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51 把握情感內涵
——家國情懷,潛心體悟
復習任務 1.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準確把握古詩所表達的情感。2.掌握情感題的審答規(guī)范。
考情微觀
年份
卷別
篇名
提問方式
設題角度
命題特點
2020
全國
Ⅰ卷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
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6分)
整體情感概括
①雖然高考重視對詩的思想內容的考查,但對情感的把握仍是它命題的重點。即使不設主觀題,也會在選擇題中設專項考查。
②高考情感題題干用語較為靈活,如“思想感情”(指感情)、“情感態(tài)度”“感情基調”“心態(tài)”等。有分析與概括兩種答題要求。
③答題要點不單一,多指向情感的豐富性。
④就所考查情感的內涵看,無非三類:一類是關乎己與家的,一類是關乎國與世的,一類是家國交織在一起的。
新高考Ⅰ卷
《贈別鄭煉赴
襄陽》
詩的頸聯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通過意象間接考查情感
2017
全國
Ⅲ卷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6分)
整體情感分析
2016
全國
乙卷
《金陵望漢江》
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
局部情感分析









知識圖要

前備知識——古代詩人的人生理想和道路及其情感
一、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是解讀詩歌,尤其是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于詩作者,要從詩人的身份、遭遇、品性、文化背景、創(chuàng)作意圖和動機出發(fā),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或觀點態(tài)度;二是對中國古代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懷作共性梳理,從中把握他們抒發(fā)感情的緣由和內涵。
1.古代詩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
古代詩人的理想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詩人的兩大思想主流。“窮”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懷才不遇;“達”即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其中,“獨善其身”,可視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濟天下”,可視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是有作為的詩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條路:其一,憤世嫉俗,郁悶傷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隱,悠然閑適(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淵明、孟浩然;其三,憤世嫉俗,不得不退隱,卻又心有不甘,飽受出世與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維、蘇軾?!吧硗恕焙?,不再關注天下,而是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隱”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2.古代詩人喜怒哀樂的緣由
喜樂
自然
對自然山水景物的熱愛;對春夏秋冬的喜愛
人生
隱逸生活閑適、自由;政治得意;功業(yè)有成
歷經戰(zhàn)亂后暫得安寧;親人(友人)團聚;回歸故鄉(xiāng)
國家
國家太平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
悲憤
國家
山河淪喪;小人當道;報國無門
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當權者昏庸腐朽
百姓
剝削者壓榨人民;人民遭受苦難
歷史
昔盛今衰;王朝興替
借古諷今;由歷史寄托懷才不遇、統(tǒng)治者昏庸、壯志未酬等
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
人生短暫,年華易逝
年華已老,壯志未酬
客居他鄉(xiāng),孤獨寂寞
人生無常,傷春悲秋
親人
相思不得相見
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戀;離愁別恨;相思擔憂

二、古詩情感分類及答題術語
情感分類
常見術語
被貶
[自己]孤獨、無奈、苦悶——基本心情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生活狀態(tài)
宦海沉浮(仕途數起數落。如辛棄疾、白居易、蘇軾)
[別人]仕途不順——生活狀態(tài)
人情淡薄、世態(tài)炎涼(無人理會)——感嘆奸臣當道、小人得志、賢愚不分(皇帝是非不分)
[社會]憂國憂民(擔心國家和人民)
思鄉(xiāng)
[自己]孤獨、無奈、苦悶——情感
漂泊羈旅——狀態(tài)
[別人、社會]思鄉(xiāng)懷人之情
惜春
[自己]孤獨、無奈、苦悶
