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
A.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有機物里的能量釋放出來
B.分解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變成有機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變成有機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把有機物里的能量釋放出來
2.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裝置(瓶中植株未經暗處理)。下列描述中,正確的組合是()
①該裝置可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
②該裝置可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產生二氧化碳
③丙內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內石灰水變渾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光合作用進行的時間是( )
A.白天B.白天和黑夜C.有光時D.黑夜
4.為證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實驗時要把葉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至葉片褪色時取出。此時葉片褪成的顏色是( )
A.淡綠色B.黃白色C.淺藍色D.紅褐色
5.下面是對“植物制造淀粉”實驗的相關描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的原理:淀粉遇碘變藍色
B.該實驗的步驟:遮光→照光→脫色→漂洗→染色→漂洗→觀察
C.該實驗的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照光部分變藍色
D.該實驗的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6.下列敘述中,與“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無關的是( )
A.用黑紙片遮蓋葉片一部分B.葉綠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C.淀粉遇碘液變藍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7.如圖是“探究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部分實驗步驟,其中大燒杯、小燒杯、滴管內分別是什么液體( )
A.酒精、酒精、酒精B.酒精、清水、碘液
C.清水、酒精、碘液D.清水、清水、碘液
8.二十世紀,科學家希爾曾做過如圖這個實驗,有關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裝置b中氣泡內的氣體是氧氣
B.裝置c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乏二氧化碳
C.實驗表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D.實驗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9.將長勢一致的甲、乙兩種植物分別置于兩個同樣大小密閉的透明容器內,給予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度等條件,每隔5分鐘測定一次容器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10分鐘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
B.20分鐘之前,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
C.20分鐘以后,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
D.在交點M處,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都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10.利用溫室大棚生產蔬菜時,有時會設法增加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夜間還會適當降低溫度,這樣做的目的是( )
A.增強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B.增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增強呼吸作用D.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1.如圖是表示在光照強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室中某種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用單位時間合成或分解有機物量來表示)受溫度影響的曲線圖。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植物生長最快的溫度就是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的溫度
B.在0℃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為0
C.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提高溫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
D.光合作用的強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12.下面描述光合作用過程的反應式,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水→光葉綠體有機物+氧氣
B.二氧化碳+氧氣→光葉綠體有機物+水
C.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D.有機物+二氧化碳→氧氣+水+能量
13.關于用天竺葵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遮光處理之前要將天竺葵暗處理一晝夜
B.實驗中的變量是光,需要在常溫下進行
C.實驗結果應該是葉片遮光部分呈藍色
D.本實驗能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和需要光照
14.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如圖表示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過A點后,葉片開始從環(huán)境中吸收氧氣
B.兩條曲線圍成的面積代表有機物的積累量
C.葉面積指數約為5時,對農作物增產最有利
D.葉面積指數超過7時,有機物不再積累
15.分析圖①——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①表示樹林里一天中CO2濃度變化的情況
B.圖②B點顯示此時某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圖③曲線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氣過程
D.圖④表示晴朗高溫狀態(tài)下綠色植物蒸騰作用強度變化
16.17世紀荷蘭的科學家海爾蒙特將一株2.3kg重的柳樹苗栽種在木桶里,桶內裝有90kg的干土,在培育的過程中只用純凈的雨水澆灌樹苗。五年后,經過稱重,柳樹苗重達76.8kg,而土壤只減少了0.057kg。這個事實說明( )
A. 柳樹的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物質只來源于水
B.柳樹的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物質有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
C.柳樹的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物質只來源于雨水和土壤中的無機鹽
D.“柳樹的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物質完全來源于土壤”的結論是不科學的
二、填空題
17.如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是細胞質中的 (填細胞內結構名稱);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的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選填:“c”“d”“f”)。
(2)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18.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圖是29℃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a、b、c三點光合作用最弱的是 b點的含義是 。
(2)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 毫克。
(3)若溫度由28℃升高到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 方。
19.如圖為某種樹葉外形圖,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的方向,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此圖為光合作用示意圖,則①是 ,④是 。
