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時、分
學校
姓名
編號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認識時、分》
學科
數(shù)學學科
學段:小學第一學段
年級
二年級
相關
領域
數(shù)與代數(shù) 領域
教材
《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 七單元 時、分、秒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第2版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讓數(shù)學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體驗成為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觀察、議一議、動手撥一撥的活動中來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并綜合運用了講授法、探究法、活動教學法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構建。
2.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學習內容橫向梳理:
北師大版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表上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包括3節(jié)內容:認識鐘面上的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體驗時間的長短,知道1分=60秒;了解“作息時間表”,體會并能說出經過的時間,培養(yǎng)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材編排結構如下:
●教材編排特點:
(1)注重通過活動幫助學生體會時間的實際意義。
(2)注重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時間單位之間的關系
人教版:
人教版二上第7單元《認識時間》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同時學會合理地推測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時間。它可以為學生以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本單元的具體內容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主要是認識時間單位“分”,學會從鐘面上讀出“多少分”,并認識時和分的關系;第二個層次是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重在掌握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的方法;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借助推理解決關于時間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編排結構如下:
●教材編排特點:
(1)關注學生的經驗與興趣,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素材幫助學生認識時間。
(2)注重運用直觀的畫面和實際操作活動學習知識。
(3)對幾時幾分的認識由淺人深。
(4)降低了認識幾時幾分的難度。
(5)注重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的數(shù)學思考。
我的發(fā)現(xiàn):
相同點: 不同點:
1:兩版教材都注重運用直觀的畫面 1:開設的學期不同,北師大版已經
和實際操作活動學習知識 已經有了半時的學習經驗。
2:注重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的數(shù)學思考 2:認識時和分的關系時,人教版注重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分針的運動與時針運動間的關系,關注分針、時針的位置變化,更加直觀的認識1時=60分。
3:人教版教材編排特點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4:北師大版認識幾時幾分的難度較大
(2)學習內容縱向梳理:
我的思考:
本節(jié)課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的,同時為下一課時學習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與一年級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表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2.學生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學過了鐘面的簡單知識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但時間單位比較抽象,學生對時和分之間的60進制(而不是通常的10進制)不易掌握,所以構建起來有一定難度。
前測: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對本班41名孩子進行了前測:
題目1:寫出鐘面上表示的時間
調研目的:
1.了解學生對于整時、半時的掌握情況
2.調查學生對時間的原認知狀況。
調研結果:
錯誤
(人次)
錯誤率
(%)
錯 例
8時
1
2.4%
1時45分
4
9.8%
1時30分(1時半)
12
29.3%
…
題目2:根據時刻畫出下面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
調研目的:調查學生在生活中對時間的關注程度,對時、分的關系認識是否清晰。
調研結果:
5時
6時30分
11時45分
2時20分
錯誤(人次)
1
23
31
35
錯誤率(%)
2.4%
56.1%
75.6%
85.4 %
我的發(fā)現(xiàn):
(1)通過學生寫出的時間和畫的時刻,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孩子對學過的整時已掌握,能夠正確畫出并寫出鐘面上的整時,正確畫出鐘面上的半時扔存在一定的問題,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區(qū)分時針分針,以及指針間的位置關系。
(2)少數(shù)的孩子借助生活的經驗對幾時幾分有了認識,但絕大部分孩子對于幾時幾分時針指向的位置還是不清楚。
結論:
說明部分孩子對幾時幾分已經有了生活經驗,但對于時、分的關系認識還不夠,所以還不能準確的畫出時針的位置。
我的思考:
(1)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2)本節(jié)課除了給予學生知識上的收獲,還能給學生什么?
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好玩、愛動、注意力易分散,而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物體表現(xiàn)出來。單位之間的進率也較復雜,因此,這節(jié)課我大膽放手,為學生依據知識梯度精心設計課堂”研究單”,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新知。讓孩子們大膽的自主探究,充分地去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時與分之間的奧秘,獲得知識,得出結論。同時,在研究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敢于質疑,大膽提問的學習精神。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小組內交流匯報,達成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
技術準備:多媒體課件 、鐘表
學生學法:
探究式學習,積累豐富經驗。
3.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結合認時刻的環(huán)節(jié),進一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2、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正確認、讀、寫、畫鐘面上的時間。
3、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l時=60分。
教學難點:
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系。
問題框架(可選項)
1.什么是1大格?什么是1小格?
2.1時為什么等于60分?