[社會]對春天的熱愛;對春天的挽留之意;惜春(惋惜)之情、傷春(悲傷)之情
送別
[自己]孤獨、無奈、苦悶
[友人]惜別、留戀之情;稱贊;感謝;友情深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友人未離開:叮囑(囑咐友人記得做一些事情);寬慰(安慰,雖然分開,但是不用難過);祝福(多為好友上任);勉勵(鼓勵)
友人走后:思念之情
戰(zhàn)爭
戰(zhàn)勝
(1)戰(zhàn)勝,繼續(xù)作戰(zhàn)
[自己]勇敢殺敵,必勝的信念
[別人]全殲敵人的決心
[社會]愛國主義
(2)戰(zhàn)勝,停止作戰(zhàn)
[自己]愉悅之情,凱旋
[社會]對戰(zhàn)爭的反思,思歸之情
戰(zhàn)敗
(1)戰(zhàn)敗,繼續(xù)作戰(zhàn)(一般是正在打仗的人寫的詩)
[自己]英勇殺敵,必勝的信念,力挽狂瀾的決心
[社會]愛國之情
(2)戰(zhàn)敗,停止作戰(zhàn)(國破)(將領一般不會說“停止作戰(zhàn)”和認輸,這樣說的大多是文人,詩中多形容“慘狀”,即“國破”。少數將領則是訴說戰(zhàn)敗的無奈)
[自己]孤獨、無奈、苦悶
[別人]對君主無能的痛心,對敵人入侵的痛恨,對百姓離散的同情
[社會]對國家昔盛今衰的感慨,對國家破敗的感懷,亡國之痛
(可能還會出現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對國家破敗、分裂的感懷等)
山水之樂
[自己]愉悅之情、歸隱之情、閑適淡泊(狀態(tài))
[社會]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情感)
豁達之情
困境中依然樂觀(困境:被貶、分別、思鄉(xiāng))
被貶:先答懷才不遇,再答樂觀豁達
分別:先答依依惜別,再答樂觀豁達
思鄉(xiāng):先答孤獨、無奈、苦悶、羈旅漂泊,再答樂觀豁達
[自己]愉悅之情、歷經坎坷、樂觀豁達
功名哲理
不貪圖功名(一般是由無法得到官職之人所作的詩);
人生哲理(結合詩句情境、作者本人與寫作對象進行分析);
對讀者的一種告誡與勸慰(看寫給誰,該怎么做)
活動一 掌握分析概括情感的方法路徑
(一)詞語定情
找出“情語”,是最準確、快捷的路徑。這些“情語”有哪些呢?
(1)直接標明情感的詞語。如“喜”“愁”“悲”等字眼。
(2)表示情態(tài)、語氣的虛詞。如“但”“惟”“空”“又”等字眼,它們委婉地提示情感。
(3)描摹色彩、形態(tài)的詞,提示了情感內涵。如“黃”“紅”等暖色調詞,表明心情愉悅;“白”“藍”等冷色調詞,暗示心情傷感。不過,這些詞語所標明的樂景有時會反襯哀情。
(4)典故詞語暗示深刻復雜的情感。
(5)具有獨特意義的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如時間詞:春(含生機或暮春傷春)、秋(常見悲秋)、西風(秋風,含愁情)、節(jié)日(向往團圓)、夜(夜不能寐,心事重重,有所思)。地點詞:塞外(建功立業(yè)或表明戰(zhàn)爭殘酷,環(huán)境艱苦)、他鄉(xiāng)(顛沛流離之苦)、遠離京城之地(仕途坎坷)。
圈點出下列詩句中能夠提示詩歌情感的關鍵詞,并據此推斷出詩句所要表達的情感。
(1)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旅夜書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獨”,表明孤獨感;“夜”,有一種漂泊感。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淚”,內心傷感。
(3)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入淺黃。[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形態(tài)詞:明、凈。色彩詞:深紅、淺黃。時間詞:夜、霜。合起來說,雖說已處深秋,深夜霜降,但山水明凈,景色鮮艷絢麗,表現出詩人并不悲秋,反而有愛秋之意。
(4)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副詞:自、空?!胺紭洹薄按荷健彪m好,卻無人欣賞,詩人用宜人的景色襯托自己寂寞凄涼的心情。
(5)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王維《歸嵩山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點詞:荒城、古渡、山。時間詞:落日、秋。景色黯淡、凄涼,反映了詩人凄清的心境。
(6)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典故語:羊公碑。副詞:尚。直接情語:淚。羊祜建功立業(yè),永被后人銘記;反觀自己,功業(yè)未成,傷心流淚。
(二)借景察情
古詩內容,無非“情”“景”二字,借景抒情是古詩抒發(fā)感情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借景察情應當成為學習古詩的基本功。
請品讀下列寫景詩句,說出它們所要表達的情感。
(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凄清、傷感 (2)與戀人分別后的孤獨、痛苦 (3)游覽古戰(zhàn)場,見到壯麗景象所產生的豪邁之情 (4)寒夜難熬,國破家亡后的哀愁 (5)送別朋友,依依不舍;朋友遠行,心情郁悶

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
