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甘之如怡 自我安慰 哀怨 截癱
B.半途而費 窸窸窣窣 祭壇 雕欄
C.旁征博引 九壇八廟 安詳 車轍
D.撕叫不停 驕陽高懸 倔強 羞澀
【解析】 A項“甘之如怡”的“怡”應為“飴”。B項“半途而費”的“費”應為“廢”。D項“撕叫不?!钡摹八骸睉獮椤八弧?。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我與地壇》是有口皆碑的好散文,其豐沛的力度,使所有讀過的人都不得不認真思考人生的諸多問題。人生是苦役,但并不是說,人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苦役中就找不回尊嚴和歡樂。史鐵生的文字有一些蒼涼,但在那蒼涼的底色下埋藏的正是對人生入木三分的認識。
A.有口皆碑 B.豐沛
C.曠日持久 D.入木三分
【解析】 A項“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稱贊。此處說《我與地壇》是人人稱贊的好散文。使用正確。B項“豐沛”形容雨水等充足,不能用來形容力度。使用錯誤。C項“曠日持久”荒廢時日,長期拖延。此處形容“苦役”似的人生,表現(xiàn)其漫長,使用正確。D項“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此處說對人生理解深刻、透徹。使用正確。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C )
A.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的原因。
B.她不是那種光會理解兒子而不懂得疼愛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結果會更糟。
C.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D.史鐵生是中國作家中少數甚至唯一堅持寫作的人,幾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經歷、生存體驗上。
【解析】 A項“我為什么要出生的原因”句式雜糅,“為什么”和“……的原因”雜糅,應去掉“的原因”。B項“光會理解兒子而不懂得疼愛兒子”不合邏輯,“光會理解兒子而不慬得疼愛兒子”應改為“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D項“史鐵生……幾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經歷、生存體驗上”偷換主語,后一分句的主語不是“史鐵生”,而是“作品”,應在“幾乎”前加“他的作品”。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地壇離我家很近,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緣分: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_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我時常到那古園里去,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
……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旭日。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救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_。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洼里,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4.下列各句中的冒號和文中“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緣分:”的冒號作用不相同的一項是( D )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B.我能感覺到時代的兩難困境:野蠻的符咒尚未掙脫,文明的壓抑接踵而至。
C.從“火神山”“雷神山”到方艙醫(yī)院:與病毒賽跑的中國速度。
D.臺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br>【解析】 題干中的冒號與A、B、C項都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由總到分)。D項,表示后面有要說的話,所想的內容或所作的分析,對上文的總結(由分到總)。
5.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畫線句“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救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
答:_(1)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通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2)運用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深刻印象;(3)運用前后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_
