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掌握在不同政治集團之間的智慧博弈,學習周瑜足智多謀將計就計的聰明才智。2. 了解作品的內(nèi)容,梳理清楚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了解課文中表現(xiàn)出的斗智雙方的用計和反間計,感受不同人物之間的形象。 3.欣賞跌宕起伏、線索清晰的故事情節(jié),掌握精妙的人物描寫方法。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 【朝代】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三國演義》其中的一個有名的章節(jié)---《群英會蔣干中計》。
《水滸傳》 — 施耐庵、羅貫中·元末明初《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西游記》 — 吳承恩 · 明代《紅樓夢》 — 曹雪芹 · 清代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為施耐庵學生,兩人曾共同從事創(chuàng)作。他著有十七種通俗演義,代表作《三國演義》,最早版本為明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歷史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著名的章回體歷史小說,也是我國古代小說跨入成熟階段的標志?!度龂萘x》取材于重大的歷史事件。描寫從東漢到晉統(tǒng)一約100年間的歷史變化,著重寫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以及彼此間的政治、軍事斗爭。 它既來源于歷史,又不同于歷史,作者以《三國志》及裴松之注為依據(jù)進行藝術(shù)加工,既尊重歷史,又增加了民間傳說。
“赤壁之戰(zhàn)”處于守勢的一方是東吳。東吳的不少官員面對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無心應戰(zhàn),力主投降。出使到東吳的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駁倒了主降派,使孫權(quán)堅定了迎戰(zhàn)的決心。孫權(quán)任命堅決拒曹的周瑜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認為敵我雙方的兵力雖然懸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不習水戰(zhàn)”是其致命的弱點。周瑜用了反間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和火攻等計謀最終大敗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 本課就是赤壁之戰(zhàn)前的一個重要故事情節(jié)。
⑴可以便宜行事 (biàn﹒yi)不須請示靈活處置。⑵萬弩齊發(fā) (nǔ)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⑶迤儷前行(yǐlǐ)曲折連綿。 ⑷碇石(dìng)系船的石墩。⑸觥籌交錯(gōng)古代用獸腳做的酒器。⑹諳習水戰(zhàn)(ān)熟悉。⑺一齊輪轉(zhuǎn)櫓棹(zhà)船槳。⑻不勝酒力(shèng)能承擔,能承受。⑼獻于麾下(huī)將帥的大旗下?!?br/>1、蔣干是誰?2、“中計”指中誰的計?3、“計”指什么計謀?4、計謀的目的是什么?5、設此計的原因呢?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7、計謀的結(jié)果呢?
曹操帳下幕賓。周瑜的計。反間計。殺蔡、張二人。二人 “深得水軍之妙”親往探寨。曹操誤殺此二人。
課文雖然是長篇小說的節(jié)選,情節(jié)卻有著相對的完整性。故事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敘事線索很清楚。可分為:
第一部分:開端(1-3段)周瑜決定除蔡、張二人。第二部分:發(fā)展(4-6段)周瑜設下反間計,群英會上迷蔣干。第三部分:高潮(7-8段)周瑜假裝泄密,蔣干竊書中計。第四部分:結(jié)局、尾聲(9-10段)曹操中計殺蔡、張二人,周瑜聞訊后為計謀實現(xiàn)而高興。
明確:毀書斬使。曹操來信,封面措辭帶有對東吳輕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惱火。①以此抗議示威;②表示自己決一死戰(zhàn)的態(tài)度;③鼓舞士氣。
提問:能用幾個字概括第1段內(nèi)容嗎?周瑜為什么要這樣?
明確:寫曹操折兵和曹操練兵。曹操所以失敗: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習水戰(zhàn)”;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調(diào)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納蔡瑁、張允意見,讓他們操習水軍。
提問:第2段寫什么?曹操為什么吃敗伏?回去后怎么辦?
明確:這兩個情節(jié)與本文中心有著密切的因果關系。毀書斬使才有三江口之戰(zhàn);由于曹操三江口戰(zhàn)敗,才有蔡、張訓練水軍之舉;由于這兩人整治水軍得法才引來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決心。這一部分是周瑜設計的背景。
提問:課文為什么從周瑜毀書斬使,兩軍大戰(zhàn)三江口選起?這與本文的中心有什么關系?
明確:一見面點出蔣干“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蔣干自以為必會成功,卻被一眼洞察,驚愕得不知如何應付,只好心虛氣短地說假話掩飾。
提問:周瑜一見蔣干如何先聲奪人?蔣干反應如何?
提問:群英會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蔣干游說?蔣干又如何反應?
明確:當眾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說客”;令太史慈作監(jiān)酒“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以堵蔣干之嘴。蔣干“驚愕,不敢多言”。
明確:①出迎時和大張筵席時,顯示兵將實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帳后”看“堆如山積”的糧草。使蔣干說出“兵精糧足,名不虛傳!”③對蔣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對孫權(quán)的忠誠和東吳人心的團結(jié)。蔣干嚇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勸降之事了。
提問:周瑜與蔣干一見面,即主動進攻,打下了蔣干的氣焰,動搖了蔣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蔣干的勸降不可能成功?蔣干反應如何?
明確:①表面上親熱、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見了故人”、“瑜攜干手”、“瑜執(zhí)干手”、“瑜復攜干入帳”。使蔣干覺得周瑜還是沒有忘記“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裝醉?!按笮筹嫛?、“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狀……和衣臥倒,嘔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蔣干盜信有隙可趁。
提問:周瑜除正面制止蔣干說降外,又怎樣設置圈套,讓蔣干一步步走近放著密信的桌子的?
