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CHINESENUM3 \* MERGEFORMAT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目標(biāo)
1)會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能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知道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2、能力目標(biāo)
通過演示活動,會繪制等高線。能夠根地形圖的顏色識別地勢的高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分析中國地形的多樣性,地勢特點中,讓學(xué)生感受我國的地理優(yōu)越性。
二、教學(xué)重、難點:
1、重點:1)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難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三、教學(xué)方法:
閱讀討論法、啟發(fā)式講述法、談話法等
四、教學(xué)準(zhǔn)備:
課件,中國地圖、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等
五、教學(xué)時數(shù):2課時
六、教學(xué)過程:
第1課時 等高線與地形圖
一)、情景設(shè)計 導(dǎo)入新課
1、導(dǎo)語: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地形對我們生產(chǎn)、生活有著不同的影響。那么,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較準(zhǔn)確、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圖上反映出來呢。
2、揭示課題:地形圖
二)、讀書識圖 討論交流
活動1:探究海撥和相對高度
1、讀課文、讀圖 并討論什么是海撥和相對高度
2、提示:帶著以下問題讀書識圖: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什么是海撥?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什么是相對高度?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它們的計量單位是什么?
= 4 \* GB3 ④我國海撥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在哪兒?
3、課件解讀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多米高,這是為什么?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原因是:觀測的基準(zhǔn)面不同,測得的高度就不同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 4 \* GB3 ④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4、學(xué)生展示討論的成果
5、小結(jié):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我國海撥最高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最低是吐魯番盆地-154.31米;
活動2:探究陸地地形
1、讀課文、讀圖 并討論有哪些陸地地形,各有什么特點?
2、提示:帶著以下問題讀書識圖: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什么叫地形?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有哪幾種地形?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每種地形有什么特點?
3、課件解讀
1)、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
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長,形成山脈。
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較低,坡度又比較和緩的地形
高原——地面較高,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峻廣大地區(qū)。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四周有山嶺環(huán)繞的地形。
2)、地形的比較
①平原和高原
共同點是:地面起伏??;
不同的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
②山地和丘陵:
共同點是: 地面都崎嶇不平
不同點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4、學(xué)生展示討論的成果
5、小結(jié):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地形:陸地的地表各種形態(tài)叫地形。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五種基本類型的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各種地形的特點:(在課本上做記號)
活動3:探究等高線地形圖
1、讀課文、讀圖 并討論什么是等高線?什么是等高線地形圖?
2、提示:帶著以下問題讀書識圖: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什么是等高線?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怎樣繪制等高線?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怎樣用等高線表現(xiàn)地形圖
3、課件解讀
講解1:地面經(jīng)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這就是等高線。
講解2:我們?nèi)绻靡粋€水平面去橫截地形,這個水平面與地面的交線就是一條等高線。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層次等高線,再將它們轉(zhuǎn)繪到平面圖上(實質(zhì)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圖上)。
講解3:必須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起來,最好用平滑的曲線來連接。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yīng)的海拔數(shù)值,這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況。
講解4: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4、學(xué)生展示討論的成果
5、小結(jié):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繪制等高線的方法:地面經(jīng)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這就是等高線。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地形圖等高線的特點: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三)、課堂小結(jié)
1、海撥和相對高度
2、地形及種類;
3、等高線及其繪制
4、幾種地形的等高線的特點。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xí)冊的作業(yè)
五)、板書設(shè)計
1、地面高度的確定:
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等高線與等高線地形圖
⑴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七-1、教學(xué)反思:
第2課時 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一)、情景設(shè)計 導(dǎo)入新課
1、導(dǎo)語: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地形對我們生產(chǎn)、生活有著不同的影響。那么,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較準(zhǔn)確、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圖上反映出來呢。
2、揭示課題:地形圖
二)、讀書識圖 討論交流
活動1:探究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1、讀課文、讀圖 并討論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2、提示:帶著以下問題讀書識圖: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什么叫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比較等高地形圖與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區(qū)別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什么顏色表示什么海撥高度?
3、課件解讀
講解1:地圖有等高線,但沒有海拔高度的注記,它是用不同顏色來反映地勢高低的,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講解2: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立體感強(qiáng),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講解3:在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上,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一般規(guī)律是:綠色表示平原;藍(lán)色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新|課|
4、學(xué)生展示討論的成果
5、小結(jié):
什么顏色?表示什么地形?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200m以下用綠色,表示平原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200~500用淺綠色,表示盆地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500~1000用淺黃色,表示丘陵
= 4 \* GB3 ④.2000~3000用深黃色,表示高原
= 5 \* GB3 ⑤.3000~5000用棕黃色,表示山地
活動2:探究地形剖面圖
1、讀課文、讀圖 并討論地形剖面圖
2、提示:帶著以下問題讀書識圖: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什么叫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比較等高地形圖與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區(qū)別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什么顏色表示什么海撥高度?
3、課件解讀
講解1:在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閱讀地圖。還有一種更直觀的圖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勢的高低起伏,這就是地形剖面圖。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讓學(xué)生觀察地形剖面圖的特點。
講解2: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提問:我們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著不同的線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樣
(不一樣。)
講解3: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如P28圖L中的直線AB。然后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請同學(xué)們看下圖(課本插圖P28圖L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4、學(xué)生展示討論的成果
5、小結(jié):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沿著一直線切割可得到地形剖面圖;沿著不同的線切割,得到的剖面是不一樣的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地形剖面圖的畫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然后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
三)、課堂小結(jié)
1、分層設(shè)色地形
2、地形剖面圖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xí)冊的作業(yè)
五)、板書設(shè)計
1、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2、地形剖面圖
七、教學(xué)反思:
這是一份中圖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第三節(jié) 地形圖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xué)情分析,說教法,說學(xué)法,說教學(xué)過程,課堂練習(xí),作業(yè)布置,課堂小結(jié)反思, 附板書設(shè)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圖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地形圖教案設(shè)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說教材,學(xué)情分析,說教學(xué)重點,說教學(xué)難點,說教法學(xué)法,說教學(xué)準(zhǔn)備,說教學(xué)過程,板書設(shè)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圖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地形圖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dǎo)入新課,新課講授,課堂活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