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層 鞏固提升練(8大題型)
題型1 利用平衡推論求力
題型2 直接合成法解決三力平衡問題
題型3 整體法與隔離法結(jié)合處理物體平衡問題
題型4 正交分解法解共點力平衡
題型5 用三角形法則解決平衡問題
題型6 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平衡問題
題型7 動態(tài)平衡問題
題型8 平衡問題中臨界與極值問題
?第二層 能力提升練
?第三層 拓展突破練
利用平衡推論求力
?積累與運用
平衡條件的四個推論
(1)二力作用平衡時,二力等大、反向。
(2)同一平面內(nèi)不平行的三個力平衡時,三力所在直線必過同一點,任意兩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3)多力作用平衡時,任意一個力與其他所有力的 合力等大、反向。
(4)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沿任意方向上分力之和 均為零。
1.如圖,某辦公室有一豎直鐵質(zhì)的公告欄,通知紙用磁吸塊壓在公告欄上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知紙受到4個力作用
B.磁吸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下
C.通知紙受到公告欄的摩擦力大小大于其自身重力大小
D.磁吸塊對通知紙的壓力和公告欄對通知紙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2.家用免打孔單杠內(nèi)設(shè)螺旋裝置,旋轉(zhuǎn)伸長時能增大對豎直墻壁的壓力。安裝完畢后,單杠保持水平狀態(tài),其穩(wěn)定性依賴于墻壁對單杠產(chǎn)生的摩擦力,使得單杠能夠承受較重的負荷。如圖所示,一人雙手握著單杠處于靜止懸吊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單杠左側(cè)、右側(cè)的墻壁對單杠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人的兩手臂夾角越大,單杠對人手的總的作用力越大
C.若人向上拉升,單杠對手的彈力大于手對單杠的彈力
D.若僅增大單杠對墻壁的壓力,人仍處于靜止懸吊狀態(tài),則墻壁對單杠的摩擦力不變
3.如圖所示,棋盤豎直放置,具有磁性的棋子被吸附在棋盤上保持靜止狀態(tài),忽略棋子間的相互作用。每個棋子的質(zhì)量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棋子質(zhì)量越大,棋子對棋盤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棋子質(zhì)量越大,棋子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棋子靜止時,棋子受到向下的摩擦力
D.若棋子豎直下滑,棋子受到摩擦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
4.如圖所示,一小孩嘗試用水平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但沒有推動。關(guān)于木箱受到的力及它們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箱與地球間有三對相互作用力
B.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就是該物體的重力
C.木箱先對地面施加壓力,使地面發(fā)生形變后,地面再對木箱施加支持力
D.之所以沒有推動木箱,是因為木箱所受的推力小于所受的摩擦力
直接合成法解決三力平衡問題
?積累與運用
物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時,其中任意兩 個力的合力必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利用三角形中的邊角關(guān)系或相似三角形等 數(shù)學(xué)知識求解
5.如圖,長為L的輕質(zhì)光滑細桿AB上穿有一個小球C,將桿水平置于相互垂直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系統(tǒng)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已知左側(cè)斜面與水平面成30°角,則由此可知小球C與A端的距離為( )
A.B.C.D.
6.如圖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繩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兩根彈簧,連接點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靜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F1>F2>F3B.F3>F2>F1
C.F3>F1>F2D.F2>F3>F1
7.如圖(a),一質(zhì)量為m的勻質(zhì)球置于固定鋼質(zhì)支架的水平橫桿和豎直墻之間,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中一個視圖如圖(b)所示。測得球與橫桿接觸點到墻面的距離為球半徑的1.8倍,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不計所有摩擦,則球?qū)M桿的壓力大小為( )
A.B.C.D.
(多選)8.如圖所示,輕質(zhì)細桿PQ上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C,將細桿放置于互成53°角的兩光滑平面上,桿球系統(tǒng)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右側(cè)平面與水平面成37°角,左側(cè)平面與水平面垂直,OPCQ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左、右側(cè)面對桿的支持力、大小為( )
A.B.C.D.
