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是高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生最容易拿高分的科目之一、為了順利應對高考語文考試,考生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復習策略并采取合適的復習方法。1、制定復習計劃。制定一份合理的復習計劃是高考復習的第一步。根據(jù)自己的復習時間和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每天的復習時間表,并將復習內(nèi)容分配到每天的時間點上。2、掌握考點。語文考試題目的結(jié)構(gòu)往往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套路,知道這些套路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3、多做題。語文是一門注重實踐的科目,通過多做題可以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可以根據(jù)高考真題、模擬題、習題冊等進行練習,多角度、多維度地思考題目,培養(yǎng)答題的技巧和方法。4、記憶技巧。語文考試中有大量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為了更好地記住相關知識,可以采取一些記憶技巧,如聯(lián)想法、歸類法、構(gòu)建故事法等。記憶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記憶卡片等工具幫助記憶。5、注重寫作訓練。寫作是語文考試中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考生可以積累分數(shù)的地方。復習過程中,需要多做寫作訓練,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技巧和邏輯思維能力??梢赃x擇一些典型范文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6、時間管理。在復習過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時間,合理分配各個知識點的復習時間。7、注意健康。復習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任務,考生需要注意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8、查漏補缺。在復習的過程中,時常進行鞏固和查漏補缺。
文言文閱讀?教材文言文復習
《〈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梳理積累三文中的文言基礎知識,重點掌握古今異義詞和多義實詞“敏”“目”“事”“達”。2.背誦《〈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3.翻譯重點句子。
1.通假字請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意思。①知者不惑“____”同“____”,______②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____”同“____”,_____③若火之始然“____”同“____”,_____
2.古今異義請寫出下列加顏色詞語的古義。①譬如平地古義:__________今義:平坦的土地②小子何莫學夫《詩》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③大學之道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的一種
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學問
3.多義實詞請解釋下列加顏色詞的意思。(1)敏①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②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_____
(2)目①請問其目:___________②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_______③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石鐘山記》):_____④自昏達曙,目不交睫(《促織》):_____
(3)事①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____________②邇之事父,遠之事君:______③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蘭亭集序》):____________④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過秦論》):_________⑤世世以洴澼 為事(《五石之瓠》):___________
(4)達①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__________________②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陳情表》):___________③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孔雀東南飛并序》):________④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_____⑤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送東陽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漢書·高帝紀》):豁達,心懷寬闊
4.詞類活用掌握下列加顏色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意思。(1)形容詞作動詞①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_②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③譬如平地:_____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______(2)名詞作狀語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_______(3)使動用法先齊其家/先正其心/先誠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整齊有序/使……端正/使……真誠
5.特殊句式掌握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并指出標志詞。(如是倒裝句請調(diào)整語序)(1)賓語前置句①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仁以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定語后置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標志詞:自(人稱代詞作動詞賓語)省(動詞)。語序為“省自”
標志詞:以。語序為“以仁為己任”
標志詞:而……者。語序為“有可以終身行(之)一言乎”
(3)固定句式①人而不仁,如樂何:_________________②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
1.名句默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2·北京)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因此絕不會將自己曾經(jīng)遭受的苦難強加給其他國家與民族,正如《論語》所謂:“_________,__________?!?br/>答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 吾亦欲無加諸人
(2)《論語·泰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的是士人不能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定,因為他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
(3)《〈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了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簣是因為“________”,而能夠持之以恒是因為“_______”。(4)小剛買了一本《詩經(jīng)》,覺得里面有很多草木鳥獸的名字,很有趣。小剛的老師給他說,這本書還有其他用途。在古代,學習《詩經(jīng)》對于修齊治平都有好處,即“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學之道》中,提到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大學之道》中,表明“意念真誠”與“獲得知識”的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語句翻譯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擔子沉重,而且路途遙遠。把實行仁德于天下當作自己的責任,不也很沉重嗎?直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遙遠嗎?(得分點:“弘”,志向遠大;“仁以為己任”,賓語前置句;“不亦……乎”,固定句式,不也……嗎;“已”,停止)
(2)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不是因為跟那孩子的父母結(jié)交,不是因為在同鄉(xiāng)朋友那里博取名譽,也不是因為厭惡孩子的哭聲才這樣。(得分點:“所以”,……的原因;以“于”為標志的介賓短語后置句;“內(nèi)交”,結(jié)交;“要”,求??;“然”,這樣)
3.基礎雙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子貢見太宰嚭,太宰嚭問曰:“孔子何如?”對曰:“臣不足以知之?!碧讎涸唬骸白硬恢?,何以事之?”對曰:“惟不知,故事之,夫子猶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碧讎涸唬骸白釉龇蜃雍??”對曰:“夫子不可增也。夫賜猶一累壤也,以一累壤增大山,不益其高,且為不知。”太宰嚭曰:“然則子有所酌也?!睂υ唬骸疤煜掠写箝锥营毑蛔醚桑蛔R誰之罪也。”趙襄子謂仲尼曰:“先生見人主七十君矣,而無所通,不識世無明君乎?意先生之道,固不通乎?”仲尼不對。異日,襄子見子路曰:“嘗問先生以道先生不對知而不對則隱也隱則安得為仁?若信不知,安得為圣?”子路曰:“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梃[注],豈能發(fā)其聲乎哉?”(節(jié)選自《說苑·善說》,有刪改)注 梃:同“莛”,草本植物的莖。
嘗問先生 以道 先生 不對 知而不對 則隱也 隱 則 安得為仁?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畫“√”。
(2)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事,意思是實踐、從事,與《〈論語〉十二章》中“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的“事”詞義相同。B.知,同“智”,明智,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不知”的“知” 詞義相同。C.不對,意思是不回答,“對”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 路率爾而對曰”的“對”詞義相同。D.信,意思是的確、確實,與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中的“信”詞義不同。
子貢謁見太宰嚭,太宰嚭問他說:“孔子這人怎么樣?”子貢回答說:“我還不能夠了解他?!碧讎簡枺骸澳悴涣私馑?,為什么要侍奉他(拜他為師)呢?”子貢回答說:“正因為不了解,所以侍奉他(拜他為師),孔子好比大山林一樣,百姓能從他那里滿足各自的需求?!碧讎簡枺骸澳銓ο壬惺裁丛鲆鎲幔俊弊迂暬卮鹫f:“先生是不能增益什么的。我好比一堆泥土,用一堆泥土來增添大山,不僅不能增加大山的高度,而且是不明智的?!碧讎赫f:“那么你應該有所收獲了?!?子貢)回答說:“天下有大酒樽,但只有你不去斟飲,不知道這是誰的過錯?!?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9:《〈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學案(含答案)+課件,文件包含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課件9《〈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共43張pptpptx、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9《〈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含答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選擇性必修上冊 單篇梳理1~3 《論語》十二章 大學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5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課件+講義+練習),文件包含選擇性必修上冊單篇梳理1~3《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x、選擇性必修上冊單篇梳理1~3《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師版docx、選擇性必修上冊單篇梳理1~3《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學生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件板塊5 第1部分 教材內(nèi)文言文復習 課時30 《〈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案30,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多義實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人格卑鄙或見識短淺,讀書人,典章制度,《中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