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7.我們的“過山車”備課ppt課件,文件包含17-18我們的“過山車”pptx、1-71-8我們的過山車測試過山車doc、第一視角體驗極端過山車mp4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課 題我們的過山車&測試過山車 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結合生活經(jīng)歷與課本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過山車的結構原理的了解。2.經(jīng)歷制作過山車的設計、制作、評價完整實踐過程,培養(yǎng)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3.經(jīng)歷實踐探究,懂得利用身邊常見的材料制作過山車。4.掌握描述物體位置、運動路線、比較物體運動速度的方法。5.測試“過山車”,發(fā)現(xiàn)影響小球運動速度的原因,并能改進自己的“過山車”。6.體會實踐活動的復雜性,以及實踐過程的嚴謹性。教學重點1.根據(jù)已有資料,針對“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完成指定的任務。2.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路線、快慢等來描述。難點對自己小組或他人設計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進意見,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教具PPT、直線軌道、曲線軌道教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教學設計流程教師、學生活動紀要個性化備課及教學反思一、聚焦觀看視頻《過山車》展示過山車的圖片,提問:你見過或玩過游樂園中的過山車嗎?(1)過山車定義:過山車,又稱為云霄飛車,是一種機動游樂設施,常見于游樂園和主題樂園中。一個基本的過山車構造中,包含了爬升、滑落、倒轉(兒童過山車沒有倒轉),其軌道的設計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回圈,也可以設計為車體在軌道上的運行方式為來回移動。(2)觀看圖片,過山車都有哪些運動形式?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我們來設計和搭建一座自己的“過山車”吧!板書課題二、科學探索(通過PPT了解搭建,有器材的學生可以周末在家做)探索一、使用不同材料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1.建造塑料積木軌道。制作材料:塑料積木、底板。制作步驟:(1)選擇恰當?shù)姆e木連接處一條直線軌道;(2)選擇恰當?shù)姆e木連接處一條直線軌道;要點提示:將積木用力壓在地板上,兩塊積木的連接處要壓平。2.建造泡沫保溫管軌道。制作材料:鐵架臺、泡沫保溫管、剪刀。制作步驟:(1)將泡沫保溫管用剪刀剪開。(2)用鐵架臺的試管夾將泡沫保溫管連接起來,并調整高度。(3)根據(jù)需要設計直線軌道或曲線軌道。制作須知:相接的泡沫保溫管處不要有漏風,可以用透明膠帶在底部粘連,或將相接的泡沫保溫管疊放在一起。探索二、明確設計要求并討論怎樣才能做到。(1)軌道的總長應在2米以上。目的:因為下節(jié)課有一個比較不同“過山車”上小球運動快慢的活動,如果軌道距離太短將難以測量運動的時間。軌道也不宜太長,不然需要的材料過多,搭建起來用時也會較長??梢杂密洺吆图毨K來測量軌道的長度。(2)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目的: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活動項目的具體問題中。(3)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目的:是為了讓軌道上的小球可憑借重力和慣性而運動,一方面是更符合真正的過山車情況,另一方面是讓下節(jié)課比較不同“過山車”上小球運動快慢的活動更公平。(4)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目的:軌道中間不宜斷開,全程完整通暢,同時軌道要有適宜的坡度,能給小球提供足夠動力。(5)整座“過山車”要穩(wěn)固。目的:是在提醒關注軌道連接的同時也要關注承載“過山車"的基礎設施。探索三、小實踐1.在紙上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線。要點提示:要有起點和終點,分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軌道坡度要有變化。2.制作“過山車”在制作“過山車”之前的設計圖紙階段是很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率的一種方法。根據(jù)設計要求,符合科學規(guī)律才能設計成功作品。制作的過程不要隨意更改之前的設計圖。制作材料:積木、軟尺、細繩。制作過程:按照設計圖和材料,制作我們的“過山車”。3.評價“過山車”(1)長度是否達標;(2)是否同時具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3)軌道的坡度是否有變化;(4)“過山車”是否穩(wěn)固 通過制作過山車的步驟我們總結了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 小結:先通過觀察過山車圖片聚焦過山車的運動,再熟悉現(xiàn)有材料并明確設計要求,最后設計、制作和評價自己小組的“過山車”。對自己小組或他人設計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進意見,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探索四、以起點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操作步驟:(1)將方向盤的中心點對準“過山車”的起點,將方向盤平鋪在“過山車”的下面。(2)將小球擺放在軌道上的任意一點,利用方向盤說出當前位置的小球處于“過山車”起點的什么方向。用細繩從起點出發(fā),沿著軌道鋪設至小球所在位置,再用軟尺量出這段細繩的長度,這就是小球與起點之間的距離了。(4)用方向和距離完整地描述“以起點為中心”時小球所在位置。教師點撥:描述小球位置的要素分析:(1)參照物:以起點為中心,說明參照物為軌道的起點。(2)方向:用方向盤判斷小球在起點的什么方向。如小球在起點的東北方向。(3)距離:用軟尺量出的這段細繩的長度就是小球與起點之間的距離。如測量的結果為50厘米。小球位置的描述:小球在軌道起點的東北方向,距離軌道起點50厘米的地方。