整體法與隔離法結(jié)合處理物體平衡問題
?積累與運用
1.隔離法
為了弄清系統(tǒng)(連接體)內(nèi)某個物體的受力 和運動情況,一般可采用隔離法。
1)明確研究對象及其運動過程、狀態(tài);
2)將某個研究對象、某段運動過程、某個狀態(tài) 從全過程中隔離出來;
3)畫出某狀態(tài)下物體的受力圖或運動過程示 意圖;
4)選用適當?shù)奈锢硪?guī)律列方程求解。
2.整體法
當只涉及研究系統(tǒng)整體而不涉及系統(tǒng)內(nèi)部物 體間的相互作用或相對運動時,一般可采用 整體法。
1)明確研究的系統(tǒng)或運動的全過程;
2)畫出系統(tǒng)整體的受力圖或運動全過程的示 意圖;
3)選用適當?shù)奈锢硪?guī)律列方程求解。
9.如圖所示,用三根相同細線a、b、c將重力為G的燈籠1和重力為的燈籠2懸掛起來。兩燈籠靜止時,細線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細線c水平。則( )
A.a(chǎn)中的拉力大小為
B.c中的拉力大小為
C.b中的拉力大于a中的拉力
D.只增加燈籠2的質(zhì)量,c最先斷
10.如圖所示,桌面上固定一豎直擋板,現(xiàn)將一個質(zhì)量恒定的A球與截面為三角形的墊塊B疊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F緩緩向左推動B,使A球慢慢升高,設(shè)各接觸面均光滑,對于該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墊塊B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墊塊B對桌面的壓力逐漸增大
C.A球?qū)|塊B的壓力越來越小D.水平外力F大小恒定不變
11.2024,是公元第2024個年份,四個數(shù)字蘊藏著沈陽的城市密碼。如圖所示,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4個完全相同的木塊,緊密并排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別標記(號)為“2,0,2,4”,不計所有接觸處的摩擦,則0號木塊左右兩側(cè)面所受的彈力之比為( )
A.3:2B.2:3C.4:3D.1:2
(多選)12.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傾角的斜面體始終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質(zhì)量為m的木塊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木塊處于失重狀態(tài)
B.木塊對斜面體的壓力大小為
C.桌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
D.桌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大小為
正交分解法解共點力平衡
?積累與運用
將各力分解到x軸和y軸上,運用兩坐標軸上的合力等于0,即F=0和Fy=0,列方程求解。此方法常用于處理四個或四個以上力的平衡問題
13.如圖所示,質(zhì)量的物體靜止在地面上,用輕繩通過光滑、輕質(zhì)定滑輪與質(zhì)量的小球Q連接在一起,初始時刻滑輪與P間的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小球Q剛好位于豎直方向,現(xiàn)在用一水平向左的力緩慢拉動小球Q,直到物塊P剛要在地面上滑動。已知P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此過程中Q受到的力最大值為
B.即將滑動時,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C.小球Q與滑輪間的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最大為53°
D.即將滑動時,軸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為
14.如圖所示,三根等長的細繩一端對稱地系在吊籃架上,另一端連結(jié)后經(jīng)掛鉤掛在桿子上。已知吊籃架和花盆的總質(zhì)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根細繩的拉力大小均為
B.掛鉤受到的拉力是由掛鉤的形變引起的
C.三根細繩同時增加相等長度后,繩上拉力將變小
D.吊籃架對花盆的支持力與花盆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5.如圖所示,輕繩穿過懸掛著物體的光滑輕環(huán),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智能機械臂的末端,緩慢移動機械臂來調(diào)節(jié)物體的空間位置。已知輕繩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為,輕繩的總長度為L,物體的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為保證繩子不被拉斷,機械臂末端與墻面的最大垂直距離為( )
A.B.C.D.
16.如圖所示,小孩與冰車靜止在冰面上,大人用的恒定拉力,使小孩與冰車沿水平冰面一起滑動。已知拉力方向與水平冰面的夾角小孩與冰車的總質(zhì)量m=19kg,冰車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求:
(1)小孩與冰車對地面的壓力;
(2)小孩與冰車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的大??;
(3)若拉力方向不變,大人需要用多大的恒力才能使小孩與冰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用三角形法則解決平衡問題
?積累與運用
物體受同一平面內(nèi)三個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 時,可以將表示這三個力的有向線段首尾相接,構(gòu)成一個矢量三角形,根據(jù)正弦定 理、余弦定理等數(shù)學(xué)知識求得未知力
17.明代宋應(yīng)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描述了測量弓力的方法,如圖所示,假設(shè)弓滿時,弓弦彎曲的夾角為θ,鉤與弦之間的摩擦不計,弓弦的拉力即弓力,滿弓時秤鉤的拉力大小為F,弓力大小等于( )
A.B.C.D.
