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據(jù)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流。
2.知道根據(jù)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人交流是文明、有禮貌的表現(xiàn)。
【教學重點】
根據(jù)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流。
【教學難點】
知道根據(jù)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人交流是文明、有禮貌的表現(xiàn)。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教師過渡: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認識一位小朋友,她叫紅紅。她最近遇到了點麻煩事,我們幫幫她吧。有一天,紅紅在走廊里對同學大聲地喊:“你好,我們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師經(jīng)過這里,老師對她說:“請不要大聲說話!”紅紅記住了。上課了,老師叫紅紅回答問題,紅紅想起了老師的話——不要大聲說話,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又說:“請你大聲一點?!奔t紅有些糊涂了,到底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誰來告訴她?
預(yù)設(shè)1:我覺得在走廊里要小聲說話,或者不說話。
預(yù)設(shè)2:上課回答問題時要大聲說話。
教師引導:(出示課件 3)看來,說話有時要大聲,有時要小聲,那到底什么時候要大聲說話?什么時候要小聲說話?用多大的聲音合適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用多大的聲音”。教師范讀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用多大的聲音)
(設(shè)計意圖:通過講故事將學生帶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有時候說話要大聲,有時候說話要小聲,從而自然地引出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說說演演
1.仔細觀察圖中的內(nèi)容說一說。(出示課件 4)
●這是在什么地方?
●圖中都有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他們應(yīng)該是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
2.學生觀察后舉手回答,教師總結(jié)。
●(出示課件 5)閱覽室/圖書館。
(1)這幅圖上是閱覽室里,一個小女孩在看書,一個小男孩走過來,問:“請問,這里有人嗎?”
(2)教師過渡:同學們,你們都去過閱覽室吧!在那里應(yīng)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呢?
預(yù)設(shè):要小聲點,不然會打擾別人。
教師評價:說得對。在閱覽室或圖書館里,聲音要輕輕的,只要對方能聽到就行了,避免打擾其他人。
(3)演一演:師生合作,開展模擬交際活動,全班就實際情況進行評價。
●(出示課件 6)老師辦公室。
(1)這幅圖上是小華撿到一塊橡皮,跑進辦公室交給老師。
(2)教師過渡:他應(yīng)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呢?
預(yù)設(shè)1:應(yīng)該大聲說,要不然老師聽不到。
預(yù)設(shè)2:我覺得應(yīng)該小點聲說話,大聲說話會打擾到其他老師工作。
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說得都不錯,都能說清自己的理由,還能考慮到對其他人的影響,真懂事!假如我們就是小華,既要考慮怎么和老師說的講清楚,還要考慮在老師的辦公室里該用多大的聲音說話,以免打擾到其他老師。
(3)演一演:教師引導學生和同桌模擬練習,再面向全班模擬表演,集體評價。
●(出示課件 7)教室。
(1)這幅圖是一個小朋友正在教室里給同學們講故事。
(2)教師過渡:給全班同學講故事應(yīng)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呢?
預(yù)設(shè):應(yīng)該大聲說話,不然的話同學們就聽不清了。
教師小結(jié):對,講故事時要大聲要讓同學們都聽得見。
(3)教師指名一兩個同學嘗試講一小段故事,感知面對大家講故事,要讓同學們都聽得見。
3.師生共同總結(jié):(出示課件 8)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不同的場合要用合適的音量。
(板書:有時候要大聲說話 有時候要小聲說話 不同的場合要用合適的音量)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shè)了口語交際的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判斷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并引導學生進行表演,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與口語交際的聯(lián)系。)
三、聯(lián)系生活,情景判斷
教師過渡:(出示課件 9)在不同的場合要用不同的聲音說話,請你觀察下面的幾個場景,判斷一下該用多大的聲音說話。可以用熟悉的手勢來表達,如大聲用雙手做喇叭狀,小聲則用食指做遮嘴狀,中等聲音則可不動。
(1)公交車上(出示課件 10)
(2)電影院里(出示課件 11)
(3)餐廳里
(4)演講比賽現(xiàn)場(出示課件 12)
(5)聯(lián)歡會表演現(xiàn)場
(答案:公交車上音量適中,既能讓聽你說話的人聽清楚,也不打擾其他人;電影院里和餐廳里要小聲說話,不要打擾別人;演講比賽現(xiàn)場和聯(lián)歡會表演時要大聲說話,以讓所有人能聽到你說話)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學以致用
1.教師過渡:(出示課件 13)在不同的場合要用不同的聲音說話,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時候要大聲說話,什么時候要小聲說話。
(出示課件 14)預(yù)設(shè)1:在醫(yī)院里要小聲說話,不能影響病人休息。
教師引導:說得對,在公共場所要小聲說話。
預(yù)設(shè)2:家里來客人了要大聲問好,這樣才熱情。
預(yù)設(shè)3:打電話時聲音要大一點,這樣對方才能聽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場所聲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響別人。
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說得真好,不同的場合要用不同的音量說話,真是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
2.演一演。(出示課件 15)
(1)兩個人為一個合作小組,和自己的同伴進行情景對話。
(2)交流中要注意禮貌用語,內(nèi)容要表達清楚。
(3)說話時根據(jù)不同的場合,控制好音量的大小。
(設(shè)計意圖: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口語交際更離不開生活實際,只有將口語交際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才能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學以致用。)
五、總結(jié)收獲,實踐活動
1.教師過渡: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yù)設(shè)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了說話有時候要大聲,有時候要小聲。
預(yù)設(shè)2:我還知道表演時、回答問題時要大聲說話。
預(yù)設(shè)3:我知道在公共場合說話要小聲,不能影響其他人。
預(yù)設(shè)4:我還知道了用合適的聲音說話是一種文明、有禮貌的表現(xiàn)。
教師總結(jié):是的,說話有時候要大聲,有時候要小聲。該用多大的聲音說話,我們要根據(jù)說話的場合、說話的對象等來決定。希望同學們以后說話的時候注意這個問題,用最合適的聲音說話,做最文明、最有禮貌的小學生!
2.實踐活動。(出示課件 16)
(1)想一想。觀察周圍人說話,想一想,他們的聲音大小合適嗎?為什么?
(2)做一做。生活中,用合適的音量和周圍人說話交談。
【板書設(shè)計】
用多大的聲音
有時候要大聲說話
有時候要小聲說話
不同的場合要用合適的音量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口語交際需要創(chuàng)設(shè)實踐的空間,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提高學生聽的能力,說的水平,參與討論的熱情,并學會與人交往。本節(jié)課,我注意巧妙地創(chuàng)設(shè)交際情境,從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我再進行適當?shù)囊龑?、點撥,使學生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不斷地掌握、完善交際要點。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表達欲望。課堂中力求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有說話、討論、評價的機會。為了改變口語交際課上單純乏味的說教,課堂上我采用“講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單純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行為結(jié)合起來,促進了知與行的轉(zhuǎn)化,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表達,喜歡上交流。
不足之處與改進措施:本課的情境模擬中表演練習偏少,削弱了教學效果。另外,未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語也比較籠統(tǒng)、模糊。后期我將豐富評價的形式,以語言,或者獎勵貼紙等多種鼓勵手段進行,活躍、豐富課堂教學。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 用多大的聲音教學設(shè)計,共3頁。
這是一份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 用多大的聲音教案及反思,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 用多大的聲音教案設(shè)計,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