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靜 女《詩經·邶風》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賞析示例】·作者簡介《詩經》,又稱《詩》或《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先河。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对娊洝饭卜诛L、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所以叫“十五國風”,有詩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部分?!帮L”的意思是土風、風謠?!把拧笔钦曆艠?,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绊灐笔羌漓霕犯?,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詩歌背景《毛詩序》云:“《靜女》,刺時也。衛(wèi)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云:“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倍兑琢帧酚小凹炯剀X,結衿待時;終日至暮,百兩不來”“季姬踟躕,望我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侯,居室無憂”“躑躅踟躕,撫心搔首;五晝四夜,睹我齊侯”。·詩歌賞析詩的第一章是即時的場景:有一位嫻雅而又美麗的姑娘,與小伙子約好在城墻角落會面,他早早趕到約會地點,急不可耐地張望著,卻被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視線,于是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皭鄱灰姡κ柞剀X”雖描寫的是人物外在的動作,卻極具特征性,很好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戀慕至深、如癡如醉的有情人形象。第二、第三兩章,從辭意的遞進來看,應當是那位癡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時的回憶,也就是說,“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之事是倒敘的。【自主檢測】名句默寫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靜女其姝,_俟我于城隅_?!鹅o女》約會中體現男主人公憨厚癡情的句子是:_愛而不見_,_搔首踟躕_。(2)《靜女》描寫女人送給男人的第一個禮物很美的句子是:_彤管有煒_,_說懌女美_。(3)《靜女》中用雙關語贊美姑娘的句子是:_匪女之為美_,_美人之貽_。閱讀練習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A.這首詩基調歡快而富有情趣,敘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的過程。B.“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個細節(jié)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小伙子當時那種焦灼不安的情態(tài)。C.無論是贈彤管,還是贈荑草,都發(fā)生在同一天,可見這對青年男女的戀情已到極致。D.這首詩除了細節(jié)描寫外,還運用了雙關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動活潑,富有情趣。【解析】 C項,沒有根據判定“發(fā)生在同一天”。3.你認為女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提示:_我認為女主人公是一個美麗、調皮、可愛、勇于追求愛情的女子。“姝”“愛而不見”表現了女子美麗、調皮、可愛,“貽我彤管”“自牧歸荑”表現了女子對愛情的追求大膽直率。_4.《靜女》詩中的“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表達了男主人公怎樣的感情?提示: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字面上的含意是:不是你(荑——茅草)美麗,而是因為你是美人(戀人)送的。男主人公用這句話托物抒懷,贊美自己的戀人,感謝她送來了禮輕情意重的禮物,表達了他接受茅草后欣喜與幸福的感情,也表現了他對戀人的一片深情。_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賞析示例】·作者簡介《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文選》,為南朝梁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作者已經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后世遂作為組詩看待。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詞后來統(tǒng)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詩歌背景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仕途,上層士流結黨標榜。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士子為了謀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們背井離鄉(xiāng),辭別父母,然而往往一事無成,落得滿腹牢騷和鄉(xiāng)愁?!豆旁娛攀住肪驼Q生在這個時期。這些詩歌,篇幅長短不定,主要抒寫士人失意飄零之感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突出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頹唐享樂的思想情緒,從側面真實地反映了東漢后期政治混亂、世風沒落的時代面貌。·詩歌賞析起首一、二句敘述平緩,營造了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令人產生無窮的遐思?!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感情的純潔、美好。第三、四兩句自問自答,語氣較為緩和,“遠道”一詞已為下文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第五、六兩句詩承上句“遠道”而來,將“遠道”的意思說盡?!斑€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回頭望著故鄉(xiāng)的方向,但看到的是不敢去仔細計算的漫長道路?!奥坪啤币辉~,讀起來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至此,抒情主人公痛苦到極點。