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依據(jù)的教材是上海市七年級地理第一學期教材,中國區(qū)域篇(上),“1.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整個專題包括了三山夾兩盆、沙漠和綠洲、和睦相處的民族、絲綢之路四部分內容。
地理課堂教學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學會地理思維,了解探究問題的基本過程,使學生獲得可發(fā)展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行為價值取向。我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使用多種圖像資料,注意圖表之間的比較與聯(lián)系,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我在課堂上采用了課堂活動單的方式,在設計其中的學習任務時,我從多角度切入,有簡單的讀圖、有溫故而知新的技能訓練、也有啟發(fā)理解和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綜合運用。
本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地理思維的培養(yǎng),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淺出的分析區(qū)域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對滲透,相互制約的關系,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關系的思維模式。
本教學設計中,我不拘泥于課堂,注重為學生拓寬視野,并且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教材內容分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位于我國西北邊陲。有著眾多的鄰國,這里自然條件獨特,資源豐富,為我國其他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這里民族眾多,文化歷史悠久,各民族的團結友好對維持國家穩(wěn)定和長遠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本章節(jié)包括了三山夾兩盆、沙漠和綠洲、和睦相處的民族、絲綢之路四部分,內容眾多而繁瑣,千頭萬緒。為了有一根主線能將其串聯(lián)起來,更為了能夠突顯新疆與眾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特點的形成是因為其位于我國西北,亞洲中部,處于大陸腹地的地理位置,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材,將課堂教學分成了亞洲的心臟、三山夾兩盆、沙漠和綠洲、和睦相處的民族、塞外風光這五部分。而將“絲綢之路”作為一條主線,連接了這五個部分。這樣能夠使教學重點突出,化解教學中的難點。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級,學生年紀雖小,但是學生生源普遍較好,知識面較寬,學生的反映較快,學習能力較強。由于前面學生有著關于我國地形、氣候、河流、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并且也初步了解了國家地理的學習方法,能夠運用國家地理的方法學習中國區(qū)域地理,有著良好的地理基礎,因此設計時, 我擴充了教學容量,增加了教學難度。
但是初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全面的地理思維,沒有完全科學的人地關系認識,總結運用能力也比較的薄弱,因此在教學中,我較為注重讀圖的指導,提高學生分析地理信息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一些地理現(xiàn)象成因的追問,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思維方式。在最后的小結時,通過老師搭設臺階,能夠讓學生自己完成歸納和總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熟悉新疆的地理位置,知道新疆地理位置的其自然環(huán)境形成和陸地交通的重要性
能說出新疆的地形特點和自然環(huán)境特點,能夠理解新疆沙漠和綠洲的形成原因
說出新疆主要的資源
知道新疆民族和人口分布的特點,初步分析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知道新疆的名勝古跡以及主要的自然風光
過程與方法
閱讀各種地圖,通過對圖表和數(shù)據(jù)的分析,認識新疆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認識自然環(huán)境和改造自然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地關系論。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特點
難點:新疆獨特自然環(huán)境的成因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風光片
提問:這段影片展示了我國哪一個行政區(qū)的風光?
設計意圖:利用具有新疆風情的音樂和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介紹:新疆古稱柱州,自西漢期就屬于我國的版圖。但是歷史上不時被北方的游牧名族侵占。1757年,乾隆皇帝再次收復故土,取名新疆,意為“故土新歸”。今天我們就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了解這頗具異域風情的土地。
設計意圖:這段過渡讓學生了解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課
一、亞洲的心臟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新疆的地理位置
(請同學完成活動單的活動一,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各組完成一題,各組完成后,請學生交流)
課件展示:
在我國行政區(qū)圖中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說出它在我國的位置,并且找出和它相鄰的省級行政區(qū)。(出示空白中國行政區(qū)劃圖)請學生上黑板指圖
請你根據(jù)《中國行政區(qū)劃圖》(地圖冊P3)中的比例尺計算烏魯木齊離印度洋的大致距離。(出示空白的世界地圖)
課件介紹: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永豐鄉(xiāng)。 經(jīng)緯度位置為87019`52〞E 43040`37 〞N。
配有視頻觀賞。
請你說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面積,并且計算一下它是中國陸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課件:將新疆的面積與德國面積和上海的面積比較,計算新疆的面積是德國和上海的幾倍。
請你說出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相鄰的國家有哪些?(出示空白新疆地圖)請學生上黑板指圖
總結:新疆是我國擁有最多鄰國的省級行政區(qū)。
設計意圖:活動一:1、4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知道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邊陲,鄰國眾多。2的設計讓學生利用比例尺計算兩地間的距離,知道烏魯木齊是世界離海洋最遙遠的大城市,復習鞏固了比例尺的有關知識,提高了學生相關的地理技能。3的設計是通過將新疆和德國、上海的面積比較讓學生對于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顒右坏目傮w設計是為了突出新疆位于亞洲中部的位置特點,是連接東亞和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重要陸上通道,為學習新疆的自然環(huán)境打下基礎。