明確:密信措辭設計周到備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圖士祿,迫于勢耳?!薄?、張新降曹操,還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蔣、曹理解為投降非出真心?!耙奄嵄避娎в谡小保?、張訓練水軍的確是“青、徐軍在中,荊州軍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于麾下”容易使對方激動。④“早晚人到,便有關報”為當晚假探子報訊伏筆。蔣干在曹操處夸下的??凇柏┫喾判?,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無法實現(xiàn)時,看到密信認為天賜良機。
提問:為什么蔣干對密信深信不疑,忙將它“暗藏于衣內(nèi)”?后來又能使曹操一時信以為真?
明確:兩次說夢話:“教你看操賊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來假裝不知床上睡的是誰。假托北方有人來報密:“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迸c密信內(nèi)容相互印證。用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天衣無縫,使蔣干深信不疑。
提問:周瑜是怎樣以夢話、假密報進一步迷惑蔣干的?
明確:講了周瑜用反間計的結(jié)果,①曹操中計,殺了蔡、張二人。②周瑜計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優(yōu)勢。
提問:第9段講了些什么內(nèi)容?
明確:曹操對降將蔡、張二人本來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們“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來會一時相信密信內(nèi)容。看到首級想到水軍的重要,失去兩將也就意味著失去水上優(yōu)勢。但他剛愎自用,主觀自信,不肯承認錯誤反而找殺蔡、張兩人的借口,說他們“怠慢軍法”。
提問:曹操為什么會中計?為什么又馬上省悟?為什么又知錯不認錯?
明確:選這一段作尾聲,情節(jié)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無憂矣!”①與第3段中“吾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應,說明計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軍由劣勢轉(zhuǎn)化為優(yōu)勢的將領,對于隨后的赤壁大戰(zhàn)曹敗吳勝有很大關系。周瑜可以說除去最主要的障礙,所以“大喜”。
提問:曹操殺蔡、張二人后,課文為什么還要選入“細作探知”一段作尾聲?
(1)安排給自己的——
(2)安排給下屬的——
如何堵住蔣干勸降:先聲奪人;不給機會;表明心跡。
①文武百官著盛裝準備參加群英會;②命人假造蔡張二人的密信,清理寢帳中其他文書,將此信放于往來的書信中;③安排所謂的“江北來人”;④下令轅門軍士不得阻攔蔣干返回江北。
1.周瑜設計都安排了哪些內(nèi)容?
2.周瑜又是如何設計使蔣干對密信內(nèi)容深信不疑的?
1.密信:措辭設計周到備至,富有迷惑性。內(nèi)容在蔣干看來處處合乎情理
2.夢話:周瑜兩次裝說夢話“教你看曹賊之首?!边@就使蔣干誤以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密報:假托北方有人來報密:“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迸c密信內(nèi)容相互印證。使蔣干完全相信。
3.蔣干是怎樣中計的?
求勝心切,卻勸降不成;焦躁不安,渴望收獲!
為蔣干送上門助施反間計而高興
看透來意,暗笑蔣干欲蓋彌彰
虛情假意穩(wěn)住蔣干,以使其上鉤
讓蔣干感到毫無戒心,麻痹蔣干
彰顯成就地位,表明抗曹決心
再顯顯赫地位,絕蔣干勸降之念
這幾次“笑”表現(xiàn)出周瑜瀟灑豪放和對巧施反間計充滿自信的思想性格。
他勇敢善戰(zhàn)(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揮),足智多謀(反間計是在他夜探曹軍后定下的,實施過程步步緊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輕瀟灑,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劍作歌,接待蔣干時的內(nèi)緊外松,幾次大笑) 。
他愚蠢而又自作聰明。他自以為“周郎同窗交契”,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降周瑜,并說了“必要成功”的大話。來江東時昂然”之態(tài)說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計中根本無開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進圈套,還自以為得計。
他是一位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剛愎自用,驕傲輕敵,自恃“率兵百萬”而不重視水戰(zhàn)劣勢。他天性多疑,對降將不信任、不重視,以致后來會一時上當。他急躁而奸詐,因急躁,會錯用蔣干,因奸詐,知錯不認錯,還要尋找借口。
(1)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語言風格。 (2)課文圍繞一個“計”字,以“定計一用計一中計”為情節(jié)主線。
(3)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①在事件的敘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簡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態(tài)表現(xiàn)。③細節(jié)描寫(如周瑜佯醉嘔吐;周瑜假喝“低聲”,便喚“子翼”;蔣干竊聽等)。④氣氛烘托(如對曹軍水陸軍營的氣氛描寫,蔣干盜信時的緊張氣氛設置等)。⑤用對比、映襯的手法使兩人性格更鮮明。
通過這個故事反映曹操與東吳間復雜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贊美周瑜的卓越軍事才干,也告訴了我們知彼知己方能百戰(zhàn)百勝的道理。
周瑜 曹操(蔣干) (開端) 定計 說降 (發(fā)展) 施計 (高潮) 中計 計成 (結(jié)局、尾聲) 誤殺蔡、張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第三單元二 群英會蔣干中計一等獎備課教學課件ppt,共2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朗讀點我,文章的線索,設計用計中計,環(huán)境描寫,人物形象,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二 群英會蔣干中計精品課件ppt,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周瑜之“笑”,蔣干之“愕驚”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二 群英會蔣干中計完美版?zhèn)湔n課件ppt,共3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三國演義》,羅貫中,文化常識,蔣干的神態(tài)變化,曹操之“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