結尾兩句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產生了更深的擔憂: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令人銷魂!【自主檢測】名句默寫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采之欲遺誰_?所思在遠道。(2)《涉江采芙蓉》中描繪出游子望鄉(xiāng)的感人情景的詩句是:_還顧望舊鄉(xiāng)_,_長路漫浩浩_。(3)《涉江采芙蓉》中抒發(fā)了主人公擔憂此生無緣相聚的憂傷,又表達出自己對愛情的忠貞的詩句是:_同心而離居_,_憂傷以終老_。(4)《涉江采芙蓉》中“_涉江采芙蓉_,_蘭澤多芳草_”兩句運用比興手法寫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及營造清幽、高潔的意境。閱讀練習2.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詩的開頭以女子的口吻寫起,在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jié),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摘幾枝可愛的荷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B.“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遍L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由來。C.第五、六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span>D.“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边@浩嘆無疑是全詩的主旨之語,將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的痛苦之情準確而又含蓄地表達了出來。【解析】 D項,“含蓄”的說法不當,詩歌的結尾兩句,是直抒胸臆。3.從詩歌的內容上看,這首詩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連貫的地方,似乎是敘述的角度發(fā)生了變化。你是怎樣理解這種變化的?提示:_既可以把該詩理解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該詩理解為游子思歸之作。前一種理解,詩歌的后半部分為虛寫;后一種理解,詩歌的前半部分為虛寫。_4.“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表現了主人公怎樣的內心情感?提示:_“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美麗的蓮花要是送給自己的心上人該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遠在天涯海角!這好似一聲嘆息,表現出這位女子的寂寞凄涼和傷心失望。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 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賞析示例】·作者簡介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繼位,史稱南唐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主要作品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又名《烏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陣子》等。·詩歌背景太平興國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這天是李煜的生日。他與家人歌唱他的新詞《虞美人》,因詞中表達了對故國的深切思念,太宗聞之大怒,命人將牽機藥放入酒中毒死了他,年僅42歲,所以本詞是他的絕命詞。·詩歌賞析通篇采用問答形式,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子,刻畫詞人悲恨相續(xù)的心理活動?!按夯ㄇ镌隆?,人多以為美好,可是,過著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見了反而心煩,他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好奇怪!然而,從后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后主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于是轉而向人發(fā)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到社會現實中來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靶亲蛞褂謻|風”,縮筆吞咽?!坝謻|風”點明他北來后又過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聲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肮蕠豢盎厥自旅髦小?,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出后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暗駲谟衿鰬q在,只是朱顏改?!彼b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爸皇恰倍值膰@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最后,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fā)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span>【自主檢測】名句默寫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樓昨夜又東風,_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_。(2)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含蓄地表現出李煜對人生絕望的句子是:_春花秋月何時了_,_往事知多少_。(3)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用對比手法,反襯出人生無常的句子是:_雕欄玉砌應猶在_,_只是朱顏改_。(4)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小樓昨夜又東風_”也是勾起詞人故國之思的景象;而“_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_”則是對詞人無盡愁緒的形象描繪。閱讀練習2.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B.