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能夠有感情的朗誦詞作,把握詞作的內容。
2.能夠賞析詞句,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能夠體會詞人的愛國熱情和壯志難酬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
上聯(lián):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下聯(lián):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上面是郭沫若先生為辛棄疾紀念祠題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寫的是辛棄疾的藝術造詣,下聯(lián)寫的是他的政治抱負。郭沫若為什么會如此評價辛棄疾?今天就讓我們從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尋找答案吧。
二、資料鏈接
1.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詞人,有《稼軒詞》等傳世。其詞多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統(tǒng)治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此外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2.寫作背景。
辛棄疾年輕時參加抗金起義,失敗后南歸,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擊,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時所作。
陳同甫,名亮,婺(wù)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他主張復國,北伐抗金,也受到投降派的嫉恨誣陷。他才氣豪邁,是辛棄疾志同道合的朋友,兩人經常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這首詞就是寄給陳同甫的。
三、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生根據課件出示的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①先掃清字詞障礙再讀。要讀音準確,字正腔圓。
②先畫出句子的停頓,讀出節(jié)奏。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dí)盧/飛快,弓/如霹靂(pī lì)/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2)【誦讀指導】朗讀時,上片描寫軍旅生活、閱兵場面的內容,朗讀節(jié)奏要稍快,聲音要洪亮;下片讀抒發(fā)豪情的內容時,語調要高昂,氣勢要豪邁,最后一句氣勢陡轉而下,語調應低沉悲憤,要讀出無奈、失落之感。
2.這首詞中的哪個字最能概括本詞的思想感情?
“壯”。
這首詞是一首寄贈之作,辛棄疾卻稱“壯詞”,全篇以“壯”貫穿始終。我們在朗讀的過程中要讀出作者熱切希望收復祖國河山的壯志豪情和抱負未竟的悲壯。
3.借助資料,疏通詞意。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
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yè),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fā)人!
四、品讀課文,分析內容。
1.題目中的“壯”字奠定了本詞的情感基調,詞中哪些句子體現這種“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寫出了軍中分食酒肉、奏唱軍樂的情景,表現了軍營的雄壯和將軍戰(zhàn)士的高昂的戰(zhàn)斗意志?!榜R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寫軍中戰(zhàn)馬像劉備的的盧馬那樣快,“霹靂”指特別響的雷聲,這兩句寫出了戰(zhàn)爭的激烈。“了卻君王天下事”寫了作者渴望收復山河的壯志。
2.“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中作者為什么會“醉”?作者挑燈看劍,在夢中回到軍營體現了什么?
預設 作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所以借酒消愁。體現出詞人強烈的殺敵報國、馳騁疆場的愿望。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營造了什么樣的氣氛?“沙場秋點兵”中的“秋點兵”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 營造了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氣氛?!扒铩弊贮c明了戰(zhàn)爭爆發(fā)的季節(jié),“點兵”展現了一位豪氣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象。
4.賞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在修辭手法上的好處。
預設 運用夸張、比喻、對偶、用典的手法,從側面烘托了將士的意氣風發(fā)、英勇無畏。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繪了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這幾句中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的是哪個詞?這個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預設 “天下事”是指收復北方失地的國家大事?!翱蓱z”一詞使感情一落千丈。詞人的抱負只能在醉里和夢中實現,理想和現實的極大反差,突出地表現了詞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
上片描述軍旅生活,前兩句將鏡頭定在軍營之中,三到五句每句寫一事,“分麾下炙”“翻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作者熱愛且抹不掉的關于軍中生活的回憶,作者對從軍殺敵、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清晰地躍然紙上。
壯詞的“壯”體現在:
①豪壯——酒氣盛
②雄壯——場面大、聲音響、速度快、志氣高
③悲壯——現實悲
下片緊承上文,前四句描繪戰(zhàn)事,末句一聲感嘆凝聚詞人萬千感慨,由夢境返回現實,化“雄壯”為“悲壯”,抒發(fā)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
五、精讀探究,體會感情
1.品讀雄壯
(1)討論:這首詞是圍繞題目中哪個詞語展開的呢?
“壯詞”,這首詞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豪放、雄壯。
(2)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寂靜的深夜,詞人酒后醉里,挑燈看劍,滿腹心事,萬千惆悵,難遣難消。睡夢中回到了那軍帳連綿、號角聲聲的軍營歲月。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通過對奏樂啖肉的軍營生活的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一種豪邁熱烈的氣氛?!吧硤銮稂c兵”一句則肅穆威嚴,勾勒出一位豪情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象。秋日馬肥樂曲雄壯,沙場點兵意氣昂揚。至此為本詞的上片,此時的辛棄疾雖然過著閑適的生活,但依舊抹不去關于軍中生活的回憶,對從軍殺敵,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清晰地躍然紙上。
(4)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緊承上文描繪戰(zhàn)事,選取了戰(zhàn)場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馬和弓來寫。相傳劉備荊州遇難,逃跑時陷于襄陽城西檀溪中,所騎的盧一躍三丈跳上溪岸,方甩掉追兵。辛棄疾在夢中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馬如的盧般神俊,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霹靂般震耳。
側面描寫,意在襯托自己那英勇無畏的夢中身影。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既點名了此戰(zhàn)的目的,也闡述了詞人的抱負,表達了作者要輔佐君王完成收復北方的大業(yè)、贏取功名的雄心壯志和愛國熱情。
醉后入夢。吹角夢回,連營分炙、塞外翻弦、沙場點兵、疆場馳騁,都彰顯著雄壯,而夢醒卻是“可憐白發(fā)生”!
2.感悟悲壯
可憐白發(fā)生
“可憐”二字正是表達自己長期閑居壯志難酬的郁悶、惆悵之情。與本詞開頭處那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失意英雄形象遙相呼應,一反夢中的意氣昂揚之勢。
3.歸納這首詞的主旨。
預設 這首詞記敘了詞人醉里挑燈看劍所引發(fā)的關于軍中生活和戰(zhàn)斗場景的回憶,刻畫了一位忠勇的將軍形象,表現了詞人渴望抗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宏大抱負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六、拓展延伸
對比《江城子·密州出獵》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在風格與抒情方式上的異同。
六、典型考題
1.根據提示默寫詩詞名句。
(1)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描寫戰(zhàn)斗驚險場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直接表達他的報國情懷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對《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陳同甫的,“壯詞”即豪放之詞。
B.這首詞上下兩片共十句,節(jié)奏緊湊,繪聲繪色,形象生動。
C.上片實寫軍旅生活??磳殑Γ犔柦?,分麾下炙,翻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
D.下片一、二句寫馬快弦急,戰(zhàn)斗激烈,從側面襯托了人的意氣風發(fā)、英勇無畏,從氣氛上向人們預示著戰(zhàn)事的勝利。
【解析】C項結合“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可知,“看寶劍”是實寫,“聽號角,分麾下炙,翻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作者的回憶,是虛寫。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案,共10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拓展延伸,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 入,教學目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解題,讀詩文,感風格之“壯”,明詩意,知內容之“壯”,說詩情,品情感之“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公開課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