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步穿行在鳳凰古城曲曲彎彎、朦朧幽幽的深巷,但見經(jīng)過歲月洗禮的青石板路泛著幽幽的冷光,腳踏上去的瞬間,我感覺仿佛踩在了沉重的歷史書頁上。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邊吊腳樓的“翠翠樓”里?!按浯錁恰笔枪懦侵凶顬楣艠愕牡跄_樓之一。我站在窗口,“閱讀”著那些生長在江邊的密密麻麻的吊腳樓,灰暗的表面,纖細的結(jié)構(gòu),巧奪天工的設(shè)計。吊腳樓像士兵組成的方陣,由高到低一字排開,又像鳳凰的女子,外形纖柔,內(nèi)心善良。
夜?jié)u漸深了,僅聽見樓外的沱江水沙沙作響,我不知什么時候睡著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開黎明才醒。那是《邊城》里那水面浮起靈魂的歌聲?是那撩撥翠翠少女情懷的歌聲?那歌聲韻味十足,給鳳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鳳凰是一個人文氣息很濃的地方。精致的楹聯(lián)、飄逸的畫卷、靈動的刺繡,俯拾皆是。“翠翠樓”里便滿屋掛著裱好的字,相當漂亮。只是地氣甚潮,那潮濕一直沿著木墻爬上來,給字幅下端涂上鮮黃青綠的印痕。也許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紙上的字已經(jīng)被綠霉吞噬,而有些東西卻還留存。沈從文寫字的稿紙已經(jīng)殘缺,他寫的故事卻如門外的沱江一樣依舊流淌。他的翠翠和那條忠實的老黃狗,已成化石,依舊在癡癡地等候那個年輕人——那用歌聲讓翠翠的心在夢里飛起來的年輕人。
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閱讀’著那些生長在江邊的密密麻麻的吊腳樓”中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
A.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B.因為張載家住陜西橫渠鎮(zhèn),又曾在那里講學,所以學者稱其為“橫渠先生”。
C.“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杜甫詩歌《登高》中的名句。
D.她雖然天生患有啞疾,但學會了用手指“說話”,依然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
D [D項與文段中“閱讀”的引號都標示特殊含義。A項,標示強調(diào)的內(nèi)容;B項,標示特定稱謂;C項,標示直接引用的內(nèi)容。]
2.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運用的比喻進行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求根據(jù)比喻的“相似性”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運用的比喻,首先要找出比喻的本體和喻體,然后分析二者的相似性。畫橫線的句子中,本體是“經(jīng)過歲月洗禮的青石板路”,喻體是“沉重的歷史書頁”。這兩者在形式上、內(nèi)涵上有相似性。
[答案] ①句中把經(jīng)過歲月洗禮的青石板路比作沉重的歷史書頁,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②青石板路由一塊塊青石板連接而成,歷史書由一頁頁紙張裝訂而成,兩者在形式上有相似性。③青石板路歲月悠久,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歷史書內(nèi)容豐富,兩者在內(nèi)涵上有相似性。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直到苗族姑娘放聲歌唱,黎明到來,我才醒過來?!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題干要求比較兩個句子:原文句子運用了化主動為被動的寫法;而改寫后的句子則直白,沒有表現(xiàn)力。 明白了這些,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①黎明到來,本是自然現(xiàn)象,但原文用“唱開黎明”來表達,好像黑夜一層層褪去,黎明一點點來到這一現(xiàn)象是在苗族姑娘的歌聲中產(chǎn)生的,充分贊美了苗族姑娘蓬勃的生命力。②黎明是苗族姑娘用歌喉唱開的,形象地寫出了苗族姑娘的歌聲清脆,具有穿透力。
