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網絡式”復習法:即采用章節(jié)、標題要點四個層次對教材進行梳理和編織記憶網絡。
2.提高“回頭率”:為了防止遺忘,就要采用提高“回頭率”的`方法,即看完一節(jié)、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頭掃視一遍,這樣知識得到了系統(tǒng)的鞏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謂空想法就是不看課本回想看過的內容;或看課本的大綱填充細節(jié)。
4.樹形圖:可以在每門考試科目眾多的參考書中,理出該領域研究的主要線索。
5.梳理錯題法:把綜合復習階段做過的所有習題重新瀏覽一遍。
6.“齊頭并進”法:在復習過程中,由于要復習的學科多,所以必須合理安排時間。
模塊四 熱點專題
專題17 力學實驗復習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核心精講·題型突破
考點一 力學實驗
【真題研析】
?考法01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考法02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考法03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考法04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考法05 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考法06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考法07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考法08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考法09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考法10 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考法11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考法12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核心精講】
?知識點一 力學實驗
【命題預測】
考點一 力學實驗
考法01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1.(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為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記錄下小車在A點、B點和C點的位置和時刻如右圖所示,則AB段的距離是 cm,A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2.(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小明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物體從斜面上滑下過程中速度的變化。
(1)實驗中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是為了便于測量 。
(2)段距離為,B為中點,測得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的時間為,從A點運動到C點的時間為,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 。(選填“>”、“<”、“=”)
(3)為使測量更準確、數(shù)據(jù)更直觀,用位置傳感器進行實驗,得到的圖像與圖乙中 相似。
(4)撤掉金屬片,讓小車從A點自由滑下,發(fā)現(xiàn)小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離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在木板上鋪上薄玻璃板,讓小車仍從A點自由滑下,發(fā)現(xiàn)小車在玻璃面上滑行距離更 ,由此推理:若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做 運動。
考法02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3.(2024·寧夏·中考真題)賀蘭山東麓產區(qū)位于北緯至之間,是世界公認的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葡萄酒的黃金地帶;某研學小組參觀酒莊后,想測紅酒的密度,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過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指針指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測出空燒杯質量為46.4g;
③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紅酒,放在天平的左盤中,在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質量為 g;
④將紅酒全部倒入量筒,如圖丙所示;
(2)利用上述方法測出紅酒的密度為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3)這種方法測量的紅酒密度值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將②③④的操作順序稍做調整即可減小這種誤差,調整后的順序是 。
4.(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小紅結合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 處,發(fā)現(xiàn)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1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使托盤天平平衡;
(2)小紅調節(jié)托盤天平平衡,估計小石塊的質量后,把小石塊放在左盤,向右盤從大到小加減砝碼,當加入最小的砝碼(5g)前,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此時,將最小的砝碼(5g)加入右盤,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右側,接下來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直至托盤天平平衡。托盤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2所示,則小石塊的質量為 g。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出小石塊的體積為20mL;
(3)根據(jù)所測數(shù)據(jù)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 ,合 ;
(4)若小石塊吸水,則測量出的小石塊密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考法03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5.(2023·西藏·中考真題)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過程中,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 相同;
(2)讓小車分別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運動,最終小車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可觀察到小車在 表面滑行的距離最遠,由此可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減小越慢。進一步推理可得:如果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就不會減小,小車將保持 運動狀態(tài);
(3)冰雪天氣路面濕滑,阻力較小,結合該實驗結論,開車時應 才能保證行駛安全(寫出一個合理答案即可)。
6.(2023·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讓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為了控制小車每次滑到水平面時的 相同;
(2)實驗通過觀察 (選填字母)來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A.小車滑行的距離 B.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由實驗可以知道,小車在 (選填“棉布”或“木板”)表面上運動時,速度減小得慢;
(4)下列對此實驗的分析或推理正確的是 ;
A.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運動要靠力來維持
