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
第二節(jié)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
學
目
標
1. 概述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2. 概述肺泡與血液的交換過程。
教學重點
難點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課時安排
1
授課日期
授課教師
劉水滔
教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每個人一來到人世間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呼吸,外界的空氣經過呼吸道的處理后是如何進入肺部的?在肺中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氣體又是如何達到全身各處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二、新課教學
(一)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教師出示多媒體畫面,讓學生觀看肺的位置結構圖,說出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內,肺有節(jié)奏地呼氣和吸氣,每分鐘大約呼吸16次。
請同學們用手按在胸部兩側,深深地吸氣,細心地體會一下自己在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變化及肋骨如何運動,在此基礎上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當深吸氣時,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擴大;當深呼氣時,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胸廓變小。
剛才同學們僅憑感官感覺到的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不是準確呢?是否與科學事實相符呢?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進行準確地測量呢?
學生實驗:測量胸圍差,用數(shù)據證明胸廓容積的變化。
測量方法:三人一組(男女分開)、設計表格,做好記錄。為了數(shù)據準確,應測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計算胸圍差。
學生討論:
1.你的胸圍差明顯嗎?同年齡同性別的同學胸圍差有差別嗎?如果有差別,原因是什么?
2.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積的變化嗎?除胸廓前后徑、左右徑的變化外,還可能有什么變化影響胸廓的容積?
教師指導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進行分析討論后得出結論。
教師演示模擬膈肌的運動實驗,學生討論:小氣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氣球在什么情況下漲大?在什么情況下回縮?
然后播放多媒體,演示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膈肌的收縮和舒張。讓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并進行討論:
1. 呼吸運動時,主要有哪些肌肉的收縮、舒張引起了胸廓容積的變化?在呼吸肌收縮和舒張時,胸廓容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 隨著胸廓容積的變化,肺的容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3. 是肺容積的變化導致了氣體的吸入和呼出嗎?
4. 請嘗試完成下表:
肋間肌
膈肌
胸腔容積
肺容積
肺內氣壓
氣體
吸氣
呼氣
學生分析、歸納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原理和過程: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使胸廓擴大和縮小,引起肺被動地擴張和回縮,形成肺內氣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才使氣體能夠進出肺泡。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收縮,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徑也增大,胸腔容積變大,肺隨著擴張,肺內氣壓縮小,氣體入肺;呼氣時正好相反。
學生討論:古代有些女子將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緊,以保持苗條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響,體質下降。為什么?
氣體到達肺部以后發(fā)生什么變化?又是如何到達全身各處的呢?下面我們來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媽媽在廚房里炒菜,我們在外面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這是因為香味能由近及遠地飄,即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氧氣和二氧化碳也是這樣,總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
指導學生自學閱讀“想一想,議一議”,仔細閱讀下表中的數(shù)據,分析呼出的氣體成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含量增加的氣體成分是哪里來的,含量減少的氣體成分到哪里去了?
學生思考后分組討論、互相補充后作答:
從數(shù)據表中看出:人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較少,氧氣的含量較多;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較多,氧氣含量較少。由此可以推測,在人體內也發(fā)生了類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樣的過程。根據對呼吸道和肺的結構的分析,可以推斷這一變化發(fā)生在肺部。
最后師生總結:呼出氣體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氣體中的氧含量;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這與體內進行氣體交換有關。這種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多媒體展示教材第47頁圖4-30“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讓學生討論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是怎樣交換的。
師生總結:吸入的氣體,順著支氣管在肺里的各級分支,到達支氣管最細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你吸氣時,許許多多肺泡都像小氣球似地鼓了起來,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這些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進入血液中的氧,通過血液循環(huán)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
三、課堂小結
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并用知識樹或網絡的形式進行總結。
四、作業(yè)布置
教材第48頁“練習”第1、2題。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課標)第二節(jié)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布置作業(yè)與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二節(jié)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共10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準備,課時安排,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第二節(jié)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與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