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節(jié) 第3課時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以下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D )A.電子的運動與行星相似,圍繞原子核在固定的軌道上高速旋轉B.能量低的電子只能在s軌道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總是在f軌道上運動C.能層序數(shù)越大,s原子軌道的半徑越小D.在同一能級上運動的電子,其運動狀態(tài)肯定不同解析:電子運動不是圍繞原子核在固定的軌道上高速旋轉,只是在某個區(qū)域出現(xiàn)的概率大些,故A錯誤;能量高的電子也可以在s軌道上運動,如7s軌道上的電子能量也很高,比4f能量還高,故B錯誤;能層序數(shù)越大,電子離原子核越遠,所以能層序數(shù)越大,s軌道上的電子距離原子核越遠,則s原子軌道的半徑越大,故C錯誤;同一能級上的同一軌道上最多排2個電子,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不同,則其運動狀態(tài)肯定不同,所以在同一能級上運動的電子,其運動狀態(tài)肯定不同,故D正確。2.(2023·鹽城高二檢測)原子的第四能層填充有2個電子的元素種數(shù)為( D )A.1種 B.10種 C.11種 D.9種解析:第四能層填充有2個電子,即4s2,則第3能層一定填充了3s23p6,但由于3d在4s后面填充,所以3d可能沒有電子,也可能填滿了電子,即從3d0到3d10均可能,但是不存在3d44s2和3d94s2,所以總共有9種。3.在d軌道中電子排布成,而不排布成,遵循的是( D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原理C.原子軌道構造原理D.洪特規(guī)則解析:洪特規(guī)則表明,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時,基態(tài)原子中的電子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據(jù)一個軌道,而且自旋狀態(tài)相同。4.(2023·濟寧高二檢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概率密度的大小體現(xiàn)了電子數(shù)目的多少B.核外電子的運動規(guī)律與普通物體不同,不能用牛頓運動定律來解釋C.基態(tài)P原子的2p電子的電子云和3p電子的電子云均為啞鈴形,所以完全相同D.氫原子的電子云圖像一定不可能為啞鈴形解析:電子云表示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某處出現(xiàn)概率的大小,A錯誤;原子核外電子運動不同于宏觀物體,所以不能用牛頓運動定律來解釋,B正確;基態(tài)P原子的2p電子的電子云和3p電子的電子云均為啞鈴形,但大小不同,C錯誤;基態(tài)氫原子的電子處于1s軌道,電子云形狀為球形,但若發(fā)生躍遷進入p、d等其他能級,則電子云的形狀將發(fā)生改變,D錯誤。5.(2023·臨川高二檢測)下列有關原子核外電子的能量與運動狀態(tài)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在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級的原子軌道數(shù)依次增多B.在同一能級上運動的電子,其能量一定相同C.氫的K層和Na的M層均只有一個電子,所以氫的K層和Na的M層軌道數(shù)目相同D.在同一原子中,1s、2s、3s、4s……能級的原子軌道的平均半徑相同解析:在同一原子中,無論是2p、3p還是4p能級都有三個互相垂直的原子軌道,A項錯誤;決定電子能量的是能層和能級,也就是說,處于同一能層相同能級上的電子,即使處在不同的原子軌道上,其能量也是相同的,B項正確;雖然氫的K層和Na的M層均只有一個電子,但K和M層的軌道數(shù)目不相等,分別為1個和9個,C項錯誤;雖然s能級上的原子軌道的形狀都是球形,但按照1s、2s、3s、4s……的順序,電子的能量依次增大,電子在離核更遠的區(qū)域出現(xiàn)的概率逐漸增大,電子云向更大的空間擴展,原子軌道的平均半徑逐漸增大,D項錯誤。6.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為ns2np7,它違背了( A )A.泡利原理 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規(guī)則D.洪特規(guī)則特例解析:p能級有三個軌道,據(jù)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軌道最多排2個電子,故p能級最多排6個電子,不可能排7個,故違背泡利原理。7.下面是第二周期部分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圖,據(jù)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每個原子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2個電子B.電子排在同一能級時,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據(jù)一個軌道C.每個能層所具有的能級數(shù)等于能層的序數(shù)(n)D.若同一能級的原子軌道里有2個電子,則其自旋狀態(tài)一定相反解析:由題給的四種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圖可知,在一個原子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2個電子,即符合泡利原理,A正確;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時,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據(jù)一個軌道,即符合洪特規(guī)則,B正確;任一能層的能級總是從s能級開始,而且能級數(shù)等于該能層序數(shù),C正確;若在一個原子軌道里有2個電子,則它們的自旋狀態(tài)相反,若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里有2個電子,則自旋狀態(tài)相同,故D錯誤。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ns電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電子的能量B.6C的電子排布式1s22s22p違反了洪特規(guī)則C.電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違反了能量最低原理D.電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違反了泡利原理解析:A項,各能級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為1s、2s、2p、3s、3p、4s、3d、4p、5s……,ns電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電子的能量;B項,對于C原子來說,2p能級有3個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最后2個電子應以自旋狀態(tài)相同的方式排布在兩個不同的2p軌道上,違反了洪特規(guī)則;C項,根據(jù)軌道能量高低順序可知E(4s)<E(3d),對于21Sc原子來說,最后3個電子應先排滿4s軌道,再排3d軌道,電子排布式應為1s22s22p63s23p63d14s2,故違反了能量最低原理;D項,對于22Ti原子來說,3p能級共有3個軌道,最多可以排6個電子,如果排10個電子,則違反了泡利原理。9.