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莊三家比較閱讀:最有智慧的言說者》教學設計 課型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1.課程標準分析 (1)課標摘錄: 2017版(2020年修訂):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積累文言閱讀經驗,培養(yǎng)民族審美趣味,增進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2)學習目標與內容: (1)選擇中國文化史上不同時期金不同類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進行精讀,體會其精神內涵、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 (2)在特定的社會文化場景中考察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以客觀、科學、禮敬的態(tài)度,認識作品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貢獻。頓英求。 (3)梳理所學作品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識,注意古今語言的異同。 (4)閱讀作品應寫出內容提要和閱讀感受。選擇一部(篇)作品,從一個或多個角度討論分析,撰寫評論。 (5)學習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表達藝術,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教學內容分析 1.閱讀與鑒賞:閱讀本單元的課文,運用《審辯式思維究競是什么》提供的方法審視文本,理解古人深刻的思想,體悟古人的智慧,評價人物與情節(jié),多元解讀文本。 2.表達與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辯論,評選出“最智慧的言說者”;進人文本的具體情境,以更理性、更巧妙的方式參與對話:運用批判性思維評論本單元課文中說理的不嚴密之處和當下傳統文化經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3.梳理、探究與綜合實踐:梳理文言知識,形成文言文學習的個性體驗,觀看傳統文化講座視頻,總結傳統文化經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撰寫以《我為傳統文化經典學習建言8為題目的文章,修改后,嘗試投稿發(fā)表。3.學生學情分析 (1)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論語》中的篇章,有了一定的基礎,課前自學,查找相關背景資料,幫助 理解文章。 (2)由于時代跨越久遠學生對先秦散文的閱讀,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缺少學習熱情 (3)因為缺少生活經驗,對文中的哲學思想處世之道的現實意義的把握較困難 (4)學生個體差異會影響學生對孔孟莊思想的理解領悟和遷移4.學習目標敘寫 學習目標1:誦讀文本,梳理孔孟莊的觀點及論述層次。 學習目標2:結合文中例子,體會語錄體、論辯體、寓言體的表達效果。 學習目標3:小組合作,比較孔孟莊三家思想在治國處世方面的異同,選出最具智慧的言說者 5.評價任務設計 評價任務1:誦讀《侍坐》,結合課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具體分析孔子的形象 [評價標準]能準確讀準字音,把握其中重點文言字詞字義,并精確找出其中描寫孔子言、行、神態(tài)描寫的語句,進而分析出孔子的形象 評價任務2:對比閱讀,比較孟子和孔子(及其弟子)在社會理想、治國理念方面的異同點 [評價標準]通過《齊桓晉文之事》與《侍坐》的比較閱讀分析得出孟子在社會理想、治國理念方面對孔子的繼承和發(fā)展的地方 評價任務3:誦讀《庖丁解?!匪伎嘉幕菥f的“養(yǎng)生之道”和庖丁闡述的解牛之道有什么聯系? [評價標準]通過對莊子寓言體比喻性的把握,明確庖丁解牛中的解牛之道與養(yǎng)生之道的相通性 評價任務4:根據三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比較孔孟莊的處世觀,選出最具有智慧的言說者 [評價標準]能抓取出三篇文章中的主題思想和關鍵詞句進行比較分析,并得出結論 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任務驅動 教師活動1 展示對孔子、孟子、莊子的評價 (1)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作了一個宣言: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xù)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頭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2)孟子的思想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這種社會變革時期的新觀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義精神,至今在我們的思想領域里有著重大影響。 (3)莊子的思想被后人稱之為最早的關注人心靈的哲學。莊子的哲學思想,體現在本文的字里行間,運用寓言表達自己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追求,表達如何立身處世,怎樣在一個不夠理想的生存空間里,讓自己生命的內涵延展得更理想些。