大致位置。

(3)物體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體上。如圖所示,鐵環(huán)的重心不在環(huán)上,而在 處。
(4)有時為了研究問題方便,在受力物體上畫力的示意圖時,常把力的作用點畫在 上。同一物體受到幾個力時,作用點也都畫在 上。
3. 確定重心的方法
(1)懸掛法確定重心
如圖甲所示,先在A點把薄板懸掛起來,薄板靜止時,所受的重力方向與懸繩的拉力方向在同一豎直線上,所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通過A點的豎直線 上。然后在B點把薄板懸掛起來(圖乙),同理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通過B點的豎直線 上,l1和l2的交點就是薄板 的位置。
(2)支撐法確定重心
如圖丙所示,把物體放在手指上,仔細調(diào)節(jié)物體,使其在手指上達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物體的重心與支點在同一條豎直線上,在支點的上方。
4.提高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
增大 或降低 可以提高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在生活中人們常常要用到這些知識。
五、重力的由來
1. 重力的由來
(1)牛頓的觀點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 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2)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對它附近物體的 。
2. 重力與萬有引力的大小關系
重力是由于地球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但重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除在兩極處物體的重力等于萬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處物體的重力都略 萬有引力。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鉤碼的質(zhì)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鉤碼的重力G/N
0.5
1.0
1.5
2.0
2.5
3.0
重力跟質(zhì)量的比值 N/kg
物理量
重力G
質(zhì)量m
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體受到的
物體所含 的多少
影響因素
物體所受的重力
與質(zhì)量成
質(zhì)量是物體的屬性,與形狀、狀態(tài)、位置
單位


方向
豎直向下
無方向
測量工具


聯(lián)系
G=mg

相關學案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知識清單:

這是一份【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知識清單,文件包含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知識清單教師版docx、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知識清單學生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知識清單:

這是一份【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知識清單,文件包含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知識清單教師版docx、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知識清單學生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浮力》+知識清單:

這是一份【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浮力》+知識清單,文件包含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浮力》學生版docx、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浮力》+知識清單教師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壓強》+單元知識清單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壓強》+單元知識清單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運動和力》+知識清單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運動和力》+知識清單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光現(xiàn)象》知識清單(學生版)+(教師版)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光現(xiàn)象》知識清單(學生版)+(教師版)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xiàn)象》知識清單(學生版)+(教師版)

【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xiàn)象》知識清單(學生版)+(教師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電子課本 新教材

復習與提高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八年級下冊(2024)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