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咬文嚼字
科目:語文
教學對象:高二
課時:1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是必修五閱讀鑒賞板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則主要是一些文藝評論,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認真學好它,對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fā)學生去探討問題,加深學生對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鑒賞的認識,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結(jié)構謹嚴、內(nèi)涵豐富的文化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論文。朱光潛先生旁征博引,講述了寫文章時應該煉字的道理。讀者從中既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又能隨著作者的理性思考,感受文章蘊含的“理趣”。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qū)懽?,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勉,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的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咬文嚼字的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本節(jié)課力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課文中的例子,感受煉字的妙處。嘗試運用課文的觀點解決在文藝欣賞創(chuàng)作方面問題。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理清全文的脈絡結(jié)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1、課前預習,理解文中所選的詩詞及詩歌背景;
2、品味文中的妙語佳句,從而體會作者的觀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領會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關系的主張;
2、學習作者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學習過程養(yǎng)成“咬文嚼字”的習慣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針對學習者特征分析中提到的相關情況,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文藝評論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加入了很多趣味性強且能夠體現(xiàn)主旨的句子和故事,以“初讀——精讀——探討——總結(jié)”的方式,通過誦讀、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和把握。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1、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 教學難點:理解并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周杰倫《菊花臺》中“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中的“笑容泛黃”改為“笑容消失” 好不好? 明確:不好。泛黃比較有韻味。這就是中國文字的魅力。
思考并交流意見
通過詩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信息篩選
1、什么是“咬文嚼字”?
解題:咬文嚼字,在平時的語言運用中的意思是:指過分斟酌字詞或死摳字眼,諷刺不必要地摳住字眼不放,不領會文章精神,或者當眾講話時炫耀自己的學識。通常是貶義的。
2、 作者如何解說咬文嚼字?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 第三自然段“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qū)懽?,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作者賦予這個成語新的意義:斟酌文字的分量,實際就是調(diào)整思想情感,因而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3、 作者列舉了哪些例子?
郭沫若改劇本,王若虛改《史記》,韓愈賈島改詩, 蘇東坡寫詩,套板反應。前三個例子主要是說明為什么要咬文嚼字的問題,后兩個例子主要是說明如何咬文嚼字的問題。
思考,
翻閱詞典
查閱資料
回答問題
在原文相關文段尋找答案,并作出圈點勾畫
思考作者賦予這個詞新的意思的用途
梳理全文
做好相關記錄
通過查閱資料,理解詞義,同時明確作者賦予這個詞的新意。
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使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理清文章思路
四、合作探究
閱讀1—5段,分析郭沫若改劇本、王若虛改《史記》和韓愈賈島改詩這三個例子。
1、活動:分組討論。小組成員將各自課前預習的思考成果,拿出來與組內(nèi)其他成員討論交流。
2、分析演員替郭沫若改臺詞的例子。
(1)嬋娟罵宋玉說:
“你是沒骨氣的文人!”
你這沒骨氣的文人!”
(2)石秀罵梁中書:
“你這與奴才做奴才!”
(3)《紅樓夢》中茗煙罵金榮:
“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4)郭沫若: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思考:比較這組句子,說說在用字上有什么變化?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區(qū)別?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明確:通過“你這” “你是” “你有”的比較,說明不同句式的句子包含的情感不同。關鍵看哪一個更能表達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因為文學就是借文字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
3、讀王若虛改《史記》中“李廣射虎”的選段
(1)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史記》原句)
(2)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王若虛改句)
(3)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思考:這三則材料講的都是李廣射虎的故事。第一則里有多個“石”字,你認為哪個寫得好?為什么?
明確: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斟酌文字,實際上是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
4、閱讀第5段,分析“推”和“敲”的故事。 思考:結(jié)合《題李凝幽居》全詩意境,分析用“推”和“敲”各自有什么效果?再讀朱光潛先生的分析,你如何評價他的觀點?
