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反應A+B→C(ΔH0),②X→C(ΔH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可逆反應中,物質反應速率之比與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相同,在比較各反應速率時,將速率統(tǒng)一為一種物質。
【詳解】將各反應速率統(tǒng)一為A的反應速率;v(A):v(B):v(C):v(D)=1:3:2:2。
①v(A)=0.45 mol·L-1·s-1??;
②3v(A)=v(B),v(A)=0.2 mol·L-1·s-1 ;
③2v(A)=v(C),v(A)=0.2 mol·L-1·s-1;
④2v(A)=v(D),v(A)=0.225 mol·L-1·s-1;
綜上所述,①>④>②=③;
答案為C。
5.某化學反應其△H=—122 kJ/mol,?S= 231 J/(mol·K),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任何溫度下都不能自發(fā)進行 B. 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C. 僅在高溫下自發(fā)進行 D. 僅在低溫下自發(fā)進行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吉布斯自由能G =" H" – TS可以判斷,當GT1,在同一時間,降低溫度,平衡轉化率升高,故可逆正反應放熱;P2壓強時反應較快平衡,即P2>P1,在同一時間,降低壓強,平衡轉化率升高,故m z A 錯,
B 錯,A的轉化率降低C 對,C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D 錯。
10.某溫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數(shù)K=,該溫度下在甲、乙、丙三個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濃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濃度
甲
乙
丙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 平衡時,乙中H2的轉化率大于60%
B. 平衡時,甲中和丙中H2的轉化率均是60%
C. 平衡時,丙中c(CO)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
D. 反應開始時,丙中的反應速率最快,甲中的反應速率最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恒容密閉環(huán)境下,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以甲容器為標準,乙容器增大氫氣濃度,二氧化碳轉化率升高,氫氣轉化率下降;丙容器同時擴大兩氣體濃度,產物濃度增大,反應物轉化率不變。
【詳解】以甲容器為準,設反應產生水xmol。
H2(g)+CO2(g)H2O(g)+CO(g)
反應前 0.01 0.01 0 0
反應中 x x x x
反應后 0.01-x 0.01-x x x
平衡常數(shù)=,故x=0.006,氫氣轉化率為60%。
A. 平衡時,乙中增大氫氣濃度,H2的轉化率下降,小于60%,A錯誤;
B. 平衡時,丙等比例添加反應物,轉化率不變,甲中和丙中H2的轉化率均是60%,B正確;
C. 平衡時,丙等比例添加反應物,轉化率不變,丙中c (CO)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C正確;
D. 反應物濃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故反應開始時,丙中的反應速率最快,甲中的反應速率最慢,D正確;
答案為A。
【點睛】本題要從甲組進行對比,增加反應物產物,其余物質轉化率增大,但自身轉化率降低。本題難點在于等比例增大物質時,轉化率不變,但是反應速率增大。
11.用惰性電極電解下列各組中的三種電解質溶液,在電解的過程中,溶液的pH依次為升高、不變、降低的是
A. AgNO3 CuCl2 Cu(NO3)2 B. KCl Na2SO4 CuSO4
C. CaCl2 KOH NaNO3 D. HCl HNO3 K2SO4
【答案】B
【解析】
由電解規(guī)律可得:
類型
化學物質
pH變化
放O2生酸型
CuSO4、AgNO3、Cu(NO3)2
降低
放O2生酸型
KCl、CaCl2
升高
電解電解質型
CuCl2
升高
HCl
升高
電解H2O型
NaNO3、Na2SO4、K2SO4
不變
KaOH
升高
HNO3
降低
故選B。
12.近幾年具有超常性能的鋁離子電池成為研究熱點,某化學研究所研發(fā)出了以新型石墨烯(Cn)作正極材料的鋁離子電池,可在一分鐘內完成充電,其放電時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n[AlCl4-]+e-═Cn+AlCl4-
B. 放電時,每生成1molAl2Cl7-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75NA
C. 充電時,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4Al2Cl7-+3e-=Al+7AlCl4-
D. 充電時,鋁電極連接電源負極,該電極有Cn[AlCl4-]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圖可知,新型石墨烯(Cn)作正極材料,鋁單質為負極,故正極反應物為Cn[AlCl4-]+e-═Cn+AlCl4-;故負極反應式為Al+7AlCl4--3e =4Al2Cl7-。
【詳解】A. 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n[AlCl4-]+e-═Cn+AlCl4-,A正確;
B. 放電時,根據電極反應式,每生成4molAl2Cl7-轉移電子3mol,故每生成1molAl2Cl7-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75NA,B正確;
C. 充電時,電極反應式為負極逆反應,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4Al2Cl7-+3e-=Al+7AlCl4-,C正確;
D. 充電時,電極反應式為負極逆反應,鋁電極連接電源負極,該電極有Al2Cl7-生成,D錯誤;
答案為D。
13.常溫下,下列四種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之比為
①pH=0的鹽酸 ②0.1 mol·L-1的鹽酸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 ④pH=11的NaOH溶液
A. 0∶1∶12∶11 B. 1∶10∶100∶1 000
