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多年前,他被貶謫黔州(今彭水),從此,失意的詩人便與這一方靈秀的山水草木結下了情緣。于是,在亂世濁俗中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骨氣,狷介自持。他出淤泥而不染,他與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黃山谷(黃庭堅)。山谷遺風也在這一方山水之間,傳承流芳,綿延不息。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黃山谷,去領略那非凡的山谷遺風。
1.把握詩歌意象意境、詩中典故,體悟詩人的情感的起伏變化。2.感悟詩人渴望歸隱卻又羈留官場、不與人爭但求濟世安民的矛盾心理。
1.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修水縣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jié)、豫章先生。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2. 詩論:以杜甫為宗。提倡“無一字無來處”。創(chuàng)作方法上 ,提出“奪胎換骨”法。 3.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4、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黃庭堅當時在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知縣任上,此時作者已經三十八歲,在太和令上已有三個年頭。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的快閣覽勝。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寫登臨時的所見所感。它集中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主張。
登快閣 黃庭堅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了卻:完成。東西:東邊和西邊 。指在閣中四處周覽。倚:倚靠落木:落葉澄江:指贛江。澄,澄澈,清澈。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青眼看人則是表示對人的喜愛或重視、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輕蔑。 聊:姑且。弄:演奏
我并非大器,終于完成了官任之事,趁著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閣來放松一下心情。舉目遠望,時至初冬,萬木蕭條,天地更顯得闊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練分明地向遠處流去。友人遠離,早已沒有弄弦吹簫的興致了,只有見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羈絆、為官蹭蹬,還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著笛子,在那里與白鷗做伴逍遙自在豈不是更好的歸宿。
寫景 登樓所見山水勝跡
抒情 抒發(fā)登樓所生之感
明志 棄官歸隱,向往自由
思考并完成下面問題1、文中主要使用了四個典故,分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2、頷聯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點?和杜甫《登高》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表現的意境一樣嗎?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多方面的感情,請結合作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這首詩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思考并完成下面問題1、文中主要使用了四個典故,分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1、癡兒了卻公家事:用《晉書傅咸傳》所載夏侯濟之語,“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癡,復為快耳!”表達詩人為官事所困以及了卻官事之后的快意。2、朱弦已為佳人絕:《呂氏春秋》載:“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鼻傧乙呀洖橹粽邤嘟^。這里用伯牙與鐘子期典故。表達了詩人缺少知音的遺憾。
1、文中主要使用了四個典故,分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3、青眼聊因美酒橫:史載阮籍善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見所悅之人,“乃見青眼”。只對美酒有興趣。表達了作者借酒遣懷的無奈。4、此心吾與白鷗盟:據《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魅罩I?,漚鳥舞而不下也?!焙笕艘耘c鷗鳥盟誓表示毫無機心,這里是指無利祿之心,借指歸隱。表達了作者對歸隱自然的向往之情。
2、頷聯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點?和杜甫《登高》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表現的意境一樣嗎?
重疊的千山,無邊的落木,高遠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秋葉凋零,遠山無數,天空更顯遼闊;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描繪出開闊、明凈的深秋晚景,透露出詩人擺脫了案牘之勞后登上快閣欣賞美景的愉悅心情。
都表現了景物的遼遠和闊大的特點,意境開闊; 但與杜詩的沉郁頓挫、慷慨悲壯的意境不同的是,黃詩通過遼遠闊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現出一種如釋重負,放達不羈的胸襟。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多方面的感情,請結合作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①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及完成公事后的快意;②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熱愛;③因世無知己、懷才不遇而借酒澆愁的寂寞孤獨和無聊;④表達想辭官還鄉(xiāng)、回歸自然過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4、這首詩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一、曲折盡情,借景抒情。 全詩感情抑揚,起伏不定:初登而喜(前四句),忽而轉憂(“朱弦”句),繼而又轉喜(“青眼”句),喜而復憂(“萬里”兩句)。 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宦途的厭倦,對于鄉(xiāng)園的向往,便愈見其深,愈感其切。二、巧用典故,委婉抒情 “朱弦”、“青眼”不僅用事貼切,而且善敷色彩;“落木”、“鷗盟”等已化用無痕,如從己出。
本詩起首處詩人從“癡兒了卻公家事”說起,透露了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漸入佳境,詩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對“公家事”之“了卻”形成鮮明對照;五、六句詩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詩人心內的憂煩無端而來,感受到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自己的胸懷無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寫出詩人期望坐上歸船,吹著長笛,與白鷗訂盟,相誓歸隱的想法。這一結尾呼應了起首,順勢作結,給人以“一氣盤旋而下之感”(潘伯鷹評語)。意味雋永,想象無窮。
歸隱,似乎是中國古代士人與出世、入世之間的一種矛盾選擇。初唐詩人王績,三仕三隱,最終還是隱居以終老;陶淵明久居樊籠,認清了官場污濁與昏暗,他選擇“窮則獨善其身”般的內心堅守,歸隱山林,終“復得返自然”。但黃庭堅不一樣。通過知人論世可知,他一生盡管他因“癡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閣抒懷,倚晚晴而得以暫時地忘卻煩惱。 他渴望歸隱山間,卻終未歸隱,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過,他的堅持不是強撐硬扛,而是中國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堅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修身”,或者說是《孟子》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痹趧邮幉话驳哪甏?,有志之士能堅守初心,便能守住那個時代的風骨。這才是黃庭堅的處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
當堂檢測 :1.黃庭堅《登快閣》詩巧用典故,其中“ ”化用了伯牙斷琴謝知音的故事,“ ”化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2.黃庭堅在《登快閣》中用“ , ”兩句,表現了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自由人生的渴望。3.黃庭堅在《登快閣》中描繪自己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展現自己胸襟懷抱的兩句是“ , ”。4.《登快閣》中“ , ”兩句營造了闊遠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黃庭堅了卻公事后登閣遠眺、暫得放松的喜悅之情。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登快閣授課ppt課件,共3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登快閣課文配套ppt課件,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業(yè)布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古詩詞誦讀登快閣教課課件ppt,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教學目標,作品相關,文學成就,黃庭堅書法藝術,背景介紹,誦讀感知,文白對譯,文本賞析,寫作思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