對于基態(tài)原子電子排布規(guī)則,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D )A.按洪特規(guī)則每個電子層的電子容量為2n2個B.當軌道處于全充滿狀態(tài)時,原子較穩(wěn)定,故35Br的電子排布式為[Ar]3d104s14p6C.原子中核外電子的排布是根據(jù)三規(guī)則提出的而非自然形成的D.能量最低原理解決了電子在不同電子層中的排布順序問題解析:泡利不相容原理確定了每個電子層最多容納2n2個電子,A錯誤;溴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為[Ar]3d104s24p5,B錯誤;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是自然形成的,人們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核外電子的排布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C錯誤。10.(2023·張家口高二檢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各能級的原子軌道數(shù)按s、p、d、f的順序分別為1、3、5、7B.各能層的能級都是從s能級開始到f能級結束C.鉀的M層有8個電子,所以鉀的M層有4個軌道D.各能層含有的原子軌道數(shù)為2n2解析:各能級的原子軌道數(shù)取決于原子軌道在空間的分布情況,s、p、d、f能級分別含有1、3、5、7個原子軌道,A正確;各能層的能級都是從s能級開始,但能級數(shù)等于能層序數(shù),不一定到f能級結束,B不正確;鉀的M層雖然只有8個電子,但是含有的軌道數(shù)目為9個,C不正確;各能層含有的原子軌道數(shù)為n2個,D不正確。11.下列說法或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D )A.s能級的原子軌道呈球形,處在該軌道上的電子只能在球殼內運動B.p能級的原子軌道呈啞鈴形,隨著能層的增加,p能級原子軌道也在增多C.某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屬于激發(fā)態(tài)D.Fe2+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解析:s能級的原子軌道呈球形,處在該軌道上的電子除在球殼內運動,還在球殼外運動,只是在球殼外運動概率較小,故A錯誤;p能級含有3個原子軌道,不同能層上的p能級含有的軌道數(shù)相同,故B錯誤;當軌道中的電子處于半滿或全滿狀態(tài)時,能量較低,屬于穩(wěn)定狀態(tài),所以某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處于低能態(tài),故C錯誤;Fe為26號元素,原子核外有26個電子,F(xiàn)e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2s2,失去2個電子形成Fe2+,則Fe2+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故D正確。12.關于電子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 )A.電子云是用小點的疏密程度來表示電子在空間出現(xiàn)概率密度大小的圖形B.電子云實際是電子運動形成的類似云一樣的圖形C.小點密集的地方電子在那里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大D.軌道不同,電子云的形狀也不一樣解析:用統(tǒng)計的方法描述電子在核外空間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圖形稱為電子云;常用小點的疏密程度來表示電子在原子核外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的大小。小點密集的地方,表示電子在那里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大,小點稀疏的地方,表示電子在那里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小。二、非選擇題13.下表列出了核電荷數(shù)為21~25的元素的最高正價,回答下列問題:元素名稱鈧鈦釩鉻錳元素符號ScTiVCrMn核電荷數(shù)2122232425最高正價+3+4+5+6+7(1)寫出下列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Sc:_1s22s22p63s23p63d14s2(或[Ar]3d14s2)__。Ti:_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__。V:_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__。Mn:_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__。(2)已知基態(tài)鉻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其并未嚴格按照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排布順序進行排布,為什么核外電子這樣排布呢?_由洪特規(guī)則的特例可知,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半充滿狀態(tài)一般比較穩(wěn)定__。(3)對比上述五種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的最高正價,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_五種元素的最高正價數(shù)值等于各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最外層s軌道上的電子和次外層d軌道上的電子數(shù)目之和__。解析:(1)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和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則可以寫出4種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2)由洪特規(guī)則的特例可知,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全充滿、半充滿或全空的狀態(tài)一般比較穩(wěn)定。(3)由最高正價數(shù)值與對應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可以得出21~25號元素最高正價數(shù)值等于各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最外層s軌道上的電子和次外層d軌道上的電子數(shù)目之和。14.推導下列元素,回答有關問題:(1)具有1個4p電子的元素為_鎵__(寫元素名稱,下同),簡化電子排布式為_[Ar]3d104s24p1__。(2)N層只有1個電子的主族元素是_鉀__,其氯化物的焰色反應呈_(淺)紫__色,其原子核外有_19__種不同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3)3d能級全充滿,4s能級只有1個電子的元素為_銅__,原子序數(shù)為_29__。(4)離子M2+的3d軌道中有5個電子,則M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和未成對電子數(shù)分別為_2__和_5__。(5)原子序數(shù)小于36的元素X和Y,在周期表中既處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Y的原子序數(shù)比X大2,則Y的基態(tài)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是_3d84s2__,X在參與化學反應時,1個原子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_2個或3個__。