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子的構成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原子是實心球體 B.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C.原子中原子核所占的體積很小 D.原子不顯電性
2.下列關于原子結構的描述錯誤的是( )
A.質子帶正電 B.中子不帶電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D.質子數等于中子數
3.下表是幾種原子的構成,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質子數不同,原子種類不同
B.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C.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D.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
4.紫薯中含有被譽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4,中子數為44,則硒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A.10 B.34 C.44 D.78
5.梳理知識有助于我們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圖是某同學學習物質結構層次后,以氮氣為例進行的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對應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C.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
D.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
6. 學習完“原子的構成”后,萍萍同學形成了以下認識,其中錯誤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可以再分
B.核外電子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
C.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D.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性質由構成該物質的原子保持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在不斷地運動
B.相同的原子無法構成不同的分子
C.溫度計內汞柱液面上升說明汞原子體積變大
D.原子呈電中性是因為原子中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
8. 科學理論在傳承中不斷發(fā)展,科學家們傳承前人的正確觀點,糾正錯誤觀點,形成科學理論。關于原子結構的學說有:①在球體內充斥正電荷,電子鑲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⑤原子中有帶正電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其中經過盧瑟福傳承和發(fā)展后形成的觀點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參考答案與部分提示
1.A 2.D 3.B 4.B 5.A 6.C
7.A [解析] 相同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比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均是由氧原子構成的;溫度升高,溫度計內汞柱液面上升,是因為汞原子間的間隔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原子不顯電性是因為質子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電量相等,電性相反。
8.A [解析] 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又稱“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陽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盧瑟福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很小的核心區(qū)域,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原子中帶正電的物質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心上,而且原子質量的絕大部分也集中在這個很小的核心上,故②③④⑤⑥是經過盧瑟福傳承和發(fā)展后形成的觀點。在球體內充斥正電荷、電子鑲嵌其中是湯姆生的觀點。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氫
1
0
1
氧
8
8
8
氯
17
18
17
這是一份化學九年級上冊課題2 原子的結構優(yōu)秀第1課時同步訓練題,共6頁。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2 原子的結構第1課時課后測評,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案 10310不顯,A9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2 原子的結構第2課時精練,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如圖是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比較與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答案 最外層電子數小于 4陽,答案 17失去③,A11,81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