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陋室銘教學課件ppt,文件包含第17課《短文兩篇》-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同步教學課件人教部編版2024pptx、第17課《短文兩篇》教學設計docx、第17課《短文兩篇》練習含答案解析docx、第17課《短文兩篇》練習docx、第17課《短文兩篇》導學案docx、《愛蓮說》朗誦雅坤mp4、《陋室銘》朗誦方明mp4、文體說mp4等8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6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本文題目是《陋室銘》?!般憽笔俏难晕闹谐R姷囊环N文體,你能根據(jù)你預習查閱資料所得,介紹一下這種文體嗎?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體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與格言頗相似。本文雖只有81字,卻是銘辭中的長者。
關于作者劉禹錫,我們在七年級上冊學習課外古詩詞誦讀《其一》時已經(jīng)有所了解,請同學們回顧并完成下面文學常識填空。
劉禹錫(772—842),字 , (今屬河南)人, 代文學家,著名詩人。有“ ”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與 合稱“劉柳”,與 合稱“劉白”。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關于劉禹錫寫作本文還有一段故事,你知道嗎?
劉禹錫因參加當時的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官至安徽和州做刺史。和州知縣見劉禹錫是被貶來的官員,就故意刁難。讓他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怨言,便寫一副對聯(lián)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又把劉禹錫的住處從城南門遷到城北門,并把房間從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又在門上寫道:“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敝h見劉禹錫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就把他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房子。面對這位勢利的知縣,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他請柳公權書碑勒石,以示紀念。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rú),往來∕無白丁??梢渊M調(tiá)∕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M之有?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找出韻腳詞(即句末韻母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把韻腳讀得清晰響亮,體會課文的音韻特點。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韻腳:名ing 靈ing 馨in 青ing 丁ing 經(jīng)ing 形ing 亭ing
一韻到底,讓文章回環(huán)往復,朗朗上口;韻腳詞均在偶數(shù)句,又讓句子兩兩呼應,形成對偶句(駢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這就是這篇銘文的語言特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顯得靈驗。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
方位名稱用作動詞,蔓延到……上。
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
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可以彈琴,瀏覽佛經(jīng)。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它好比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指佛經(jīng)(佛經(jīng)用泥金書寫)。
賓語前置的標志,可不譯。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煩亂。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一層:引出陋室,讀出欣喜、興奮之情。前四句是鋪墊,讀后稍作停頓,再緩緩讀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第二層:描繪陋室,讀出陶醉、享受、悠閑之態(tài)。“陋室”“苔痕”二句寫環(huán)境,要讀得有美感。以下六句寫室中生活圖景,讀時須一事一頓。六句中有虛筆(即“往來”句、“無絲竹”二句),虛筆讀得輕一些,才有韻味。
第三層:評價陋室,讀出自豪、得意之感。“南陽”二句,讀后稍作停頓(制造懸念),然后用肯定的語調讀最后兩句。本層也可用調侃的語調讀,要讀得有韻味。
評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評價句的意思: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運用類比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類比有“吾”之陋室,生動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發(fā)芬芳,也為后面歌頌陋室埋下了伏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上”“入”二字對仗工整,以動寫靜,生動傳神,突出了陋室環(huán)境的生機盎然;一“綠”一“青”,色彩清麗,襯托出陋室環(huán)境的清新優(yōu)雅。以景色之雅襯托“惟吾德馨”,表現(xiàn)室主人劉禹錫安貧樂道的品質。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有”“無”是一對反義詞,“鴻儒”與“白丁”進行對比,表明往來的朋友都是高雅賢德之人,用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來襯托居室主人的德才兼?zhèn)?,從交往之雅表現(xiàn)“陋室”不“陋”。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素琴”與“絲竹”、“金經(jīng)”與“案牘”對比鮮明,寫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不受世俗的羈絆,以情趣之雅表明“陋室”不“陋”。
將自己所居陋室與諸葛廬、子云亭相類比,以古代明賢自況,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賢的志趣和抱負,突出“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何陋之有”語出《論語·子罕》,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著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文章結尾引經(jīng)據(jù)典,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
身為和州刺史,卻窘迫于簡陋之屋,確實委屈,但劉禹錫卻能坦然自若地從“陋”中超脫,寫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從中足以見得他是想借助對陋室的描繪和贊頌來表達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對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仍不應該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示例:劉公,我想對您說句心里話夜讀《陋室銘》,燭火搖曳間,您的身影仿佛穿越千年風雪,立在青苔斑駁的石階前。青苔順著青磚蔓延,如您筆下的墨痕,在時光里洇開一片綠意。我忽然懂得,您的陋室從來不是困守之地,而是用精神構筑的桃花源。
初讀此文時,我總不解您為何執(zhí)著于“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清貧。直到在博物館看到您任刺史時修建的連州海陽湖,才驚覺您將詩意融于民生,用“談笑有鴻儒”的智慧疏浚了千年的文脈。那些往來的文人墨客,何嘗不是您在塵世中打撈的星光?他們的才情在您的陋室里碰撞,化作照亮后世的螢火。 前日路過城市中的老舊社區(qū),看見一位老人在斑駁的墻根下侍弄花草。竹椅旁擺著泛黃的線裝書,收音機里傳出京昆唱腔。陽光斜斜地照在他補丁摞補丁的汗衫上,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您“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的雅趣。原來真正的風雅從不需要華服玉食,就像蓮花不必生在瑤池,淤泥里也能開出驚世的高潔。
如今的我們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卻常常弄丟了"無絲竹之亂耳"的安寧。地鐵上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寫字樓里永不停歇的打印機轟鳴,這些現(xiàn)代噪音編織成無形的枷鎖。每當這時,我總會想起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自勉。原來真正的富足不在物質的堆砌,而在精神的留白。 劉公,您可知道?您當年在陋室里寫下的文字,如今正在千萬間教室里被誦讀。那些孩子們或許不懂"何陋之有"的深意,但總有一天,當他們在人生的風雨中踽踽獨行時,會忽然明白:真正的光芒,從來不需要借助太陽的熱度。就像您窗前的苔痕,在陰暗處依然倔強地生長,用一抹綠意證明生命的尊嚴。