3.分針走1小格是幾分?時針走1小格是幾分?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1、猜謎激趣,引入課題;
2、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3、辨認時間,拓展提升;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4.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課題。
T: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粍t謎語;
出示課件1: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zhàn)鼓,提醒人們爭朝夕( 提示:打一物品 ) -----謎底:鐘表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學習中來,為這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br>S:鐘表
T: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認識了鐘表,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看鐘表的方法。(板書: 認識時、分)
二、回顧探索,掌握新知
(一)認識鐘面
T: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S:有時針、分針、秒針。
T:我們怎樣區(qū)別它們呢?
S1:又粗又短——時針,又細又長——分針。
S2:時針走得慢,分針走得快。
S:有12個數(shù)。
T:鐘面上這12個數(shù)字之間有什么特點?
(最上面是12,最下面是6,最右面是3,最左面是9,補全其余的數(shù)。)
T:12個數(shù)字均勻地排成一圈,它們把鐘面平均分成了幾個大格呢?
S:12大格。(一起數(shù)一數(shù)。)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這12個大點把鐘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就是12個大格。
S:還有小格(找小格)
T:每個大格中有幾個小格?(數(shù)一數(shù)一大格里有幾個小格)
T:12—1之間有5小格,12—2之間有幾小格?
T:那么鐘面上一共有幾小格呢?看鐘面數(shù)一數(shù)。
交流:你是怎樣數(shù)的?
S1: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數(shù)的。
S2:我是5小格5小格數(shù)的。
比較方法,帶領學生一起5小格5小格數(shù),邊數(shù)邊在鐘面的外圍寫出5、10、15、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對于大多數(shù)的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學生充分的觀察鐘面,并在一共有幾個小格這個問題的設計上,讓學生思考不同的算法,使學生加深了一圈有60個小格的認知,為后面的1時=60分做鋪墊?!?br>(二)認識時、分以及時與分間的關系
匯報:
S:8時(8:00)
T:你怎么認識的?
S: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所以是8時。
S:8時30分/8時半(8:30)
T:你怎么認識的?
S: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8和9的中間,所以是8時30分。
T:30分怎么來的?為什么可以這么表示?
S:分針從12走到6經過了30個小格
S: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過30小格就是30分
S: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五六三十,所以是30分
S:分針走1圈是60分(師:你怎么知道分針走一圈是60分?),走半圈就是30分
T:還有沒有想問他的?
預設問題:時針為什么指向8和9的中間
預設回答:分針走一圈,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半圈,時針也就走1大格的一半。
S:8時15分(8:15)
T:15分怎么來的?生活中我們還把15分叫做一刻鐘
T:8時45分(8:45)你怎么認識的?分針繼續(xù)走回到12,是幾時呢?
從8時到9時鐘面上的指針有什么變化?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1時=60分)
小結: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時針走了一小時,分針走了60分,所以1時=60分。
板書:1時=60分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對于大多數(shù)的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學生充分的觀察鐘面,并在一共有幾個小格這個問題的設計上,讓學生思考不同的算法,使學生加深了一圈有60個小格的認知,為學習1時=60分做鋪墊?!?br>過渡語:時針和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來計時的。
新知鞏固:
T:取出學習單,邊撥邊填。
生匯報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演示觀察,使學生清楚的理解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5分,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并加深了學生對時針與分針的認識,區(qū)分時針與分針走相同的大格,但所表示的時間是不同的從而加深時與分的關系?!?br>三、辨認時間,拓展提升
活動2:我說你撥。
9:00、9:20、9:40、9:55、10:05
說一說20分、40分、55分、05分你是怎么找到的?
【設計意圖:進一步熟練認讀時間?!?br>活動3:說一說:
要求:邊撥鐘表,邊結合你上午的作息時間,說一說你的校園生活。
T:時間很快馬上就要下課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珍貴的,同學們們抓緊時間學習,就會獲得更多知識,也會使越來越聰明。如果你有高遠的理想,那就合理安排好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吧。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T: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認識時、分
12個大格 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
60個小格 分針走1小格是1分
1時=60分
【設計理念】:采用直觀、簡潔、明了的板書設計,既突出重點又概括全面,使學生記憶深刻,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時與60分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6.本教學設計與以往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shù))
本教學設計比以往其他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1.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為一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以鐘表作為學具,讓學生充分的觀察鐘面,不斷的追問思考,層層遞進的設問,讓學生思考不同的算法,使學生加深了一圈有60個小格的認知,并通過認一認、畫一畫、撥一撥等游戲互動,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3.本節(jié)課通過時針和分針的賽跑讓學生觀察時與分的關系,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通過讓學生自己撥一撥,和同學說一說,再觀察課件驗證,使學生在觀察與談論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時和分之間的關系,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奧運開幕教學設計及反思,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奧運開幕教案,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新知探索,隨堂練習,拓展練習,總結提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奧運開幕教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前測,我的思考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