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定義
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 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當溶質 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
(1)觀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質且隨時間變化 ,說明該溫度下該溶液中
這種物質了,該溶液一定是該物質的 溶液。
(2)實驗法:在一定溫度時如果溶液中沒有未溶解的溶質,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該溶質,如果該物質的質量 ,那么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該物質的質量 ,那么溶液是飽和溶液。
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
1.分類依據(jù)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 該溶質。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濃溶液、稀溶液:一定量的溶液中 的相對多少。
2. 關系
①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間無絕對的聯(lián)系。飽和溶液 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 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溫度下,對于同種溶質,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 。
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增加 、 或
增加 或
(1)一般情況下: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增加 、 或
增加 或
(2)特殊情況下:對極少數(shù)在水中溶解能力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如熟石灰Ca(OH)2]: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體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 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 溶劑里達到 時所溶解的 。
(2)四要素: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條件: ;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標準:在 溶劑里;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狀態(tài):達到 ;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單位: 。
(3)影響因素: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內部因素: 本身的性質。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外部因素: 。
2.與溶解性的關系
3.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曲線:用縱坐標表示 ,橫坐標表示 ,根據(jù)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繪制成不同物質隨 變化的曲線。
(2)線的含義:三線:①“陡升型” :大多數(shù)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如KNO3;
② “緩升型”: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 ;
③“下降型”:極少數(shù)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 。
(3)點的含義:四點:
①曲線上的點:所示某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是多少(該溫度下 狀態(tài))。
②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點所示的溫度下,兩種物質的 相等。
③線上方的點表示:在該溫度下,該溶液是 且有部分 ;
④線下方的點表示:該溫度下,該溶液是 。
4.氣體的溶解度
(1)概念:在壓強為 kPa和一定 時,氣體在 體積水里溶解達到 狀態(tài)時的氣體 。
(2)影響因素:
①內因:氣體本身的性質。
②外因:在壓強不變時,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 ;在溫度不變時,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 。
五.結晶
1. 定義:溶解在溶液中的固體物質從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過程。
2. 方法
①蒸發(fā) 結晶: →降溫結晶→ 。如提純KNO3和NaCl混合溶液中的KNO3。
②降溫結晶(冷卻 ):蒸發(fā)結晶→ 。如提純KNO3和NaCl混合溶液中的NaCl。
3. 海水曬鹽
(1)原理:利用風吹日曬使 蒸發(fā),使食鹽結晶析出。
(2)主要流程:
4.混合物的分離
(1)過濾法:分離 物 + 物(分離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加熱后的剩余物)
(2)結晶法:分離幾種可溶性物質
蒸發(fā)結晶,如NaCl(海水曬鹽),適用于溶解度 的物質。
結晶的兩種方法 析出晶體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降溫結晶( 溶液),如KNO3,適用于溶解度 的物質。
析出晶體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
【易錯提醒】
1.像氫氧化鈣(溶解度隨溫度 )這種物質的曲線,一定要明確當溫度降低時,原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 (僅僅是溶解度變大了,但是原溶液里的溶質沒有多,此時溶液是不飽和的);像氯化鉀這種物質的曲線,溫度降低時,會有 ,溶質 ,溶質質量分數(shù) 。
2.物質的溶解性,是指根據(jù) 時的溶解度來區(qū)分,記準那分界的那三個數(shù): 。
3.過濾是根據(jù) 的不同分離可溶物和難溶物。而可溶物的分離需要借助于 ,并且要明確蒸發(fā)結晶和降溫結晶的使用條件。液體與液體的分離可利用 分離,其原理是物質 的不同。
4.明確溶解度曲線各個點的含義,是在某溫度時,飽和時才具有的含義。并且溶液飽和時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可以用 /(溶解度+100g)*100%表示。
核心考點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例1】下列有關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B.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是指不能再溶解該物質的溶液
C.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加溶劑可以使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br> 核心考點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
【例2】溶液具有廣泛的用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凡是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 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大
C. 硝酸銨固體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過程中,吸收熱量
D. 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減小
核心考點三: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例3】在不同溫度時,向盛有50g水的燒杯中緩慢加入固體M,測得溶液質量與加入M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20℃時,A、B、C三點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2)20℃時,B點的溶液質量為 g。
(3)30℃時,將D點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有 (填序號)。
①升高溫度 ②向溶液中加水 ③加入M固體
核心考點四:溶解度的概念
【例4】“的溶解度為”的含義:
(1)20℃時,中最多可溶解 。
(2)20℃時,恰好完全溶解達到飽和需要 水。
(3)20℃時,和水恰好形成飽和溶液,其質量為 。
(4)和水形成飽和溶液時,溫度為 。
核心考點五:溶解度曲線
【例5】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t1℃時,丙物質的溶解度是______g;
(2)使接近飽和的乙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______。
(3)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______的方法(填“降溫結晶”或“蒸發(fā)結晶”)提純甲。
核心考點六:結晶