(2)若此圖為呼吸作用示意圖,則①是 ,②是 。
20.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 。
(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為 ;當光照強度為W時,甲植物與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為 ;在晝夜周期條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強度大于 (選填某個光照強度)的條件下才能生長。
(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
21.小明將裝有植物的密閉裝置連通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測定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并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圖:
(1)圖中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點是 (填字母)。
(2)從氧濃度的角度考慮,一天中 時左右是適宜到林間鍛煉的最佳時間。
22.請回答下列有關植物代謝有關的問題。
(1)圖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jié)到25℃。a點將向 移動,b點將向 移動。
(2)用某種綠色植物葉片,以溫度為變量進行分組實驗:已知每組葉片實驗前的質量相同,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小時,測其質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小時(光強度相同),再測其質量變化,得到結果如表。假如葉片的質量變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機物的量,則氧氣產生量最多的是第 組葉片;在28℃條件下每小時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為 mg。
三、實驗探究題
23.科學探究式學習和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甲圖中的ABC是綠色植物在白天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乙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動設計的實驗裝置;丙圖是對葉片進行脫色的裝置。請據圖回答問題:
(1)把乙圖中的兩個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幾小時后,裝置 內的氧氣含量比較高。這是因為該植物進行了甲圖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動。
(2)從乙圖的兩個裝置中各剪去一片綠葉,分別置于丙圖裝置中進行脫色處理,圖中標號 代表酒精,在脫色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只有裝置二內的葉片變藍,這說明了什么?
24.在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中,對于如何設置對照組,同學們提出了三種方案:①取兩株生長相近的天竺葵,放黑暗處一晝夜后,將其中一株繼續(xù)遮光,另一株光照4小時,然后分別摘其葉片進行實驗對比;②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處一晝夜后,將其中一張葉片作遮光處理,然后光照4小時,分別摘其有無遮光的兩張葉片進行實驗對比;③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處一晝夜后,將其中一張葉片作部分遮光處理,然后光照4小時,摘取這張葉片,將見光部分和遮光部分進行實驗對比.
(1)上述三種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2)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
(3)如圖,有同學對葉片脫綠的操作進行了微型化改造,很快完成了實驗.請說出這個微型實驗的一個優(yōu)點或缺點: .
四、解答題
25.寧波慈溪是楊梅之鄉(xiāng),楊梅的果實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楊梅干、楊梅汁、楊梅醬等,還可以釀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1)在栽種楊梅樹苗的時候,每一棵之間的距離都要保持 30cm 至 35cm。像這樣對植物進行合 理密植是為了提高 的效率。
(2)楊梅汁是來自于細胞結構中的 。
(3)冰鎮(zhèn)楊梅汁是一種消暑解渴的最佳飲品。楊梅放糖水浸泡后口感更加綿軟,這是因為周圍水溶液濃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細胞液濃度,導致細胞失水。
26.將某種綠色植物的葉片,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在10℃、20℃的溫度下,分別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條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結果如圖所示。
(1)該葉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 倍。
(2)該葉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條件下,每小時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量是 mg。
(3)該葉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條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都是葡萄糖,則每小時產生的葡萄糖質量為多少?(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27.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 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fā)育需求。圖乙表示某溫度下大棚內 A、B 兩種植物的光 合速率(用 CO2 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
請分析回答:
(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植物的根部吸收并從 處散失而形成的。
(2)要使植物A 和 B 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
(3)該溫度下,當光照強度為 f 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實質知識解題。
【解答】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即制造了有機物,釋放出氧氣,并把光能轉變成有機物里的能量;
故答案為:C。
2.【答案】B
【解析】【分析】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可以根據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識以及圖示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①此裝置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因為二氧化碳被左邊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無法完成;
②要驗證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內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變渾濁,可以達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變渾濁,此種現象不可能;
④丙內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會變渾濁。
總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故選:B
3.【答案】C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過程,那么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條件是有光,因此光合作用進行的時間是有光時,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答案】B
【解析】【分析】酒精隔水加熱能夠使葉片中的綠色快速褪去。
【解答】解:葉片中含有葉綠素,使葉片呈現綠色,將葉片放于酒精中,隔水加熱能夠使葉片的綠色快速褪去;褪去綠色后的葉片呈現黃白色;
故答案為:B。
5.【答案】B
【解析】【分析】葉片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葉綠體中,該實驗以光為變量設置了一組對照實驗,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色。
【解答】 A、若是滴加碘液變藍,則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A不符合題意;
