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⑥ 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還、有”等10個生字,會寫“水、去”等4個字。認識“辶、?”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引入詩句
1.(出示課件2)教師呈現(xiàn)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課文插圖。(畫上有山、水、花、鳥,并題寫課文:“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設(shè)計意圖:在讀詩看畫中認識事物和生字,把讀詩、學字引入活動情境中,引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致?!?br/>
2.教師引學: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些什么?(用紅筆板書:山、水、花、鳥)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教師引學:這四句詩中,你們認識哪些字呢?讀一讀。哪些字不認識?請用鉛筆標出來。
二、初讀古詩,正確識字
(一)認讀生字。
1.請小朋友打開課本第67頁,自己讀一讀謎語詩,注意不認識的字一定要讀準拼音。(教師及時提醒學生讀書姿勢)
2.小朋友,你們剛才讀得真認真,在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哪個字比較難讀?先把它圈出來,再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位兩個人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如果同位全讀正確了,請你給他一個大拇指,如果讀錯了,請你幫他糾正過來。
4.現(xiàn)在老師要來考考你了,看誰能把字讀得既準確又響亮!指名開火車認讀生字。
(課件出示3:生字)
yuǎn yǒu sè jìn tīnɡ wú
遠 有 色 近 聽 無
shēnɡ hái shuǐ lái qù bù
聲 還 【設(shè)計意圖:認讀生字,讀準易錯讀音,去掉拼音認讀,在反復(fù)認讀中認識了生字。】
水 來 去 不
教師重點指導:(在讀平翹舌音時,教師可借助手勢幫助學生認讀)
“色”是平舌音,“聲、水”是翹舌音,“近、遠”是前鼻音,“聽、聲”是后鼻音。
5.去掉拼音,你還能讀準這些生字嗎?誰來讀第一行?指名再讀生字,一人讀一個。
6.男生讀一行,女生讀一行。
7.學生齊讀生字。
(二)識記生字。
你有哪些辦法識記以上生字?學生討論交流,歸納如下:
1.換一換:天一無 聽一近 爸一色
2.偏旁歸類:“遠、近、還”這三個字都是“辶”,這是我們這課要學習的新偏旁,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走之”,它表達的意思多與走路或路有關(guān)。
3.找反義詞:有—無、來—去、遠—近
4.結(jié)合生活組詞造句:色 色彩 這幅畫的色彩非常漂亮。
“色”這個字的偏旁是“?”,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偏旁【設(shè)計意圖:鼓勵學生多元識字,運用最喜歡的方式識字。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br/>
“斜刀頭”。
(三)朗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過渡: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讀古詩,你能把它讀好嗎?請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聲朗讀古詩,爭取把字音讀得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
1.學生自由練習讀古詩,教師巡視指導讀詩節(jié)奏,糾正字音。
2.師導學:下面我們開展一個朗讀比賽,比一比讀古詩的時候,誰的聲音最洪亮,句子讀得最正確、最流暢。
3.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賽讀,選出優(yōu)勝者一名,然后派優(yōu)勝者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賽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評選出你認為讀得最好的選手。
三、指導書寫,展示評價
抽讀生字卡片,看誰能把這些生字讀準確!
2.(出示課件:4)仔細觀察,指導書寫。
不
來
去
水
(1)指導書寫“水”。
看來小朋友已經(jīng)認識了這些生字寶寶,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它們。先來看“水”這個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它?(水手、口水、雨水……)它有幾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先寫中間的豎鉤,再寫左右的部分)
那我們把“水”這個字請回“家”吧。(出示課件5)(出示投影)同學們仔細觀察,怎樣才能在田字格中把這個字寫好看呢?(第一筆豎鉤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撇不要寫成兩筆,而第三筆和第四筆不能寫成一筆。)
來,伸出小手,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個字。教師邊寫邊說:豎鉤寫在豎中線,兩點對稱分兩邊。生書空。
記住它的筆順,在書上描紅一個,在練習本上仿寫一個。
(出示課件6)出示圖片,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
【設(shè)計意圖:指導書寫時必須細致。不僅應(yīng)該從整體上觀察生字,還要從筆畫的占格位置、正確筆順,生字的大小,甚至筆畫從哪里起筆,怎樣收筆都要提醒。教師范寫指導要貫穿整個的學生書寫過程?!?br/>
頭正,肩平,身直,足安;
注意做到三個一:眼離本子一尺(一臂)、胸離桌子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
(2)指導書寫“去”。
看到你們那么快就學會了“水”這個字,“去”也迫不及待地來了,看看“去”這個字,說說平時在哪兒見過?(上去 來去 失去……)它有幾筆?一起來看看“去”的筆順。(出示課件7)(動畫展示“去”的書寫筆順)學生書空。
出示投影,仔細觀察,怎樣能在田字格中寫好“去”這個字呢?(第三筆為長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撇折,在田字格中間起筆。)教師范寫,生在書上描紅一個,在練習本上練寫一個。
展示學生書寫,師生評價。(第三筆為長橫,在橫中線上)
(3)用同樣的方法書寫“來、不”。
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來”這個字?(來去、回來、來到……)
“來”有7筆,師板書,生書空。
(出示課件8)動畫展示“來”的筆順,學生書空。
出示投影,學生認真觀察,把“來”請回“家”, 怎樣寫才好看?
