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時、分、秒 一、教學內容1.時間單位的認識2.對于一段時間的感受和體驗3.簡單的時間計算:時間單位的簡單換算及計算經過時間二、教學目標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選擇合適的單位和工具對時間進行度量。2.結合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會用一定的方法估計時間。3.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yǎng)估計意識,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三、編排特點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時間這個可以計量的量,掌握單位并能選擇合適的單位和工具進行測量,是認識時間概念十分重要的兩個方面。在認識了時間單位之后,安排對分與秒關系的認識,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時間單位的系統(tǒng);在認識單位后,安排對其計量工具的認識,包括鐘面、電子表和秒表,了解其使用方法,以便選擇合適的工具對時間進行度量。時間不像長度、質量等概念那樣直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非常抽象。學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是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而逐漸深入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經歷大量的實踐活動,而學校教育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大量關于時間的經驗,設計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時間概念。    2.設計豐富的、形式多樣的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首先,讓學生感知1秒”“1分這兩個時間單位的長度時,通過聽滴答聲,眨眼、拍手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觀,幫助學生對標準時間單位建立清晰、準確的感知。其次,設計了1秒有多長”“15秒有多長”“1分鐘有多長”“記錄運動前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的次數(shù)等多種體驗活動,將抽象的時間轉化為能夠具體感知的,幫助學生體驗時間的長短,同時滲透估計的方法。最后,注重體現(xiàn)估計的方法。3.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教材安排讓學生解決生活中與計算時間有關的實際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關于時間的計算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教材通過突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解決問題方法的梳理與引導以突破這一難點。教材在例題中安排了求經過時間的問題,認識并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思想。同時,注意解題策略的多樣化。例如,針對例2提出的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教材中給出了數(shù)格子計算兩種方法,不要求學生一定用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四、具體編排(一)秒的認識1.主題圖(1)主題圖由四幅情意圖組成,呈現(xiàn)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馬路上設有計時器的紅綠燈、操場上1分鐘跳繩及50米跑步測試的場景,喚醒學生已有的關于時間的生活經驗,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同時為建立時間觀念提供素材。(2)這4個場景,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例如,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人們都會一起等待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蘊含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馬路上的紅綠燈蘊含著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繩和跑步活動蘊含了鍛煉身體意識和習慣的教育。 2.秒的認識和1分=60秒(1)在主題圖的教學之后,教材直接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同時,認識鐘面上的秒針,進一步理解鐘介紹鐘面上刻度的含義。(2)以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3幅連續(xù)的鐘面,幫助學生理解分與秒的關系,即1分=60秒。至此,應使學生對所學的時間單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3)介紹常用的其他可以計量秒的工具,電子表和秒表,明確各自用途。(4)通過動作、聲音等多種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究竟有多長,幫助學生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 (二)簡單的時間計算1.例1(時間單位間的換算)(1)看課件 2.例2(解決問題)(1)呈現(xiàn)數(shù)格子”“計算等多種解題策略,讓學生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2)在這兒還只是簡單的時間計算,教師在補充練習時也不要出跨的題目,如6時40分至7時20分是多少分。五、教學建議1.關注學生認識需求,切實開展體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是本單元內容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用多種方式體驗:1秒有多長?10秒有多長?15秒有多少?30秒有多長?1分能干什么?……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及1分的正確的時間觀念。2.充分發(fā)揮鐘表模型等直觀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學難點由于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而不是十進制,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有關時間計算的教學無疑成為了一個教學難點。因此,教學時,加強對鐘面的觀察,讓學生明確: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多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在教學有關時間的計算時,可以引入數(shù)軸來直觀表示時間(如右圖),將抽象的的時間與直觀的數(shù)軸建立起聯(lián)系,將時刻與數(shù)軸上的點建立聯(lián)系;將經過時間與兩點間的距離建立聯(lián)系,幫助學生思考。3.注意課內外結合,適當挖掘和拓展教材資源3.注意課內外結合,適當挖掘和拓展教材資源。例如,1分有多長的體驗活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像口算、朗讀課文、畫畫等便于操作的活動,而像跳繩、仰臥起坐等活動,由于受到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不適宜在課內組織活動,可以在課內估計,課外實踐驗證。比如,人騎自行車1分約行進200米,脈搏1分約跳動75下等例子。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也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意識和習慣。4.恰當把握教學要求無論是時間單位間的換算還是經過時間的計算都相對比較簡單。例如,時間單位間的換算,只局限于相鄰兩個單位之間,是學生能用加法計算解決的問題。但時間單位間的進率是60這一點一定要讓學生牢記。再如,經過時間的計算,不要求計算跨過中午12時的,如上午9時至下午1時的時間;而且不強求學生一定用計算的方法解決,允許學生借助鐘面、數(shù)軸等模型出經過時間。 

相關教案

小學1 長度單位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小學1 長度單位教案及反思,共51頁。

小學人教版1 分數(shù)乘法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小學人教版1 分數(shù)乘法教學設計,共5頁。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5 倍的認識教案:

這是一份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5 倍的認識教案,共1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整理和復習教案設計

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整理和復習教案設計

三年級上冊1 時、分、秒教學設計及反思

三年級上冊1 時、分、秒教學設計及反思

小學數(shù)學3 測量綜合與測試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3 測量綜合與測試教學設計

小學1 小數(shù)乘法綜合與測試教學設計

小學1 小數(shù)乘法綜合與測試教學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1 時、分、秒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三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