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感知安塞腰鼓的特點,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民俗文化的意義。
2.理解本文的語言特點,感受西北高原人蓬勃的生命力。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lǐng)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重難點: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lǐng)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方法:
閱讀,提問、討論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本文的大意。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安塞腰鼓》。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xiàn)象,素來以粗獷豪放,剛健雄渾著稱。你看,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來了:(文章前四段展示,學生齊讀)
[設(shè)計意圖]在此主要想讓學生通過朗讀前4段,想象以下畫面:無風之季,黃土高原上的一片高粱地里,兀立著一群茂騰騰的后生。體會作者想要通過這一安靜的背景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二、觀鼓舞,若有所感
你們的朗讀跟這群茂騰騰的后生一樣沉穩(wěn),安靜。但是,請看——這腰鼓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播放視頻)
[設(shè)計意圖]因為很多學生沒有過觀看安塞腰鼓的親身體驗,無法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所以通過觀看表演視頻,可以讓學生比較直觀地,形象地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奠定課堂情感氛圍。
問題1:同學們,看著這樣的畫面你有怎樣的感覺呢?
生1:這樣的畫面很有氣勢,看完后感覺很震撼。
生2:這樣的畫面有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很振奮人心。
問題2:安塞腰鼓這黃土高原上獨有的形式,它就是這般的氣吞山河,它就是這樣的震撼人心,作者劉成章耳聞目睹經(jīng)歷了這樣的場景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呢?請你把它們都勾畫出來。
[設(shè)計意圖]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切入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反復(fù)出現(xiàn)為切入點,奠定本節(jié)課的感情基調(diào),以便進入接下來的語言賞析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提問,學生不難找出這些句子。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ㄍ队罢故荆?br>學生活動:誰來讀一讀?(學生齊讀)
問題3:讀了這幾句話,你發(fā)現(xiàn)它們在語氣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1:這是五個感嘆句。
師:是的,連用五個感嘆號是作者最直白的宣泄,也是情感最濃烈的表達!
生2:每一個句子都是圍繞安塞腰鼓寫的,都是對安塞腰鼓的贊嘆。
師:你很會總結(jié),說出來它內(nèi)容上的特點。那同學們,我們一起齊讀一下這一組句子。
問題4:這幾句話是作者在贊美安塞腰鼓好,那他贊美了安塞腰鼓哪幾個方面的好呢?請你結(jié)合全文加以概括。
生1:好在安塞腰鼓這種舞蹈的場面很火熱,很有氣勢。
生2:好在這鼓聲很響亮,很有穿透力。
生3:贊美了安塞腰鼓的舞姿。(板書:場面、聲響、舞姿、后生)
是的,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的場面、聲響、舞姿,以及這些打鼓的后生。
文章在寫完安塞腰鼓的每一個方面之后,都要贊頌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這句話在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它是文章的抒情線索,讓作者所寫的文章內(nèi)容逐步具體化,內(nèi)涵逐漸加深,在語氣上形成了回環(huán)往復(fù)的氣勢,使語言也有一種鼓的韻律,渲染了氣氛,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
問題5:那么現(xiàn)在我們具體來看舞蹈這一場面,請大家閱讀5-12段,之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舉例分析比喻、排比的表達效果。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賞析語言時,學生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常用的修辭手法,但是對于修辭手法表達效果的表述還不夠熟練準確。所以在這一問題設(shè)置時直接讓學生找比喻排比句子進行賞析,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梳理思路,完善自己的表達。
我們想啊,安塞腰鼓,這黃土高原獨有的場景,當它第一次出現(xiàn)在作者的面前時,作者原以為那是一陣驟雨,卻沒曾想那是急促的鼓點;原以為那是一陣旋風,卻沒料到是飛揚的流蘇;原以為那是亂蛙,卻是蹦跳的腳步;原以為那是火花,卻沒曾想那是閃射的瞳仁;原以為那是斗虎,沒曾想那是強健的風姿。(師生呼應(yīng)朗讀的方式,教師說前半句,學生呼應(yīng)后半句。)是啊,只有這樣的句式,才能寫出這樣的氣勢,只有這樣的句式,才能寫出作者當時的那種震撼;也只有這樣的句式才能把我們拉到那一驚心動魄的現(xiàn)場。
除了這兩種修辭之外這一部分有沒有對偶的修辭?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它既是比喻排比,又是多重對偶,這樣表達的效果既有昂揚的氣勢,又有整飭之美。
除此之外,我們來看這一部分:
但是:
看!——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問題6:看這組句子,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句式特點?它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生:長短句綜合運用。
是的。課文中有很多處長短結(jié)合的句子,并且作者多用短句來描寫情景,比如“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簡要點明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就非常有力的表現(xiàn)出生命沸騰不止的情景。
問題7:在剛才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們主要結(jié)合5-12段進行了語言賞析,那么我們一起來總結(jié)一下在閱讀中賞析語言的方法有哪些?