以上三位是我們國歷史上的思想大家,并且他們都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世人傳遞輸出他們堅守一生的思想理念。 提出本課主要任務:請同學們評選出你認為最有智慧的言說者學生活動1 觀看,并朗讀前人對孔子、孟子、莊子三人的評價,稍作思考,權衡誰是最具有智慧的言者活動意圖說明: 選出“最有智慧的言說者”是本堂課的主要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學生通過對三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觀點以及文章特點有較為準確清晰的把握。為此,在主任務的背景下,以三篇文章為基本材料設計子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在比較閱讀,最后進行升華評選得出結論。環(huán)節(jié)二:誦讀《侍坐》,分析孔子是如何與學生對話的教師活動2 結合課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具體分析孔子的形象。 參考: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態(tài)度謙和、親切,批評含蓄,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高屋建瓴。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學藝術,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平易近人。一開口說話,就顯得溫文爾雅,打消學生發(fā)言的顧慮,“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充滿對學生的熱愛與期望。 ②因勢利導。孔子針對弟子平時愛發(fā)“不吾知也”牢騷的話,提出“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的問題,針對性強。 ③啟發(fā)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華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覺自己的志向與其他三位差別大,不想發(fā)表意見??鬃颖阏f:“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暢談自己的理想。 ④評價得體。對子路的發(fā)言,“夫子哂之”;對曾晳的發(fā)言,“吾與點也”。當四個學生述志后,孔子進行總結,他高屋建瓴地將他們的發(fā)言上升到“禮治”,上升到與治國有關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導意義。學生活動2 (1)分角色朗讀《侍坐》 (2)找出其中孔子的寓言、行為、神態(tài)等描寫語言,并分析孔子的形象 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抓取文章當中涉及到的孔子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明確孔子的形象特點,是對比比較孔孟莊三人的基礎。為完成本課的主任務作鋪墊。環(huán)節(jié)三:梳理《齊桓晉文之事》,梳理孟子是怎樣說服齊宣王的教師活動3 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fā)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比較孔子(及其弟子)和孟子在社會理想、治國理念方面的異同點。 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仁”的學說,被尊為儒家的第二號圣人——“亞圣”。他在哲學上提出“民貴君輕”為中心的“仁政”主張,哲學上提出“性善論”。 明確:《侍坐》和《齊桓晉文之事》兩篇文章的思想有相通之處,如都重視安養(yǎng)民眾。也有因論說重點不同而形成的差異,如孔子重視“為國以禮”,孟子強調“發(fā)政施仁”。就整體而言,兩篇文章愛“民”望“治”,重“王”輕“霸”,推“仁”講“禮”,比較系統地體現了儒家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其中的許多論斷至今仍為人們認可、重視。 孟子反對武力征服,主張推行王道,而王道的關鍵在于先解決人民的生計問題,然后進行教化。這種主張淵源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即有先“足民”后“禮樂”的提法,但孟子將這種思想闡述得更為細致、具體,勾畫出了一幅美好的政治藍圖——衣食無憂,守禮知義,天下歸心,遠人來附。然而,當時的諸侯醉心于征戰(zhàn)殺伐、武力兼并,盡管如齊宣王、梁惠王等愿意讓孟子陳述自己的主張,卻沒有一個統治者真正愿意踐行;更何況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孟子的主張在當時也是難以實現的。但不得不說的是,現實中的不得施行,并不妨礙孟子的思想光耀后世,成為一代代仁人志士奮力追求的目標,成為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資源。 學生活動3 快速回顧文章內容,默讀 (1)明確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孟子說服對方實行仁政,實現王道 (2) 孟子的中心觀點是什么? 