18.如圖所示,一同學(xué)在擦黑板的過程中,對黑板擦施加一個與豎直黑板面成角斜向上的恒力,黑板擦恰好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施加的力等于黑板擦所受重力的2倍,,則黑板擦與黑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A.0.3B.0.4C.0.5D.0.6
19.如圖所示,小球a質(zhì)量為m,小球b質(zhì)量為3m,它們用細線相連并懸掛于O點?,F(xiàn)用一輕質(zhì)彈簧給小球a施加一個拉力F,使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Oa與豎直方向夾角為,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重力加速度為g。則彈簧形變量最小值是( )
A.B.C.D.
20.如圖甲所示,傾角為的光滑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細繩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放在斜面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斜面足夠長,現(xiàn)用水平推力緩慢向右推動斜面。
(1)當細繩與斜面的夾角為時,細繩拉力有多大?
(2)在圖乙中畫出細繩拉力最小時小球的受力分析圖,并計算出這個最小值。
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平衡問題
?積累與運用
通常取一個矢量三角形與幾何三角形相似,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邊成比例等性質(zhì) 求解,此方法僅適用于三力平衡問題
21.如圖所示,一輕桿通過鉸鏈固定在豎直墻上的O點,輕桿的另一端C用彈性輕繩連接,輕繩的另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的A點。某人用豎直向下、大小為F的拉力作用于C點,靜止時AOC構(gòu)成等邊三角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彈性輕繩的拉力大小可以小于F
B.此時彈性輕繩的拉力大小為2F
C.若緩慢增大豎直向下的拉力,則在OC到達水平位置之前,輕繩AC的拉力增大
D.若緩慢增大豎直向下的拉力,則在OC到達水平位置之前,輕桿OC對C點的作用力減小
22.如圖所示,輕桿AO通過鉸鏈固定在豎直墻壁上的O點,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的B點,另一端與輕桿A端拴接,同時將一個沙桶用輕繩拴在輕桿的A端,平衡時彈簧與輕桿之間的夾角?,F(xiàn)緩慢往沙桶內(nèi)加入細沙,直到彈簧與輕桿之間的夾角小于,則該過程中輕桿中的作用力( )
A.一直增大B.一直減小
C.先減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減小
23.一簡易起重裝置如圖所示,為上端帶有輕質(zhì)定滑輪的豎直固定支架,為質(zhì)量不計的輕桿,桿的一端用鉸鏈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懸掛一重物,輕質(zhì)鋼絲繩連接端并跨過滑輪連接在卷揚機上。開始時,,現(xiàn)使緩緩變小,直到。不計一切阻力,在此過程中( )
A.桿所受的力大小不變B.桿所受的力先增大后減小
C.鋼絲繩受到的力大小不變D.鋼絲繩受到的力逐漸增大
(多選)24.如圖所示,一小球套在豎直固定的光滑圓環(huán)上,在圓環(huán)的最高點有一個光滑小孔,一根輕繩的下端系著小球,上端穿過小孔用力拉住,開始時小球在圓環(huán)最低點的右側(cè)。現(xiàn)緩慢拉動輕繩,使小球沿圓環(huán)緩慢上升一小段距離,對該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qū)p繩的拉力大小不變
B.小球?qū)p繩的拉力大小減小
C.小球?qū)A環(huán)的壓力大小不變
D.小球?qū)A環(huán)的壓力大小減小
動態(tài)平衡問題
25.榫卯結(jié)構(gòu)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家具和其他木制器具的主要結(jié)構(gòu)方式。如圖甲所示為榫眼的鑿削操作,圖乙為截面圖,鑿子尖端夾角為,在鑿子頂部施加豎直向下的力時,其豎直面和側(cè)面對兩側(cè)木頭的壓力分別為和,不計鑿子的重力及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于B.夾角越小,越大
C.夾角越小,越小D.夾角越大,鑿子越容易鑿入木頭
26.如圖所示,三腳架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現(xiàn)將支架張角調(diào)大一些,地面對三角架的作用力將( )
A.不變B.變大C.變小D.無法確定
(多選)27.如圖所示,送水工人用推車運桶裝水,到達目的地后,工人抬起把手,帶動板OA轉(zhuǎn)至水平即可將水桶卸下。若桶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不計,∠AOB為銳角,板OA、OB對水桶的壓力大小分別為F1、F2,保持OB不動,使OA由豎直緩慢轉(zhuǎn)到與OB垂直的過程中( )
A.水桶受到的合力不變
B.F1,F(xiàn)2都在減小
C.F1不斷減小,F(xiàn)2先增大后減小
D.F1先減小后增大,F(xiàn)2不斷減小
(多選)28.如圖,可視為質(zhì)點的螞蟻在半球形碗內(nèi)緩慢從底部經(jīng)a點爬到b點,螞蟻經(jīng)過這兩點所受摩擦力f1、f2和彈力F1、F2的情況是( )
A.B.