C. 14∶13∶12∶11 D. 14∶13∶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的電離H2O=H++OH-,故溶液酸性或堿性均抑制水的電離。
【詳解】①pH=0的鹽酸,c(H+)=1mol/L,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等于c(OH-),c(OH-)=Kw/c(H+)=Kw;
②0.1 mol·L-1的鹽酸,c(H+)=0.1mol/L,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等于c(OH-),c(OH-)=Kw/c(H+)=10Kw;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c(OH-)=0.01mol/L,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等于Kw/c(OH-)=100Kw;
④pH=11的NaOH溶液,c(OH-)=10-3mol/L,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等于Kw/c(OH-)=103Kw;
綜上所述,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之比為1:10:100:1000。
答案為B。
【點睛】本題難點在于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來源,對于堿性物質來說,氫離子全部由水電離產生;對于酸性物質來說,氫離子絕大部分為酸的電離,故計算時要以水的電離產生的氫離子和氫氧根數(shù)目相等為條件,首先對于溶液中氫氧根濃度進行計算。
14.已知t ℃時,水的離子積為KW,該溫度下,將a mol·L-1氨水溶液和b mol·L-1 HCl溶液等體積混合,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A. 若溶液呈酸性,則ab,則混合液中的c()大于c(Cl-)
C. 若c(OH-)=mol·L-1,則混合液一定呈中性
D. 混合液中c(Cl-)=c(NH4+)+c(NH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水和鹽酸等體積混合,根據電荷守恒c(H+)+c(NH4+)=c(Cl-)+c(OH-),若混合溶液為酸性,則c(NH4+)b,溶液酸堿度不確定,無法判斷反應后濃度;混合后溶液為中性,故氫離子濃度等于氫氧根濃度,故c(OH-)= mol·L-1。
【詳解】A. 根據電荷守恒c(H+)+c(NH4+)=c(Cl-)+c(OH-),若混合溶液為酸性,則c(NH4+)b,溶液酸堿度不確定,無法判斷反應后濃度,B錯誤;
C. 混合后溶液為中性,故氫離子濃度等于氫氧根濃度,故c(OH-)= mol·L-1,C正確;
D. 根據電荷守恒c(H+)+c(NH4+)=c(Cl-)+c(OH-),混合液中c (Cl-)和c(NH4+)及銨根水解產物的濃度關系與溶液酸堿性有關,故無法確定,D錯誤;
答案為C。
15.下列關于電解質溶液的正確判斷是:
A. 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大量共存
B. 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大量共存
C. 由0.1 mol/L一元堿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 由0.1 mol/L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HA+OH-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pH=12的溶液顯堿性,則HCO3-不可以大量共存,A錯誤;B.pH=0的溶液顯酸性,則NO3-與SO3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不可以大量共存,B錯誤;C.由0.1mol·L-1一元堿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部分電離,屬于弱堿,則溶液存在BOHB++OH-,C錯誤;D.由0.1mol·L-1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HA是弱酸,則NaA溶液存在水解平衡A-+H2OHA+OH-,D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離子共存及弱電解質的電離
16.常溫下,濃度均為0.1 mol·L-1、體積均為V0的HX和HY溶液,分別加水稀釋至體積V,AG隨lg 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相同條件下NaX溶液的pH大于NaY溶液的pH
B. 水的電離程度:a=b ② > ③ > ① (2). ① > ③ > ② > ⑤ > ④ (3). = (4). > (5). c(HSO3-)+ 2c(SO32-)+ c(OH-) (6). 0.1mol/L
【解析】
【分析】
題目中后四種溶液均存在水解反應,同時碳酸氫銨中的碳酸氫根和銨根發(fā)生雙水解;根據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進行濃度關系的求解。
【詳解】(1)① 氨水是弱堿,顯堿性,發(fā)生電離反應,但是電離程度較弱,銨根濃度低,氫離子濃度低;
② 氯化銨為強酸弱堿鹽,顯酸性,銨根發(fā)生水解產生氨水,水解程度低,銨根濃度較高,氫離子濃度較①高;
③ 碳酸氫銨為弱酸弱堿鹽,顯中性,碳酸氫根和銨根發(fā)生雙水解反應,促進水解正向移動,銨根濃度有所降低,氫離子濃度較②低;
④ 硫酸氫銨為強酸弱堿鹽,完全電離出的氫離子抑制銨根水解,銨根濃度較②高,氫離子濃度最高;
⑤ 硫酸銨為強酸弱堿鹽,銨根發(fā)生水解產生氨水,但是在等物質的量濃度情況下,硫酸銨(NH4)2SO4的銨根濃度接近其余鹽類的2倍,故銨根濃度最高,溶液中氫離子完全由水解產生,濃度比④低;
綜上所述,(NH4+)大小的順序⑤ > ④ > ② > ③ > ①;
溶液pH大小的順序是① > ③ > ② > ⑤ > ④;
(2)常溫下有NH4Cl和NH3·H2O組成的混合液:
根據電荷守恒可知,c(NH4+)+c(H+)=c(OH-)+c(Cl-);
若其pH=7,c(H+)=c(OH-),則該溶液中c(NH4+)=c(Cl-);
若pH>7,c(H+) (3). > (4). A (5). < (6). 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 (7). ae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氣體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c(CH3OCH3)?c(H2O)/c2(CH3OH),可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OHCH3OCH3+H2O。
(2)根據400℃,K=32;500℃,K=44,溫度升高,K值增大,該反應是吸熱反應,△H > 0.
