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2分)
1.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旱冰鞋下裝有滾輪B. 給車軸加潤滑油
C. 冰壺底面打磨得很光滑D. 足球守門員戴有防滑手套
【答案】D。
【解析】A.旱冰鞋上裝了輪子,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故A不符合題意;
B.給車軸加潤滑油,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題意;
C.冰壺底面打磨得很光滑,這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故C不符合題意;
D.足球守門員戴有防滑手套,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D正確。故選D。
2.如圖的事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 在瓶蓋上制出細(xì)條紋;B. 在乒乓球拍上粘一層膠粒;
C. 在守門員的手套上粘橡膠;D. 為車軸添加潤滑油
【答案】D。
【解析】A.在瓶蓋上制出細(xì)條紋,這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不符合題意;
B.在乒乓球拍上粘一層膠粒,這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不符合題意;
C.在守門員的手套上粘橡膠,這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不符合題意;
D.為車軸添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來減小摩擦力。符合題意;故選D。
3.常見的應(yīng)用摩擦力的實例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
A.自行車的車軸處加潤滑油;
B.汽車輪胎表面刻凹凸不平的花紋;
C.縫衣針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D.被移動重物下面墊有圓柱形鋼管
【答案】B。
【解析】A、自行車的車軸處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來減小摩擦。故A錯誤;
B、汽車輪胎表面刻凹凸不平的花紋,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正確;
C、縫衣針的表面做得很光滑,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故C錯誤;
D、被移動重物下面墊有圓柱形鋼管,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故D錯誤。故選B。
4.踢足球是初中學(xué)生喜愛的體育活動之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足球離開運動員后還能在空中飛行,表明足球受到了慣性;
B.運動員踢足球時腳有疼痛的感覺,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守門員抱住了飛向門框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只要運動員對足球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答案】B。
【解析】A、足球離開運動員的腳后還會向前飛行,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故A錯誤;
B、運動員踢足球時,腳對球有力的作用,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球也會給腳一個力,腳會感到疼,故B正確;
C、守門員抱住了飛向門框的足球,足球由運動變?yōu)殪o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C錯誤;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施加力的方向相同時,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D錯誤。故選B。
5.下列關(guān)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的物體有慣性,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
B.小汽車前排乘客需要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由于慣性造成的傷害;
C.跳遠(yuǎn)運動員起跳前用力蹬地是為了增大慣性,提高成績;
D.宇航員到太空后慣性消失
【答案】B。
【解析】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任何物體無論運動與否都具有慣性,慣性與物體運動速度無關(guān);所以ACD的說法是錯誤的;
乘客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因為慣性而受到傷害的安全措施,故B正確。故選B。
6.體檢時,小宏同學(xué)靜立在體重秤上,其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小宏受到的重力與秤對她的支持力 B、小宏對秤的壓力與秤對她的支持力
C、秤受到的重力與秤對小宏的支持力 D、小宏對秤的壓力與秤受到的支持力
【答案】A。
【解析】A、小宏受到的重力和秤給小宏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并作用同一物體上,所以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此項正確。
B、小宏對秤的壓力方向豎直向下、大小和小宏的重力相等、作用于秤上,而秤給小宏的支持力大小與重力相等、方向豎直向上、作用于小宏身上,與小宏給秤的壓力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兩個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C、秤的重力大小與秤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秤對小宏的支持力大小無關(guān),秤的重力作用秤上,而支持力作用于小宏身上,這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方向也相反.所以此項錯誤。
D、秤受到的重力大小是秤與小宏重力之和,而小宏對秤的壓力大小等于小宏的重力大小,這兩個力的大小不相等,此項錯誤。故選A。
7.2019年9月29日,中國女排奪得第十三屆女排世界杯冠軍,完成11連勝。關(guān)于她們比賽時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擊球后,由于球受慣性的作用,球能繼續(xù)向前飛行;
B.運動員在扣球時球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
C.排球從空中下落,以球網(wǎng)為參照物,排球是靜止的;
D.擊球時手對球的力與球?qū)κ值牧κ且粚ο嗷プ饔昧?br>【答案】D。
【解析】A、排球被打出后,由于球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能繼續(xù)向前飛行,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慣性的作用,故A錯誤;
