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大單元整體教學沐圣賢之風,傳君子之魂1-5課時 第六單元學習流程圖單元導讀壹第一課時閱讀單元導語,明確學習任務(wù) 本單元的幾篇古詩文都是傳統(tǒng)的名家名篇,從不同角度回答了人應(yīng)該有怎樣的品格和志趣的問題。它們或以睿智雄辯的論述人生的理想與擔當,或以奇特的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動事跡彰顯人物品格。閱讀這些經(jīng)典作品,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學習本單元的文章,要借助注釋及工具書,整理感知課文內(nèi)容及大意,多讀熟讀,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不斷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一)課前預(yù)習展示 讀準字音公孫衍(yǎn) 貧賤(jiàn) 丈夫之冠(ɡuàn)不能淫(yín) 畎畝(quǎn) 妾婦之道(qiè)傅說(yuè) 曾益(zēnɡ) 法家拂士(bì)膠鬲(ɡé) 外患(huàn) 勞其筋骨(jīn) (一)課前預(yù)習展示 讀準字音萬仞(rèn) 冀州(jì) 懲(chénɡ) 塞(sè) 迂(yū) 荷(hè)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ɡ) 智叟(sǒu)始齔(chèn) 窮匱(kuì) 亡以應(yīng)(wú) 厝(cuò) 隴(lǒnɡ) 朔(shuò)(一)課前預(yù)習展示 讀準字音祝茲(cí) 棘門(jí) 彀(ɡòu) 都尉(dū)詔(zhào) 按轡(pèi) 持兵揖(yī) 介胄(zhòu)嗟乎(jiē) 曩者(nǎnɡ)(一)課前預(yù)習展示 讀準字音還(huán) 搔(sāo) 簪(zān) 塞上(sài)燕脂(yān zhī) 霜重(zhònɡ) 攜(xié) 折戟(jǐ)長嗟 (jiē) 謾(màn) 蓬舟(pénɡ)(二)任務(wù)一 梳理文學常識自學:自讀課文,勾畫文學常識?;W:小組內(nèi)相互展示交流、總結(jié),準備展學。展學:某小組展示,其他小組傾聽、補充或者質(zhì)疑?!菊硎纠?.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shù)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整理示例】2. 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 《列子》又名《沖虛經(jīng)》,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該書按章節(jié)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于事。3. 司馬遷和《史記》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里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史記》在史學上和文學上的地位給予極高的評價?!菊硎纠?.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東晉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shù)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整理示例】5.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世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兜歉摺贰洞和贰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芬约啊叭簟薄叭齽e”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菊硎纠?.李賀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字長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zhuǎn)變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秦王飲酒》《夢天》等,有《李長吉歌詩》傳世?!菊硎纠?.杜牧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詩人。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菊硎纠?.李清照 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代表作有《一剪梅》《聲聲慢》《醉花陰》。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三)任務(wù)三 再讀課文,簡要說說文章大概內(nèi)容 互學:瀏覽課文,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概括文章內(nèi)容,準備 展學。展學:某小組展示,其他小組傾聽、補充或者質(zhì)疑。(三)任務(wù)三 再讀課文,簡要說說文章大概內(nèi)容 《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想借戰(zhàn)爭的取勝條件來談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施行仁政,才會得到多助,才會天下順之,國家才會治理好。《富貴不能淫》,闡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觀點?!渡趹n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者從個人、國家兩方面論證。一是關(guān)于人才的造就問題,二是關(guān)于國家的治理問題。(三)任務(wù)三 再讀課文,簡要說說文章大概內(nèi)容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塑造了愚公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形象。 《周亞夫軍細柳》刻畫了周亞夫治軍嚴謹、忠于職守的“真將軍”形象。(三)任務(wù)三 再讀課文,簡要說說文章大概內(nèi)容 《詩詞五首》《飲酒》表現(xiàn)了詩人隱居生活的情趣;《春望》寫出了長安城在安史之亂時荒涼景象;《雁門太守行》描寫了兩軍對陣的戰(zhàn)爭狀況;《赤壁》是詩人借題發(fā)揮的懷古詠史;《漁家傲》則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幸福的追求。評價反饋1.下列紅色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燕脂(yān)  箕畚(běn)  始齔(chèn)  往之女家(rǔ)B.夯實(hāng) 折戟(jǐ) 介胄(zhòu) 一厝朔東(cuò)C.角聲(jiǎo) 畎畝(quǎn) 提攜(xié) 荷擔者(hè)D.塞上(sài) 弓弩(nú) 曩者(nǎng) 山北之塞(sè)評價反饋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富貴不能淫》選自《孟子》,該書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B.《愚公移山》選自《列子》,列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C.《周亞夫軍細柳》選自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史記》,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妒酚洝吩霍斞缸u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飲酒》的作者是東晉詩人陶淵明,他是我國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必做:整理本單元字音字形,背誦文學常識。選做:選擇你喜歡的精彩語句,制作成名句小卡片。預(yù)習:朗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讀準字音;了 解《孟子三章》的寫作背景。 課后延學貳第二課時(一)課前預(yù)習展示 本文選自《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雖有宏偉的政治理想,但始終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從事教育、著書立說。