教師總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位于我國西北,亞洲的中部,鄰國眾多,它是連接東亞與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重要通道。早在漢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穿過,如今“第二歐亞陸橋”從這里通過,成為橫穿亞歐大陸的重要的交通要道。
課件出示:歐亞路橋示意圖與絲綢之路示意圖
二、三山夾兩盆
提問:同學們都學過歷史,什么是“絲綢之路”呢?
教師總結: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舴覍⑽覈鴿h代張騫所開辟的這條連接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稱為“絲綢之路”。
我們今天沿著前人的足跡重走“絲綢之路”,細細品味這美麗的塞外風光。
完成任務單的活動二(見任務單)
活動二:重走“絲綢之路”
1絲綢之路的新疆段大致有幾條路線,他們主要經(jīng)過哪些城市?用紅筆將畫出路線。并且對照地形圖說說路線的分布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上黑板指圖,找出三條路線。
提問:“絲綢之路”新疆段的分布具有什么特點?
教師總結:“絲綢之路”新疆段的三條路線都從山脈的山腳下通過的。
提問:新疆自北向南主要有哪些高大的山脈?說出他們的名稱
學生指圖回答。
設計意圖:活動二:本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閱讀地理圖知道絲綢之路在新疆段的三條路線,熟悉新疆主要的城市,了解新疆主要的山脈。學生自己動手連線,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習新疆的地形特點打下基礎
提問:山脈之間又是什么地形?說出他們的名稱。
教師:如果,我們用一橫代表這是三大山脈,用“田”字代表兩大盆地,,這就像哪一個字的右半邊?有沒有同學想過,這“疆”字的左半邊又是什么意思呢?
觀看視頻,解釋“疆”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此處利用“疆”字讓學生巧妙地記住新疆的地形特點,并且解釋“疆”字左邊的含義,告誡學生勿忘國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介紹:天山風光:天山山脈是亞洲中部高大的山系全長2500km,中部和東部位于新疆境內,西段伸入哈薩克斯坦境內。天山東段有著名的博格達峰。天山也將新疆分成了南北,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
提問:天山的山腳下散落著一些小盆地,找一找海拔最低的一個盆地是哪一個?
總結: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國陸地的最低點,低于海平面154米。
沙漠和綠洲
提問:為什么古人的“絲綢之路”新疆段大多沿著天山南北和昆侖山腳?而較少穿過塔里木盆地呢?
教師總結:沙漠廣布是新疆地理環(huán)境的一大特點。找一找,新疆最大的沙漠是哪一個?
提問: 為什么新疆會有這么多的沙漠呢?
課件展示:新疆降水量分布圖
提問:新疆大部分地區(qū)的降水在多少毫米以下?找一找新疆最干旱的地方在哪里?那里的年降水量是多少?
總結:氣候干旱是新疆氣候的主要特點,托克遜年降水量僅為16毫米,是我國的“干極”。
提問:除了氣候干旱,新疆的氣候還有什么特點?
課件:吐魯番各月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圖,指導學生讀圖注意吐魯番1月平均氣溫和7月平均氣溫。
總結: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氣溫的年較差較大。吐魯番是中國夏季最炎熱的地方,著名的火焰山就在這里。新疆氣溫的日較差也較大,因此流傳著“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詞句。
設計意圖:先通過設問為什么絲綢之路較少穿過塔里木盆地引發(fā)學生思考,為學習新疆的沙漠廣布的景觀特點打下基礎,此處,利用《新疆降水量分布圖》和《吐魯番降水量柱狀圖和氣溫曲線圖》分析新疆的氣候特點。并且配有多張景觀圖片使學生有著直觀的印象。
提問:新疆雖然氣候炎熱干旱,但是這里的物產(chǎn)卻非常豐富,請你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來自新疆的物質?
課件展示:瓜果,乳畜產(chǎn)品、和田玉、天然氣、長絨棉等
提問:新疆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阿拉會用來自新疆的天然氣呢?
教師總結:第一,上海人口眾多,經(jīng)濟發(fā)達,但是能源資源卻比較缺乏,本地的能源礦產(chǎn)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第二、新疆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因此國家通過“西氣東輸”的能源調配工程,既促進了新疆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彌補東部地區(qū)的能源不足,滿足東部地區(qū)對于能源的需求??梢?,上海經(jīng)濟的騰飛離不開西部的能源支持。
設計意圖:對于為什么上海會使用來自新疆的天然氣的追問,主要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離不開合理利用和調配能源,西部地區(qū)為東部輸送能源既促進了自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又解決了東部能源不足的問題,實現(xiàn)了東西聯(lián)動,共同發(fā)展。這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一種全局觀念。
提問:新疆素有“瓜果之鄉(xiāng)”的美稱,你知道新疆盛產(chǎn)那些瓜果么?
課件展示:新疆主要的水果。
新疆水果眾多,有這樣一首歌謠,請同學們一起朗讀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葉城的石榴人人夸, 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 阿克蘇的蘋果頂呱呱, 阿圖什的無花果名聲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 喀什櫻桃賽珍珠, 伽師甜瓜甜掉牙, 和田核桃不用敲, 庫車白杏味最佳。 一年四季有瓜果, 來到新疆不想家?!?br>課件:配以新疆瓜果的分布圖,用紅色標出歌謠中提到的地名
設計意圖:新疆物資豐富,其中瓜果之鄉(xiāng)美名最盛,也最為學生熟悉。利用地圖讓學生熟悉瓜果的產(chǎn)地,為下面學習綠洲的分布打下了基礎。
介紹:這些水果主要產(chǎn)自新疆的綠洲地區(qū)。綠洲的面積只占新疆的4%,但卻集中了90%耕地,是新疆發(fā)展農業(yè)的主要場所。
課件展示:新疆的綠洲分布圖
提問:新疆的綠洲分布有什么特點?
總結:新疆的綠洲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周圍
提問:綠洲的水源來自于哪里?
總結:綠洲的水源主要來自于高山的冰雪融水。
提問:新疆的三大山系的冰雪融水,匯聚了眾多的河流。猜一猜,新疆有多少河流?
提問:其中那一條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哪一條是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介紹:這些河流的周圍有著無數(shù)的綠洲,形成了“十里桃花萬楊柳”的勝景。