B.如果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就不會停下來
(5)實驗完成后,同學們在一起討論運動和力的關系,其中觀點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力,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 B.物體不受力,一定會保持靜止
C.物體運動,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一定受力
考法04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7.(2023·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如圖是“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
(1)把小車放在比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小車不動,在兩托盤中放入質量相等的砝碼,放手后小車靜止;在兩托盤中放入質量不相等的砝碼,放手后小車運動,這說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 。用手按住小車不動,把兩個托盤放在小車的同一側,放入質量相等的砝碼,放手后小車運動,這說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 ;
(2)把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兩托盤砝碼質量相等,使小車靜止,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觀察到小車 ,這說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作用在 ;
(3)實驗中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應選擇質量較 的砝碼進行實驗。(選填“大”或“小”)
8.(2022·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小聰同學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同學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
(1)老師指出圖乙的裝置更科學,原因是選用小車,可以減小 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實驗中判斷小車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據(jù)是小車保持 (選填“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左右兩盤放質量相等的砝碼,小車保持靜止。將左盤中再添加一個砝碼,小車將運動,說明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大小 ;
(4)小車處于靜止后,保持與的大小不變,把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小車將轉動,說明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必須在 上。
考法05 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9.(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冰壺是北方孩子喜愛的冰雪項目之一、如圖甲所示,小丹在體育課上進行冰壺訓練時,老師發(fā)給她兩只鞋套,一只是橡膠底面,另一只是塑料底面。為探究其中的奧秘,她找來器材“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材料的關系”。
(1)如圖乙所示,將一個物塊的塑料表面和橡膠表面分別平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 拉動物塊,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入表格。在長木板上分別鋪上絲綢和棉布,重復上述步驟,如圖丙、丁所示。
(2)通過比較 兩次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在水平面材料相同時,物塊 表面與之接觸時的滑動摩擦力大。
(3)通過比較 三次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物塊同一表面,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滑動時,摩擦力大小 (選填“相同”或“不同”)。
(4)小丹進行冰壺訓練,需要滑行時,穿 底面鞋套的腳著地,另一只腳不與地面接觸。需要停下時,穿 底面鞋套的腳接觸地面進行控制。
10.(2024·四川內江·中考真題)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中。
(1)如圖甲,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長方體木塊在長木板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F的大小;
(2)在圖甲實驗中發(fā)現(xiàn),很難保持木塊在(1)小題中的運動,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于是同學們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將彈簧測力計水平固定,通過拉力F′拉動長木板進行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所示:
(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應為 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 (選填“有關”或“無關”)。圖乙與圖甲相比,圖乙裝置的優(yōu)點之一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更 (選填“穩(wěn)定”或“不穩(wěn)定”)。
考法06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1.(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中,實驗小組利用小桌、砝碼、海綿、沙子等器材在水平臺面上進行探究。
(1)實驗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海綿 來體現(xiàn)的,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
(2)比較圖1、圖2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將小桌分別正立放在海綿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控制 相同;改變壓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結論: ;
(3)比較圖2、圖3所示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另一結論,下列實例中,可用此結論解釋的是: ;
A.書包的背帶做的很寬 B.嚴禁貨車超載
(4)圖3中桌面對海綿的壓強為,小航將圖3中的小桌、砝碼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靜止時如圖4所示,桌面對沙子的壓強為,則 (選填“”);
(5)小彬選用質地均勻的長方體物塊A代替小桌進行探究,如圖5所示,將物塊A沿豎直虛線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部分。將左邊部分移開后,發(fā)現(xiàn)剩余部分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沒有發(fā)生變化,由此他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
12.(2023·廣東深圳·中考真題)琴琴同學用同一個物體(圖中白色物體)做‘探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實驗,請?zhí)顚懴旅鎯热荨?br>
(1)誰的壓力大 ,誰的受力面積大 ;(選填“海綿的大”“沙坑的大”“兩個相等”)
(2)改進這兩個實驗的意見: ;
(3)對比甲圖選擇下面一個 對比探究壓強和壓力大小的關系。
考法07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13.(2024·黑龍江雞西·中考真題)小遙同學在做“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1)安裝完實驗器材后,小遙發(fā)現(xiàn)U形管兩側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如圖甲所示,接下來的操作: ;
(2)如圖乙所示,從結構上看,壓強計 (選填“屬于”或“不屬于”)連通器;
(3)通過比較丙、丁兩圖得出結論:同種液體, ,壓強越大;
(4)若圖丁中,探頭在水中的深度為8cm,請你計算該處水的壓強為 Pa;