結論:描述物體的位置要包括參照物、物體與參照物的方向和距離三大要素。探索五、讓小球從高處落下,觀察并描述其運動形式。小球從高處滾動下來,根據(jù)小球的運動路線,小球在“過山車”的斜面軌道上做的是向下的直線運動,在拐彎處的曲線軌道上做的是曲線運動。小球整體的運動路線是曲線。結論:可用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形式描述物體的運動路線。探索六、比較不同“過山車”上小球運動的快慢。方法一:比較相同時間內小球的運動距離操作方法:(1)兩人一組,一人做計時員,一人做操作員。(2)用秒表記錄5秒內不同“過山車”上小球運動的距離,用軟尺和細繩測量距離。結果:5秒內小球滾動軌道距離較長的運動得較快。方法二:比較相同距離內小球的運動時間操作方法:(1)兩人一組,一人做計時員,一人做操作員。(2)在不同的“過山車”上,先用軟尺和細繩測量一段相同距離的軌道,然后用秒表記錄小球在這段軌道上運動的時間。結果:相同距離內小球運動時間較短的運動的快。三、研討研討一:怎樣描述物體的位置?描述物體的位置要包括參照物、物體與參照物的方向和距離三大要素。描述物體位置時,首先要確定參照物。本次活動中,以過山車軌道的起點為參照物,假定起點的位置不變,那么小球運動一段距離后,就可以借助方向盤,取軌道的起點為中心,測量小球到起點的長度同時描述小球的方向。比如,小球位于軌道東南方向35厘米處。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距離指的是軌道長度,不是小球與起點的直線距離。研討二: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路線?在確定方向、距離后,根據(jù)小球或物體沿軌道運動的路線。描述出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的距離,在彎道處描述出轉向的方向,一段一段詳細地、準確地描述物體的運動。研討三:怎樣比較物體的運動速度?我們需要先確定運動的時間和路程的長短,然后比較相同時間內,距離的長短或相同距離內,時間的長短。相同距離內,時間越短,物體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相同時間內,距離越長,物體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四、科學拓展1.過山車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小實驗:找一塊空地,準備一個小桶,里面裝上半桶水(不要太重),然后參考上圖的方式,快速做圓周運動,觀察桶中的水。結果:水不會漏出來。知識:我們在轉的過程中,水有向外的力,水在擠壓桶。過山車跟這個力是類似的。設計的過山車在其軌道上按照設計速度運動時,也就是過山車也是要擠壓軌道的。2.如果要讓小球運動的更快,可以怎樣改進過山車?(1)根據(jù)斜面上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斜面坡度越大,物體運動越快??梢栽黾?/span>“過山車”軌道起點的高度,讓斜面的坡度變高。(2)如果彎道較少,那么小球的運動速度也會增加。所以,可以適當減少“過山車”軌道的夸道,增加直線軌道。五、板書1.7.8 我們的過山車&測試過山車運動形式: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運動形式: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運動速度:有快有慢 通過視頻和圖片,豐富了學生對過山車的直觀認識,又為后續(xù)設計“過山車”運動路線做輔助。 觀察材料并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這個活動是為后續(xù)的 確定方案和實踐活動打基礎。 教科書列舉了自制“過 山車”的五條具體設計要求,為學生的 設計指出了明確方向。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知道這五條設計要求的目的。 學生在紙上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設計能力。 本單元第一課就學習了怎么描述位置,這里和第一課類似,可以應用所學知識對小球的位置進行描述。鞏固所學知識。 本活動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將小球看成一個點,觀察其在軌道上的運動路線,讓其判斷是直線運動 還是曲線運動。活動前的全班討論,是為了引導學生回顧原來所學的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針對每組的“過山車”軌道總長的不同,引導學生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完成本探索活動。 通過交流探討,將以學習的知識加以運用,更好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旨在拓展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反思:科學來源于生活,小學生學習科學必須先了解自己看過或者經(jīng)歷過的東西。在本課教學中,考慮到教學時間與學生的自主設計與完成組裝的能力,由于條件限制不能使用仿真度更高的“過山車”玩具材料,我并沒有讓學生自己親手完成全部的實踐操作,比如設計組裝方案與檢驗和改進“過山車”,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逐步讓學生掌握此類實踐的完整過程,真正將實驗知識傳授給學生。
這是一份小學8.測試 “過山車”精品ppt課件,文件包含第8課時測試“過山車”pptx、第8課時測試“過山車”doc、181測試“過山車”mp4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1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7.我們的“過山車”教學ppt課件,共1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直線軌道,曲線軌道,過山車設計的要求,先搭建直線軌道吧,再試一試曲線軌道,怎么搭建斜坡呢,制作時應該注意什么,搭建的順序是什么,小組合作開始搭建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7.我們的“過山車”優(yōu)質課課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1-7《我們的過山車》課件pptx、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1-7《我們的過山車》同步教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