窗外的玉蘭樹正在抽芽,月光透過紗簾灑在案頭。我輕輕合上書卷,仿佛聽見您在千年之外的笑聲。那笑聲里有竹影掃階的灑脫,有云月當空的澄澈,更有歷經(jīng)滄桑后的通透。此刻終于懂得,您的陋室早已化作一艘船,載著我們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世里,尋找著心靈的歸航。
以古賢自比:諸葛亮、子云亭
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
一、課下注釋1. 有仙則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有龍則靈 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惟吾德馨 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苔痕上階綠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6. 草色入簾青 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談笑有鴻儒 鴻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 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往來無白丁 白?。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可以調素琴 調素琴: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閱金經(jīng) 金經(j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佛經(jīng)(佛經(jīng)用泥金書寫)
11. 無絲竹之亂耳 絲: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 亂:______________12. 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______________ 勞:______________ 形:______________
二、詞類活用1. 有仙則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無絲竹之亂耳 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無案牘之勞形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一詞多義
名詞用作動詞,出名,有名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無絲竹之亂耳( )何陋之有( )
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四、重點句子翻譯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課下注釋;判斷句“是”)2.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課下注釋)3.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4.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裝句:賓語前置)
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
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說”是古代一種 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 文有些相似。
作者周敦頤為什么要寫這么一篇《愛蓮說》呢?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補全有關周敦頤的常識填空,并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
周敦頤(1017-1073),字 。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 (朝代)哲學家,因世居濂溪,被稱為 。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周敦頤人品很高,胸懷磊落,他任南康軍地方行政長官時,命人在官衙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又托物言志,寫下了這篇文章。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只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歡牡丹。我則唯獨喜愛蓮——蓮從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過分艷麗,
水 陸 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 獨愛 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 獨 愛 蓮 之 出 淤泥而不 染, 濯清 漣 而 不 妖,
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中 通 外 直,不蔓 不枝, 香遠 益 清, 亭亭凈植, 可 遠 觀 而 不 可 褻玩 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蓮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芬,它潔凈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玩弄啊。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
名詞作動詞,橫生藤蔓。
名詞作動詞,旁生枝莖。
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
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應當人很多了。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柚^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兩篇文章都是駢散結合?!堵毅憽芬择壘錇橹鳎涫秸R、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愛蓮說》以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于變化。
第1段:首句是總說,“可愛者甚蕃”要讀得分明。以下分別說菊、牡丹、蓮,其間應該有明顯的停頓,而“牡丹”后的停頓應該略長,因為前面都是鋪墊,后面才是作者正意所在。
第2段:“予謂菊……花之君子者也”應讀出肯定的語氣;“菊之愛……宜乎眾矣”三句句式各不相同,且內涵豐富,注意讀出區(qū)別:“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感慨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蓮”的整體形象:“蓮,花之君子者也。”
原來愛蓮,就是慕君子,這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
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
花柄通達筆直,不旁逸斜出
“子獨愛蓮”是統(tǒng)領語,“之”要輕讀。以下可分為三層:(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蓮不受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兩個“而”均表轉折,重點在后,也要相應地重讀;(2)“中通外直”四句,正面描述蓮長成后的形象——素潔雅致,清芬可人,四句均為四字句,要讀得節(jié)奏分明,讀完要有稍長的停頓,以引出末句;(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點出蓮的品格高潔,要讀得節(jié)奏稍慢,意味深長。
君子品質:要像蓮那樣,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要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也不炫耀自己;要正直不茍,豁達大度,被人敬重。示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周敦頤的這句話是對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詮釋,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應該始終保持這種操守,即使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依然能保持己身;無論風風雨雨,依然純潔如初。
這是運用了襯托的寫法。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獨居深山野外,是花中的隱士,具有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從正面襯托蓮的形象。牡丹雍容華貴,歷來是富貴的象征,人們對它的喜愛充分反映了貪慕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因此它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形象。菊象征隱居避世者;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利祿者。
(1)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陶淵明愛菊、贊菊。他愛的是菊的不羨繁華,隱逸田園,他贊菊,也是在彰顯自身不慕名利,獨守清高之志。周敦頤慨嘆愛菊花的人少,實則感嘆真正的隱士太少。他欣賞“菊”,但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牡丹花姹紫嫣紅,外形上給人華麗富貴的印象;唐朝統(tǒng)治者酷愛牡丹,國人競相附和,世人愛牡丹,愛的是牡丹帶來的榮華富貴,世人爭相吹捧,可見社會中追名逐利之風盛行。周敦頤慨嘆世人追捧牡丹,實則表明自己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周敦頤感嘆愛蓮者太少,實則慨嘆與自己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太少。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愛蓮即愛君子之德。