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仿佛我就是為了等這古園,等這歷經滄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園。”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答:_原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突出了我與古園的緣分,強調了古園對我的影響之大之深,古園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時間的永恒、飽經風霜的生命價值、歷經磨難但不屈服于磨難的精神意義。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散文界認為《我與地壇》風格獨特,向人們提供了許多散文寫作的新的可能性,從一般意義上說它不是與創(chuàng)作主體有一定距離的創(chuàng)作散文,就是帶有自傳、自省、自訴的意味_。創(chuàng)作主體以真實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誠地表現(xiàn)自己。在內容上,它打破了抒情、議論與敘事、寫景的_________,以思辯為主導,而又自始至終飽含情感,從容地辟出專章寫景、敘事、繪人,容量豐富,內涵飽滿。在這么長的篇幅里要容納這么多的內容,結構顯然是一個關鍵。但偏偏在這一點上,史鐵生顯示出大將風度,寫得相當_________。他似乎無心于章法,率性而為。全文分章而列,各章之間難得見到起承轉合的過程,好多章節(jié)開端接續(xù)顯得似無關聯(lián),個別章節(jié)似乎是通過_______而組合進去的,( )。史鐵生是從大處著眼的,他抓住的是文章的氛圍和情調,不管各章的筆法如何,不管是思辨,還是寫事記人,全都透出一股情思_________的味道,顯得和諧而毫無齟齬。
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B )
A.間隙 自由自在 加入 深刻
B.間隔 自由灑脫 嵌入 深沉
C.間隔 自由自在 嵌入 深沉
D.間隙 自由灑脫 加入 深刻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第一空,間隔:是指兩個事物之間的距離。間隙:指一個物體的內部組合件的距離。根據上文“打破了抒情、議論與敘事、寫景”可知應選“間隔”。第二空,自由灑脫:形容瀟灑自然不拘束。自由自在:沒有拘束,安閑舒適的樣子。此處要說明“史鐵生顯示出大將風度”要用“自由灑脫”。第三空,嵌入:把東西填鑲在空隙里。加入:參加,參與,添加的意思。此處要表達史鐵生的文章個別章節(jié)似乎是無關聯(lián)的,好像是刻意生硬地接續(xù)而成的,故用“嵌入”合適。第四空,深刻:有深入透徹達到事物的本質或心里感受程度很深。深沉:指程度高、思想感情不外露。此處要凸顯的是“情思”而非“見解”或“感受”,故用“深沉”。故選B。
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C )
A.可是所有章節(jié)在內容上都能各自獨立,自成風格
B.然而這些地方正是他良苦用心、獨具匠心的體現(xiàn)
C.但是整篇作品讀過去又讓我們感到生氣灌注
D.所以我們會感到整篇作品渾然一體,完美融合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之語句復位的能力。從上文“似乎無心于章法,率性而為”“似無關聯(lián)”可以看出補寫的句子是先抑后揚的轉折句,因此排除D。從上文“結構顯然是一個關鍵”“似無關聯(lián)”可以看出此處要強調的是行文結構的流暢、連貫問題,故排除A、B。故選C。
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 )
A.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與創(chuàng)作主體有一定距離的創(chuàng)作散文,而是帶有自傳、自省、自訴的意味。
B.一般意義上說它不是與創(chuàng)作主體有一定距離的創(chuàng)作散文,而是帶有自傳、自省、自訴的意味。
C.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與創(chuàng)作主體有一定距離的創(chuàng)作散文,就是帶有自傳、自省、自訴的意味。
D.一般意義上說它不是與創(chuàng)作主體有一定距離的創(chuàng)作散文,就是帶有自傳、自省、自訴的意味。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線句子存在兩處語病:第一處為語序不當,“一般意義上的”是用來修飾“創(chuàng)作散文”的。第二處為關聯(lián)詞搭配不當,“不是……就是……”是表示選擇關系,“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關系,此句要強調的是《我與地壇》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與其他散文的不同,是一種并列關系。全都修改正確的只有A項。故選A。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文本一:
(1)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傊?,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2)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3)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4)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5)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在這園子里待過。有時候待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待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松一點?并且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6)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夠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里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那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我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
