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說明:
“認識圖形”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為了分散難點,這一單元只安排了立體圖形的認識,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在物體分類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4種立體圖形;二是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三是會用同樣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
建議如下:
1.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形狀相同等。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
3.要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利用已有知識發(fā)現(xiàn)新知識;要注意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4.重視對“成長小檔案”中內容的研討,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課題名稱】第1課時 立體圖形的認識
【課型、課時】新授課 1課時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67頁--6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動,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能在實際情境中辨認這些圖形,準確說出它們的名稱。
2.經歷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體會數學和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一般形狀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教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教具和圖片
教學課件:課件
2.學生:課前預習:標注完成《預習單》
學具: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猜謎語。
教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玩一個猜謎語游戲(課件出示謎語)
小小一個長方體,肚里裝著尺和筆,
小朋友們來上學,把它放進書包里。
打一學習用品,猜一猜是什么?
學生:文具盒。
教師:你們太聰明了,文具盒不但是我們的學習用品,它還蘊藏著很多的數學知識,一起和老師進入數學王國去探索吧!
2.揭示課題。
出示一些物品的圖片: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物品分別是什么形狀的?
預設:學生可以說出長方體,正方體,球,但對圓柱比較陌生。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最直觀、最簡單的實物模型,引起視覺上的直觀認識。
二、交流實踐、探究新知
1.分一分。(第5頁課件展示)
教師:你能按形狀分一分這些圖形嗎?自己試著分一分,并在小組內說說自己分的結果。
預設: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
學生1:球和圓柱放一起,這些都是圓圓的。
學生2:長方體和正方體放一起,這些都是四四方方的,摸起來平平的。
教師:還能再詳細的分一分嗎?
學生1:它們都圓圓的,鼓鼓的放一起。(球)
學生2:它們上面是圓形的,下面像柱子一樣放在一起。(圓柱)
學生3:這些是長長的。(長方體)
學生4:這些是方方正正的。(正方體)
2.認識立體圖形。
(1)認識球
教師:你能拿出和它形狀相同的物體嗎?(拿出一個球的實物)
這種圖形是球體,我們通常把它叫作球。
教師:我們來摸一摸,滾一滾,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操作交流后播放視頻)
小結:球是圓圓的,很光滑,能向四面八方滾動。
教師:把球畫在紙上,就是這樣的。(在黑板上貼球的圖片)
追問:它們是我們研究的球體嗎?為什么?(第13頁課件展示)
預設:這些雖然也是球,但它們不是圓圓的,不能向四面八方滾動。
(2)認識圓柱
教師:你能拿出和它形狀相同的物體嗎?(拿出一個圓柱的實物)
這種圖形是圓柱。
教師:我們來摸一摸,滾一滾,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操作交流后播放視頻)
小結: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圓的,平平的面。(播放視頻)
教師:把圓柱畫在紙上,就是這樣的。(在黑板上貼球的圖片)
交流:說一說你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狀的?
(3)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
教師:你能拿出和它形狀相同的物體嗎?(拿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實物)
我們來摸一摸,滾一滾,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操作交流后播放視頻)
小結:像這樣四四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樣的圖形,叫作正方體;
像這樣長長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叫作長方體。(在黑板上貼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圖片)
交流:說一說你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正方體或長方體形狀的?
對比記憶。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對應的物體。(第20頁課件展示)
教師:你記住它們的樣子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3.我摸你猜。
教師:接下來我們一起玩我摸你猜的游戲,比比看誰猜的準。
我摸到了彎彎的,滑滑的面;
預設:可能是球,也可能是圓柱。
我又摸到了兩個平平的面。
預設:是圓柱。
我摸到了平平的面;
預設:可能是圓柱。
我還摸到了尖尖的、扎手的部位;
預設:可能長方體或者正方體。
我摸到面有的地方長長的,有的地方扁扁的。
預設:是長方體。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一定要記住它們的特征,不要混淆哦!
教師:分別說一說下面哪些物體的圖形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第24-27頁課件展示)
三、跟進練習、鞏固提升。
1. 課堂練習。
(1)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1題:我說你拿。
同桌合作,一個說圖形的名稱,一個閉著眼睛去摸,并拿出正確的圖形。
(2)第69頁做一做第2題:我說你猜。
同桌合作,一個說圖形的特征,一個根據圖形的特征猜測。
(3)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3題:我說你搭。
同桌合作,一個指揮,一個按照要求放圖形。
變式練習。
(1)猜一猜,連一連。(變式訓練第1題課件展示)
讓學生先說一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征,再連線。
(2)數一數,填一填。(變式訓練第2題課件展示)
讓學生先說一說都有那些圖形,指導學生用標記的方法。
(3)找朋友。(連一連)(變式訓練第3題課件展示)
讓學生先說一說實物特征,再和對應的圖形連線。
(4)分一分。(變式訓練第4題課件展示)
提示學生安順序觀察,不容易遺漏。
(5)數一數,填一填。(變式訓練第5題課件展示)
讓學生先說一說都有那些圖形,指導學生用標記的方法。
3.思維訓練。(課件展示)
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和球的特征。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1.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有大小之分,相對的 兩個面相同。
2.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全都一樣大。
3.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圓的、平平的面;側面是曲面。
4.球的表面是曲面。
【課后作業(yè)】
1.教材第72頁練一練第1、2題;
2.從課時練中選取。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操作、討論的機會,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各種物體特征的理解。但因為操作活動比較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有部分學生自顧自地玩,沒有把教學目標落實到位,要關注操作習慣的培養(yǎng)。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圖形的認識教案及反思,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學人教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圖形的認識第1課時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題名稱,課型、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課后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學人教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圖形的認識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題名稱,課型、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