4.填入下列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條支流,河水明澈如鏡。________。當?shù)氐念B皮伢仔喜歡在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澆遍三省!”________。還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槳,不過牽連兩岸的篾纜換成了腳拇指粗的鋼索了。擺渡的還是個老人,________,也許是有的,一時半會兒不知跑到哪兒玩耍去了。
①茶峒,因沈從文的著名小說《邊城》以此為背景而聞名 ②《邊城》中描寫的那個渡口還在,據(jù)說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點 ③渡口還在老地方,不過尖頭的渡船變成方頭的了 ④當?shù)厝苏f,當年翠翠和她的爺爺就住在這兒的一間木屋里 ⑤只是不見翠翠和黃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D.②③④
A [解題時要選擇容易突破的一處進行排除。第三處橫線后的“也許是有的”暗示前面只能填⑤,排除B、D兩項。第一處橫線后的“這里”說明前面是“渡口”,而非“茶峒”,排除C。故選A。 ]
5.閱讀《邊城》中的一段文字,用“戍軍政府”的口吻寫一條簡明的通知。
賽船過后,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jié)日的愉快起見,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于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 知
茶峒軍民人等:
為增加端午節(jié)的愉快起見,本政府決定,今年端午節(jié)龍舟賽之后,仍設(shè)水中捉鴨游戲。河中頸脖上縛紅布條的雄鴨,盡軍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歸為己有。特此告知。
茶峒戍軍政府
××年五月初一
6.下面的語段在標點、詞語、語法等方面都有錯誤,請修改(修改時不能改變原意)并說明原因。
①因為冬天游客少,各個店鋪很早就關(guān)門打烊停止營業(yè),古城便早早恢復(fù)了平靜。②沈從文先生的故居就隱藏在一扇扇門板掩映的小巷里,“邊城”也好,“蕭蕭”也罷,都是從這間屋子的大理石桌面上流淌出來,一直流進沱江氤氳不絕的水里。③老城樓邊可以坐船,在撐船阿哥的歌聲中,穿過虹橋,小船順流而下。④虹橋上有個書攤,買一本《邊城》,老板就給你蓋上個細致的書章,書攤生意紅火,恐怕是沈先生的書賣得最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關(guān)門打烊停止營業(yè)”語意重復(fù),“打烊”是指商店晚上關(guān)門停止營業(yè)。去掉“打烊”或去掉“關(guān)門”和“停止營業(yè)”。②“邊城”“蕭蕭”是兩篇小說,應(yīng)改為《邊城》《蕭蕭》。③“穿過虹橋,小船順流而下”語序不當,應(yīng)改為“小船順流而下,穿過虹橋”。④“細致”用詞不當,應(yīng)改為“雅致”。
7.將下面的文字改寫為句式整齊的一段話。(可適當更換詞語,但不能改變原意)
邊城是一幅五彩的畫,她如詩,她又像一曲婉轉(zhuǎn)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渾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煩惱可以洗盡。她可以沖散勞累和憂愁,她還能滋潤我們的心靈,留下甜蜜與歡樂。我愛邊城的美,也愛她的奉獻與辛勤,同樣也愛她的有滋有味與不倦拼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修改后語言形式要勻整,結(jié)構(gòu)上大致相同,在修辭上要以對偶、排比等形式出現(xiàn)。其表達效果是富有節(jié)奏,音韻和諧,表意強烈,極有氣勢。
[答案] (示例)邊城真美啊!美得像五彩的畫,又像一首抒情的詩,還像一曲婉轉(zhuǎn)的歌。這種美澄清了我們渾身的污垢,洗盡了日常的煩惱,沖散了我們的勞累,帶走了我們的憂愁,滋潤了我們的心靈,留下了甜蜜與歡樂。我愛邊城,愛她的美,愛她的奉獻與辛勤,愛她的有滋有味,愛她的不倦拼搏。
[閱讀提升層]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代 狗①
沈從文
“雜種,你莫起來,還要老子捶你罷?”
“噢……人家腳板心還痛呀!”代狗爛起兩塊臉要哭的樣子。但他知道他爹的手,除了擰耳朵以外,還會捏攏來送硬骨梨吃的,雖然口上還想撒一點嬌,說是腳板心不好,終于窸窸窣窣從那老麻布蚊帳里伸出一個滿是黃毛發(fā)的腦殼——他起床了。
“快!快!放麻利點!”
“噢……”
他爹老歐,坐在那趨抹刺黑的矮矮茅屋里一張矮腳板凳上搓著索子,編排草鞋上的耳朵。屋里沒有個窗子,太黑了,他的工作,不得不靠到從破壁罅里漏跑進來的天光。
“你不瞧石家代狗同鴨毛崽不是天沒亮就爬起來上坡去嗎!”