【例6】“鹽穴儲氣” 是一種地下儲能技術、 儲氣時采集鹽水, 注水時排天然氣, 原理如圖所示,回答下列題。采集的鹽水主要含 NaCl和少量 MgSO4。根據(jù)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溶解度:MgSO4> NaCl
B. MgSO4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 a℃時,MgSO4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0%
D. 將鹽水蒸發(fā)結晶,可得到較純的 NaCl
【基礎練】
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該物質在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C.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
D.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減小
2.一定溫度下,將某硝酸鉀溶液蒸發(fā)掉100g水,無晶體析出,再蒸發(fā)掉100g水,析出15g硝酸鉀。此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是
A.一定等于15gB.一定不等于15g
C.小于或等于15gD.大于或等于15g
3.有M、N兩種物質,20℃時20g水中最多溶解5g M,60℃時100g水里最多溶解10g N。則M、N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 )
A.M>NB.M<NC.M=ND.無法比較
4.已知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g,則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36g食鹽恰好能配成飽和溶液
B.20℃時,100g食鹽飽和溶液里含有36g食鹽
C.20℃時,把136g食鹽飽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
D.食鹽水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比為36:100:136
5.氯化鈉和碳酸鈉晶體的溶解度(0℃~30℃)如表中所示: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0℃~30℃之間,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
B.在0℃~30℃之間,同溫度下,氯化鈉和碳酸鈉晶體的溶解度都是不相等的
C.將含水各100g的氯化鈉與碳酸鈉的飽和溶液,從30℃降至0℃,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
D.欲從含少量氯化鈉雜質的碳酸鈉濃溶液中分離出碳酸鈉晶體,可采取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
6.如圖B,甲、乙試管中分別盛有硝酸鉀、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試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二者溶解度曲線如圖A.向燒杯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后,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減少
B.甲試管中溶液質量減少
C.乙試管中固體量增加
D.乙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大
7.打開汽水瓶蓋后,瓶內迅速出現(xiàn)大量氣泡,分析正確的是( )
A.打開瓶蓋后壓強增大B.出現(xiàn)大量氣泡是因為氣體溶解度增大
C.出現(xiàn)大量氣泡后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篋.溶液中氣體濃度變小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降低溫度能使任何飽和溶液都析出晶體
B.凡是易溶物質的飽和溶液必是該溫度下的濃溶液
C.氣體溶解度只受溫度的影響
D.所有固體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5°C時,KNO3的溶解度是25g,15℃時它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
B.24%的NaOH溶液取用一半后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2%
C.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飽和溶液升高溫度一定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10.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a2℃甲的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等于1:2
C.a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a2℃時仍是飽和溶液
D.a2℃時,將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蒸發(fā)等質量的水,甲析出的固體質量一定大于乙
11.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0℃時,KNO3和NaCl兩種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NaCl大于KNO3
C.將30℃的KNO3溶液降溫到20℃時一定有晶體析出
D.30℃時,將等質量的 KNO3和NaCl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NaCl大于KNO3
12.如圖為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M、N兩點分別表示A物質的兩種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實現(xiàn)M、N間的相互轉化的是(A從溶液中析出時不帶結晶水)( )
A.從N→M:先向N中加入適量固體A再降溫
B.從N→M:先將N降溫再加入適量固體A
C.從M→N:先將M 降溫,把析出的晶體過濾出,再將其升溫
D.從M→N:先將M升溫再將其蒸發(fā)掉部分水
13.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不考慮水分蒸發(fā)),得到相應的五種溶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t1℃時,溶液①是不飽和溶液B.t2℃時,溶液④是飽和溶液
C.t1℃時,溶液⑤是飽和溶液D.t2℃時,溶液③是不飽和溶液
14.20℃時,將33g蔗糖放入100g水中,蔗糖全部溶解,此時溶液質量為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g蔗糖又全部溶解,則溶質為 克,現(xiàn)在溶液恰好飽和,此時溶液的質量為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g蔗糖,溶液的質量是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g食鹽,溶液的質量是 克。
15.回答下列問題:
(1)P點表示:①時,甲、乙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確定”,后同);②時,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
(2)時,將40g丙物質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溶質質量分數(shù)約為 (結果精確到0.1%)。
(3)時,50g水中溶解 g甲恰好形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約為 (結果精確到0.1%)。
【提升練】
1.硼酸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20℃時,進行如下實驗。完成下面小題。
資料: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4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8.7g。
(1)①~④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50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③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
A.104gB.105gC.106gD.108g
(3)下列關于①~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若②升溫至40℃,溶質質量變大
C.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質量變大D.若④升溫至40℃,得到不飽和溶液
2.“侯氏制堿法”大幅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NaHCO3、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將20℃的NaCl飽和溶液升高5℃,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
C.40℃時,NaCl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D.40℃時,將15gNaCl溶于50g水中,可獲得NaCl飽和溶液