設計意圖:增加新疆河流這部分內容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新疆雖然氣候干旱,但是高山眾多,有著豐富的冰雪融水資源,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突出了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
為了更好地利用水資源,新疆的勞動人民很早就發(fā)明了地下的引水灌溉工程--“坎兒井”。
課件展示:介紹坎兒井。
坎兒井是偉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干旱地區(qū)取用地下水的一種渠道,它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和豎井將地下水,引上地面灌溉使用。它是我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被稱為“地下的萬里長城”
提問:人工開鑿豎井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挖暗渠而不是用明渠呢?
總結:開鑿豎井是為了便于收集高山冰雪融水,而開鑿暗渠是為了防止水分的蒸發(fā)。
教師追問:為什么要防止水分的蒸發(fā)?
總結:新疆的氣候干旱,因此要開鑿暗渠,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梢?,我們改造自然的活動一定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
設計意圖:坎兒井部分的介紹,突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增強學生的自豪感,通過追問開挖暗渠的原因,引導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
四、和睦相處的民族
走在絲綢之路沿線,我們除了可以看到沙漠綠洲這樣的自然風光,我們更可以領略獨特的民族風情。
課件展示:新疆民族分布圖
提問:猜一猜,新疆有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一個?南疆和北疆在少數(shù)民族的分布上有什么不同?
介紹:新疆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維吾爾族,其次是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新疆眾多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提問:新疆的人口分布又有什么特點呢?
完成任務單活動三(見課堂活動單)
活動三:1 計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及區(qū)內主要城市烏魯木齊、石河子、喀什的人口密度,看一看新疆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點?
2 在新疆的人口密度分布圖上將人口超過100人/Km2的地區(qū)涂成紅色
提問:請用一個詞語概括新疆的人口分布特點。新疆的人口分布是不是均勻?人口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區(qū)?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新疆人口密度的計算,并且對比全國的人口密度,學生自然會得出新疆“地廣人稀”的特點。但是又通過計算烏魯木齊、石河子、喀什的人口密度,學生會發(fā)現(xiàn)新疆的人口分布是極不均勻的。通過讓學生在人口密度圖中涂色,學生了解到新疆人口分布的特點,這比直觀地閱讀地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對于人口密度的計算,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技能,也培養(yǎng)了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追問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是為了幫助學生初步樹立自然環(huán)境影響著人類活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五、塞外風光
絲綢之路形成至今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新疆也留下了不少的名勝古跡
課件展示:高昌古城、樓蘭遺址、龜茲古國遺址
請學生猜一猜這是哪些歷史名城
簡單介紹:龜茲古國是西域佛教的中心,多石窟,被稱為“莫高窟第二”
新疆除了這些歷史名城,也有著眾多美麗而獨特的自然風光。
課件展示:天山天池、喀納斯湖、烏和爾風城,請學生猜一猜這是哪些自然風光
總結:“最”不一樣的新疆。通過今天重走“絲綢之路”, 我們了解了新疆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民族風情,發(fā)現(xiàn)了新疆有著與我國其他地區(qū)不同的特點,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特征。
請同學完成活動單的任務四,尋找不一樣的新疆。
(學生分成2大組,一組完成1、一組完成2,第三題都要完成,課堂時間若不夠,可以課后完成)。
1 在下列景觀圖片中找一找,哪些是絲綢之路上可以看到的景觀,將其分成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并且說說其他的景觀可以在哪里看到?在新疆看不到這些景觀的原因是什么?
2 通過今天的學習,找出新疆自然環(huán)境中有哪些與其他地區(qū)不同的特點?(提示:不一樣的洲;不一樣的井 等等)
3 找出新疆的中國之最有哪些?
提問:新疆這些獨特景觀和地理事物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總結:這與新疆地處我國西北,位于亞洲中部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設計意圖:小結是為了歸納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搭設了基本框架,由學生自行完成,這是既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也能夠指導學生透過地理現(xiàn)象,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課堂活動單附后)
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課堂活動單
活動一:認識新疆的地理位置
1.在我國行政區(qū)圖中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說出它在我國的位置,并且找出和它相鄰的省級行政區(qū)。
2.請你根據(jù)《中國行政區(qū)劃圖》(地圖冊P3)中的比例尺計算烏魯木齊離印度洋的大致距離。
3.請你說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面積,并且計算一下它是中國陸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4.請你說出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相鄰的國家有哪些?
活動二:重走“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新疆段大致有幾條路線,他們主要經(jīng)過哪些城市?用紅筆將畫出路線。并且對照地形圖說說路線的分布具有什么特點?
活動三:1 計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及區(qū)內主要城市烏魯木齊、石河子、喀什的人口密度,看一看新疆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點?
2 在新疆的人口密度分布圖上將人口超過100人/Km2的地區(qū)涂成紅色
活動四:1 請你判斷下列那些景觀在絲綢之路的新疆段可以看到?
a絲綢之路上可以看到的景觀是:
自然景觀 人文景觀 (填寫數(shù)字)
b對于絲綢之路上沒有的景觀,你能夠說出他們可以在我國的什么地方看到么?


