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綜合測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第1~8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第9~10題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的得0分) 1.[2023·長春]下列物體尺度最大的是( ) A.太陽 B.月亮 C.地球 D.人造衛(wèi)星 2.[2024·揭陽期中]下列幾種運動現(xiàn)象中,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 A.地球圍繞著太陽轉(zhuǎn) B.人從小到大身高發(fā)生變化 C.翱翔太空的“神舟”飛船 D.“復興號”列車在鐵軌上高速行駛 3.[2024·廈門期末]如圖,鈣鈦礦太陽能薄膜電池具有高光電轉(zhuǎn)化效率、輕便等特點,其厚度相當于一張A4紙厚度的百分之一,約為( ) A.1 dm B.1 cm C.1 mm D.1 μm 4.[2024·臨沂期末]下列各圖是用同一刻度尺測量木板長度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5.2023年10月中旬,道縣28萬畝晚稻陸續(xù)進入收割期。在晚稻收割時節(jié),農(nóng)機成了農(nóng)戶們的“得力干將”。如圖所示,駕駛員駕駛著運水稻的車輛與收割機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前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運水稻的車輛是靜止的 B.以運水稻的車輛為參照物,收割機是運動的 C.以駕駛員為參照物,收割機是運動的 D.以收割機為參照物,運水稻的車輛是靜止的 6.[2024·蘭州期末]如圖顯示了在陸地、水中、空中運動最快的三種動物和世界短跑冠軍博爾特的百米紀錄,其中運動速度最快的是( ) A.獵豹 B.旗魚 C.褐海燕 D.博爾特 7.[2024·無錫期末]下列測量中,采用了比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測量跑道長度時,用一根有彈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來測量 B.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先測出200頁同樣紙的厚度,然后除以200 C.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 D.測乒乓球的直徑時,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就可以了 8.[2024·保定期末]小明同學從家出發(fā)去學校,其中一半路程騎自行車,一半路程步行,路程與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明步行的是OA段 B.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是3 600 m C.小明步行的時間是15 min D.小明騎自行車的速度是5 m/s 9.[2024·綿陽期末,多選]如圖所示,在百米賽跑中,關(guān)于運動員運動快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觀眾用“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員運動的快慢 B.終點裁判用“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員運動的快慢 C.物理學中,用裁判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D.物理學中,用觀眾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0.[多選]如圖(a)所示,甲、乙兩車分別從同一直線上的M、N兩點,同時同向開始沿直線做勻速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b)(c)所示。經(jīng)20 s后兩車相距6 m,則( ) A.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 B.經(jīng)40 s時兩車一定相遇 C. M、N兩點相距可能為10 m D.若M、N兩點相距2 m,則兩車沿MN方向運動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 11.[2023·自貢]如圖,物體A的長度為 cm,停表的讀數(shù)為 s。 (第11題) 12.如圖所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從物理的角度分析,以 為參照物,老樹是靜止的;以 為參照物,小橋是運動的。 (第12題) 13.[2024·無錫期末]小剛同學測橡皮的寬度,記錄5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是①2.51 cm,②2.51 cm,③2.41 cm,④25.2 mm,⑤2.53 cm。其中錯誤數(shù)據(jù)的序號是 ,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后,則被測橡皮的寬度應記為 cm。 14.包頭市正在參與建設世界最長高鐵“包海高速”,其計劃全長約2 300 km,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包頭至??诘母咚勹F路。其中包頭-鄂爾多斯段是可達350 km/h的高速鐵路,不考慮經(jīng)停站,高鐵從包頭到鄂爾多斯全速運行只需約30分鐘,則該段線路長約 km?!鞍8咚佟苯ǔ珊蟮娜唐骄俣饶苓_到230 km/h,我們 (選填“能”或“不能”)實現(xiàn)“早晨八點在包頭吃燒賣,晚上七點在海南喝椰汁!”的網(wǎng)絡宣傳。 15.[2024·蘇州期末]將氣球吹大,用夾子把口封緊,剪取一段10 cm長的吸管,用膠帶把它固定在氣球上。