[設(shè)計意圖]簡單的語言賞析是這一學段的學生應(yīng)該具備的能力,而有些學生分析語言時往往比較刻板,思維相對固定,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一些方法引導(dǎo)。此時學生剛剛進行了語言賞析,對自己語言賞析的思路還比較深刻,趁熱打鐵讓他們結(jié)合自身的感受來總結(jié)語言賞析的方法,這個時候印象會更深刻。
通過學生的回答,加以歸納,板書賞析語言的角度:(1)修辭,特殊句式;(2)句子的表達方式,如描寫方法,表現(xiàn)手法等;(3)內(nèi)容情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這些角度落實到板書上。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剛剛總結(jié)的方法,勾畫出其他部分自己喜歡的句子,建議用這種句式加以賞析。此處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
我喜歡_____________這一句,因為它使用了_____________ 的方法,有的_____________效果。(幻燈片展示)
在賞析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注意到了“隆隆”這一疊詞的使用,我趁機強調(diào)賞析句子時,除了以上角度,句內(nèi)的一些精妙詞也是賞析的角度,比如說句內(nèi)的動詞、形容詞、擬聲詞、疊詞等,并及時將精妙詞補充的板書上。
三、聽鼓聲,若有所思
同學們,我們看著這火熱的舞蹈,聽著這響亮的鼓聲,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到這群打鼓的后生身上,接下來大家用1分鐘的時間讀一讀18段,圈畫出描寫后生們打鼓的動詞?
問題1:你們找到的是哪個詞?
生:搏擊(學生一起回答)
問題2:這小小的腰鼓為什么用搏擊不用敲擊呢?
生1:搏擊就是做事情努力奮斗的意思。敲擊是擊打的意思,是一種事物對另一種事物進行碰撞和打擊。而搏擊是奮力的擊打。
生2:博就是拼搏的意思。
師:博就是拼搏,用我們書上的語言來說那就是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問題3:作者連用三個搏擊,他們到底在搏擊什么?
請你靜下心來再讀一遍這段文字,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說說你的理由。(同位之間可以自由討論一下)
生3:文中說到他們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是依然還能演奏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腰鼓,說明他們很樂觀,生命力很頑強。
是的,用搏擊可以看出生命力的強盛,讓觀眾讀后更加震撼。后生們腳下的那片土地離我們有點遙遠,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那片土地(展示黃土高原的現(xiàn)狀圖片或視頻),也許你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教師配圖配樂解說:這就是黃土高原,作者劉成章在《黃土寫意》中是這樣寫的:連綿不斷的,永遠走不到頭的,那是黃土的山,黃土的溝,黃土的坡洼。)(在他的《這邊風景》中他是這樣寫的:這太荒涼了,太貧瘠了,慢說古時候了,即使是現(xiàn)在,他的荒涼與貧瘠,也嚇退了一批又一批的來人。)(還是在《這邊風景》里作者是這樣寫道:這里的人們有的不但沒有吃過魚蝦,甚至連大米都沒吃過。而他們,在窮鄉(xiāng)僻壤里卻像酸棗樹一樣,活得越來越旺。)
[設(shè)計意圖]以“搏擊”為切入點,體會作者通過安塞腰鼓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對后生的贊美以及對黃土高原的贊嘆。而僅僅通過文章內(nèi)容,學生并不能深刻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精神,因此接下來我補充了劉成章另外兩篇散文《黃土寫意》《這邊風景》里的文字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體會作者傳遞的情感和精神。
問題4:孩子們,此刻你們又明白了什么呢?相信你對搏擊這個詞又有了新的理解。
生1:黃土高原那么貧窮,他們是在為美好的生活而搏擊。
生2:從他們打鼓的面貌和狀態(tài)來看,他們很樂觀,有一種不服輸?shù)木?,我感覺這也是對命運的搏擊。
(多找?guī)讉€學生)
是的,他們就是用搏擊來展示生命的這份力量,展示對生命的希望。就是這群后生,是黃土高原滋養(yǎng)了他們,也只有黃土高原能夠承受他們生命的偉力。所以作者才寫道:
黃土高原啊,你生養(yǎng)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投影展示,學生齊讀)
就是這樣一群后生,他們把黃土高原蓄養(yǎng)的元氣淋漓的釋放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把對黃土高原的憧憬盡情地揮灑在這腰鼓上。在這盡情地揮灑中,這里的人是有希望的,這里的土地也是有希望的。落后只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便不遙遠。
四、品鼓味,若有所悟
問題:那么現(xiàn)在,你覺得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呢?