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戰(zhàn)斗的一生,當時的社會是“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因此,孔子之道不著。(一)課前預(yù)習展示 孟子以發(fā)揚孔子學說為己任,勇敢地擔當起思想界撥亂反正的重擔,頑強地擊敗了一個個強大的敵手,終于使“邪說者不得作”。所以說,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爭中磨煉出來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他對自身及對人們的自身要求;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則是他人生經(jīng)驗的一部分。公孫衍(yǎn) 貧賤(jiàn) 丈夫之冠(ɡuàn)不能淫(yín) 畎畝(quǎn) 妾婦之道(qiè)傅說(yuè) 曾益(zēnɡ) 法家拂士(bì)膠鬲(ɡé) 外患(huàn) 勞其筋骨(jīn)(一)課前預(yù)習展示(二)任務(wù)一 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時,注意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留意停頓、重音、語氣。 首先把握節(jié)奏,準確停頓,準確把握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根據(jù)不同的句子做好句內(nèi)的停頓,只有把握好句內(nèi)的停頓,才能把握文章整體的節(jié)奏。 其次要注意那些語氣詞,疑問語氣聲音要上揚,感嘆語氣聲音要下沉。讀好語氣詞就能把握文章的語氣。 注意讀音的輕重。重讀不同的詞語表達的效果不同,整體把握,確定好重音。(二)任務(wù)一 朗讀課文自學 根據(jù)朗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W 組內(nèi)成員展示朗讀,小組內(nèi)安排展示朗讀的人員,確定朗讀形式。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評價。(二)任務(wù)一 朗讀課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就nD預(yù)設(shè)】(三)任務(wù)二 翻譯課文自學 結(jié)合注釋翻譯課文。互學 組內(nèi)成員展示翻譯,小組內(nèi)整理好翻譯材料,準備展示。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補充或質(zhì)疑。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節(jié)令、時機等。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人心歸向,同心同德,齊心協(xié)力。內(nèi)城。外城。圍。表轉(zhuǎn)折,卻。句首發(fā)語詞。這。這樣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任務(wù)二 翻譯課文【參考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一座)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包圍(的方式)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雖然)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限制。憑,靠。使……鞏固。兵革之利,比喻武力的強大。震攝。城墻。護城河。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胄。  堅韌,鋒利。糧食。充足。放棄。離開。(三)任務(wù)二 翻譯課文 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堅固鋒利,糧食(供給和儲備)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地理上的有利條件比不上內(nèi)部人民團結(jié)一致。所以說,(君王)統(tǒng)治人民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只靠武器裝備的精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動詞,到。通“叛”,背叛。歸順,服從。所以。不戰(zhàn)則已。極點。(三)任務(wù)二 翻譯課文 能行仁政的君王,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會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連)內(nèi)外親屬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如果)作戰(zhàn)就一定會取得勝利。評價反饋 1.下列句子中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環(huán):包圍)?? ?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C、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這里是“限制”的意思) 評價反饋 2. 對下面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A、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圓三里那樣的小城和方圓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棄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強大來震懾天下)?評價反饋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評價反饋 4.?有人認為:戰(zhàn)爭勝負取決于戰(zhàn)爭性質(zhì)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時”“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論只能適用于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在高科技發(fā)展的今天,要想打勝仗,就必須有最先進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對于這種說法你有何看法?課后延學 必做: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練習冊。選做: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內(nèi)容,說說孟子的觀點。預(yù)習:朗讀《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叁第三課時預(yù)習展示 展示《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朗讀。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不能淫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任務(wù)一 翻譯《富貴不能淫》 自學 結(jié)合注釋翻譯《富貴不能淫》。互學 組內(nèi)成員展示翻譯,小組內(nèi)整理翻譯材料,準備展示。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補充或質(zhì)疑。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彪y道。真正,確實。指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jié)的男子。指戰(zhàn)爭停息,天下太平。 譯: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一)任務(wù)一 翻譯《富貴不能淫》 【參考譯文】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這。怎么,哪里。你。教導、訓誨。告誡。同“汝”,你。指丈夫。準則,標準。(一)任務(wù)一 翻譯《富貴不能淫》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準則,是婦女之道。”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遵從。