C.D.
平衡問題中臨界與極值問題
?積累與運用
常見的臨界狀態(tài):
1)兩接觸物體脫離與不脫離的臨界條件是相 互作用力為0(主要體現(xiàn)為兩物體間的彈力 為0)。
2)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條件為繩中張力達到 最大值,繩子繃緊與松弛的臨界條件為繩中 張力為0。
3)存在摩擦力作用的兩物體間發(fā)生相對滑動 或相對靜止的臨界條件為靜摩擦力達到 最大。
分析方法:
解析法:根據(jù)平衡條件列方程,用二次函數(shù)、三角 函數(shù)以及幾何關(guān)系等求極值
圖解法:若只受三個力,則這三個力構(gòu)成封閉的矢 量三角形,然后根據(jù)矢量三角形進行動態(tài) 分析
極限法:選取某個變化的物理量將問題推向極端 (“極大”“極小”等),從而把比較隱蔽的臨界現(xiàn)象暴露出來
29.如圖所示,P、Q兩本完全相同的物理課本,疊放在足夠長的水平桌面上,所有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每本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若用手在P的右側(cè)擋住P(圖中未畫出),則要將物理課本Q從物理課本P下方沿水平方向抽出,作用在物理課本Q上的水平拉力F不小于( )
A.B.C.D.
30.班上同學(xué)在進行班級文化墻的布置時,用一根長為L的輕質(zhì)細繩將一幅質(zhì)量為m的班級相框?qū)ΨQ地懸掛在墻壁上,如圖所示。已知繩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為相框重力的1.5倍,為使繩不斷裂,相框上兩個掛釘間的間距最大為( )
A.B.C.D.
31.質(zhì)量為m的木塊能夠靜止于傾角為的固定斜面上,現(xiàn)對木塊平行斜面施加大小為(g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恒定水平拉力,使木塊沿斜面勻速運動,如圖所示。木塊在靜止和勻速運動兩種情況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之比為( )
A.B.C.D.
32.如圖所示,輕繩跨過固定在水平桿右端的光滑定滑輪(定滑輪重力不計)栓接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為Mg,方向水平向右
B.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為Mg,方向水平向右
C.輕繩的張力大小為Mg
D.輕繩的張力大小為Mg
(多選)33.圖甲中輕桿的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另一端光滑,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點的細線跨過端系一質(zhì)量為的重物,水平;圖乙中輕桿可繞點自由轉(zhuǎn)動,另一端光滑;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點的細線跨過端系一質(zhì)量也為的重物。已知圖甲中,重力加速度為g,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輕桿中彈力大小為
B.圖乙輕桿中彈力大小為
C.圖甲中輕桿中彈力與細線中拉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沿豎直方向
D.圖乙中繩子對輕桿彈力可能不沿桿
1.圖甲中臺秤的內(nèi)部簡易結(jié)構(gòu)如圖乙所示:托盤A、豎直桿B、水平橫桿H與齒條C固定連在一起,齒輪D可無摩擦轉(zhuǎn)動,與齒條C完全嚙合,在齒輪上固定指示示數(shù)的輕質(zhì)指針E,兩根完全相同的彈簧將橫桿H吊在秤的外殼I上。經(jīng)過調(diào)校,托盤中不放物品時,指針E恰好指在豎直向上的位置。若放上質(zhì)量為m的物體,指針偏轉(zhuǎn)了θ弧度(θ
這是一份③寒假提升練-05 力的合成與分解-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文件包含③寒假提升練-05力的合成與分解教師版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③寒假提升練-05力的合成與分解學(xué)生版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③寒假提升練-04 重力彈力摩擦力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文件包含③寒假提升練-04重力彈力摩擦力教師版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③寒假提升練-04重力彈力摩擦力學(xué)生版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③寒假提升練-03 運動圖像和追及相遇-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文件包含③寒假提升練-03運動圖像和追及相遇教師版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③寒假提升練-03運動圖像和追及相遇學(xué)生版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6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