[設(shè)計意圖]通過對“搏擊”的分析,很自然的進入文章主題的歸納總結(jié)。
生1:我覺得作者在這篇文章里是在歌頌安塞腰鼓給黃土高原帶來的希望。
生2:我認為作者是在歌頌安塞腰鼓的蓬勃氣勢,在歌頌黃土高原的厚重。
生3:我認為作者是在歌頌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力量。
生4: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
同學們,其實這篇文章的主題可以有多種見解。剛剛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文章歌頌了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是由茂騰騰的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安塞腰鼓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作者也歌頌了這群樸實的,具有陽剛之美的西北漢子。同時也表達了人就應(yīng)該這樣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現(xiàn),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怪不得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ㄍ队罢故?,一起讀)
安塞腰鼓這壯闊的場面,這隆隆的鼓聲,這打鼓的后生使作者不禁浮想聯(lián)翩,他就是沉浸在這無盡的想象力中才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ㄍ队罢故荆黄鹱x)
學生活動:同學們,讓我們的想象力也蓬勃起來吧!請大家拿出紙和筆,寫寫此時的安塞腰鼓讓你想到了什么?可以參考以下句式:
這 的舞蹈,
讓我(們)
這 的鼓聲,
讓我(們
這 的搏擊,
讓我(們)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語言賞析和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后,學生有了語言輸入和比較飽滿的情感理解,心中也有自己關(guān)于安塞腰鼓想要說的話。學生寫完后進行交流分享。
五、課堂小結(jié)
聽,這隆隆的鼓聲響起來了,只要擁有了這力量,人是有希望的,腳下的土地也是有希望的。
(讀)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zhuǎn)!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投影展示)
作者通過這種火熱的場面,歌頌了生命中奔騰的力量。表達了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人就應(yīng)該這樣痛快淋漓地去生活,去表現(xiàn),不必計較功名利祿,不必計較患得患失。
教師朗讀最后三段:
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
簡直像來到了另一個星球。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蹄。(安靜半分鐘)
[設(shè)計意圖]這節(jié)課是在一種安靜的氣氛開始的,中間學生體會了腰鼓的激情與喧囂,到最后鼓聲戛然而止,這樣由靜到響,再由響到靜,課堂結(jié)構(gòu)很完整。從喧囂的鼓聲到戛然而止,讓學生在寂靜中體會安塞腰鼓帶給人們的思考與希望仍在繼續(xù)。
推薦閱讀:劉成章的兩篇散文《黃土寫意》和《這邊風景》。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案設(shè)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 導(dǎo)入,介紹《安塞腰鼓》,速度,整體感知,朗讀,體會激情,思考,學習語言,練習,學以致用,拓展,文化提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dǎo)入,出示學習目標,一讀課文感氣勢,二讀課文賞美點,當堂訓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學設(shè)計,共1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讀感腰鼓,品腰鼓之好,悟腰鼓之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