“我腳還——”
“腳痛就不上坡罷?”
代狗用手背擦了一下眼屎,把腰肩翻了一下,從土墻上取了一雙草鞋來坐在他爹左邊。
“我割擔草?!?br>“這幾天鬼要你草……怕哪樣?仍然到后山去砍,和尚來時,腳放麻利一點。實在是翻不過坳來,把毛簽朝茨棚里一摔,爬上樹去。老和尚眼睛貓貓子,趕不到你們,還不是又轉(zhuǎn)廟里去睡覺了——再慢慢轉(zhuǎn)來,不行嗎?”
“你講得容易?!?br>“你剁時輕一點啰?!?br>“閃不知碰來抓到了,那怎么辦?”
“蠢雜種!他口上大喊大叫,什么‘抓到!抓到!抓到幫我捶死這偷柴的苗崽崽!’其實也不過是口上打哇哇,哄哄小孩子!當真你怕他抓到你就敢捶個凈死罷?”
代狗想起昨天的事情,不由得又打了一個冷噤。這冷噤的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爹是無從注意的。
……托,托,托,這邊刀砍一下樹身,那邊同樣聲音便回響轉(zhuǎn)來。鴨毛崽正高高興興唱著——
高坡高坳豎庵堂,
攀坡盤嶺來燒香;
人家燒香為兒女,
我家燒香為嬌娘。
忽地,老和尚兇神惡煞的樣子,發(fā)現(xiàn)于紅墻前了。摟起大衣袖筒的灰布衫子,口中不住喊:“抓到!抓到了!”一直沖向自己所站的地方來。他們都懂得老和尚的意思了。便丟開了未剁完的樹,飛一般逃,跳了四五棚茨窠,越過兩條老坎,跑跑跑跑,才聽不到老和尚“抓到……”的聲音。危險固然脫了,但狂逃當中,一顆牛茨卻趁到代狗腳板踏著它時,一鉆鉆進代狗腳心了。雖經(jīng)鴨毛崽設(shè)法拔了出來,卻已流了許多鮮血,而且到今早腳著地時,還略略感到一點癢疼。
腳本來不算回事,但和尚那副兇神惡煞的臉在他腦中晃來晃去時,卻似乎能夠把代狗的身子縮小了,縮到比灶頭上正在散步的灶馬②還小。
他終于囁囁嚅嚅說出他不愿去的意思了。
“萬一再去被他抓到,縱不當真捶死我,但把我手膀子用葛索一捆,吊到山門前去示眾,那是做得到的!到那時,讓那些朝山的娘女們,這個覷一眼,那個覷一眼,口里還要不干不凈罵些‘小強盜應(yīng)該’‘這鬼崽那么小就偷人東西,到大時只好砍腦殼’一類丑話,那以后怎么見人?”
“那時老子會到大坪趙家去請趙老爺討保?!?br>代狗聽到他老子的話,沒有什么可借口。他若是城里人讀過書的小孩,哪怕也會再想個方法同他爹來嚼,可惜沒有讀書的人就這樣笨!他無聊無賴地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走到灶邊去把掛在柱上的鐮刀往屁股后一別,略注意到灶上那三匹從從容容正在散步的灶馬一忽兒,說了句——“爹,你進城時多買塊豆腐?!弊叱鋈チ?。
老歐雖說因了自己不大會做家務(wù),又老喜歡喝一杯苞谷子酒串串筋骨,弄得手邊緊緊的,時常要他十歲大的代狗跑到南華山廟背后去做點冒險事情。但他究竟是一個有把握的人啊。他記到楊瞎子在三年前為他推算流年的結(jié)果,是命當午水,需過六年才轉(zhuǎn)運,所以這六年中他決定忍耐到等運氣來時再戒酒。他也曾想到縱或代狗被和尚一把撈到,真的要綁到山門去示眾時,很可以像從前石家代狗的爹偷竹子事情一樣,挑一擔松毛到趙大發(fā)家去,對大發(fā)或大發(fā)屋里人磕一個頭,天大的事也熨帖了。因為大發(fā)的囑咐“只要有事,關(guān)于廟前廟后的糾葛,同我來說,老和尚不敢不遵。我曾見過他燉豬蹄子,一張揚出來,他就不得了!”也還在他耳邊。
不過,老歐的意思,也并不是專以為有大發(fā)方面可說情,就斗著要代狗崽去受老和尚恐嚇!他實在還有別的主意:他知道代狗崽人雖小,但很伶精,跑得快,決不至會為貓貓眼的老和尚抓到。不然,這面一根柴沒有得到,那面倒反而要挑一擔值兩百制錢以上的干松毛請人講情,這算盤怎么打法呢?