(1)揣摩所寫景物的特點,包括聲、色、形、態(tài)、味、虛、實、時令方面的特點,進而把握情感,這里尤其需要注意從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載體,我們可以通過景物的冷暖色調或時令色彩等來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緒。明麗絢爛的景色一般表現愉悅的心態(tài),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達傷感之意。當然也有特例,以哀景寫樂情或以樂景寫哀情,這種情況要結合詩作具體內容另當別論。景物也有時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給人的感覺是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抒發(fā)喜悅、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敗紛亂,抒發(fā)感傷、惋惜之情;秋冬之景給人凄涼、蕭瑟之感,抒發(fā)悲哀、惆悵之情。
(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后面的動詞、形容詞,把握景物特征,從中捕捉背后的情感。
(3)把握景與情之間的內在關系。景與情的內在關系有兩種:一是情與景之間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說的“哀景哀情,樂景樂情”;二是情與景之間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說的“樂景哀情,哀景樂情”。
(三)典故挖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金陵望漢江
李 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
我君混區(qū)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
注?、倥桑汉拥闹Я鳌iL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
鑒賞 這首詩以金陵為中心,寫眺望長江遠去的感想。全詩情景合一,寓比興之意于寫景之中。詩的前四句“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寫出了長江下游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寫出了遠去的長江氣勢浩大,切中題旨,鋪墊出一派雄壯氣象。接著用江水泛濫造成的巨大影響和損失來寫近古的國運不興,為歌頌當下盛世蓄好氣勢。但詩的后四句“我君混區(qū)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并不是單純而熱烈地歌頌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寧之中,也透露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詩的感情深沉而表達穩(wěn)妥,比喻以江水壯闊的氣勢與盛唐的國力相對應,貼切得體,從而自然又蘊含豐富地表達出盛世才子的惆悵之情。
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寇,表達了對大唐一統(tǒng)天下、開創(chuàng)盛世偉績的歌頌;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在太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本題屬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達的內容,然后結合全詩理解作者用在此處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注釋④來看,善釣的任公子如今也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這里作者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無須垂釣,暗指自己的滿腹才華無用武之地。因為當今是大唐盛世,國君賢能,天下統(tǒng)一,國力強大,世無巨寇。作者運用這個典故,表達了對盛唐一統(tǒng)天下的豐功偉績的贊揚,也暗含自己作為盛世才子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悵之情。

(1)積累古詩常用典故的出處與含義
例如“樓蘭”。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如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庇秩缋畎住度虑罚骸霸笇⒀聞Γ睘閿貥翘m。”
(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
①明用典與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詩中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積累。如“起舞聞雞酒未醒”,如果有積累,就知道這里是暗用典,它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
②正用典與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時與典故意一致,叫正用典,如辛棄疾使用“廉頗”的典故;有時與典故意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維《山居秋暝》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里反其意而用之,“王孫”偏要“留”下來。
(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兩面”情感