將一根細繩穿過吸管水平拉直,兩端固定。把氣球封口的夾子松開,氣體向后噴出,氣球向前運動;運動過程中氣球與吸管保持相對靜止。如圖所示是氣球運動時每隔0.5 s的頻閃照片,則氣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過程中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經(jīng)測算其平均速度與表格中人在 狀態(tài)時的速度最接近。 16.A和B兩個物體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A物體在做 運動,B物體的速度在 (選填“變快”或“變慢”),圖中交點a的含義是 。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4分) 17.[2024·保定期末]如圖,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C點和D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本實驗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2)小車所放的斜面坡度應保持較 (選填“大”或“小”),這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間會較 (選填“長”或“短”),便于測量時間。 (3)某次實驗時,小車從斜面A點處由靜止開始下滑,到達B點時用了1.5 s,從B點到C點用了1.5 s,從C點到D點用了2 s,則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AD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車從A點到B點的平均速度是 m/s。 (4)小車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時,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18.如圖甲所示,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實驗小組的同學在討論實驗方案時,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測量氣泡從起點O運動到10 cm、20 cm、30 cm和40 cm處所用的時間; 方案二:測量氣泡從計時開始2 s、4 s、6 s和8 s所通過的距離。 從實驗獲取數(shù)據(jù)的角度分析,方案 更方便。 (2)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為便于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nèi)運動得較 (選填“快”或“慢”);實驗中,在如圖甲玻璃管上應選擇 (選填“A”或“B”)線作為起點O更合理。 (3)小明將實驗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請你在圖乙的坐標系中畫出s-t圖像。 (4)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和所畫的圖像,可歸納出:一段路程后,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近似成 (選填“正”或“反”)比,運動速度可以看作是 (選填“改變”或“不變”)的。 四、計算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9.便捷的交通與互聯(lián)網(wǎng)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王爺爺帶小孫子乘出租車到萍鄉(xiāng)北站,然后乘高鐵去南昌參觀滕王閣,8:20出租車出發(fā),王爺爺看到路邊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此刻小孫子通過鐵路12306網(wǎng)站查詢到的列車時刻表如表: (1)在交通正常的情況下,根據(jù)以上信息并通過計算,爺孫倆最快能趕上哪一車次? (2)該趟高鐵運行的平均速度為多少千米每小時?(保留一位小數(shù)) 20.某物理小組研究“駕車使用手機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司機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踩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踩剎車到車輛停止,汽車還要減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 (1)在一次實驗中,某志愿者正常駕車以72 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車輛停止,測得該志愿者的反應時間為0.5 s,汽車行駛距離為35 m。則發(fā)現(xiàn)情況后,汽車勻速行駛多少距離才開始減速? (2)為了對比研究再次實驗,這一次該志愿者邊接打手機邊駕駛同一輛汽車,仍以72 km/h的速度在實驗場內(nèi)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車輛停止,行駛距離43 m,這次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多少?(假定兩次制動距離相等) (3)根據(jù)以上計算,請分析并初步提出對安全行車的建議。 參考答案 1. A 2. B 3. D 4. A 5. D 6. C 7. C 8. B 【點撥】根據(jù)公式v=st可計算兩段路程的速度,OA段:v1=s1t1=1 800 m5×60 s=6 m/s,AB段:v2=s2t2=3 600 m-1 800 m(25min-5min)×60 s=1.5 m/s,因為6 m/s>1.5 m/s,所以步行的是圖中AB段,騎車的是OA段;騎車速度為6 m/s,步行速度為1.5 m/s,小明步行時間是25 min-5 min=20 min。