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說過的話字字鏗鏘句句在理不卑不亢擲地有聲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發(fā)聲
他們就是來自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外交天團”
劉勰《文心雕龍》中曾說: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今天,我們也來領(lǐng)略一個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敵軍的外交官——燭之武。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編年體史書。作品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春秋內(nèi)傳》《左氏》,漢朝以后多稱《左傳》。
《左傳》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間周王朝及諸侯各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時代風貌,頗具進步意義,亦有迷信色彩?!蹲髠鳌吩谒囆g(shù)上有較高的價值,善于敘事,善于描寫戰(zhàn)爭,亦善于刻畫人物,善于寫外交辭令,為后人所推崇。 是儒家經(jīng)籍之一,是歷代儒學子研習史書,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國和楚國大戰(zhàn)于城濮,結(jié)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yè)完成。在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協(xié)助楚國一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流亡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一塊,于兩年后聯(lián)合秦國討伐鄭國。
鄭伯聞訊后,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xiàn)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guān)系,說明保存鄭國對秦國有利,滅掉鄭國對秦國不利的道理,終于說動秦國退兵。晉軍失去盟軍支持后,也被迫撤離了鄭國。 此文即是記敘了這一歷史事件。
三 ·疏通文意,整體感知
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國,說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場戰(zhàn)禍。
提問:請用最簡單的話概括本文。
燭之武①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②,以其無禮于晉③,且貳于楚也④。晉軍函陵⑤,秦軍氾南⑥。注釋:①燭之武:本名武,此處指燭地叫武的人。退:使撤退。②晉侯:晉文公。秦伯:秦穆公。③無禮于晉:指晉文公重耳作公子時流亡經(jīng)過鄭國,鄭文公不以禮相待之事。④貳:對晉有二心,與楚親近。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時,鄭國曾派兵援助楚國。⑤軍:駐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⑥氾(fán)南:水之南。
燭之武為何退秦師(用原文回答) 秦晉圍鄭 無禮于晉 且貳于楚 晉軍函陵 秦軍氾南
燭之武為何退秦師(用原文回答)“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皶x軍函陵”“秦軍氾南”說明鄭國事態(tài)緊急。
譯文: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攻打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理,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試分析佚之狐、鄭伯、燭之武的人物形象。
佚之狐:“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首先,佚之狐是一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是他發(fā)覺并舉薦了燭之武這匹千里馬給鄭伯,從而挽救了鄭國覆亡的命運。不行否認,佚之狐是一個胸藏韜略,臨危不懼,遇事冷靜,能謀善斷,高瞻遠矚的杰出之士;他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寥寥數(shù)語,足見其不同凡響。
思索:佚之狐真的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嗎?據(jù)史料記載,勸服秦伯的初定人選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勸退秦師,但他為什么自己不去而舉薦了燭之武呢?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勸服秦伯誰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惱了秦伯,自己掉了腦袋不算,還可能被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后人指指引點。抬出燭之武,既能提高勝利的幾率,在成就燭之武的同時自己也落個“伯樂”的美名。所以說他是一條狡猾的狐貍!
鄭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擅長納諫勇于自責情真意切
燭之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許之”
深明大義、知難而上的愛國孤勇者
譯文: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退走?!编嵨墓犃怂囊庖姟T之武推辭說:“臣壯年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無能為力了?!编嵨墓f:“我沒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亡國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答應(yīng)了。
夜縋而出⑧,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⑨,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⑩,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注釋:⑧縋(zhuì):系在繩子上放下去。⑨鄙:邊疆,這里作動詞,意為開辟邊疆。越國以鄙遠:越過晉國把遠離秦國的鄭國作為邊境。⑩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行李:外交使節(jié)。?共:同“供”,供給。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足。?賜:恩惠,指秦穆公幫助晉惠公回國繼位之事。?版:打土墻用的夾板,這里指防御工事。?厭:同“饜”,飽,滿足。?封:疆界,這里作動詞,意為疆界。?闕:通“缺”,損害。?說:同“悅”,喜悅。?杞子、逢孫、楊孫:都是秦國大夫。戍:防守。
燭說秦伯運用了高超的攻心術(shù):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坦言知亡,避其銳氣:鄭既知亡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亡鄭只對晉有利: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舍鄭會對秦有益: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燭之武說退秦軍后,秦伯又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鄭國,這是否是引狼入室?
這并不是引狼入室。此時,強大的晉國依然圍著鄭國,有秦國替鄭國把守國門,不僅是為鄭國加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同時還將矛盾的焦點轉(zhuǎn)移到了秦晉之間。秦晉兩國的對峙局面形成,鄭國就安全了。所以,這看起來好像是引狼入室,實際上是在拒“虎”。
譯文:夜里,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屬下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shè)置邊邑,您知道這不好辦,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的實力呢?鄰國實力增強,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經(jīng)過,鄭國供應(yīng)他們的食宿、給養(yǎng),這對您也無壞處。