3.氯化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0℃時,20g氯化鈉固體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g氯化鈉溶液
B.氯化鈉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鉀,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氯化鈉
C.50℃時,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比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
D.通過加水、升溫等方式能將硝酸鉀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
4.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解度甲>乙>丙
B.t℃時,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劑的質量丙>乙>甲
C.甲物質中混有少量乙,可通過蒸發(fā)結晶提純甲
D.接近飽和的丙溶液可通過降低溫度達到飽和
5.生活在鹽堿湖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冬天撈堿”,其中“鹽”是指NaCl,“堿”是指Na2CO3。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30℃時Na2CO3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20℃,變?yōu)镹a2CO3的飽和溶液
C.夏天曬“鹽”需要經過降溫結晶的過程使NaCl結晶析出
D.冬天撈”堿”是利用Na2CO3的溶解度在冬天變小而結晶析出
6.溫度是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之一。氯化鈉、硝酸鉀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B.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時,15g氯化鈉放入50g水中能形成飽和溶液
D.將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升高溫度,可變?yōu)轱柡腿芤?br>7.“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東營某智慧高效農業(yè)示范區(qū)萬畝小麥長勢喜人。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
(1)小麥中富含的營養(yǎng)物質是 。
(2)經測定該示范區(qū)土壤的酸堿度為8.02,可知土壤呈 性。
(3)為使小麥枝繁葉茂,葉色深綠,提高產量,可以適當施加的肥料是__________。
A.B.
C.D.
(4)要向小麥噴灑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液,現(xiàn)有固體,需水 t。
(5)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鉀分別加入到各盛有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xiàn)象如圖1所示。兩者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①燒杯 (填“甲”或“乙”)中上層清液為飽和溶液
②圖2中P點的含義是 ;
③將溫度由升高到,充分攪拌,燒杯乙中固體 (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
8.甲、乙、丙三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如圖2是選用圖1中某種固體進行實驗時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2試管中固體對應圖1中的丙
B.t2℃時,甲、乙兩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
C.t3℃時,將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80%
D.將等質量的甲、乙、丙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得到溶液的質量:丙>乙>甲
9.如表是和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種物質(X)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水蒸發(fā)忽略不計)。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X為
B.③中溶液為X的不飽和溶液
C.④中溶液的質量為
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②=③>④
10.已知KNO3在20℃、30℃時的溶解度分別為31.6g、45.8g,某同學按下圖所示步驟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I中KNO3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B.Ⅱ中溶液是30℃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質量分數(shù)是I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體析出
11.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銨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1)從表中可得到的一條信息是 。
(2)在20℃時,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銨,形成氯化銨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將其溫度升高至60℃時,溶液的質量為 g,該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
(3)當氯化銨中混有少量氯化鈉時,應該采用 方法提純氯化銨。
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定義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再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當溶質還能繼續(xù)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
(1)觀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質且隨時間變化質量不變,說明該溫度下該溶液中不能繼續(xù)溶解這種物質了,該溶液一定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2)實驗法:在一定溫度時如果溶液中沒有未溶解的溶質,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該溶質,如果該物質的質量減少,那么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該物質的質量不變,那么溶液是飽和溶液。
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
1.分類依據(jù)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能否繼續(xù)溶解該溶質。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濃溶液、稀溶液: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相對多少。
2. 關系
①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間無絕對的聯(lián)系。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溫度下,對于同種溶質,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增加溶質 、降低溫度或恒溫蒸發(fā)溶劑
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
(1)一般情況下: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增加溶質、升高溫度或恒溫蒸發(fā)溶劑
增加溶劑或降低溫度
(2)特殊情況下:對極少數(shù)在水中溶解能力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如熟石灰Ca(OH)2]: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體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
(2)四要素: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條件:一定溫度下;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標準:在100g溶劑里;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狀態(tài):達到飽和狀態(tài);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單位:克。
(3)影響因素: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內部因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外部因素:溫度。
2.與溶解性的關系