(節(jié)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文本二:
(1)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
(2)坐在那園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廢殿頹檐,長滿了野草的殘墻斷壁,暮鴉吵鬧著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
(3)有一天大霧迷漫,世界縮小到只剩了園中的一棵老樹。有一天春光浩蕩,草地上的野花鋪展,展開得讓人心驚。有一天漫天飛雪,園中堆銀砌玉,有如一座晶瑩的迷宮。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開,太陽轟轟烈烈,滿天滿地都是它的威光。數不盡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壇應該記得,有一個人,搖了輪椅,一次次走來,逃也似地投靠這一處靜地。
(4)一進園門,心便安穩(wěn)。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來,悠遠,渾厚。于是時間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電影中的慢鏡頭,人便不那么慌張了,可以放下心來把你的每一個動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絲風飛葉動,每一縷憤懣和妄想,盼念與惶茫,總之把你所有的心緒都看看明白。
(5)因而地壇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
(6)那安靜,如今想來,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曠。一個無措的靈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點。
(7)有人跟我說,曾去地壇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與地壇》去那兒尋找安靜。可一來呢,我搬家搬得離地壇遠了,不常去了;二來我偶爾請朋友開車送我去看它,發(fā)現(xiàn)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壇尋找安靜,莫如在安靜中尋找地壇。恰如莊生夢蝶,當年我在地壇里揮霍光陰,曾屢屢地有過懷疑:我在地壇嗎?還是地壇在我?現(xiàn)在我看虛空中也有一條界線,靠想念去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面而來。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節(jié)選自史鐵生《想念地壇》)
10.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
A.史鐵生用“宿命”一詞,形象地寫出了自己與地壇冥冥之中的緣分,雖然相逢具有偶然性,但相逢讓彼此聯(lián)系更緊。
B.史鐵生想通了“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之后,便不再對自己的不幸耿耿于懷,轉而慶幸并感激自己的遭遇。
C.文本二寫“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表現(xiàn)出地壇幽靜又生機盎然,這也是作者說自己主要想念地壇的安靜的原因。
D.文本二寫“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表明地壇已經融入作者的生命,作者獲得了徹底的寧靜,不愿再去地壇。
【解析】 B項“轉而慶幸并感激自己的遭遇”錯,史鐵生只是坦然接受了自己的遭遇,但并非“慶幸并感激自己的遭遇”,選項拔高了。C項“這也是作者說自己主要想念地壇的安靜的原因”錯,作者想念地壇的主要原因是“那安靜,如今想來,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曠。一個無措的靈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點”。D項“不愿再去地壇”錯,文章說“現(xiàn)在我看虛空中也有一條界線,靠想念去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面而來”,是作者的靈魂里住著一個地壇,不必再去地壇,而不是“不愿去”。
11.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從兩個層面展現(xiàn)了作者的心路變化,表達的中心從“地壇”變化到“家”。
B.“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作者將“死”和“節(jié)日”聯(lián)系起來,在反差中體現(xiàn)出作者面對死亡時樂觀豁達的心胸。
C.文本二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表明自己當初身在地壇,獲得了生命的成長,并且多次對“我與地壇”關系進行了思考。
D.文本二寫“現(xiàn)在我看虛空中也有一條界線”,與上文照應,表明此時的作者只要想到地壇,便能夠超越形體和時空的限制。