教師范寫,邊寫邊說:字形左右對稱,豎要寫在豎中線上。兩橫之間的距離要適中,不要過遠或過近。(提醒學生寫“來”時注意豎要長,要直,撇捺要舒展一些)生在書上描紅一個,在練習本上練寫一個。
另外“不”書寫時要注意:第一筆橫要長;第三筆豎從撇上起筆,不要在橫與撇的交叉點上起筆;長點收尾。
3.學生先描紅,再仿寫。(教師及時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姿勢)
4.展示學生書寫,師生評價。
四、游戲鞏固,當堂檢測
抽讀詞語卡片,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
拼一拼,寫一寫。
shuǐ zhōnɡ lái qù bú qù
2.白云飄到哪兒里去?(連字成詞)
無 還 驚 聽 藍
色 見 聲 心 在
3.數(shù)筆畫填空。
(1)“水”共有_____筆,第1筆是_____,第3筆筆畫名稱是 。
(2)“還”部首是 ,結(jié)構(gòu) 。
(3)“色”部首是 ,共 畫。
答案:1.水中 來去 不去
2.無一聲 還—在 驚一心 聽一見 藍一色
3.(1)4 豎鉤 撇
(2)辶 半包圍
(3)? 6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口水 來去 不去
展示學生書寫情況,師生評價。(寫得正確,得一顆星;既正確又規(guī)范,再得一顆星)
同位兩個人交換過來,互相評價,得兩顆星的小朋友,你們都是最棒的!
2.小朋友能把生字寶寶寫得正確、規(guī)范,真不錯!生字寶寶回到了詩歌里,你們還能讀準確嗎?指名讀詩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3.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景物?(山、水、花、鳥)
三、結(jié)合生活,回答問題
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jié)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小結(jié):我們?nèi)粘I钪锌吹降纳健⑺?、花、鳥是這樣的,畫上的山、水、花、鳥又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板書:遠看有色。)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要求把聽到的告訴同學。(板書:近聽無聲。)
3.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節(jié)開的?(春天)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了,為什么它還開著?
(板書:春去還在。)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人來不驚。
小結(jié):我們游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shù)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引出課文題目《畫》。
5.學生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設(shè)計意圖:在對比中領(lǐng)會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句描寫的奇怪現(xiàn)象,原來詩句說的是“畫”。組織表演等活動,理解反義詞的意思并鞏固識字。】
(1)來——去 什么是“來”,什么是“去”?找學生現(xiàn)場演一演,體會“來、去”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2)遠——近 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通過課件演示,體會“遠、近”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3)你還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詞語?先找一找,然后再說一說或演一演。
生匯報:有—無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讀一讀反義詞。
(5)教師引領(lǐng)學生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吧,我說一個詞,你們來說它的反義詞,看看誰先找到朋友。
五、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1.教師導言:同學們朗讀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熟讀成誦了吧,我們來比一比誰背得最快。
(課件出示10)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提示,指名背誦古詩。(學生背誦一句,課件出示一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nèi)互相背誦。
【設(shè)計意圖:通過開展“古詩誦讀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積累古詩,激發(fā)學生興趣,豐富積累。】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4)教師點名挑戰(zhàn)背誦。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zhàn)背誦。
六、積累拓展,鞏固提高
1.教師導言:(充滿激情)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幾十個字就描繪了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學生拓展背詩,產(chǎn)生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
3.搜集更多古詩,參加下周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
一、選字填空。
①遠 ②近 ③有 ④無
1.我家( )一只可愛的小花狗。
2.太陽離我們很( )。
3.我家離學校很( ),只需五分鐘就走到了。
4.( )聽水( )聲。
二、給音節(jié)加聲母。
( )īng ( )ūn ( )è ( )ìn ( )ēng ( )ái ( )īng
驚 春 色 近 聲 還 聽
三、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圖上畫的有( ),有( )、( ),還有( )。
2.遠處畫的是( ),近處畫的是( )。
3.為什么“人來鳥不驚”?因為這是一幅( )。
答案:
一、1.③ 2.① 3.② 4.②④
二、j ch s j sh h t
三、1.山 水 花 鳥2.山 水3.畫
【板書設(shè)計】
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本課識字寫字是重點。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采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yīng)用。老師在其中少范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借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松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不足之處:
教師要關(guān)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xiàn),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jié)合,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備課資料
【教材分析】
《畫》這篇課文安排了一幅經(jīng)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緊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yīng),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這樣的安排是希望學生能夠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述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學生對古詩及祖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
【與文章相關(guān)的資料介紹】
謎語詩:
猜一猜李白詩中寫的是什么動物?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唐】李白
謎底:螢火蟲
課后作業(yè)
一、你能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嗎?
遠——( ) 有——( ) 去——( ) 大——( )
二、把詩句補充完整,再填一填。
遠看( )有色,近聽水 ( )聲,
春( )花還在,( )來鳥不驚。
這首詩寫了 ( )、( )、( )、( )四種景物。
三、猜一猜。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謎底是
頭戴小紅帽,
身穿大白袍。
走路搖搖擺,
游泳穩(wěn)又快。
謎底是
答案:
一、近 無 來 小
二、山 無 去 人
山 水 花 鳥
三、風 鵝
教學目標
1.認識“還、有”等10個生字,會寫“水、去”等4個字。認識“辶、?”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難點:圖文結(jié)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認識“辶、?”2個偏旁。
教學課時
兩課時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shè)計,共9頁。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識字(二)6 畫教案設(shè)計,共6頁。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上冊6 畫教案及反思,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