B、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是:暗處理(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遮光(形成對照實驗)→脫色(用酒精脫去葉綠素)→滴加碘液→觀察現象→得出結論,B符合題意;
C、該實驗的變量是綠葉有無遮光,而淀粉遇到碘液變成藍色,若遮光部分不變藍,照光部分變藍說明光照是植物制造淀粉的必要條件,C不符合題意;
D、該實驗的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及各步驟的目的和意義解題。
【解答】A、用黑紙片遮蓋葉片一部分,被遮住部分不見光,未被遮住部分能見光,從而形成有光和無光的對照,故A正確;
B、利用酒精隔水加熱,使葉綠素能溶解到酒精中,從而排除綠色對染色過程顏色變化的影響,故B正確;
C、滴加碘液后,未遮光部分淀粉遇碘液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色,故C正確;
D、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涉及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7.【答案】C
【解析】【分析】 “探究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清洗加碘、觀察。
【解答】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揮發(fā)的物質,直接加熱容易引起燃燒,發(fā)生危險。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因此該裝置中大燒杯、小燒杯分別是清水、酒精。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因此滴管內是碘液。 即大燒杯、小燒杯、滴管內分別是清水、酒精、碘液。
故答案為:C
8.【答案】B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解答】A、 裝置b中氣泡內的氣體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裝置c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少光合作用的條件—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B錯誤,符合題意;
C、葉綠體濾液,仍然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并產生氧氣,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遮光后c裝置中不再有氣泡產生,說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答案】D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 10分鐘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正確,因為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了;
B. 20分鐘之前,乙植物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的比甲植物裝置內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的多;所以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正確;
C. 20分鐘以后,甲、乙裝置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恒定不變,所以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正確;
D.在交點M處,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都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因為從曲線的趨勢上來看,二氧化碳的濃度還會繼續(xù)下降,D錯誤;
故答案為:D.
10.【答案】A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解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溫室大棚生產蔬菜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是為了增強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那么植物夜晚進行呼吸作用時,降溫的好處是減少有機物分解,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1.【答案】C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反應,最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
【解答】 A植物生長時意味著有機物的積累最多,即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差值最大時的溫度,而不是光合作用強度最大時的溫度,故錯誤。
B、在0℃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仍在進行,故錯誤。
C、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提高溫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是正確的,故正確。
D、光合作用的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并不是溫度越高光合作用的強度越大,故錯誤。
故答案為:C
12.【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
【解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水→葉綠體光有機物+氧氣,
故選A。
13.【答案】C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
【解答】A、實驗前,應將實驗材料暗處理一晝夜,使材料中的淀粉消耗完,如果不消耗完,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A正確,不符合題意;B、該實驗的變量是光,溫度屬于其它條件,除變量外,其它條件都需要相同且適宜,需要在常溫下進行,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淀粉遇到碘液變藍,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因此加入碘液不會變藍,C錯誤,符合題意;
D、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未遮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說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需要光照,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4.【答案】D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括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兩個變化:物質轉化是指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能量轉化是指將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有機物里的化學能的過程。
【解答】A、當植物處于A光補償點時,植物體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時,葉綠體進行光反應釋放出的氧氣量等于細胞呼吸過程中線粒體消耗的氧氣量, 之后是葉片開始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A不符合題意;
B、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兩條曲線圍成的部分代表有機物的積累量,B不符合題意;
C、葉面積指數大約為5時,積累的有機物最多,對農作物增產最有利,C不符合題意;
D、葉面積指數超過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小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導致農作物體內的有機物減少,農作物將不能正常生長,而不是面積指數超過7時,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5.【答案】D
【解析】【分析】看圖的關鍵是要搞清橫軸與縱軸分別表示什么,然后它們在整個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解答】A:因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在有光的情況下水和二氧化碳會轉化成有機物,一天中白天有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到中午最強,二氧化碳消耗最多,空氣中的深度最少;晚上無光不進行光合作用,此時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又升高。A不符合題意。
B:B點是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相互平衡,所以,B排除;
C:吸氣與呼氣是由肺內氣壓與大氣壓決定的,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時呼氣;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時吸氣;在 曲線A→B 肺內氣壓低處于吸氣狀態(tài),不符合題意。