(3)①根據表格提供的數(shù)據Q=(0.68×0.68)÷(0.54×0.54)=1.6υ逆;②根據圖像,位于圖像上的點都是化學平衡點,位于圖像上方的點,都需要降低甲醇物質的量達到平衡,即反應正向移動,υ正 >υ逆,所以此時反應點在圖象的位置是圖中A點,因為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所以圖中B、D兩點所對應的正反應速率υB c (HC2O4—)> c (H+)> c (C2O42—)> c (OH—) (2). 5H2C2O4 + 2MnO4- + 6H+= 10CO2↑ + 2Mn2+ + 8H2O (3). 溶液由無色變成紫紅色 (4). V/80 (5). 10 (6). 能
【解析】
【分析】
根據電荷守恒可知,KOH與等濃度,等物質的量濃度草酸混合后,溶液顯酸性,c(H+)>c(OH-),故草酸氫根離子的電離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同時除了電離產生的氫離子外,水也存在部分電離,故c (H+)> c (C2O42—);草酸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滴定終點前,草酸濃度大于高錳酸鉀濃度,溶液為無色,最終高錳酸鉀過量,溶液變?yōu)樽仙?br />
【詳解】(1)常溫下將0.2 mol/L的KOH溶液20 mL與0.2 mol/L的草酸溶液20 mL混合后溶液顯酸性,c(H+)>c(OH-),同時除了電離產生的氫離子外,水也存在部分電離,故c (H+)> c (C2O42—),則混合后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c(K+)> c (HC2O4—)> c (H+)> c (C2O42—)> c (OH—);
(2)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把草酸中的C從+3價氧化成+4價的二氧化碳,Mn元素從+7價變化到+2價的錳離子,由于草酸分子中有2個C原子,所以高錳酸鉀與草酸的反應比例為 5:2,故反應的方程式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可利用KMnO4溶液自身的顏色作為指示劑判斷滴定終點時,再滴加KMnO4溶液時,溶液將由無色變?yōu)樽仙?;設草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xmol/L,根據反應: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 2?????????? ?5
10-4Vmol??????0.02Xmol?? ??????????
可得:X= V/80mol/L;
(3)0.005mol/L 20ml的氫氧化鈣溶液中氫氧化鈣的物質的量n=CV=0.005mol/L×0.02L=10-4mol/L,0.0012mol/L 20mL的草酸溶液中草酸的物質的量為0.24×10-4mol/L,根據草酸與氫氧化鈣的反應可知,氫氧化鈣過量,草酸完全反應,故溶液顯堿性,氫離子完全由水電離產生。在90℃下,Kw=3.8×10-13, c(OH-)=(0.01-0.0024)/2=0.0038mol/L,則c(H+)=1.0×10-10mol/L,混合后溶液的pH=-lg c(H+)=10;
(4)在草酸鈣的飽和溶液中,c(C2O42-)=C(Ca2+),根據草酸鈣的Ksp=4.0×10-8,可知c(Ca2+)=2×10-4mol/L,若向20mL草酸鈣的飽和溶液中逐滴加入8.0×10-4mol/L的碳酸鉀溶液10mL后,由于溶液體積的變化,c(Ca2+)=2×10-4×2/3=4/3×10-4mol/L,c(CO32-)=8.0×10-4 /3=8/3×10-4mol/L,故濃度積Qc=c(Ca2+)?c?(CO32-)=3.6×10-8>Ksp(2.5×10-9),有沉淀產生。
21.中科院一項最新成果實現(xiàn)了甲烷高效生產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脫氫,在氣相中經自由基偶聯(lián)反應生成乙烯,如圖所示。
物質
燃燒熱(kJ/mol)
氫氣
285.8
甲烷
890.3
乙烯
1411.5
(1)已知相關物質的燃燒熱如上表,寫出甲烷制備乙烯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0℃時,向1L的恒容反應器中充入1mol?CH4,發(fā)生上述反應,測得平衡混合氣體中C2H4的體積分數(shù)為20.0 %。則在該溫度下,其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________。按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在圖中畫出該反應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及壓強(p1>p2)的關系曲線。_________