君子不能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也不能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而曲意逢迎,要像蓮一樣,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前文將菊、牡丹放在前面,是為了突出蓮的品質;篇末將牡丹移到最后,是為了突出作者對當時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深化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
在當今時代,堅持如蓮一般的君子之志依然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僅是一種審美意象,更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精神指引。如蓮之志的現(xiàn)實意義,不在于簡單復刻古代君子的行為模式,而在于其內核所蘊含的獨立人格與價值追求。當我們在鋼筋森林中保持內心的澄澈,在逐利浪潮中堅守道德的底線,便是對千年文脈最鮮活的傳承。
一、統(tǒng)編課下注釋1. 可愛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濯清漣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5. 中通外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香遠益清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亭亭凈植 亭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橫生藤蔓,名詞用作動詞
旁生枝莖,名詞用作動詞
9.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隱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陶后鮮有聞 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同予者何人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宜乎眾矣 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
陶后鮮有聞 聞: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遠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陸草木之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今異義亭亭凈植 植:___________五、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 枝:___________(2)形容詞作動詞香遠益清 遠:___________
橫生藤蔓 旁生枝莖 遠聞
六、重點句子翻譯1.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課后題)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教材積累拓展;省略句:省略介詞“于”]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者也”)
我則只喜愛蓮——蓮從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艷麗。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居避世者。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7.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賓語前置“愛菊”)8.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對于牡丹的愛,應當人很多了。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蓮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香氣遠聞更加清芬,它筆直潔凈地挺立(在水中)。
(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賞玩。
9.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一、朗讀課文,說說這兩篇文章在句式、節(jié)奏、韻律上不同,與同學交流朗讀感受。
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
兩篇文章都是駢散結合?!堵毅憽芬择壘錇橹鳎涫秸R,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愛蓮說》以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于變化。
二、《陋室銘》結尾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與同學交流一下,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應該如何看待作者所說的“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語出《論語·子罕》,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著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文章結尾引經(jīng)據(jù)典,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
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對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不應該忽視對美好的品的培養(yǎng),不能為了利益而做損人利己的事,我們應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多閱讀一些健康的書籍,開闊視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有低級趣味之事。
三、《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jù)課文內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和同學討論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樣追名逐利、阿諛奉承,而是能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君子要像蓮那樣,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君子要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也不炫耀自己;君子要正直不茍,豁達大度,被人敬重。示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周敦頤的這句話是對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詮釋,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應該始終保持這種操守,即使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依然能保持己身;無論風風雨雨,依然純潔如初。
四、理解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義,辨析其用法
1.賓語前置的標志。 2.助詞,相當于“的”。 3.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他(指陳元方),代詞。 5.它(指學問和事業(yè),一說指仁德),代詞。
1.何陋之有?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慚,下車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有為有不為優(yōu)秀教學課件ppt,共5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迷途知返,浪子回頭,不可收拾,進退兩難,大逆不道,希逋bū,季羨林全集,帶動身邊的人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青春之光完美版教學ppt課件,共5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第1課時,第2課時,青春之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臺階一等獎教學課件ppt,文件包含第五章一元函數(shù)的導數(shù)及其應用單元整理與復習-高二數(shù)學同步教學課件人教A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二冊pptx、第五章《一元函數(shù)的導數(shù)及其應用》單元測試卷docx、第五章《一元函數(shù)的導數(shù)及其應用》單元測試卷含答案解析docx、第五章一元函數(shù)的導數(shù)及其應用知識點梳理docx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6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