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量瓶的使用:檢漏、固定規(guī)格、指定溫度
考點一 物質的量濃度及相關計算
考點二 溶液濃度的計算與換算
考點三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知識點1 物質的量濃度
物質的量濃度表示 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也稱為 ,符號為cB。
2.常用單位: 或 。
1.V是溶液的體積,不是溶劑的體積,也不是溶質與溶劑的體積之和。2.n必須是溶質B的物質的量。
知識點2 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比較
以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
以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比值來表示溶液的組成的物理量
w= ×100%
w= (M:摩爾質量;單位:g·ml-1;ρ:密度,單位:g·cm-3)
【例1】某試劑瓶上貼有標簽:“100 mL 1.0 ml·L-1MgCl2溶液”。 下列對該試劑理解正確的是( )A.該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MgCl2、Mg2+、Cl-、H2OB.若取50 mL溶液,其中的c(Cl-)=1.0 ml·L-1C.取該溶液5.0 mL恰好與100 mL 0.1 ml·L-1AgNO3溶液完全反應D.該溶液與100 mL 1.0 ml·L-1NaCl溶液中的c(Cl-)相等
考向1 理解物質的量濃度概念
MgCl2:強電解質,水:弱電解質,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Mg2+、Cl-、H2O、H+、OH-
濃度與溶液的體積無關,c(Cl-)=2c(MgCl2)=2×1.0 ml·L-1=2.0 ml·L-1
n(Cl-)=2.0 ml·L-1×0.005 L=0.01 ml,n(Ag+)=0.1 ml·L-1×0.1 L=0.01 ml,二者以1∶1的比例進行反應
1.0 ml·L-1 NaCl溶液中的c(Cl-)=c(NaCl)=1.0 ml·L-1
1.注意物質溶于水后溶質是否改變
2.不能用水的體積代替溶液的體積 尤其是固體、氣體溶于水,一般根據(jù)溶液的密度進行計算。
【變式訓練】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對0.3 ml·L-1K2SO4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1 L該溶液中含有0.3NA個K+B.1 L該溶液中含有K+和SO42-的總數(shù)為0.9NAC.2 L該溶液中K+的濃度為1.2 ml·L-1D.將0.3 ml硫酸鉀溶于1 L水中,所得硫酸鉀溶液的濃度為0.3 ml·L-1
【解析】在0.3 ml·L-1K2SO4溶液中,c(K+)=0.6 ml·L-1,c(SO42-)=0.3 ml·L-1,則1 L該溶液中所含K+的數(shù)目為0.6NA,K+和SO42-的總數(shù)為0.9NA,A項錯誤,B項正確;物質的量濃度表示的是1 L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其不受溶液體積大小的影響,故2 L 0.3 ml·L-1K2SO4溶液中K+的濃度為0.6 ml·L-1,C項錯誤;體積應為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D項錯誤。
考向2 物質的量濃度及相關計算
A.同濃度的三種物質的溶液:Na2SO4、MgSO4、Al2(SO4)3溶液體積之比為3∶2∶1,則SO42-濃度之比為3∶2∶3
C.將1ml?L-1的NaCl溶液和0.5ml?L-1的BaCl2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忽略溶液體積變化,c(Cl-)=0.75ml?L-1
B.將100mL 5ml?L-1的鹽酸加水稀釋至1L,再取出5mL,這5mL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5ml/L
【例2】(2024?安徽省蕪湖市期中)下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的相關計算正確的是( )
D.標準狀況下,22.4L HCl溶于1L水,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ml?L-1
【解析】A項,假設三種溶液的濃度均為1ml/L,則Na2SO4、MgSO4、Al2(SO4)3溶液中SO42-濃度分別=1ml/L×1=1ml/L、1ml/L×1=1ml/L和1ml/L×3=3ml/L,即濃度之比為1∶1∶3,A錯誤
B項,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則稀釋后鹽酸物質的量濃度=
=0.5ml/L,溶液具有均一性、穩(wěn)定性,所以稀釋后溶液中鹽酸濃度都是相同的,與溶液體積大小無關,5mL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0.5ml/L,B正確
C項,1ml·L-1的NaCl溶液中c(Cl-)=1ml/L×1=1ml/L,0.5ml?L-1的BaCl2溶液中c(Cl-)=0.5ml/L×2=1ml/L,故兩者混合后,不考慮體積的變化,c(Cl-)=1ml?L-1,C錯誤;
D項,1L為水的體積,不是溶液的體積,則溶液體積未知不能計算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D錯誤.