從圖中可看出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是3 600 m。故選B。 9. BD 10. AC 【點撥】由圖像可知,當甲車和乙車都行駛24 m時,甲車所用時間是30 s,乙車所用時間是40 s,由于甲車所用時間小于乙車所用時間,所以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A正確;當時間都為20 s時,甲車運動的距離為16 m,乙車運動的距離為12 m,20 s后兩車相距6 m,若沿MN運動,20 s內(nèi)通過的路程,s乙+sMN=s甲+6 m,即12 m+sMN=16 m+6 m,解得sMN=10 m,40 s后,s甲'=32 m,s乙'=24 m,s乙'+sMN=24 m+10 m=34 m≠s甲'=32 m,所以兩車不相遇;若沿NM運動,20 s內(nèi)通過的路程,s甲+sMN'=s乙+6 m,即16 m+sMN'=12 m+6 m,解得sMN'=2 m,40 s后,s甲'=32 m,s乙'=24 m,s甲'+sMN'=32 m+2 m=34 m≠s乙'=24 m,所以兩車不相遇;故BD錯誤,C正確。 11.2.75;110.0 12.小橋(或枯藤);流水 13.③;2.52 14.175;能 15.變速;散步 【點撥】由圖知,在相同時間間隔,氣球運動的路程逐漸增大,故氣球在做變速直線運動;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圖中吸管和AB的長度,發(fā)現(xiàn)AB長度約為吸管長度的15倍,吸管長10 cm=0.1 m,故A、B兩點的距離約為s=0.1 m×15=1.5 m;AB段有4個時間間隔,已知頻閃照片的拍攝間隔為0.5 s,則氣球從A位置到B位置共用時t=0.5 s×4=2 s,故氣球的平均速度v=st=1.5 m2 s=0.75 m/s,與表格中人在散步狀態(tài)時的速度最為接近。 16.勻速直線;變快;在第20 s時,A、B兩個物體的速度相等,均為5 m/s 17.(1)停表 (2)??;長 (3)0.15;0.1 (4)變速 【點撥】(1)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st,刻度尺測小車通過的路程,停表測所用的時間。(2)坡度較小,小車下滑速度就較小,所用時間較長,這樣就便于測量時間。(3)由圖可知,sAD=80.0 cm-5.0 cm=75.0 cm=0.75 m,tAD=1.5 s+1.5 s+2 s=5 s,則AD段的平均速度vAD=sADtAD=0.75 m5 s=0.15 m/s;sAB=80.0 cm-65.0 cm=15.0 cm=0.15 m,tAB=1.5 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0.15 m1.5 s=0.1 m/s。 18.(1)一 (2)慢;A (3)如圖所示 (4)正;不變 【點撥】(1)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無法準確測量運動物體在不同時刻通過的路程,故選方案一。(2)為便于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nèi)運動得較慢,這樣測量的時間就更多。實驗中,氣泡是從靜止開始運動的,因此,要等它運動起來之后再開始記錄時間和距離,故應選擇A線作為起點更合理。(3)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如圖所示。(4)由s-t圖像可知,圖像為一次函數(shù),所以一段路程后,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近似成正比,為勻速直線運動,即運動速度可以看作是不變的。 19.解:(1)由圖可知,距離萍鄉(xiāng)北站30 km,限速60 km/h,由v=st可得,到萍鄉(xiāng)北站所用的最少時間 t=sv=30 km60 km/h=0.5 h=30 min 他們8:20出發(fā),到達萍鄉(xiāng)北站的時間為8:50;由于到站時火車G1346、G1774已發(fā)車,根據(jù)表中信息可知,爺孫倆只能趕上G1482車次 (2)根據(jù)列車時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達南昌西所用時間 t'=10:20-9:11=1 h 9 min=69 min=1.15 h 總路程s'=240 km,由速度公式v=st可得,該趟高鐵運行的平均速度 v'=s't'=240 km1.15 h≈208.7 km/h 20.解:(1)已知剎車反應時間是0.5 s,此時的速度 v=72 km/h=20 m/s 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做勻速運動,此時間內(nèi)汽車運動的距離s反應=vt=20 m/s×0.5 s=10 m 即從發(fā)現(xiàn)情況后,汽車勻速行駛10 m才開始減速 (2)據(jù)(1)可知,剎車后汽車的制動距離 s制動=s總-s反應=35 m-10 m=25 m 當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開車時,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車輛停止,行駛距離為43 m,汽車的制動距離仍為25 m,則此時汽車在反應時間內(nèi)行駛的距離 s反應'=s總'-s制動=43 m-25 m=18 m 由v=st得,此時志愿者的反應時間 t反應'=s反應'v=18 m20 m/s=0.9 s (3)駕車時不要打電話(或駕車時不要玩手機,或駕車時不要吃東西等,答案合理即可)狀態(tài)速度/(m·s-1)散步0.7步行1.4慢跑2.6從O點開始的路程s/cm010203040從O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05101520車次萍鄉(xiāng)北開南昌西到運行距離G134608:3709:39240 kmG177408:4610:02240 kmG148209:1110:20240 km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