“一面”是作者對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態(tài)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達的對現實、對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
(四)時空顯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注]
杜 牧
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疊翠,一溪寒水淺深清。
高人以飲為忙事,浮世除詩盡強名。
看著白芽欲吐,雪舟相訪勝閑行。
注 正初:冬至日。此詩寫于杜牧自請外放湖州任上,詩人時年48歲。
鑒賞 本詩首聯即抒情。杜牧此時已近晚年,面對時局混亂,有心無力,因而非常感慨:本來應該及時行樂,可惜歲月不饒人;也想學曹操“對酒當歌”,慷慨激昂,然而時運不佳,不能施展才華。頷聯描寫景色。天色已暮,崇山峻嶺,層巒疊翠;冬天的溪水,一傾萬里,無論深淺都非常清澈。詩人描繪了冬天壯闊的山水景色,然而頗有落寞之情。頸聯抒情。世外高人都是把飲酒消閑當成忙事,人生浮世,除了詩詞,其他都是虛名。詩人隱約表達了對時局的不滿,有心無力,因而還不如飲酒作詩,樂得清閑。尾聯和題目相結合,說明緣由。江上的浮萍已經露出小芽,即將吐蕊,雪后乘舟,相訪詩友,飲酒作詩,勝過閑度光陰。此聯化用“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的典故,“乘興而行,興盡而歸”,豈不快哉?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傧仁且钟舫羁唷!皶r已晚”“歌不成”,流露出人生短暫、功業(yè)難成的抑郁之思;“千里暮山”“一溪寒水”,營造出凄涼清冷的意境,表達了落寞抑郁之情。②然后轉為曠達樂觀?!帮嫗楦呷恕薄案∈缽娒?,否定功名,在飲酒、賦詩中自得其樂;“雪舟相訪”,詩人沉浸于與朋友相聚的設想中,喜不自勝。
解析 該詩從時間上分為兩個階段,前兩聯寫眼前景,首聯直抒胸臆;后兩聯是懸想之詞,“浮世強名”“勝閑行”表露了感情。

詩人的情感在詩中有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富于變化的,那么如何把握這變化的情感呢?其中一個重要路徑就是抓住詩中時間、空間的變化。從時間上講,詩人的情感有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變化,如回憶過去,感到很美好;駐足現在,覺得傷感;展望將來(想象),充滿期待。讀詩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時間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離別詩,一般分成離別時和離別后兩個時間段寫,離別時自然要痛苦,離別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從空間上講,空間不同,情感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溫暖;在外鄉(xiāng)的路上,頗有羈旅之苦??臻g不同,實際上是不同景物對象的轉換,讀詩時如能抓住不同空間里不同的描寫對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間變化而產生的情感變化。
(說明:“詠物傳情”參見課時52“活動一”;“‘情’從結構入,抓首尾句”參見課時49“抓情語,明主旨”部分;“知人論世”法參見本課時“前備知識”部分。)
活動二 掌握情感題的審答規(guī)范
(2020·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任務。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①
陸龜蒙
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②。
因吟郢岸百畝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
但醫(yī)沈約重瞳?、?,不怕江花不滿枝。
注?、僖u美,即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悍畔率覂葢覓斓尼∧?,指教書。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北扔髋囵B(yǎng)人才。④商崖:這里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這里以沈約代指皮日休。
鑒賞 詩歌首句表達了詩人因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欣賞春色而深感遺憾。第二句則寫自己一直在教書育人,沒有和人一起賦詩。言外之意,因為你不在,所以我只能教書而不想寫詩,要寫詩也得和你一起啊。第三句借用《楚辭》之句,寫自己正好趁此機會培育優(yōu)秀學子。言外之意,其實我也并未閑著,我正在努力地教書,培育人才。第四句借用“伯夷和叔齊采薇”委婉地表達自己生活樸素,卻清高堅貞自守。言外之意,希望好友不用擔心自己,即使吃著野菜,我也堅定不移。第五句寫自己如野鶴一般,不受約束。言外之意,自己現在沒有在官場,也并不會期待投身官場。第六句寫詩人雖然吃著樸素的飯菜,但心安理得,非常愜意。言外之意,雖然貧窮,生活樸素,有才難現,但我內心寬闊,沒有束縛。第七句,詩人期待友人的眼疾盡快好起來。言外之意,我很擔心你,希望你一定要戰(zhàn)勝病患。第八句寫詩人對未來的美好展望,用“不怕”二字表達對好友的信心。言外之意,你要快快好起來,我們再相約痛飲,看江花滿枝,看后生成才,我們還有好多美好的事情沒有完成呢。