譯文:再說您也曾經(jīng)有恩于晉惠公,他答應(yīng)給您焦、瑕兩地,可是晉惠公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那個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得利,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與鄭國結(jié)盟,派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注釋:?子犯:狐偃,字子犯,是晉文公的舅父。?微:非,無。夫人:此人,指秦穆公。?敝(bì):動詞,害。?所與:同盟者。?知:通“智”,明智。?亂:分裂。整:聯(lián)合,團結(jié)。
晉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條理由退兵,你怎樣看待晉文公的退兵理由?
“不武”三條理由退兵,“不仁”只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實質(zhì);“不武”,則是因為勝敗難以預料。 這是一種隱忍不發(fā)、隨機應(yīng)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yè)的根本原因。
譯文: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們還是回去吧!”于是晉國也撤離鄭國。
燭之武能夠智退秦師,是因為他不斷砥礪自己。即使在懷才不遇的痛苦中,他也并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圖強,終于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擊,為自己一生劃上一個完美的感嘆號。時代鑄就英雄!
1.通假字(1)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給(2)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同“悅”,高興(3)失其所與,不知: “知”同“智”,明智
2.古今異義(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古義:外交使者。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指秦穆公。今義:對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稱。
3.一詞多義(1)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 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③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稍微,略微) ④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低賤,卑下) ⑤微風鼓浪(微小,輕微)
3.一詞多義(2)若: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②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像) 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④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第二人稱代詞,你的) ⑤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3.一詞多義(3)許:①許君焦、瑕(答應(yīng)) ②雜然相許(贊許,贊同) ③問渠那得清如許(這樣,這般) ④潭中魚可百許頭(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 ⑤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地方)
3.一詞多義(4)鄙:①越國以鄙遠(把……當作邊邑)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疆,邊遠的地方)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庸俗,淺陋) ④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 ⑤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3.一詞多義(5)以:①以其無禮于晉(連詞,因為)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用)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順承)④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介詞,把)⑤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⑥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連詞,表并列)⑦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連詞,表目的,來)⑧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⑨皆以美于徐公(動詞,認為)
4.詞類活用(1)名詞用作動詞:①晉軍函陵(駐軍)②與鄭人盟(結(jié)盟)(2)名詞作狀語:①夜縋而出(在夜晚)②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在早上/在晚上)③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3)名詞的意動用法:越國以鄙遠(把……當作邊邑)(4)動詞用作名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
4.詞類活用(5)動詞的使動用法:①若不闕秦(使……減少,侵損、削減)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亡)(6)形容詞用作名詞:①越國以鄙遠(遠方的土地、國家,這里指鄭國)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缺少的資糧)(7)形容詞用作動詞:①鄰之厚,君之薄也(變雄厚 變薄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8)數(shù)詞用作動詞: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相關(guān)課件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百合花獲獎教學ppt課件: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百合花獲獎教學ppt課件,共3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媳婦,分析人物形象,拓展延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第一單元三 長征勝利萬歲完美版教學課件ppt: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第一單元三 長征勝利萬歲完美版教學課件ppt,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論世,楊成武,文體新知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精品ppt課件: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精品ppt課件,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他是誰,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及左丘明,知識拓展,疏通字詞,疏通課文,一波三折,作業(yè)布置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項脊軒志精品ppt課件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項脊軒志精品ppt課件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錦瑟優(yōu)秀課件ppt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錦瑟優(yōu)秀課件ppt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項鏈優(yōu)質(zhì)課ppt課件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項鏈優(yōu)質(zhì)課ppt課件

語文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完美版ppt課件

語文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完美版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電子課本

二 燭之武退秦師

版本: 部編高教版(2023)

年級: 基礎(chǔ)模塊 下冊

切換課文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