保民而王 (3)面對不同一般的對象和談論話題,孟子如何讓齊宣王心悅誠服的呢? (4)明確孟子的論辯思路: 第一步:聲東擊西 霸道→王道 第二步:請君入甕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感同身受 不忍之心 第三步:因勢利導 不為VS不能、推恩 第四步:旁敲側擊 霸欲危害 第五步:水到渠成 王道舉措 (5)明確孟子在本文的論辯有何特點? 迂回曲折 取譬設喻 “挾泰山以超北海、緣木求魚” 氣勢浩然 從容不迫 (6)依據《侍坐》和《齊桓晉文之事》的內容比較孟子和孔子(及其弟子)在社會理想、治國理念方面的異同點。 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對《齊桓晉文之事》內容的梳理明確孟子論說的核心思想以及孟子論辯的語言藝術,再將其核心理念與孔子的治國理念、社會理想進行比較,分析異同。 環(huán)節(jié)四:思考《庖丁解牛》,文惠君為什么說“得養(yǎng)生焉?”教師活動4 文惠君聽庖丁介紹后,說自己懂得了“養(yǎng)生之道”,“庖丁解牛”和“養(yǎng)生”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你怎么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 明確:如果把解牛之刀看作人的生命,那么牛身體相當于我們所生存的環(huán)境,牛身上的骨骼筋肉纏結之處比喻世事的紛繁復雜,解牛的方法便是養(yǎng)生之道。人生于世,必然要面對、處理各種復雜的事情,所以講究“解牛之法”即“養(yǎng)生之道”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人處理各種復雜的事情,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與社會的良性法則,同時要巧妙地避過種種障礙;遇到困難的事情時,要全神貫注,謹慎應付,問題便會迎刃而解,這樣才可全身養(yǎng)性,盡享天年。 學生活動4 了解莊子及其哲學思想 思考問題:文惠君聽庖丁介紹后,說自己懂得了“養(yǎng)生之道”,解牛之道和這種“養(yǎng)生之道”有什么聯系?這個寓言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對《庖丁解?!分性⒀缘览淼氖崂恚鞔_莊子的處世理念,為環(huán)節(jié)五的比較和選擇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五:小組合作,選出最具智慧的言說者教師活動5 根據三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比較孔孟莊的處世觀,選出最具智慧的言說者 明確:莊子認為,人世間充滿錯綜復雜的矛盾,應該像庖丁解牛一樣,“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間”,像躲避牛身上可能使刀口鈍折之處一樣,躲避那些可能傷害自己的矛盾,順著“天然”的縫隙,游刃有余地處世,這樣才能達到“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的目的。這是與孔孟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積極進取、舍我其誰完全不同的一種人生哲學。它固然有回避矛盾的一面,但也提醒我們不要強行、妄為,仍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啟示,不可一味以“消極哲學”看待。雖然儒、道兩家觀點截然不同,但并無優(yōu)劣高下之分,甚至可以說,無論孔子、孟子還是莊子,最終的目的都是落實到追求人的幸福,只是實現的路徑有所不同罷了。 和其他許多寓言一樣,“庖丁解?!苯o我們你的啟示已經超出了寓言講述者最初的命意范疇: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觀規(guī)律,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善于總結,按照規(guī)律辦事;把握規(guī)律之后,面對具體問題,仍然要敬慎戒懼,才能把事情做好。學生活動5 小組討論,評選出最具智慧的言說者 一名代表,進行發(fā)言總結活動意圖說明:回歸到主任務的問題上,落實本堂課的核心任務 7.板書設計 作業(yè)與拓展學習設計 寫作練習: “以最具智慧的言者——_________”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論述你的觀點,注意引用這三篇文章中的句子和觀點 教學反思與改進(單節(jié)課教與學的經驗性總結,基于學習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進行對比反思,教學自我評估與教學改進設想。課后及時撰寫,突出單元整體實施的改進策略,后續(xù)課時教學如何運用本課學習成果,如何持續(xù)促進學生發(fā)展) 本課的教學設計圍繞“誰是最具有智慧的言說者”者一主問題,將三篇文章組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學生需要在理解文意、掌握孔孟莊三家思想的基礎上對三篇文章的“言說特點”也就是文體特點有所把握,孔子的對話(語錄體)和孟子的問答式(論辯體)以及莊子的故事(寓言體)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思想。那么,哪一種言說方式更加高明,更具有智慧,更能讓人接受是本節(jié)課要學生討論并明確的關鍵點。 值的改進的地方:學生思考的時間還可再充分一些,再比較的過程中問題再簡化一些。課堂互動性還有所欠缺,生生評價、師生評講應并行。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全冊綜合

版本: 人教統編版

年級: 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