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一直是我們的話題,無論是古人的吟誦中,還是在今人的贊嘆中,她總是充滿著神秘,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今天,我們將隨著賈平凹去追尋月的足跡,看看你能體會到哪些東西。
1.初步了解月亮在我國人們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fā)展變化軌跡。3.體會一切從孩子眼中看出的意義。4.揣摩文中所寫孩童語言的特色。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zhèn),當代作家。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fā)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chuàng)刊《美文》。1993年創(chuàng)作《廢都》。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訝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覷:看,瞧。
仔細默讀課文,說說文章寫了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時間:中秋的夜里地點: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沙灘)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板書 (1——4 5——30 31——36)
1.仔細閱讀全文,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我們”尋月的過程。
尋月所見:中堂里,鏡中看月,月兒由圓而虧,終無蹤跡?!褐型?,月光“玉玉”“銀銀”,月亮既大且圓,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東西,原來是桂樹,并不知道還有人。又進一步在院內尋找,發(fā)現一切光潔之處,有月亮在其中?!d之所至,院外河中尋月,發(fā)現“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見月,原來“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 尋月過程中又有著孩童怎樣的心理情緒發(fā)展變化過程?
尋月過程中又有著孩童心理的發(fā)展變化過程:鏡中月亮由圓而虧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犝f月中有樹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樣漂亮,三妹便覺得月亮僅屬于她,大家有“羨慕”而“嫉妒”,不由得“爭執(zhí)了起來”?!犇棠陶f“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大家“越發(fā)覺得奇了”?!又袑ぴ?,瞳中見月,“原來月亮竟是這么多的”,一番議論之后,大家“都覺得滿足”。
1.如何理解弟弟說的:“月亮是我所要的?!焙兔妹谜f“月亮是個好”?
月亮是美好、圓滿的象征,指月亮是個美好的東西,是個美好的事物。
2.“我們便爭執(zhí)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贝蠹覟槭裁催@樣爭論?談談你的理解。
都希望月亮屬于自己,說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都爭著希望自己擁有一份美麗,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向往之情。
3.“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嗎?” 如何理解月亮就是印章?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
我們像印章的主人一樣,我們成了月亮的主人,我們成了天空的主人,我們擁有了天體,我們擁有了宇宙!這樣一種氣勢真可謂氣貫長虹啊!童心具有極為高超的創(chuàng)造力;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喜愛月亮的思想感情。
4.文中奶奶的作用是什么? 解題思路: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對事情的發(fā)展有怎樣的作用?
“奶奶的指引”:奶奶突然說:“月亮進來了!” 奶奶說:“它走了, ……你們快出去尋月吧?!?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奶奶說:“月亮是每一個人的,它并沒走,你們再去找吧?!?br/> 奶奶是一個我們在尋找美的過程中的引導者的形象。
本文語言很有特色,請學生讀一讀,議一議。文章以第一人稱手法,以孩子的視角來看事物,因而寫得充滿童趣。既清新質樸,又親切生動。文章大量采用生活化、口語化的語句,表現出孩子們的生活情趣,例如“啊啊啊,月亮是屬于我的了!”“噢,月亮竟有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钡葍夯涞氖褂?,更突出兒童生活的樂趣。文章也大量采用疊詞,顯得親切自如,例如“粗粗的”、“疏疏的”“甜甜的”等等,在增強文章的生動感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通過尋月的過程,展現了美麗的月色,贊美了孩子美麗純潔的心靈,表達了孩子們追求美好事物的純真愿望,同時告訴人們——美屬于每一個人,人人都應該擁有美。
1.做老師布置的網上作業(yè)——《月跡》基礎練習。2.課外搜集摘抄關于月亮的詩文名句。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24* 月跡多媒體教學ppt課件,共1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重難點,談話導入走進文本,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總結全文關注寫法,課外拓展搜集詩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月跡圖文課件ppt,共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悄沒聲兒,累累的花骨朵,瓷花盆兒,屋中盼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五年級語文月跡優(yōu)秀課件ppt ,共16頁。 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概括段落、細讀、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