3.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曲線:用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根據(jù)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繪制成不同物質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2)線的含義:三線:①“陡升型” :大多數(shù)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② “緩升型”: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NaCl;
③“下降型”:極少數(shù)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點的含義:四點:
①曲線上的點:所示某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是多少(該溫度下飽和狀態(tài))。
②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點所示的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③線上方的點表示:在該溫度下,該溶液是飽和且有部分晶體;
④線下方的點表示:該溫度下,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4.氣體的溶解度
(1)概念: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因素:
①內因:氣體本身的性質。
②外因:在壓強不變時,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在溫度不變時,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
五.結晶
1. 定義:溶解在溶液中的固體物質從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
2. 方法
①蒸發(fā)溶劑結晶:蒸發(fā)濃縮→降溫結晶→過濾。如提純KNO3和NaCl混合溶液中的KNO3。
②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蒸發(fā)結晶→趁熱過濾。如提純KNO3和NaCl混合溶液中的NaCl。
3. 海水曬鹽
(1)原理:利用風吹日曬使水分蒸發(fā),使食鹽結晶析出。
4.混合物的分離
(1)過濾法:分離可溶物 + 難溶物(分離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加熱后的剩余物)
(2)結晶法:分離幾種可溶性物質
蒸發(fā)結晶,如NaCl(海水曬鹽),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的物質。
結晶的兩種方法 析出晶體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
降溫結晶(冷卻熱的飽和溶液),如KNO3,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的物質。
析出晶體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
【易錯提醒】
1.像氫氧化鈣(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這種物質的曲線,一定要明確當溫度降低時,原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不變(僅僅是溶解度變大了,但是原溶液里的溶質沒有多,此時溶液是不飽和的);像氯化鉀這種物質的曲線,溫度降低時,會有晶體析出,溶質變少,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
2.物質的溶解性,是指根據(jù)20℃時的溶解度來區(qū)分,記準那分界的那三個數(shù):10g、1g和0.01g。
3.過濾是根據(jù)顆粒大小的不同分離可溶物和難溶物。而可溶物的分離需要借助于結晶,并且要明確蒸發(fā)結晶和降溫結晶的使用條件。液體與液體的分離可利用蒸餾分離,其原理是物質沸點的不同。
4.明確溶解度曲線各個點的含義,是在某溫度時,飽和時才具有的含義。并且溶液飽和時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可以用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表示。
核心考點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例1】【答案】D
核心考點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
【例2】【答案】C
核心考點三: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例3】【答案】(1)C
(2)70
(3)②
核心考點四:溶解度的概念
【例4】【答案】(1)36
(2)100
(3)136
(4)20℃
核心考點五:溶解度曲線
【例5】【答案】(1)20 (2)降低溫度或增加溶質或蒸發(fā)溶劑 (3)降溫結晶
核心考點六:結晶
【例6】【答案】D
【基礎練】
1—5:BDDCD 6—10:CDBAD 11—13:DCB
14.【答案】 133 36 136 136 139
15.【答案】(1)相等 相等 相等
(2)140 2:5 28.6%
(3)25 33.3%
【提升練】
1.【答案】(1)A (2)B (3)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1)糖類
(2)堿
(3)AD
(4)1498.5
(5) 乙 時,硝酸鉀、氯化鉀溶解度相等 能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1)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氯化銨屬于易溶性物質
(2)飽和 150 1:2
(3)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
溶解性
易溶物質
可溶物質
微溶物質
難溶物質
20℃溶解度(g)




0℃
10℃
20℃
30℃
氯化鈉
35.7g
35.8g
36.0g
36.3g
碳酸鈉晶體
7.0g
12.5g
21.5g
38.8g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硝酸鉀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氯化鈉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溫度/℃
20
40
6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88.0
103
125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溶解性
易溶物質
可溶物質
微溶物質
難溶物質
20℃溶解度(g)
大于10g
10g-1g
1g-0.01g
小于0.01g

相關學案

專題02 空氣、氧氣和水【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講義:

這是一份專題02 空氣、氧氣和水【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講義,共2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宏觀辨識,證據(jù)推理,模型構建,原理分析,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推導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01講 溶液及其應用【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講義:

這是一份第01講 溶液及其應用【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講義,共8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應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05講 溶液的濃度【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這是一份第05講 溶液的濃度【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共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對比,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相關計算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第04講 溶解度【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第04講 溶解度【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第09講 常見的堿【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第09講 常見的堿【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第08講 酸的化學性質【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第08講 酸的化學性質【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第07講 常見的酸【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第07講 常見的酸【寒假自學課】2025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寒假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