解析:既處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在第Ⅷ族。則X和Y分別為Fe和Ni。15.下表為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的部分元素(從左到右按原子序數(shù)遞增排列),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題:KCaScTiVCrMnFeCoNiCuZnGaGe(1)在以上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中,4s軌道只有1個電子的元素有_鉀、鉻、銅__(填元素名稱)。(2)寫出Cr3+的電子排布式:_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__。(3)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態(tài)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與其所在周期數(shù)相同的元素有_5__種。解析:(1)由核外電子排布軌道能量順序可知,4s軌道只有1個電子,則3d軌道可能為0(全空)、5(半充滿)、10(全充滿),則有1s22s22p63s23p64s1、1s22s22p63s23p63d54s1、1s22s22p63s23p63d104s1,分別為鉀、鉻、銅。(2)Cr失去3個電子生成Cr3+,則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3)分周期一一討論,第一周期中基態(tài)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為1個的是氫原子,第二周期中基態(tài)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為2個的可以是1s22s22p2或1s22s22p4,是碳原子或氧原子,第三周期中基態(tài)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為3個的可以是1s22s22p63s23p3,是磷原子,第四周期中基態(tài)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為4個的只能是過渡元素,符合條件的只有鐵原子,其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4s2,因此共有5種元素符合題意。16.(2023·晉中高二檢測)根據(jù)相關物質結構理論,回答下列問題:(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級和3d能級中電子排布圖及Sc的電子排布式。試判斷,違反了泡利原理的是_②__,違反了洪特規(guī)則的是_③__,違反了能量最低原理的是_⑤__。⑤(21Sc)1s22s22p63s23p63d3(2)某種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則該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x取值范圍為_20≤x≤30__。(3)鐵元素常見的離子有Fe2+和Fe3+,穩(wěn)定性Fe2+_小于__Fe3+(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Fe2+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6,F(xiàn)e3+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F(xiàn)e3+的3d能級為半滿狀態(tài)較穩(wěn)定__。解析:(1)①,電子排布正確;②,違反了兩電子在一個軌道內自旋狀態(tài)相反的原理,即泡利原理;③,違反了電子要優(yōu)先單獨占據(jù)一個軌道的原理,即洪特規(guī)則;④,書寫正確;⑤(21Sc)1s22s22p63s23p63d3,電子排布應3p排布完后先排4s能級,未遵循能量最低原理。(2)某種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若該原子的第三層為8個電子,則x=20,若第三層排滿18個電子,則x=30。(3)鐵元素常見的離子有Fe2+和Fe3+,F(xiàn)e2+的3d能級有6個電子,F(xiàn)e3+的3d能級半滿,更穩(wěn)定,故穩(wěn)定性Fe2+小于Fe3+。17.有四種短周期元素,與其相關的結構、性質等信息如下表所述:元素結構、性質等信息A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氣體外)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該元素的某種合金是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BB與A同周期,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具有兩性C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極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劑D是海水中除氫、氧元素外含量最高的元素,其單質或化合物也是自來水生產過程中常用的消毒殺菌劑請根據(jù)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A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_1s22s22p63s1__。(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_第三周期第ⅢA族__。(3)C基態(tài)原子的軌道表示式是,其原子核外有_3__個未成對電子,能量最高的電子為_2p__軌道上的電子,其原子軌道呈_啞鈴__形。(4)D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_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__,D-的結構示意圖是。(5)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A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Al(OH)3===NaAlO2+2H2O ,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D的氫化物的水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HCl+Al(OH)3===AlCl3+3H2O 。解析:根據(jù)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徑的變化規(guī)律可知,短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氣體外)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是Na,且鈉與鉀的合金是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與鈉元素同周期且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具有兩性的元素是Al;NH3極易溶于水,且可用作制冷劑,故C元素是N;海水中除氫、氧元素外含量最高的元素D是Cl,其單質(Cl2)或化合物(ClO2等)可用作自來水生產過程中常用的消毒殺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