下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合文本填出空缺內容。

答案 ①雖失佳約,專心教書不作詩?、诒M心培育人才,期待走進自然?、燮诖缛湛祻停蚕砻篮镁爸?br />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寫作此詩之時,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閉門謝客,與外界不通音訊。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約會被暫時擱置,作者游春的詩篇也未能寫出。
C.作者雖然身在書齋從事教學,但心中盼望能走進自然,領略美好春光。
D.尾聯使用了關于沈約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測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答案 A
解析 “與外界不通音訊”錯。標題中“奉和”指作詩詞與別人相唱和,“見寄”指“寄給我”。皮日休先寫詩給作者,并沒有與外界不通音訊。
2.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俦磉_了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飽覽春色的遺憾;②寬慰友人,表達對友人能夠戰(zhàn)勝病患的信心和對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 把握詩歌的情感,一方面可抓住詩歌標題、意象意境、情感關鍵詞、表達技巧等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結合詩人經歷、創(chuàng)作心境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因素來理解。首聯“失”“未”二字,表達“遺憾”之情。尾聯“但醫(yī)”“不怕”,表達“寬慰”“信心”“展望”之感。另外,中間兩聯別有懷抱:①“郢岸”“商崖”之典,表達了盡心盡力培育人才的愿望;②“鶴籠”“僧飯”之喻,表達了甘于清貧隱逸生活的情懷;③同時,這兩聯也富有象征意味,表達了詩人對高潔情操的追求。陸龜蒙身處晚唐亂世,舉進士不第,隱居松江甫里,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在詩中表達這樣一些思想情感是可以理解的。

1.精準審題
(1)審答題范圍:局部(一句、一聯、一片等)/整體。內容越多,層級越大,情感要點越多。
(2)審答題要求:概括/分析。情感概括題可直接使用上題形式。情感分析題表述有兩種模式:
①分析+概括:先分析具體詩句,后概括出情感內涵。
②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內涵,后分析具體詩句。
2.規(guī)范答題
(1)從內容上規(guī)范:分層作答,分對象作答(對自己/友人,國家/人生,歷史/朝廷,故鄉(xiāng)/自然等)。
(2)從表達上規(guī)范:使用情感術語。格式規(guī)范:情感=對(情感對象)+情由/情境+感情基調。
(3)從類型上規(guī)范:①情感變化型,表述為“由……(情感)”到“……(情感)”再到“……(情感)”。②情感矛盾統(tǒng)一型,表述為“既有……(情感),又有……(情感),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情感有機地統(tǒng)一于詩人的情緒中”,或者為“詩人表面上看是在表達……(情感),實質上是在表達……(情感)”。③情感豐富型。應多角度、多層面地挖掘情感,做到多點答題。④情感單一型。這類題題干上已經給出某種情感,只要求分析。對于這種“逆向分析”型,只要抓住詩中詞語,作多角度分析即可。
對點練案
一、名句默寫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會帶來不同結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聲聲慢》中,直截了當地點明愁苦,反而讓人覺得更加神妙、淋漓盡致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本植物”進入詩人視野后,在古詩詞中常被詩人運用反襯手法,借其茂盛的生長現狀,抒發(fā)興盛衰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 答案 (1)竭誠則胡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2)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3)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
二、對點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題目。
春風①
王安石
一馬春風北首燕②,卻疑身得舊山川。
陽浮樹外滄江水,塵漲原頭野火煙。
日借嫩黃初著柳,雨催新綠稍歸田。
回頭不見辛夷發(fā),始覺看花是去年。
注?、偎稳首诩蔚v四年(1059)冬,王安石卸江東提刑之職,回京述職。不久,奉命送契丹使北歸,五年春到達河北一帶。這首詩就是在奉使契丹途中所寫。②燕:當時被契丹占據。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與舊日國中無異,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溫暖感卻不同于以前。
B.頷聯中的“浮”字,寫出了春風、江水、樹木、陽光的融合,賦予動態(tài)景象以靜態(tài)美感。
C.頸聯寫陽光染就柳色嫩黃,雨水催成田間新綠,生動地裁就了一幅田園圖,清新明麗。