居住。住所。使動用法。使……惑亂,迷惑。使動用法,使……改變,動搖。使動用法,使……屈服。(一)任務(wù)一 翻譯《富貴不能淫》 “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保ǘ┤蝿?wù)二 翻譯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自學 結(jié)合注釋翻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W 組內(nèi)成員展示翻譯,小組內(nèi)整理好翻譯材料,準備展示。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補充或質(zhì)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田地。選拔、任用。搗土用的杵。獄官。集市。責任,使命。使用用法,使……勞累。使動用法,使……饑餓。使用用法,使……痛苦。財資缺乏。違背。擾亂。同“增”。興起,指被任用。(二)任務(wù)二 翻譯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參考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常常犯錯誤。思慮堵塞。衡,同“橫”,梗塞、不順。征驗、表現(xiàn)。顯露、流露。了解、明白。指在國內(nèi)。同“弼”,輔佐。指在國外。匹敵、相當。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二)任務(wù)二 翻譯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評價反饋 1. 下列紅色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誠:真正,確實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導,訓誨C.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戒:告誡D.威武不能屈 屈:使……屈服評價反饋 2.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必先苦其心志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B.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C.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D.人恒過然后能改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評價反饋 3. 翻譯下列句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評價反饋 4.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標準,肯定珍藏著許多大丈夫的名字,談?wù)勀闼私獾拇笳煞蛐蜗??請舉例說明。課后延學 必做:背誦《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完成練習冊。選做:概括《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的觀點。肆第四課時(一)任務(wù)一 梳理文言詞句 自學 結(jié)合課文注釋,梳理文言詞句?;W 組內(nèi)成員展示、整理梳理成果,準備展示。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補充或質(zhì)疑。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往之女家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入則無法家拂士通“汝”,你。通“增”,增加。通“橫”,梗塞、不順。通“弼”,輔佐。1.通假字委而去之古義:放棄。今義:把事情交給別人去辦。池非不深也古義:護城河。今義:池塘。親戚畔之古義: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2.古今異義安居而天下熄熄 古義:太平; 今義:熄滅。正 古義:準則,標準; 今義: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以順為正者安居 古義:安靜,平靜; 今義:定居。2.古今異義所以動心忍性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征于色而后喻古義:用(這樣的途徑)來;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古義:指在國內(nèi);今義:進來或進去。古義:指在國外;今義:從里面到外面。古義: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古義:征驗,表現(xiàn);今義:出征。古義:明白;今義:比喻。2.古今異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堅利也有利條件鋒利利3.一詞多義丈夫之冠也( )往送之門( )妾婦之道也( )與民由之( )此之謂大丈夫(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動詞,到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指正道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之3.一詞多義往送之門,戒之曰( )必敬必戒( )動詞,告誡形容詞,謹慎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得志( )助詞,能夠動詞,實現(xiàn)戒得3.一詞多義發(fā)于畎畝( )發(fā)于聲( )動詞,興起,指被任用動詞,顯露、流露發(fā)而后作( )而死于安樂( )承接連詞并列連詞而3.一詞多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鞏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用作動詞,樹立威信。4.詞類活用丈夫之冠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名詞用作動詞,行加冠之禮。使動用法,使……惑亂,使……改變,使……屈服。4.詞類活用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人恒過,然后能改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痛苦。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勞累。形容詞用作動詞,使……饑餓。形容詞用作動詞,使……貧困。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動詞用作狀語,在國內(nèi)、在國外。4.詞類活用判斷句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笆恰北砼袛?。妾婦之道也。此之謂大丈夫。“也”表判斷。 “謂”表判斷。 5.文言句式被動句: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倒裝句: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發(fā)”“舉”在這里都有被動的意思,被任用、被選拔。“于……之間”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5.文言句式(二)任務(wù)二 梳理課文論證過程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2. 什么樣的人是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孟子并不認同景春的觀點,他的反駁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孟子確立的觀點是什么???3.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請說說各段分別講了什么?(小組在上述任務(wù)中選擇一項。)(二)任務(wù)二 梳理課文論證過程 自學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文章的中心論點、論證思路?;W 組內(nèi)成員展示、交流、整理研讀成果,準備展示。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補充或質(zhì)疑?!緟⒖挤治觥?