D:蒸騰作用與光照強度、溫度等有關,白天蒸騰作用強于晚上,符合題意。
故選擇D。
16.【答案】D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
【解答】 土壤的重量只減少了0.057kg,說明植物的生活還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但吸收的量很少。在培育的過程中只用純凈的雨水澆灌樹苗,五年后,被柳樹吸收后的大部分的水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為了通過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樹苗從空氣中吸收氧氣是用來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會使重量減輕。柳樹苗能不斷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機物,積累在柳樹的體內,是柳樹增重的主要原因,因此“柳樹的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物質完全來源于土壤”的結論是不科學的。
故答案為:D
17.【答案】(1)葉綠體;d
(2)多于
【解析】【分析】根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解題,注意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和吸收量的關系。
【解答】(1)葉綠體是植物細胞內最重要、最普遍的質體,它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
“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必須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d點.
(2)從圖乙中看出,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強度多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多于(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故答案為:(1) 葉綠體 ; d (2) 多于
18.【答案】(1)A;29℃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
(2)7
(3)下
【解析】【分析】(1)由圖可以知道:橫軸代表光照強度,縱軸代表植物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其中a點吸收二氧化碳為0但能釋放出二氧化碳說明a點植物進行呼吸作用,b點為零界點,從a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來越強,到a點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與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質與合成的物質相等.而bc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漸增強,制造的有機物逐漸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有機物開始積累。c點后表示光合作用趨于穩(wěn)定,據此可以解答本題;(2)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總有機物增加量+2×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3)根據溫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強度增加判斷。
【解答】(1)a點釋放的二氧化碳最多,故光合作用強度最弱,b點的含義是29℃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
(2)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總有機物增加量+2×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3+2×2=7mg;
(3)溫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強度增加,a點時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增大,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的下方。
故答案為:(1)A,29℃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2)7;(3)下。
19.【答案】(1)CO2;有機物
(2)O2;CO2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
呼吸作用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據此解答。
【解答】(1)若此圖為光合作用示意圖:可見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故葉片中的①和④分別代表二氧化碳和有機物;
(2)若此圖為呼吸作用示意圖,則①是O2 ,②是 CO2 。
20.【答案】(1)乙
(2)16;2;V
(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指機體將來自環(huán)境的或細胞自己儲存的有機營養(yǎng)物的分子(如糖類、脂類、蛋白質等),通過一步步反應降解成較小的、簡單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過程。
【解答】(1)乙植物在較低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達到最大值,最有可能是陰性植物。
(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即12+4=16;當光照強度為W時,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8,乙植物的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6,兩者的差值為2;在晝夜周期條件下,甲植物需要在光照強度大于V的條件下才能生長。
(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故答案為:(1)乙;(2)16;2;V;(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21.【答案】(1)b、d
(2)18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是完全相反或對立的關系。
【解答】 (1)、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就是二氧化碳不下降也不上升,b、d兩點達到平衡;
(2)、18點氧氣濃度最高,因為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空氣中有一天的氧氣累積,最適合鍛煉。

相關試卷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同步練習題: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同步練習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6光合作用答案解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科學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課時訓練:

這是一份科學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課時訓練,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原料與產物的實驗探究,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科學八年級下冊第1節(jié) 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精品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科學八年級下冊第1節(jié) 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精品課后練習題,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原料與產物的實驗探究,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復習練習題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復習練習題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精品復習練習題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精品復習練習題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綜合訓練題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綜合訓練題

科學浙教版第6節(jié) 光合作用第1課時課時練習

科學浙教版第6節(jié) 光合作用第1課時課時練習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6節(jié) 光合作用

版本: 浙教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