D.全詩描寫了北國風光和詩人感觸,寫景細膩,感情真摯,字字洋溢著對祖國的熱愛。
答案 B
解析 “賦予動態(tài)景象以靜態(tài)美感”錯。遠眺水天相接處,陽光隨著波濤的涌動仿佛在漂浮、游弋、升騰,“浮”寫出了春風、江水、陽光的融合,賦予靜態(tài)的景象以動態(tài)的美感。
3.尾聯“回頭不見辛夷發(fā),始覺看花是去年”,平實的筆觸中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現了詩人來到此地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以及對祖國舊山河的熱愛。②詩人以不見辛夷花作結,含蓄地表達了國土被占領的憤恨之情。
解析 詩人乘著春風,躍馬揚鞭踏上遼國的土地,卻似乎感覺是來到了“舊山河”,沒有一絲腳踏異國土地的感覺,表達了詩人來到此地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以及對祖國舊山河的熱愛。含蓄的語言,蘊藏著詩人收復國土的理想。尾聯故意糾正一個回家的錯覺:作者家鄉(xiāng)辛夷花多,而眼前還沒有發(fā)出。與首聯筆法相同,再次將心中的情緒抒發(fā)得饒有新意。詩人以不見辛夷花作結,含蓄地表達了國家山河被占領的憤恨之情。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題目。
夜登山亭
陸 游
飛觀崢嶸天宇寬,幽人半醉憑闌干。
三山①渺渺鸞鶴遠,七澤②茫茫蓑笠寒。
清吹拂林橫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
童顏綠鬢無人識,回首塵寰一夢殘。
注?、偃剑涸競髡f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這里也指眼前所見之山。②七澤:相傳古時楚有七處沼澤,后以七澤泛稱楚地諸湖泊。
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從遠觀角度寫山亭高聳,山峰高峻,天空寥廓,令人有更上層樓之感。
B.第二句中,“幽人”是詩人自稱,“半醉”二字真切地寫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狀態(tài)。
C.頷聯中,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出了眼前之景悠遠、蒼茫的特點。
D.頸聯中詩人先寫微風中的笛聲,接著表明自己想要求仙問道,做一個煉丹術士。
答案 D
解析 “表明自己想要求仙問道,做一個煉丹術士”說法有誤。頸聯表面上看似詩人想要當煉丹術士,實際上表達的是對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滿。
5.請簡要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倜悦9录胖?。詩人半醉倚欄,放目遠眺,三山渺渺,遙不可達;自比漁翁,獨釣寒江,表達了詩人迷茫、孤寂的心情。②不被重用的不滿。清風拂林,橫吹玉笛,紫云覆鼎,金丹將熟,表面上看詩人似有當煉丹術士的想法,其實是正話反說,實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不被重用的不滿。③無人賞識、夢想破滅的悲憤。童顏綠鬢,無人賞識;回首塵寰,夢想破滅。
解析 首聯寫山亭高聳,山峰高峻,天空寥廓,令人有更上層樓之感。詩人以“幽人”自稱,“半醉”二字真切地寫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狀態(tài)。頷聯寫詩人半醉倚欄,放目遠眺,三山渺渺,遙不可達;詩人自比漁翁,獨釣寒江,表達了詩人迷茫、孤寂的心情。頸聯寫清風拂林,橫吹玉笛,紫云覆鼎,金丹將熟。后句表面上看似詩人想要當煉丹術士,實際上是詩人說反話,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滿。尾聯的意思是童顏綠鬢,無人賞識;回首塵寰,夢想破滅,表達了詩人無人賞識、夢想破滅的悲憤之情。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登松江驛樓北望故園
劉長卿①
淚盡江樓北望歸,田園已陷百重圍。
平蕪萬里無人去,落日千山空鳥飛。
孤舟漾漾寒潮小,極浦蒼蒼遠樹微。
白鷗漁父徒相待,未掃欃槍②懶息機③。
注?、賱㈤L卿:祖籍宣城(今屬安徽),郡望河間(今屬河北),后遷居洛陽。寫此詩時正值安史之亂,詩人旅居江浙。②欃(chán)槍:彗星的別名,這里喻指叛亂勢力。③息機:息滅機心,指歸老或隱居。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中,“江樓”“望”等詞直接點題,并交代了寫作背景——田園已陷百重圍,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頷聯寫景,“平蕪千里”與“無人去”,“落日千山”與“空鳥飛”各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濃郁的荒涼意味。
C.頸聯寫景,視角由近到遠,孤舟在水面上行進,變得越來越小,遙遠的水濱樹木蒼蒼,只有微微的影子,暗示作者即將乘舟歸鄉(xiāng)。
D.尾聯中“白鷗”“漁父”都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意象,蘊含隱居田園生活的意思,這表明作者原有棄官之意。
答案 C
解析 “暗示作者即將乘舟歸鄉(xiāng)”錯。頸聯只是作者在樓上所望之景,借凄涼之景襯托凄涼之情。
7.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復雜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作者登樓北望故園,思鄉(xiāng)之情溢于言表。②對戰(zhàn)亂的憎惡之情。遙望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已陷入叛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對戰(zhàn)亂的憎惡油然而生。③放棄歸隱、積極報國之情。面對眼前的情景,作者不愿立即歸隱田園,表示不平定叛亂,決不熄滅進取之心。
