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急性傳染病
患兒的護理
welcme t use these PwerPint templates, New C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掌握 常見小兒傳染病(麻疹、水痘、猩紅熱、腮腺炎、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流行性乙腦)的特點;癥狀與體征及護理措施;麻疹、水痘、猩紅熱的皮疹特點與鑒別。熟悉 兒科傳染病患兒的護理與管理;上述幾種傳染性疾病的病因。了解 上述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
第八章 急性傳染病患兒的護理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患兒的護理
重要知識點
1.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病因
2.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分型、癥狀與體征
3.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預防與護理措施
第六節(jié)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患兒的護理
細菌性痢疾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是急性細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驟,臨床以突發(fā)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fā)生循環(huán)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為特征。
病原菌為痢疾桿菌引起,屬志賀菌屬革蘭陰性桿菌。痢疾桿菌經口進入結腸,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和粘膜固有層,在局部迅速繁殖并裂解,產生大量內毒素,形成內毒素血癥,引起周身和(或)腦的急性微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休克和(或)腦病。
痢疾病人及帶菌者為傳染源,夏、秋季為發(fā)病高峰,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2-7歲小兒。
1.休克型(周圍循環(huán)衰竭型) 患兒主要表現面色蒼白、肢端厥冷、脈搏細速、血壓正?;蚱汀⒚}壓?。浑S著病情進展出現口唇、指端發(fā)紺、皮膚花紋、血壓明顯降低或測不出、心音低鈍、少尿或無尿。
2.腦型 以神志不清、反復驚厥、昏迷為主要表現。早期有嗜睡、嘔吐、頭痛;隨之出現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射消失,呼吸節(jié)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
3.肺型 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常由腦型或休克型基礎上發(fā)展而來。4.混合型 同時或先后出現以上兩型或三型的表現,病情最重、病死率高。
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增高
有粘液膿血便的患兒,大便常規(guī)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紅細胞和巨噬細胞。
便培養(yǎng)出痢疾桿菌是確診的最直接依據
【輔助檢查】
迅速擴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環(huán)、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首選20%甘露醇降低顱內壓、降溫、止驚;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吸氧、保持氣道通暢。
1.體溫過高 與毒血癥有關。2.組織灌流量改變 與毒血癥致微循環(huán)障礙有關。3.潛在并發(fā)癥 顱內壓增高癥、呼吸衰竭。4.有傳播感染的危險 與消化道排出病原體和消毒不嚴有關。5.焦慮 與病情危重有關。
【護理目標】
1.患兒體溫下降并能保持正常范圍。2.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少尿等微循環(huán)障礙的表現消失。3.發(fā)生顱內壓增高癥、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時能及時發(fā)現。4.不發(fā)生其他小兒與其他人群感染。5.家長情緒穩(wěn)定,能正確面對患兒的疾病。
1.抗休克,維持有效血液循環(huán) 患兒取仰臥中凹位,注意保暖,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與神志的變化。建立有效靜脈通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
2.降低并維持正常體溫 絕對臥床休息,監(jiān)測體溫,高熱采用物理降溫或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使體溫在短時間內降至37℃左右,防高熱驚厥致腦缺氧、腦水腫加重。對持續(xù)高熱不退甚至驚厥不止者可采用亞冬眠療法,并于頭額部放置冰袋。
3.防治腦水腫和呼吸衰竭 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劑、脫水劑、利尿劑等,控制驚厥,降低顱內壓;注意大便的次數、性質,觀察有無脫水的情況發(fā)生。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準備;必要時使用呼吸機治療。
4.密切觀察病情,監(jiān)測并發(fā)癥 嚴密觀察有無顱內壓增高、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的表現,注意瞳孔、血壓、尿量、呼吸等情況。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射消失、呼吸節(jié)律異常為腦疝、呼吸衰竭的表現。
5.預防感染的傳播 對患兒采取腸道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后1周或3次大便培養(yǎng)陰性。加強飲水、飲食、糞便的管理及滅蠅、滅蟑螂工作。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在菌痢流行期間,易感者口服多價痢疾減毒活菌苗,保護可達85%-100%,免疫期維持6-12個月。常規(guī)檢疫1周。
向家長解釋病情,消除心理緊張,使之配合治療?;純杭毙云诙囡嬎粚W會觀察大便的性狀、量及伴隨癥狀和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平時注意飲食衛(wèi)生,向患兒及家長講解菌痢的傳播方式和預防知識。
1.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典型大便性狀為A.果醬樣 B.米湯樣 C.血水樣 D.黏液膿血樣 E.蛋花湯樣
2.下列哪一項可以確診為中毒型細菌性痢疾?A.血壓下降 B.粘液膿血便 C.腹痛、腹瀉、嘔吐D.夏秋季急性起病,高熱 E.大便檢查發(fā)現痢疾桿菌
3.對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患兒的腸道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后_____周或______次大便培養(yǎng)陰性A.2,3 B.1,2 C.2,3 D.3,2 E.1,3
4.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發(fā)病早期腸道癥狀 或者 。5.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是由 引起急性傳染病,是 危重型。
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6.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有________型、______型、______型、_______ 型。
7.中毒型細菌性痢疾出現休克時如何護理?