B、運動員在扣球時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發(fā)生了改變,故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故B錯誤;
C、排球從空中下落,以球網(wǎng)為參照物,排球與球網(wǎng)之間發(fā)生了位置變化,所以是運動的,故C錯誤;
D、擊球時手對球的力與球?qū)κ值牧Υ笮∠嗟?、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故選D。
8.關(guān)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鉛球被推出離開手后,仍然向前運動,是因為鉛球受到慣性的作用;
B. 汽車關(guān)閉發(fā)動機(jī)后仍能繼續(xù)前進(jìn),是因為汽車的慣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C. 網(wǎng)球被豎直向上拋出后,由于它具有慣性而繼續(xù)向上運動;
D. 重返大氣層的神舟飛船,運動得越來越快,是由于飛船具有慣性
【答案】C。
【解析】A.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錯誤;
B.慣性不是力,不能與阻力進(jìn)行比較,汽車關(guān)閉發(fā)動機(jī)后仍能繼續(xù)前進(jìn),是由于車具有慣性,故錯誤;
C.網(wǎng)球被豎直向上拋出后,由于它具有慣性要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而繼續(xù)向上運動,故正確;
D.重返大氣層的神舟飛船,運動得越來越快,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錯誤。故選C。
9.下列事例中,需要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
A.將水從桶中潑出;
B. 汽車駕駛員系上安全帶;
C. 人蹬冰面后可繼續(xù)滑行;
D. 洗手后用力甩干
【答案】B。
【解析】A、將水從桶中潑出,是利用了水的慣性,使水向前潑出,故A不合題意;
B、汽車駕駛員系上安全帶,是為了防止當(dāng)汽車緊急剎車時,人由于慣性向前運動撞到擋風(fēng)玻璃而造成傷害,故B符合題意;
C、人蹬冰面后可繼續(xù)滑行,是利用了人的慣性,故C不合題意;
D、洗手后用力甩干,是利用了水的慣性,使水脫離人手,故D不合題意。故選B。
10.下列說法中,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
A.行駛中的車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
B.跳遠(yuǎn)運動員起跳前助跑;
C.斧頭松了,把把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擊幾下,使斧頭緊套在把柄上;
D.拍打衣服時,灰塵脫離衣服
【答案】A。
【解析】A、汽車行駛中如遇剎車,由于慣性不會立即停止,而是滑行一段距離,如果不保持車距,會發(fā)生車禍,這是典型的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例子。故A符合題意;
B、跳遠(yuǎn)運動員起跳前助跑,起跳后由于慣性仍能繼續(xù)向前運動,這是利用了慣性。故B不合題意;
C、斧頭松了,將斧柄向下撞擊地面時,斧柄靜止,斧頭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結(jié)果就可以使斧頭套緊在斧柄上,是利用慣性;故C不合題意;
D、拍打衣服前,衣服和灰塵一起靜止,當(dāng)拍打時,衣服運動,灰塵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靜止?fàn)顟B(tài),所以灰塵從衣服上掉下來,是利用慣性。故D不合題意。故選A。
11.手握圓柱形水杯,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靜止,杯底所在的平面是水平面,如圖所示。下列各對力屬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對水杯的壓力和水杯對手的壓力;B.水杯的重力與手對水杯的壓力;
C.水杯的重力與手對水杯的靜摩擦力;D.水杯對手的靜摩擦力與手對水杯的靜摩擦力
【答案】C。
【解析】A. 手對水杯的壓力與水杯對手的壓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兩個力等大、反向、共線,但不共物,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B. 手對水杯的壓力是沿水平方向的, 水杯的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兩者不反向,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 水杯在豎直方向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即平衡狀態(tài),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豎直方向上水杯只受到:重力和手對水杯的摩擦力兩個力的作用,故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 水杯對手的摩擦力和手對水杯的摩擦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兩個力等大、反向、共線,但不共物,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
12.關(guān)于運動會百米賽跑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用力蹬地起跑,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B.運動員加速沖刺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不能馬上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D.運動員領(lǐng)獎時腳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腳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A。
【解析】A、運動員用力蹬地起跑,由靜止變?yōu)檫\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A正確;
B、運動員加深沖刺時,速度越來越大,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錯誤;
C、運動員沖過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慣性的緣故,不能說是受到慣性,故C錯誤;
D、運動員領(lǐng)獎時腳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腳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故選A。
13.在射箭運動中,以下關(guān)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一個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 )。
A.瞄準(zhǔn)時,手的拉力把弓拉彎; B.松手后,弓的彈力把箭射出;
C.飛行中,重力讓箭劃出一道弧線;D.中靶時,靶的阻力讓箭停止運動
【答案】A。
【解析】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所以在拉力的作用下弓發(fā)生形變;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弓的彈力使箭由靜止變?yōu)檫\動;
