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學會細心觀察周圍世界,把感覺有趣、印象最深的內(nèi)容寫清楚,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2.學會將實驗記敘完整,學會條理清晰地解決問題。3.培養(yǎng)留心生活、認真思考的習慣,提高寫作表達能力,激發(fā)對生活的探究熱情。
你做過什么小實驗?向大家介紹一下。
1.本次習作要求寫一次自己做過的一項小實驗,即實驗是整篇文章的寫作中心。因此實驗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尤其是過程)應當可以作為一個重點,當然也可以主要表達自己從中獲得感悟。
2.寫作之前,先回憶一下自己平日里做過的小實驗。可以是科學實驗,也可以是自己設計解惑的生活小實驗。選擇其中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一項實驗進行寫作??梢韵冉柚鷪D表回憶一下做小實驗的情景,梳理清楚自己做實驗的初衷、目的、過程和結果、感想等等。
3.從本次習作的要求來看,適合寫成記敘文。因此在寫作時可以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安排文章結構。寫作時要有條理的將實驗的過程寫清楚,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表示順序的句式;還可以寫一寫自己做實驗時的心情、實驗中的有趣發(fā)現(xiàn)等等,注意記敘要完整,詳略要得當,感情要真摯。
4.寫完后,同學之間互相讀一讀,再評一評:實驗過程是否寫清楚了?有沒有用得不合適的詞語?根據(jù)老師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和建議,繼續(xù)完善自己的作文。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星期二放學回到家,我做完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隨手拿起桌上的一本《百科全書》,翻了幾頁,看見了一個實驗的介紹:將一個杯子盛滿水,用一張紙蓋住杯口,然后,用手將杯子倒過來,水不會流出來。我覺得這絕對不可能,一張薄薄的紙怎么可能托起一杯沉重的水呢?①
①簡單表明“我”看到了“紙可以托住水” 的實驗介紹,并由此產(chǎn)生疑問,引出下文所做的實驗。
“我得驗證一下!”帶著懷疑的心情,我開始了實驗。②首先,我拿來一個玻璃杯和一張紙,我先在杯子注滿水,然后把紙蓋了上去,再把杯子倒了過來。嗨!真的,紙真的把水托住了,薄薄的一張紙真的將沉重的水托起來了!③可是一張小小的紙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呢?我將《百科全書》介紹這個小實驗的文章又讀了幾次,想從中找出它的奧妙,可是就是找不出。
②承上啟下,點明做實驗的緣由。
③“首先……然后……再……”簡單但有條理地敘述了實驗的經(jīng)過,并得出結果。
我又冥思苦想了一番,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去找博學多才的老爸問問。這時老爸正在客廳看報,我走過去問:“爸,你知道一張紙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嗎?”老爸說:“這個問題問得好,但這個問題是上到初中才學的,跟你說你也聽不懂,要不你自己上網(wǎng)查查吧!”
我只好來到了電腦前,打開電腦,終于在網(wǎng)上查到了關于這個問題的資料,電腦上是這說的:只要杯中水是滿的,讓紙和水之間沒有空隙,那不管什么方向都不會倒出來。這個時候紙片外部是受到大氣壓作用,而內(nèi)部由于水是滿的所以氣壓為零——事實上如果杯內(nèi)水不滿,有一定的氣體,但總是小于外界大氣壓的。杯中水的重力與大氣壓相比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同時,水與容器壁和紙片之間形成的界面處也會有表面張力保證紙片不會掉落,那么水當然也不會流下來了。④
④由實驗結果產(chǎn)生了疑問,進而記敘“我”尋找解惑的答案的過程。
通過這次實驗,我終于明白了一張紙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的道理,同時我也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憑空想象,要有根據(jù),要善于觀察事物,善于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⑤
⑤疑問解答后,“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發(fā)。
點評:小作者用詞簡潔明了,將自己做這個實驗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清楚地記敘了出來。同時穿插著作者自己的思考和疑問,詳細寫了自己對“紙為什么能托住水”這個問題答案的探究(做實驗、問父親、查資料),最后點明自己從中感悟出的道理。有頭有尾,情感到位。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說課ppt課件,共1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有趣的小實驗,這篇寫作該怎樣寫呢,借助圖表整理實驗信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三年級下冊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評課ppt課件,共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導入,習作要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圖文免費ppt課件,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