2通過今天的學習,找出新疆自然環(huán)境中有哪些與其他地區(qū)不同的特點?(提示:不一樣的洲;不一樣的井 等等)
不一樣的洲-- 不一樣的井--
不一樣的 -- 不一樣的 --
不一樣的 -- 不一樣的 --
3 找出新疆的中國之最有哪些?


地區(qū)
面積 (萬KM2)
人口(萬人)
人口密度 (人/km2)
全國
960
137053
143
新疆
166
2181
烏魯木齊
1.09
311.3
石河子
0.046
67.34
喀什市
0.03
35
地區(qū)
面積 (萬KM2)
人口(萬人)
人口密度 (人/km2)
全國
960
137053
143
新疆
166
2181
烏魯木齊
1.09
311.3
石河子
0.046
67.34
喀什市
0.03
35

相關教案

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祖國篇(上)4 河流與湖泊4.2 黃河綜合專欄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祖國篇(上)4 河流與湖泊4.2 黃河綜合專欄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與資源的應用,教學過程,教學說明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0-2021學年綜合專欄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綜合專欄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0-2021學年綜合專欄教案設計: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綜合專欄教案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版納,走進版納,話說版納,反思交流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初中地理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綜合專欄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綜合專欄教學設計

2021學年祖國篇(上)3 氣溫與降水3.1 氣溫分布綜合專欄教案

2021學年祖國篇(上)3 氣溫與降水3.1 氣溫分布綜合專欄教案

初中地理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綜合專欄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綜合專欄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綜合專欄教學設計及反思

初中地理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綜合專欄教學設計及反思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地理滬教版七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綜合專欄

版本: 滬教版

年級: 七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