(有刪改)
【注】 ①苗人稱呼小孩為“代狗”。②灶馬:一種活動于灶臺與雜物堆的縫隙中的昆蟲。
8.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老歐因為貪杯而使本來不富裕的生活更加拮據(jù),他唆使兒子去偷柴卻自有其“精明”的盤算,表現(xiàn)了他自私而略帶狡黠的特點。
B.小說中趙大發(fā)聲稱自己握有老和尚偷偷燉豬蹄子違犯戒律的把柄,自信能夠因此而制服老和尚,給小說增添了些許諷刺意味。
C.情節(jié)在不斷地衍化與發(fā)展中,夾雜著代狗和老歐的形態(tài)音容,滲透著父子兩代飽嘗生活之苦的愁悶心緒,給人無限悲傷之感。
D.小說通過對父子清晨矛盾沖突的著力描繪,向讀者展示了湘西幽美撩人的景致,更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農(nóng)民生活艱難的主題。
D [文中沒有展示湘西幽美撩人的景致。]
9.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篇以底層人民生活為題材的鄉(xiāng)村文化小說, “趨抹刺黑”“捶個凈死”等方言詞語,體現(xiàn)了小說語言的質(zhì)樸,且富有地方特色。
B.小說不以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引人入勝,而是圍繞父子兩人要不要上山砍柴的爭執(zhí)展開,并由此生發(fā)開去,筆致如行云流水,吸引讀者。
C.小說寫老歐是一個“有把握的人”,決定忍耐貧困,等運氣來時再戒酒,增添了幽默色彩,也給艱難的生活涂上了一抹希望的亮色。
D.小說運用插敘手法,描寫趙大發(fā)對老歐的囑咐,不但豐富了小說內(nèi)容,也使老歐逼迫兒子冒險偷柴而預(yù)留退路的心理有了合理的解釋。
C [C項,“也給艱難的生活涂上了一抹希望的亮色”錯,老歐的“把握”其實是自私的盤算,他的“忍耐”是給自己貪杯找借口,只顯示了他的可笑,而“相信轉(zhuǎn)運”顯示了他的愚昧,并不能給生活增添亮色。]
10.小說開頭部分的對話描寫極具特色,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說一開始就是老歐責罵兒子,催兒子起床,兒子十分不情愿,但還是起來了。從人物上來看,從語言描寫可以看出老歐性格粗暴、兒子不情愿卻無奈;從內(nèi)容上看,兒子腳板心痛,十分不情愿起床卻還是被父親罵著叫起來,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矛盾,暗示了生活的拮據(jù),同時在結(jié)構(gòu)上為下文代狗不得不再去偷砍柴做了鋪墊。另外小說一開頭就是父子之間的矛盾沖突,能夠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答案] ①能夠初步并集中展現(xiàn)父親老歐勤勞但粗暴的性格,兒子撒嬌無用和其無奈的處境;②利于集中表現(xiàn)父與子之間的矛盾沖突,暗示生活拮據(jù)等信息,為下文做鋪墊;③設(shè)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
11.小說中的人物代狗有著怎樣的特點?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文中代狗被父親逼著去偷柴貼補家用可得出答案第一點;由父親老歐對代狗的評價“他知道代狗崽人雖小,但很伶精,跑得快,決不至會為貓貓眼的老和尚抓到”得出答案第二點;由代狗擔心被抓后會被捆去示眾但又不得不去偷柴可得出答案第三點。
[答案] ①生活貧困,過早地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②性格淳樸、機靈、人小鬼精;③年齡雖小卻很懂事,被迫偷柴卻有自尊,猶豫不前卻又無可奈何。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8 茶館(節(jié)選)同步達標檢測題,共6頁。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同步達標檢測題,共6頁。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5.1 阿Q正傳(節(jié)選)同步練習題,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