(5)小遙還想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于是他向圖丁燒杯中多次加鹽水,發(fā)現(xiàn)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不斷增大,于是得出“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的結論。他的結論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
14.(2024·天津·中考真題)某小組想通過實驗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老師提供的器材有壓強計、大水槽、刻度尺及足量的水,實驗時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在水中,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可以反映薄膜所受壓強的大小,如圖所示。
該小組同學利用上述器材進行實驗,并在下表中記錄了實驗獲得的數(shù)據(jù)。
請你解答如下問題:
(1)分析表中 (填實驗序號)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2)分析表中①②③三組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中, ;
(3)若在以上實驗器材的基礎上,再增加足量的食用鹽,還可以探究液體壓強與 是否有關。
考法08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5.(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實驗操作如下,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圖中所用容器底面積是,均為相同的平底薄壁圓柱形容器,物塊不吸水和另一液體)
(1)測量前,需沿 方向將彈簧測力計調零;
(2)實驗中,物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3)如果對比B、E兩次實驗,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的結論,那么這種做法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4)由 兩次實驗可得出結論: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5)完成E實驗操作后,用彈簧測力計將物塊向上拉出液面一小部分,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yōu)?.8N,此操作會使容器中的液面下降 cm。
16.(2024·四川達州·中考真題)同學們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根據(jù)日常生活經驗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
②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③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實驗步驟和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g取10N/kg)
(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小聰計算出該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2)為了驗證猜想①,分析A與C、D三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入液體中的深度 (選填“有”或“無”)關。
(3)為了驗證猜想②,分析A與 三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4)小聰為了驗證猜想③,分析A與B、E三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你認為這樣操作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
(5)細心的小紅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還計算出步驟E中所用鹽水的密度是 。
考法09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7.(2024·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小西和同學們利用彈簧測力計、物塊、溢水杯、小桶和足量的水等實驗器材,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1)由 兩圖得出物塊所受浮力,再由另外兩圖得出物塊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可初步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實驗時,若溢水杯中未裝滿水,則會導致測出的 ;
(3)為了得到更普遍的結論,接下來的操作中合理的是 ;
A.用原來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B.將物塊換成小石塊,用原來的方案再次進行實驗
(4)小組同學經過交流、評估和反思后,得出實驗步驟的最佳順序是 ;
(5)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以計算出物塊的密度ρ= (g取10N/kg);
(6)另一實驗小組將物塊換成可以漂浮在水面的木塊進行實驗,則 (選填“能”或“不能”)得到與(1)相同的結論。
18.(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小東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發(fā)現(xiàn)老師研究的物體都是在液體里下沉的,于是他想用木塊驗證“漂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1)小東在設計實驗時,通過推理得到了一種間接驗證的方法。推理過程如下:
因為木塊漂浮在水中,所以木塊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木塊所受重力的大??;
若要驗證是否等于,只需驗證 ;
又因為,所以只需驗證是否等于;
于是,小東找來了電子秤(可直接顯示物體質量)、溢水杯和小燒杯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a、用電子秤測量木塊的質量;
b、用電子秤測量小燒杯的質量;
c、把木塊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用小燒杯收集從溢水杯中被木塊排開的水;
d、用電子秤測量小燒杯和排開的水的總質量;
(2)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所示:
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漂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
(3)在和同學交流分享時,小華認為以上實驗過程可以更加簡化,如圖乙所示,只需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電子秤上,將木塊輕輕放入溢水杯的同時用手拿著小燒杯收集排開的水,等溢水杯中不再有水溢出時,拿走小燒杯,若觀察到 ,即可得到;
(4)小明梳理小東的推理過程時發(fā)現(xiàn),下沉的物體不能通過“是否等于”間接驗證“是否等于”,原因是 。
考法10 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19.(2023·甘肅蘭州·中考真題)近年來,渣土車因“多拉快跑”而引發(fā)的交通事故時有發(fā)生,引起了交通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小彤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模擬汽車超速、超載帶來的危害,通過電磁鐵的控制,讓質量分別為和(”、“”“
這是一份專題16 光熱實驗復習(講練)--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習精講講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16光熱實驗復習講練原卷版docx、專題16光熱實驗復習講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4 作圖題(講練)--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習精講講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14作圖題講練原卷版docx、專題14作圖題講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3 圖像、圖表題(講練)--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習精講講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13圖像圖表題講練原卷版docx、專題13圖像圖表題講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