【變式訓練】某同學購買了一瓶“84”消毒液,包裝說明如圖:
凈含量:1000 mL主要成分: 25%NaClO密度:1.19 g·cm-3使用方法:稀釋100倍(體積比)后使用注意事項: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氣中的CO2而變質
根據(jù)以上信息和相關知識判斷,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該“84”消毒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4.0 ml·L-1B.一瓶該“84”消毒液最多能吸收空氣中CO2約為89.6 L(標準狀況)C.取100 mL該“84”消毒液稀釋100倍后用于消毒,稀釋后的溶液中c(Na+)約為0.04 ml·L-1D.參閱該“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體配制480 mL含25%NaClO的消毒液,需要稱量NaClO固體的質量約為143 g
1.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質質量分數(shù)之間的換算
2.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解度(S)的換算(飽和溶液)
3.氣體溶質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和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在標準狀況下,1 L水中溶解某氣體V L,所得溶液密度為ρ,則:
(ρ:g·cm-3),
1.溶液的體積不能用溶劑水的體積和溶質的體積之和來代替,應該用溶液的質量除以溶液的密度;2.兩溶液混合,由于其密度可不相等,所以體積不等于兩混合溶液體積之和。3.物質溶于水后注意看溶質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如Na、Na2O2、NO2、SO3等溶于水,由于它們與水反應,所以溶質發(fā)生了變化。
(1)如用V1、V2、c1、c2分別表示稀釋前后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有 。
(2)如用m1、m2、w1、w2分別表示稀釋前后溶液的質量和質量分數(shù),有 。
(2)兩溶液等體積混合:
同一溶質不同濃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判斷方法:設溶質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w1和w2的兩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w。
(1)兩溶液等質量混合:
a.若溶液中溶質的密度大于溶劑的密度,則w≥ (w1+w2),如H2SO4溶液。
b.若溶液中溶質的密度小于溶劑的密度,則w≤ (w1+w2),如氨水、酒精溶液。
【例1】標準狀況下V L氨氣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為ρ g·mL-1,質量分數(shù)為w,物質的量濃度為c ml·L-1,則下列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
考向1 有關氣體溶于水的濃度計算
D.c=1 000Vρ/(17V+22 400)
C.w=17V/(17V+22 400)
B.w=17c/(1 000ρ)
A.ρ=(17V+22 400)/(22.4+22.4V)
計算氣體溶于水后物質的量濃度的一般思路
C.溶液中c(OH-)= ml·L-1
【變式訓練】在T ℃時,將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設該溶液的密度為ρ g·cm-3,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w,其中含NH4+的物質的量為b ml。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w= ×100%
B.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c= ml·L-1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0.5w
【例2】若以w1和w2分別表示濃度為a ml·L-1和 b ml·L-1的氨水的質量分數(shù),且知2a=b,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2w1=w2 B.2w2=w1 C.w2>2w1 D.w1<w2<2w1
考向2 混合規(guī)律的應用
【解析】根據(jù)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和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換算關系,有:
因為氨水的密度比純水的小,氨水濃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ρ1>ρ2,即w2>2w1
(1)溶質的質量在稀釋前后保持不變,即m1w1=m2w2。(2)溶質的物質的量在稀釋前后保持不變,即c1V1=c2V2。(3)溶液質量守恒,m(稀)=m(濃)+m(水)(體積一般不守恒)。
混合前后: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m混/ρ混,據(jù)此可進行相關計算。
【變式訓練】濃度不等的兩種硫酸溶液等質量混合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a%,而等體積混合后,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b%;濃度不等的兩種氨水等質量混合時,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a%,而等體積混合后,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c%,那么a、b、c數(shù)值的關系是 ( )A.a(chǎn)>b>c B.b>a>c C.c>b>a D.c>a>b
【解析】由混合后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判定規(guī)律知,硫酸溶液密度大于1 g·cm-3, 故b>a;氨水密度小于1 g·cm-3,且濃度越大,密度越小,則c
這是一份第02講 物質的量濃度(課件)-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新教材新高考),共4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02講,物質的量濃度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02講 物質的量濃度(練習)- 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課件+專練(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2講物質的量濃度練習原卷版docx、第02講物質的量濃度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02講 物質的量濃度(課件)-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4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