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論證思路: 先選取作戰(zhàn)的例子闡明“天時不如地利”,旨在說明“地利”重于天時;后面同樣選取作戰(zhàn)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況下,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亦難比“人和”。 進而從“域民”“固國”“威天下”類推到治國也需要“人和”。最后得出結(jié)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參考分析】 2.什么樣的人是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孟子并不認同景春的觀點,他的反駁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孟子確立的觀點是什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位高權(quán)重,令人望而生畏的當權(quán)者?!緟⒖挤治觥?(2)孟子的反駁:①“是焉得為大丈夫”至“妾婦之道也”第一層,反駁景春的觀點,認為公孫衍、張儀所行不過是迎合主上的“妾婦之道”,稱不上大丈夫;這是“破”的過程。 ?②“居天下之廣居”至“此之謂大丈夫”第二層,正面提出何謂大丈夫。這是“立”的過程??犊ぐ骸S地有聲。 ????【參考分析】 (3)孟子確立的觀點:??入世前的修身:居天下之廣居(講仁德),立天下之正位(守禮法),行天下之大道(合道義)。入世時的人生際遇: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無論得志與否,都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入世后的處事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能使之迷亂、動搖、屈服。修身是基礎(chǔ),行為處事是表現(xiàn),做到了這幾點,才能叫大丈夫?!緟⒖挤治觥?3.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是?請說說各段分別講了什么?觀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文章論證思路:第1段,舉例論證人才必須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第2段,從正反兩方面,由個人到國家,論證經(jīng)受磨練的益處,歸納全文的中心論點。三、 評價反饋 1. 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中與“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個詞是“君子”。??B.作者在論述戰(zhàn)爭的三個要素時,著重強調(diào)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三、 評價反饋 2.下列對《富貴不能淫》內(nèi)容和寫法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是真正的大丈夫,從他提出觀點時用了一個反問句,還用了一個加重肯定語氣的“誠”,可以看出他對這個觀點深信不疑。B.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因為他們沒有獨立地判斷善惡是非的標準,只是一味順從君主的意志。C.反駁景春的觀點后,孟子從反面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標準,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選文中的排比句氣勢非凡,義正詞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實質(zhì),三個“天下之”的反復(fù),將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極致。三、 評價反饋 3. 下面是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主要講了兩個問題: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國家。B.文章開頭先用六位名君賢臣的事例來引出論題。C.第二段先反面論述磨難對人生的意義,再從正面論證沒有憂患的危害性。 D.文中畫線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是正確的。課后延學 必做:完成練習冊,梳理《孟子三章》論證圖表。選做:課外搜集孟子的名言警句,了解孟子的思想。伍第五課時(一)任務(wù)一 品孟子雄辯之術(shù)自學 結(jié)合所梳理的《孟子三章》論證圖表,再次品讀這三篇 文章,完成下表,思考孟子是如何運用他的雄辯藝術(shù)向 君主們推行仁政主張的?;W 組內(nèi)成員展示、交流、整理研讀成果,準備展示。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補充或質(zhì)疑。(二)任務(wù)二 學孟子論辯技巧自學 請根據(jù)思維導圖,總結(jié)《孟子》論辯的技巧?;W 小組成員展示、交流、整理研讀成果,準備展示。展學 小組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準備補充或質(zhì)疑?!菊故绢A(yù)設(shè)】 1.孟子說理善用對比、對舉的寫法進行論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孟子分別分析“寡助”與“多助”所產(chǎn)生的不同結(jié)果,闡釋了“人和”的重要意義。說理透徹,磅礴大氣。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正反對舉中突出“大丈夫”的崇高品質(zhì)。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通過對舉、對比論證,更有力的類推出“死于安樂”的論點。【展示預(yù)設(shè)】 2.孟子說理善用排比、舉例子的寫法進行論辯。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一組排比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論證了“人和”的重要性。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以三個“天下之”的反復(fù),形成一組氣勢恢宏的排比句式,詮釋了大丈夫的本質(zhì)。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組義正詞嚴的排比句,氣勢磅薄的指出大丈夫的精神實質(zhì),油然而生一股浩然正氣。 【展示預(yù)設(shè)】 2.孟子說理善用排比、舉例子的寫法進行論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開篇一連用六個排比,列舉了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六位人物的事跡,闡述了“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道理?!菊故绢A(yù)設(shè)】 3. 孟子說理善用比喻、類比的寫法進行論辯。 《富貴不能淫》中,孟子用“妾婦之道”類比,反駁了春景提出“大丈夫”標準。有破有立。評價反饋 孟子曰:“吾善養(yǎng)浩然正氣,其為氣,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間”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形象。請同學們試著用排比或?qū)εe的修辭手法填寫贊美孟子的浩然正氣。1.————,————,————,乃大丈夫孟子臨危不驚;寧死不屈的豪氣;2.達則,—————,窮則,————。乃大丈夫孟子壯志凌云不失節(jié)操的義氣;3.老吾老————,幼吾幼————。乃大丈夫孟子倡導大同美好的社會風氣;4.民為貴,——次之,——為輕。乃大丈夫孟子倡導“民貴君輕”的仁政清氣。課后延學 1.必做:《孟子》中有不少歷代傳誦的名言警句,請從課文或課文以外 的篇目中選擇一句作為你的座右銘,并說出理由。2.選做:結(jié)合《﹤孟子﹥?nèi)隆贩治雒献印捌淙恕焙汀捌湮摹钡奶攸c。3.預(yù)習:朗讀《愚公移山》,結(jié)合注釋翻譯課文。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單元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八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