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因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重力讓箭劃出一道弧線;
D、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靶的阻力讓箭由運動變?yōu)殪o止。
所以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A。故選A。
14.如圖甲所示相同的兩物塊A、B疊放在水平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塊B所受的摩擦力為f1,若將A、B物塊按圖乙所示緊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們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則( )。
A.f1=0N,F(xiàn)2=20NB.f1=20N,F(xiàn)2=20N
C.f1=0N,F(xiàn)2=40ND.f1=20N,F(xiàn)2=40N
【答案】A。
【解析】在甲圖中,物體A、B在20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AB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物體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f1為0N;
以AB組成的整體為研究對象,AB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與拉力平衡,則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為20N;
在乙圖中,若將A、B緊靠著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觸的粗糙程度不變,壓力也不變,因此摩擦力也不變,使它們一起勻速運動,因此推力與此時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推力的大小也為20N,即f2=20N。故選A。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15.運動員將靜止的足球踢飛,說明力可以 ;足球落地后向前繼續(xù)滾動,因其具有 。足球停在水平地面上靜止,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對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答案】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慣性;平衡力。
【解析】(1)運動員將靜止的足球踢飛,足球從靜止到運動,是踢力改變了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
(2)足球由于慣性,落地后向前繼續(xù)滾動。
(3)足球停在水平地面上靜止,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足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故答案為: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慣性;平衡力。
16.運動員將靜止的足球踢飛,說明力可以 ,足球落地后會繼續(xù)向前滾動,是因為足球具有 。當(dāng)足球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答案】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慣性、平衡力。
【解析】將靜止的足球踢飛,球由靜止?fàn)顟B(tài)變?yōu)檫\動狀態(tài),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足球落地后繼續(xù)向前滾動,是因為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稱之為慣性;足球靜止在水平地面上,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且在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為: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慣性、平衡力。
17.小張同學(xué)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時,他應(yīng)選擇在較 的水平桌面進(jìn)行(選填“粗糙”或“光滑”),并保持物體處于 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如圖所示是他在實驗過程中的某個情景,該情景中物體受到的兩個水平拉力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說明小張當(dāng)時是在探究相互平衡的兩個力的 關(guān)系。
【答案】光滑;靜止;不平衡;大小。
【解析】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時,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應(yīng)選用較光滑的平面。
實驗中,要使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此時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由圖可知,兩個力不相同,故物體受到的兩個水平拉力不平衡;說明小張當(dāng)時是在探究相互平衡的兩個力的大小關(guān)系。
故答案為:光滑;靜止;不平衡;大小。
18.如圖甲所示,張華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在此過程中,推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木箱運動速度v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丙所示,則1﹣3s木箱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3~5s推力對木箱做的功是 J,1~3s木箱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是 N。
【答案】變速;400;200。。
【解析】(1)由v﹣t圖象可知,1~3s內(nèi)木箱的速度逐漸增大,木箱做變速運動;
(2)從F﹣t圖象可知,3~5s木箱受到的推力F=200N,
由v﹣t圖象可知,3~5s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v=1.0m/s,
3~5s木箱移動的距離:s=vt=1.0m/s×2s=2m,
3~5s推力對木箱做的功:W=Fs=200N×2m=400J;
(3)由v﹣t圖象可知,在3~5s內(nèi)木箱受到的推力F=200N;由v﹣t圖象可知,3~5s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木箱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f=F=200N;
因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