(3)工業(yè)上常采用除雜效率高的吸收-電解聯(lián)合法,除去天然氣中雜質氣體H2S,并轉化為可回收利用的單質硫,其裝置如下圖所示。
通電前,先通入一段時間含H2S的甲烷氣,使部分NaOH吸收H2S轉化為Na2S,再接通電源,繼續(xù)通入含雜質的甲烷氣,并控制好通氣速率。則裝置中右端碳棒為_____極,左端碳棒上的電級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右池中的c(NaOH):c(Na2S)___________(填“增大”、“ 基本不變”或“減小)。
(4)已知:HCN的電離常數(shù)Ka=4.9×10-10,H2S的電離常數(shù)Ka1=1.3×10?7,Ka2=7.0×10?15,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廢水處理領域中常用H2S將Mn2+轉化為MnS除去,向含有0.0020 mol·L?1Mn2+廢水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氣體,調節(jié)溶液的pH=a,當HS?濃度為1.0×10?4 mol·L?1時,Mn2+開始沉淀,則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sp(MnS)=1.4×10?15]
【答案】 (1). 2CH4(g)C2H4(g)+2H2(g) ΔH=+202.5 kJ/mol (2). 0.25 (3). (4). 陽 (5). 2H2O+2e-=2OH-+H2↑ (6). 基本不變 (7). NaCN+H2S=HCN+NaHS (8). 6
【解析】
【分析】
甲烷燃燒反應CH4+2O2點燃CO2+2H2O,乙烯燃燒反應為C2H4+3O2點燃2CO2+2H2O,故甲烷制備乙烯的反應根據蓋斯定律求解;
由題可知,電解池目的為將硫化氫轉化為硫單質,除雜后的氣體從右側碳棒排出,故右側碳棒為氧化反應,作陽極;左側碳棒發(fā)生還原反應,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物為水,產物為氫氣;
由于硫化氫的二步電離程度小于HCN電離程度,故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氣體后,產物為NaHS。
【詳解】(1)甲烷燃燒反應CH4(g)+2O2(g)點燃CO2(g)+2H2O(l) ?H1=-890.3 kJ/mol,乙烯燃燒反應為C2H4(g)+3O2(g)點燃2CO2(g)+2H2O(l) ?H2=-1411.5 kJ/mol,氫氣燃燒反應為2H2(g)+O2(g)點燃2H2O(l) ?H3=-571 kJ/mol,根據蓋斯定律,2CH4(g)C2H4(g)+2H2(g) ΔH=2?H1-?H2-?H3=+202.5 kJ/mol;
(2)在400℃時,向1L的恒容反應器中充入1mol?CH4,發(fā)生上述反應,設反應產生乙烯的物質的量為xmol。
2CH4C2H4+2H2
反應前 1 0 0
反應中 2x x 2x
反應后 1-2x x 2x
測得平衡混合氣體中C2H4的體積分數(shù)==20.0 %,則x=0.25。則在該溫度下,其平衡常數(shù)K=。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反應正方向氣體體積增大,故在同溫環(huán)境下,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反應為吸熱反應,故在同壓環(huán)境下,增大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3)工業(yè)上除去天然氣中雜質氣體H2S,轉化為單質硫,除雜后的氣體從右側碳棒排出,故右側碳棒為氧化反應,作陽極;左側碳棒發(fā)生還原反應,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物為水,產物為氫氣,2H2O+2e-=2OH-+H2↑;通電過程中,硫離子通過陰離子交換膜進入左池,不斷與右池中的多余的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硫化鈉,故c(NaOH):c(Na2S)基本不變;
(4)由于硫化氫的二步電離程度小于HCN電離程度,故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氣體后,產物為NaHS,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N+H2S=HCN+NaHS;
(5)由題可知,Mn2++2H2S=MnS↓+2H+,Ksp(MnS)=c(Mn2+)c(S2-)=1.4×10?15,故c(S2-)=7×10-13。H2S的電離常數(shù)Ka1=1.3×10?7,Ka2=7.0×10?15,故二步電離HS-=H++S2-,即此時當HS-濃度為1.0×10?4 mol·L?1,c(H+)==10-6mol/L,故pH=a=-lgc(H+)=6。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