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C.“朱顏”一詞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生活的象征。D.詞人先用發(fā)人深思的設問,點明具體的本體“愁”,接著以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解析】 D項,“具體”應為“抽象”。3.“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的“朱顏改”如何理解?這兩句詞蘊涵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提示:_“朱顏改”三字,既可以理解為故國宮殿的顏色已經陳舊,也可以理解為舊時宮女的容貌已經衰老、憔悴,又可理解為原為故國君主的詞人自己已經淪為“階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為國家易主、江山變色。這三句詞抒發(fā)詞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國之痛。_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提示:_抒發(fā)了詞人深重、難以遏制的愁緒。以春水來比喻愁緒,呼應了“春花”“東風”等點明季節(jié)的詞語,又把抽象的愁緒形象化,寫出了愁緒的奔騰不息和連綿不絕的特點。_鵲橋仙秦 觀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賞析示例】·作者簡介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詩歌背景此詞是秦觀為寄情長沙義倡而作,寫于湘南郴州,時間是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的七夕。紹圣三年(1096)春,秦觀從監(jiān)處州酒稅削秩編管郴州,長沙是必經之路。當時秦觀貶謫的路還要往南走下去,他與長沙歌女不得不灑淚而別。到了郴州以后,秦觀日夜思念他的戀人,但帶罪之身,人命危淺,相聚又談何容易。·詩歌賞析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飛星傳恨”,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yōu)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那些正在飛馳長空的閃亮的星星仿佛正在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般y漢迢迢暗度”,以“迢迢”二字極力形容銀河的遼闊,“暗度”二字點出“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寫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此句寫牛郎織女相距之遠,相見之難。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便抵得上人間卿卿我我,千遍萬遍的纏纏綿綿。詞人以“風”是“金”的、“露”是“玉”的來熱情歌頌這種愛情的圣潔與永恒。“柔情似水”“佳期如夢”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像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可相會的時間又是那么短促,這佳期竟然像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剛剛相見怎么又到分離的時刻!怎么讓人忍心回頭去看回去的“鵲橋歸路”呢!“忍顧鵲橋歸路!”,是寫別離,那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此時無聲……詞筆至此,詞人忽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爆發(fā)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是寫主人公互贈誓言,充分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久長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全詞歌詠了永恒而堅貞不渝的愛情。【自主檢測】名句默寫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柔情似水,佳期如夢,_忍顧鵲橋歸路_!(2)“_纖云弄巧_,_飛星傳恨_,_銀漢迢迢暗度_”,描繪了一幅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直接點題,一方面暗喻織女編織云錦的精巧,另一方面給我們營造了人間正是乞巧節(jié)的特定意境。(3)《鵲橋仙》贊嘆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會勝似人間長相廝守的美好,正是“_金風玉露一相逢_,_便勝卻人間無數_”。(4)秦觀在《鵲橋仙》一詞中,表達自己獨特的愛情觀的兩句是:“_兩情若是久長時_,_又豈在朝朝暮暮_。”閱讀練習2.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這首詞只有詞牌名,而沒有題目。從詞牌內容審視,詞篇不僅歌頌了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更歌頌了喜鵲“成人之美”的奉獻與忠誠。其實,“鵲橋仙”的詞牌名也正由此而來。B.詞篇一、二兩句,分別從兩個側面烘托出了織女與牛郎兩個人物:“纖云弄巧”明寫纖細的云彩變幻出許多美麗的花樣,暗寫織女的心靈與手巧。“飛星傳恨”,則形象地刻畫出牛郎赴會時的急切神態(tài)與心情。C.“金風玉露”,詞句運用了借代手法,明確地告訴人們七夕的季節(jié)特征:秋,在五行中屬金,因而多說“金秋”;露珠也多出現在秋季,“玉露”即借指初秋。D.詞末二句,蘊含著雙重意思,將全詞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它們既可看成是牛郎織女的相互安慰,又可看成是詞人的良好祝愿。這就賦予它們極強的生命力,膾炙人口,至今流傳。【解析】 C項,既然是用借代手法,就是為了含蓄,為了意味雋永,“明確地”錯誤。3.請說明這首詞中用到了什么典故,并分析作者用此典故的用意。提示:_秦詞中用牛女的典故,與固求朝夕相伴的世俗小兒女情態(tài)形成對比,凸顯了牛郎織女之間因真誠相愛而能經得起長久分離的時間考驗的可貴。_4.分析這首詞的修辭特點。提示:_(1)擬人。如“纖云弄巧,飛星傳恨”,在牛郎、織女相會佳期,彩云都來為他們“弄巧”,流星也來為他們“傳恨”,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相會渲染氣氛。(2)對比。如“一相逢”與“無數”,“久長”與“朝朝暮暮”,表現了牛郎、織女的忠貞不渝的愛情。(3)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寫出了牛郎、織女相會時溫柔纏綿的情意;“佳期如夢”,極言相會時間之短暫,表達了牛郎、織女相會時的復雜心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