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與《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史著作,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是一部富有文學(xué)價值的歷史散文著作。
《左傳》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dāng);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
使杞( )子、逢( )孫戍( )之
?佚( )之狐 夫( )晉失其所與,不知( ) 朝( )濟?秦伯說( ),與鄭人盟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秦軍氾( )南無能為( )也矣共( )其乏困若不闕( )秦夜縋( )而出
《燭之武退秦師》記敘了春秋時期的一件什么事?
、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春 秋 時 期 形 勢 圖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dāng)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quán)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
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助詞。
佚之狐出謀劃策,力薦燭之武。
鄭伯從諫如流,情真意切,感動了燭之武。
燭之武面對鄭伯的誠意,深明大義,承擔(dān)了赴秦說秦師的重任。
面對為難,鄭國君臣的表現(xiàn)如何?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東道主:東邊道路上的主人
乏困:缺少的(東西)。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秦函陵氾南燭之武說服秦君的三點理由: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晉鄭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秦函陵氾南晉鄭燭之武說服秦君的三點理由: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函陵氾南晉鄭燭之武說服秦君的三點理由: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所與:所交往的人。所+動
武:戰(zhàn)時應(yīng)遵守的道義準(zhǔn)則
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一個勇于出使,直入敵營的勇士一個機智善辯、不卑不亢的辯士
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通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于長期未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于言辭,以至于以“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鄭伯的一番誠意和對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關(guān)系的透徹分析,最終感動了他,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兩方交戰(zhàn),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后,面對強
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他先論說滅亡鄭國對秦國有害無益,只是增加了鄰國(晉國)。然后承諾,保存鄭國將會對秦國大有好處,“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這是鄭國請求秦國退兵所施予秦國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對方感興趣,以權(quán)衡利弊,又不失本國尊嚴(yán)。一番利誘之后,燭之武就從秦晉的歷史關(guān)系入手,揭示出晉文公過河拆橋、忘恩負(fù)義的本質(zhì),公開挑撥秦晉兩國關(guān)系;并且用發(fā)展的眼光,引導(dǎo)秦伯認(rèn)識到晉的貪婪會給秦國帶來的危險,這就使秦伯認(rèn)識到晉是敵而非友,并最終和鄭國結(jié)盟。這樣一來,“攻守之勢易矣”。燭之武一字未提鄭國的利益,卻成功說退秦師,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辯士”形象。“辯士”形象是燭之武形象的核心。
所以說,《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展示的燭之武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是一個勇于出使,直入敵營的勇士,是一個機智善辯的辯士、外交家。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
無能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說,與鄭人盟失其所與,不知何厭之有
貳于楚也今有急而求子以煩執(zhí)事以為東道主越國以鄙遠(yuǎn)行李之往來微夫人之力亦去之
從屬二主、有二心/數(shù)詞二的大寫
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兒子
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出使的人/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
離開/與“來”相對的動作
(名詞作動詞,駐軍、駐扎)
(數(shù)詞作動詞,對……有貳心)
(形容詞作動詞,變得雄厚,削弱、變得弱小)
(動詞使動用法,使…侵損、消減)
(動詞使動用法,使…滅亡)
(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為邊境)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夜縋而出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
臣之壯也( )越國以鄙遠(yuǎn)( )共其乏困( )
①今急而求子
?、谝箍P而出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①以其無禮于晉②敢以煩執(zhí)事③越國以鄙遠(yuǎn)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鄭以陪鄰?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⑤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 )辭曰:“臣之壯也……”( )許君焦、瑕敢以( )煩執(zhí)事晉軍( )函陵,秦軍( )氾南
亡鄭而有益于君(亡鄭而于君有益──介詞結(jié)構(gòu)“于君”做后置狀語)
以其無禮于晉(以其于晉無禮——介詞結(jié)構(gòu)“于晉”做后置狀語)
且貳于楚也(且于楚貳也——介詞結(jié)構(gòu)“于楚”后置做動詞“貳”狀語)
佚之狐言于鄭伯(佚之狐于鄭伯言)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集體備課課件ppt,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時代背景,釋“秦晉之好”,燭之武退秦師,字詞注音,詞語解釋,詞句翻譯,整體感知,問題探究,秦晉圍鄭,臨危受命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精品ppt課件,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研習(xí)第一段,文本研讀,秦晉圍鄭,問題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課文內(nèi)容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xué)習(xí)目標(biāo),新課導(dǎo)入,作者介紹,《左傳》,寫作背景,標(biāo)注字音,①秦晉圍鄭,②臨危受命,③說退秦師,④迫晉退兵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