所以1~3s木箱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等于在3~5s內(nèi)木箱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200N。
故答案為:變速;400;200。
19.如圖甲所示,用一拉力傳感器(能感應(yīng)力大小的裝置)水平向右拉水平面上的重物,乙圖為拉力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圖象,丙圖為重物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圖象。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可知:第4s時,重物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N,第6s時,重物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N,第8s時,重物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N。
【答案】5.5;5.1;5.1。
【解析】(1)由v﹣t圖象可知,第4s時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由F﹣t圖象,拉力的大小為5.5N,即摩擦力的大小為5.5N;
(2)由v﹣t圖象可知,第6s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由F﹣t圖象可知,拉力的大小為5.1N,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5.1N;
(3)由v﹣t圖象可知,第8s時物體做加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
因滑動摩擦力只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與速度的大小無關(guān),
所以,受到摩擦力的大小為5.1N。
故答案為:5.5;5.1;5.1。
20.如圖所示為防滑工具盤“Grypm”,其底部有序排列吸盤和柔軟毛墊,吸盤通過增大 增大摩擦,柔軟毛墊通過 增大摩擦。
【答案】壓力;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吸盤通過增大壓力增大摩擦,柔軟毛墊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故答案為:壓力;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1.消防員在緊急集合時,往往抓住一根豎直的桿從樓上滑下。如果某消防員自身及裝備質(zhì)量共80kg,當(dāng)他抓著豎直的桿勻速下滑時,桿對人的摩擦力是 N;接近地面時,他增大握力,則桿對手的摩擦力將 (選填:增大、減小、不變)。(g=10N/kg)
【答案】800;增大。
【解析】消防員自身及裝備的重力:G=mg=80kg×10N/kg=800N,
當(dāng)他抓著豎直的桿勻速下滑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重力和桿對人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受到的摩擦力f=G=800N,方向豎直向上;
用更大的力握桿,對桿的壓力變大,則桿對手的滑動摩擦力也增大。
故答案為:800;增大。
三、實驗探究題(共18分)
22.如圖a是“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有關(guān);
猜想B: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猜想C: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有關(guān)。
(1)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觀察量程和 ,以及指針是否指在 。
(2)實驗中需要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 運動,目的是使拉力 摩擦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為了驗證猜想A, ,比較甲、乙圖可得出 一定,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4)在三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最大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
(5)將圖甲中的木塊側(cè)放進(jìn)行實驗,測出的摩擦力與圖甲實驗所測出的摩擦力相同,可驗證猜想C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
(6)小麗同學(xué)對實驗裝置進(jìn)行改動后,如圖b所示,重復(fù)實驗,發(fā)現(xiàn)效果更好。實驗中,小麗同學(xué)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勻速拉動長木板。
【答案】(1)分度值;零刻度線處;(2)勻速直線;等于;(3)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丙;(5)錯誤; (6)不一定。
【解析】(1)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觀察量程和分度值,以及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處;
(2)實驗中需要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拉力等于摩擦力;
(3)為了驗證猜想A,要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而壓力大小不同,故比較甲、乙圖可得出結(jié)論: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4)由圖知,丙中測力計示數(shù)最大,故在三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最大的是丙;
(5)將圖甲中的木塊側(cè)放進(jìn)行實驗,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只改變了接觸面積大小,測出的摩擦力與圖甲實驗所測出的摩擦力相同,則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guān),可驗證猜想C是錯誤;
(6)如圖b所示,拉動長木板時,木塊相對于桌面始終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測力計的拉力與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實驗中小麗同學(xué)不一定要勻速拉動長木板。
故答案為:(1)分度值;零刻度線處;(2)勻速直線;等于;(3)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丙;(5)錯誤; (6)不一定。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 運動和力綜合與測試單元測試課后測評,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第八章 運動和力綜合與測試單元測試課后測評,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八章 運動和力綜合與測試單元測試課后練習(xí)題,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