解析 “田園已陷”,“已陷”的原因,注釋解釋是正值安史之亂,表達出對戰(zhàn)爭的憎惡?!疤飯@”借指故鄉(xiāng),有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白鷗漁父”隱喻歸隱,“徒相待”指白白地等待,言外之意是說原有的歸隱之志,看來得放一放,因為國家戰(zhàn)亂不息?!拔磼摺背浞直砻髯约涸阜e極投身于報國之中,不平定叛亂誓不罷休。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感:憎惡戰(zhàn)亂,思念故土,積極報國。
(四)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后面題目。
己卯臘八日[注]雪為魏伯亮賦
虞 集
官橋柳外雪飛綿,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曉分驚臘日,獵圍晨出憶殘年。
白頭長與青山對,華屋誰為翠黛憐。
惟有寒梅能老大,獨將清艷向江天。
注 臘八:農歷十二月初八。舊俗中此日寺廟煮粥施予百姓,民間獵取野獸祭祖。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客舍外漫天大雪,清冷寂靜;客舍內人們觥籌交錯、急管繁弦,場面熱鬧。
B.頷聯寫詩人看到施粥、圍獵的場景,在感受濃郁節(jié)日氣氛之余,驚覺歲已年末。
C.第五句中“青山”寓永恒之意,與辛棄疾“青山遮不住”的“青山”意蘊相同。
D.尾聯寫寒梅獨立風雪,老而彌堅,帶給人間清香和艷麗,畫面簡淡,意境悠遠。
答案 C
解析 “與辛棄疾‘青山遮不住’的‘青山’意蘊相同”錯?!扒嗌健背1扔鳉w隱之所,暗含歸隱之意,寫出了詩人當下的狀態(tài)。而辛棄疾“青山遮不住”的“青山”喻指敵人,兩者意蘊不相同。
9.本詩表達的情感富有變化,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詩人棲身客舍,從人們的節(jié)日聚會宴飲中感受到歡愉之意;②而后卻又在分粥、圍獵的節(jié)日氛圍中驚覺年已歲末,情感隨之低落;③繼而聯系自身遭際,不禁有蹉跎白首、懷才不遇之感,情感低回婉轉;④最后寄意寒梅,與老友共勉,抒寫了老而彌堅的情懷,情感轉為豁達。
解析 首聯開篇寫雪景,扣題并交代天氣情況,其中的“綿”字,說明雪下得久。室外是綿綿雪景,室內則推杯換盞,樂聲歡騰。“急”字寫出了與客人宴飲時的歡快場面。頷聯中的“僧粥”“獵圍”都是古時臘八節(jié)的節(jié)日禮俗,與“臘日”緊扣詩題中的“臘八”。“驚”字表明詩人悠然閑居,似乎忘記了今天是臘八?!矮C圍”是他人的行為,詩人時年六十八歲,看到早出圍獵的人,記起一年又要過去,感慨時間過得太快。頸聯由“殘年”之嘆引起,白發(fā)老人感嘆人生易老?!鞍最^”是詩人自指;而“青山”常比喻歸隱之所,暗含歸隱之意,寫出了詩人懷才不遇之感。尾聯寄意寒梅,寒梅獨立風雪,老而彌堅,帶給人間清香和艷麗,抒寫了老而彌堅的情懷。

相關試卷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8 比較賞析(含解析):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8 比較賞析(含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詠物詩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7 賞析表達技巧(二)(含解析):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7 賞析表達技巧(二)(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賞析描寫、抒情和結構技巧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6 賞析表達技巧(一)(含解析):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6 賞析表達技巧(一)(含解析),共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5 賞析語言之特點(風格)(含解析)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5 賞析語言之特點(風格)(含解析)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4 賞析語言之煉字煉句(含解析)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4 賞析語言之煉字煉句(含解析)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3 賞析意象(景象)與意境(含解析)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3 賞析意象(景象)與意境(含解析)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49 讀懂古詩(含解析)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練習 板塊6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49 讀懂古詩(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