【解析】 D項,“表明此時的作者只要想到地壇,便能夠超越形體和時空的限制”錯,應當是作者只要想獲得精神的寧靜,就能夠仿佛仍身在地壇一樣,很快找到進入寧靜的狀態(tài)。
12.文本一第(1)段中,作者為什么要寫古園中那些“任誰都不能改變”的事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_(1)寫古園中那些“任誰都不能改變”的事物,交代了作者到園子里去的原因,這些不變的事物讓作者能夠回憶起當初的美好時光,讓他的內心得到些許的安慰;(2)古園中那些“任誰都不能改變”的事物,給了自己思考的空間,給了自己一個靈魂的棲息之地;(3)正是這些“不變的事物”讓作者懂得了生命中有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讓他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義。_
13.對于史鐵生而言,地壇意味著什么?請結合兩個文本簡要概括。
答:_(1)地壇對于史鐵生來說是一個可以包容自己、允許自己滯留于此的收容之地;(2)地壇對于史鐵生來說還是他精神的庇護所、生命的啟迪者,是他的人生導師。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文本一:
史鐵生和他的“地壇”
曲令敏
未見到史鐵生的時候,一直把他想象成一個面帶憂戚的朝圣者,一個剛毅得連額角都崢嶸起來的硬漢,甚至帶一點洞徹人心的冷傲。
今年三月二十五日,我按照朋友的指點,乘115路電車去他婚后的新家,終于在林立的樓群里找尋到了那座樓,那個號。敲開房門,大爺很和善地告訴我:“鐵生到外面寫東西去了?!甭犎苏f他正在寫長篇,不由心里一涼,又聽見老人說:“你七點鐘再來吧,他一準回來?!?br>再次登門,史鐵生和他的妻子已經等在那里。這位坐輪椅的小說家比我想象的要顯大一些,很魁梧、很健朗,絕無半點病態(tài)。他平常又謙和,像個知心知性的兄長,你簡直可以伸手給他,聽憑他引領你走遍天涯,那種寬厚與擔待,是這般可以憑托,都教你無須擔心途中的風雨坎坷,這一點使我驚訝。
史鐵生說他正在與人合作,侃一個電視劇本,目的是掙稿費。全家都是老弱病殘,他每月的收入只有民政部門發(fā)給的一百五十元,和作協(xié)發(fā)給的一百二十多元,掙錢養(yǎng)家,是他作為一家之主的責任。他說:“一個人如果讓別人養(yǎng)著,只管自己去清高,這清高本身就值得懷疑?!彼F(xiàn)在寫電視劇,就是想掙個萬兒八千的,贏得的時間就可以不著急地去寫小說和散文了。他寫小說、散文很認真,說:“急不得,只能等它們從心里流出來,一年寫出六七萬字就很滿意了。由于身體條件不好,每天只能工作五個來小時。長年在床上干活,腿部不能活動,去年出現(xiàn)了血栓,如果讓血栓跑到心、肺部,將危及生命……”他說這些時很平靜,就像是講述一個普通的故事。
曾有評論家把史鐵生稱作東方的西西弗斯。這話也許是對的,但似乎不全面。交談中,他時時蹦跳而出的充滿哲理和禪意的語言,結結實實地打在我心上,叫我感到那個“廢棄的園子”——地壇,不是現(xiàn)實存在的地壇公園,是史鐵生用他的苦難人生浸透了的心靈的家園。在那里,他借助歷盡數百年歲月的殿宇和老樹,借助周而復始的晨輝與夕煙,借助生生不息的草木,在一派元氣淋漓中完成了他對人生的感悟:“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彼K于在一片凄苦和迷茫中,溝通了流轉數千年的中國文化的心靈:面對有生必死和人生無依的漂泊與困頓,面對“這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他終于從容地站立起來,把與生俱來的一切,把生與死、苦難與歡樂都認成必備的節(jié)目來體驗、來觀賞。終于走出一己的困境的史鐵生,就在這樣的園子里看見了大化。_既然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舉出了智者,懦夫襯照了英雄,眾生度化了佛祖,那么充任一世這等角色也就沒有什么可抱怨的了。史鐵生從這園子里走出來,無怨無悔地擔當起他的人生。置身于大自然涌流不息的變換之中,把生命拋擲成一梭一梭絲光,奔騰為一浪一浪雪白,就像是一場不得不歡暢以對的游戲。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那樣直面人世,直面眾生和自身的正面與反面。
告退出來,史鐵生在門口合掌相送。握別他的妻子,走進一片月光里,有一種剝落沉重的感覺,清新得讓我直想唱歌,直想旁若無人地旋舞一回。
文本二:
人 間
史鐵生
“癱瘓后你是怎么……譬如說,你是——?”記者一時不知怎么說好,雙手象是比劃著一個圓球。
我懂了他的意思,說:“那時我只想快點死?!?br>“哪里哪里,你太謙虛。”他微笑著,望著我。
可我那時是真想死,不記得怎么謙虛過。
“你是不是覺得不能再為人民……所以才……?”
我搖搖頭,想起了我那時寫過的一首詩:輕推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間一斜陽……
“那你為什么沒有……?”記者像是有些失望了。
我說,我是命運的寵兒。他奇怪地瞪著我。
“您看我這手搖車,是十幾個老同學湊錢給我買的……看這彈簧床,是個街坊給我做的……這棉褲,是鄰居朱奶奶做的……還有這毛衣——那個女孩子也在我們街道生產組干過……生產組的門窄,手搖車進不去,一個小伙子天天背我……”
記者飛快地記著?!白詈谜f件具體的?!彼f。
我想了一會,找出了那張糧票(很破,中間貼了一條白紙)。
“前些年,您知道它對一個陜北的農民來說等于什么嗎?”我說,“也許等于一輛汽車,也許等于一所別墅;當然,要看和誰比。不過,它比汽車和別墅可重要多了;為了舍不得這么張小紙片,有時會耽誤了一條人命。”
記者看看那糧票,說:“是陜西省通用的?”
“是??伤欢?。我寄還給他,說這在北京不能用。他又給我寄了回來,說這是他賣了留著過年用的十斤好黃米才得來的,憑什么不能用?!噢,他是我插隊時的房東老漢,喂牛的……”
“他說,這十斤糧票,我看病時用得著?!?br>“看???用糧票?!”記者問。看來他沒插過隊。
“比送什么都管用,他以為北京也是那樣。后來我才知道,他兒子的病是怎么耽誤的。我沒見過他的兒子,那時他只帶個小孫女一塊過?!?br>我和記者都沉默著,看著那張汗污的糧票。
“現(xiàn)在怎么樣?”記者問我,“你們還有聯(lián)系嗎?”