患兒取仰臥中凹位,注意保暖,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與神志的變化。建立有效靜脈通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
8.病例討論:患兒,男,6歲。因高熱、反復抽搐、意識不清入院。急查白細胞14×109/L,肛拭子取糞便見膿細胞8個/HP,紅細胞12個/HP。醫(yī)生診斷為中毒型細菌性痢疾。請問:該患兒屬于哪型?針對該患兒的情況,護士應該如何配合醫(yī)生進行積極地搶救?應該采取怎樣的護理措施?
該患兒屬于中毒型細菌性痢疾中的腦型。針對該患兒的情況,應該配合醫(yī)生進行積極地搶救: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劑、脫水劑、利尿劑等,控制驚厥,降低顱內壓;注意大便的次數、性質,觀察有無脫水的情況發(fā)生。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準備;必要時使用呼吸機治療。
應該采取護理措施:(1)降低并維持正常體溫絕對臥床休息,監(jiān)測體溫,高熱采用物理降溫或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使體溫在短時間內降至37℃左右,防高熱驚厥致腦缺氧、腦水腫加重。對持續(xù)高熱不退甚至驚厥不止者可采用亞冬眠療法,并于頭額部放置冰袋。
應該采取護理措施:(2)密切觀察病情,監(jiān)測并發(fā)癥 嚴密觀察有無顱內壓增高、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的表現,注意瞳孔、血壓、尿量、呼吸等情況。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射消失、呼吸節(jié)律異常為腦疝、呼吸衰竭的表現。
應該采取護理措施:(3)預防感染的傳播 對患兒采取腸道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后1周或3次大便培養(yǎng)陰性。加強飲水、飲食、糞便的管理及滅蠅、滅蟑螂工作。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不潔食物等。在菌痢流行期間,易感者口服多價痢疾減毒活菌苗,保護可達85%-100%,免疫期維持6-12個月。常規(guī)檢疫1周。
1.不符合中毒型菌痢的臨床特點是A.起病急 B.腹痛伴里急后重 C.呼吸衰竭 D.高熱、驚厥 E.周圍循環(huán)衰竭
2.中毒型性菌性痢疾患兒的糞便呈A.米湯水樣便 B.柏油樣黑便 C.少量黏液膿血便D.果醬樣腥臭便 E.灰陶土樣便
3.確診小兒中毒型痢疾最直接的依據為A.有相關接觸史 B.血常規(guī)化驗白細胞升高 C.粘液膿血便D.糞便標本培養(yǎng)出痢疾桿菌 E.大便鏡檢:見大量膿細胞
4.患兒,9歲,高熱、驚厥,有里急后重感2d。詢問有不潔飲食史,最可能的診斷是A.敗血癥 B.急性肺炎 C.急性細菌性痢疾 D.急性上感染 E.急性泌尿道感染
5.患者,女性,6歲,高熱5h、反復抽搐,意識不清,急查白細胞14×109/L,肛拭子取糞便見膿細胞8個/HP,紅細胞12個/HP,最可能的診斷是A.腦膿腫 B.高熱驚厥 C.重癥肺炎 D.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E.電解質紊亂
6.男 5歲,高熱3小時.反復抽搐,意識不清,急查白細胞15×109/L,肛拭子取糞便見膿細胞7個/HP,紅細胞15個/HP,最可能的診斷是A.流行性乙型腦炎 B.高熱驚厥 C.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D.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E.敗血癥
7.男孩,5歲,高熱2小時,抽搐3次,意識不清,初步診斷為“中毒型細菌性痢疾”。首先應該做的檢查是A.腰椎穿刺 B.血常規(guī) C.頭顱CT D.肛門拭子檢查糞便常規(guī) E.腦電圖
這是一份通用版兒科護理第六節(jié)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患兒的護理優(yōu)秀ppt課件,文件包含第8章第6節(jié)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患兒的護理課件ppt、第8章第6節(jié)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患兒的護理含同步訓練與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模擬試題+答案doc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專業(yè)課通用版兒科護理第三節(jié) 原發(fā)性肺結核患兒的護理精品課件ppt,共4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三節(jié),小兒結核病,知識要點,嬰幼兒癥狀,結核中毒癥狀,練一練,同步訓練,呼吸道,排菌的結核病人,小組活動--病例討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通用版兒科護理第六節(jié) 急性呼吸衰竭患兒的護理優(yōu)秀課件ppt,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十章,患兒的護理,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兒科護理,第六節(jié),知識要點,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癥狀與體征,吸入氧氣,密切觀察病情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