明確: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小結(jié):朱光潛先生舉上面三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
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
不同句式,感情不同。
文字增減,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在草稿本上記錄自己交流后的思考,以便在班上發(fā)言
思考問題
結(jié)合所學知識, 分析比較 做好記錄 小組交流意見
總結(jié)
歸納
閱讀原文,結(jié)合課下注解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
結(jié)合多媒體上的詩句,分析其中的不同意味,并作出總結(jié)。
結(jié)合前面的知識進行總結(jié)歸納
通過朗讀和分析比較,理解作者舉例說明的觀點
理解詩句 分析其中的不同韻味。
通過比較不同,明白作者的觀點是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五、遷移拓展
《玉樓春·春景》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可否改為:現(xiàn)、濃或鬧?
玉樓春·春景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e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明確:本詞歌詠春天,洋溢著珍惜青春和熱愛生活的情感。“鬧”字不僅寫出了紅杏的眾多紛繁的畫面,而且有聲的動感,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來了。
思考問題,各抒己見
嘗試運用課文的觀點解決在詩歌鑒賞方面問題
總結(jié)
福樓拜對莫泊桑如是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一定要以古人為榜樣,養(yǎng)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
聆聽總結(jié)、
體會情感
拓展延伸,形成自己的觀點。
六、教學評價設計
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一、 通過課前預習、課上表現(xiàn)、課后練習等方面從整體上評價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的收集信息、解決
問題、相互交流等學習效果。
一、 針對本節(jié)課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標準。要求學生自己根據(jù)量表進行自我評價,
同時對本小組的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然后把評價結(jié)果反饋給教師和學生本人。
七、板書設計
不同句式,感情不同。
文字增減,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八、教學反思
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的主要觀點是閱讀和寫作要有謹嚴精神,要留心玩索。要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精練的相互吻合。也就是說,咬文嚼字的本質(zhì)是斟酌文字來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文章可謂觀點鮮明,要訓練學生運用綱舉目張法來理清思路。文章脈絡清晰,旁征博引,能從咬文嚼字的表象探究他的本質(zhì),這是全文的難點,教學中必須突破。文中的文學素養(yǎng)很深厚,教師應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文學素養(yǎng)的熏陶,這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關鍵。
我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了教學重點與難點,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例子,也請學生們結(jié)合課前預習、當堂品讀,進而品析。其中的一個亮點是多媒體設計應為學生賞析詩歌營造最佳的氛圍。我們知道詩歌賞析若加之以相應的媒體介入,會使學生完全融入詩歌,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內(nèi)在潛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其鑒賞水平,諸如以圖片、背景音樂與詩歌所表現(xiàn)的意境相呼應,自然會達到一種最佳的效果,有利于學生接受。在反思中,我覺得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興趣調(diào)控,使之用于課堂教學,既可以激發(fā)興趣,又可是課堂妙趣橫生,因此,多媒體設計是備課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咬文嚼字》,雖然在課前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這節(jié)課還是留下不少遺憾的地方。
首先,這節(jié)課還不能充分地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我先帶領著學生去閱讀課文,找觀點和例子,重點在于分析其中的例子,讓他們充分理解作者的觀點,也就順理成章地理清作者論述的思路、方法等。然后,主要是讓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老師出煉字練習讓學生當堂練習,當堂講評。在這兩節(jié)課中雖然學生也能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去回答,煉字練習也能完成,但是我總覺得學生只是在老師的引領下去閱讀課文,按老師設計的問題去解答,學生沒能自主去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在學習課文中也沒能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第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雖然在課前我進行教學設計時已經(jīng)考慮到內(nèi)容的趣味性,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還不夠踴躍,學生的思維還不夠活躍。我覺得這兩節(jié)課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做得不夠,還需繼續(xù)努力。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識教案,共1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 秀一秀,講一講,試一試,想一想,測一測,板書設計,練一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五11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設計,共5頁。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五9 說“木葉”教案及反思,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課后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