“前些日子他寄錢來。想給他孫女買臺縫紉機,他自己想要把二胡??上?,我只幫他買到了二胡。他說,縫紉機一定得買最好的……”
記者笑了,吹去筆記本上的煙灰:“還是回到正題上來吧。你是怎么戰(zhàn)勝了……?譬如說……”
“還有醫(yī)院的大夫,常來家看我……還有生產組的大媽們,冬天總在火爐上烤熱兩塊磚,給我墊在腳下……還有……唉!我說不好,也說不完。”
一九八二年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文本一中,初見時,“我”覺得坐在輪椅中的史鐵生比想象的更顯大一些,這種感受不僅來自史鐵生的外形,也來自他的精神。
B.文本一中,對于史鐵生來說寫劇本是為了謀生,寫小說、散文才是他的文學理想,在他看來維持世俗生活不如堅守理想重要。
C.文本一中說史鐵生溝通了中國文化的心靈,說明他的凄苦和迷茫并不是他個人特有的,中國文化中不乏對生死困頓的思考。
D.文本二中,史鐵生記述了接受記者采訪的一個小片段。雖然所述都是點滴舊事,但作家忠實且誠懇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B.“在他看來維持世俗生活不如堅守理想重要”錯誤,文本一“他現(xiàn)在寫電視劇,就是想掙個萬兒八千的,贏得的時間就可以不著急地去寫小說和散文了”可見,寫劇本是為了謀生,是維持世俗生活的無奈,對他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寫小說、散文,這才是他堅守的文學理想。故選B。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文本一開頭,作者先敘述了想象中的史鐵生,但現(xiàn)實中的史鐵生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不僅讓作者驚訝,也讓讀者好奇。
B.文本一中多次引用了史鐵生的話,將史鐵生的生活狀況與人生感悟直接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拉近了讀者與史鐵生之間的距離。
C.文本二中,史鐵生回答問題時,語言時有停頓和補充;表現(xiàn)出文章記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對話過程,帶有訪談錄的特點。
D.文本二中,記者在采訪史鐵生的時候提問簡短且經常欲言又止,表現(xiàn)得很克制,體現(xiàn)了他中立客觀的職業(yè)立場。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D.“表現(xiàn)得很克制,體現(xiàn)了他中立客觀的職業(yè)立場”錯誤,文中記者的提問帶有明顯的引導性,想要引導史鐵生答出他想要的答案。故選D。
3.文本一畫線句子中,史鐵生所看見的“大化”應該怎樣理解?請結合文本分析。
答:_①生與死、苦難與歡樂都是人生的必然階段。②世界由正反兩面組成,不幸與苦難和丑女、愚氓一樣有其存在的價值。③人不要抱怨境遇,要擔當起人生,能夠體驗、觀賞生死苦樂。_
4.史鐵生的摯友孫立哲說:“他(史鐵生)的文字震顫靈魂,因為那是與生命中苦難、困境周旋而得到的生命體驗?!笔疯F生是如何在與苦難、困境的周旋中得勝而歸的?兩個文本的理解角度并不相同,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
答:_①文本一中,作家認為史鐵生通過內在的自省走出了人生的困境,他從自然中領悟到了生死的意義,完成了對苦難的哲學思考。②文本二中,史鐵生認為來自外界的微小善意和平凡生活中的別樣溫暖,讓他戰(zhàn)勝了苦難,他人的幫助給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氣。_
基礎訓練
提升訓練

相關試卷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一課一練: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一課一練,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4.2 *荷塘月色同步測試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4.2 *荷塘月色同步測試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點的詞語解說不當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必修 上冊13.2 *上圖書館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上冊13.2 *上圖書館課后練習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1 反對黨八股(節(jié)選)鞏固練習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1 反對黨八股(節(jié)選)鞏固練習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0.2* 師說鞏固練習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0.2* 師說鞏固練習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1 沁園春 長沙習題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1 沁園春 長沙習題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課時訓練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課時訓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