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遼寧遼寧·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松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時見。絮起風中,千峰堆玉;鴉翻城角,萬壑鋪銀。無樹飄花,片片繪子瞻之壁①;不妝散粉,點點糝②原憲③之羹。飛霰④入林,回風折竹。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畫冒雪出云之勢,呼松醪⑤茗飲之景,擁爐煨芋,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選自《小窗幽記》)
【注釋】①子瞻之壁: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糝:散開,散落。③原憲:孔子的弟子,安貧樂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濁酒,汁渣混合的酒。
1.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復 (《送東陽馬生序》)
B.畫冒雪出云之勢/恢弘志士之氣 (《出師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銘》)
D.回風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記》)
2.將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四林皆雪,登眺時見。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4.寫出【乙】文中表現(xiàn)作者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語句。
5.【甲】【乙】兩文作者同樣是賞雪,但所寄情感卻不盡相同?!炯住课募帕瓤諘绲囊饩畴[含著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麗鮮活的文字表達了作者的_________。
【答案】1.B
2.(1)接連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2)四周的樹林都是積雪,登高遠眺時時可見。
3.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4.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
5.家國之思; 自然之樂。
【解析】
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一:全,都/數(shù)量詞,一;
B.之:助詞,的/助詞,的;
C.是:這/判斷詞,是;
D.折:折斷/曲折;
故選B。
2.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俱,都;絕,消失。
(2)重點字詞:皆,都;雪,積雪;見,看見。
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筛鶕?jù)句意及語法結(jié)構(gòu)等斷句。翻譯為:愉快地吃飽,然后畫一幅雪景圖,以寄給高僧欣賞。故可斷句為: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4.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根據(jù)“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間,仔細凝視觀覽,以萌生奇思異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要求。據(jù)此回答即可。
5.本題考查文本表達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志趣,同時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明朝)的懷念之情。據(jù)此得出答案:家國之思(故國之思等)。乙文通過描寫雪后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據(jù)此得出答案:自然之樂。
【參考譯文】
參考譯文:(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乙)四周的樹林都被積雪覆蓋,登高遠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樣在風中起舞,山峰積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鴉在城角翻飛,山中萬壑都鋪上了一層銀色。沒有樹木,卻在飄花,片片如同蘇子瞻所描繪的赤壁景色;不用裝點,散落之粉點點如同原憲藜羹中的糝。飛散的雪花飄入林中,強勁的回風折斷竹子,徘徊其間,仔細凝視觀覽,以萌生奇思異想。描繪飄著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喚松子、茶茗的情景。圍著火爐烤山芋,美美地吃飽,隨后畫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給名僧評賞。
(2022·河南·二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節(jié)選自《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為雨雪所阻。然萬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shù)卷書,亦復有少趣。自嘆每有欲往,輒復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魯直④所謂“無處不可寄一夢”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現(xiàn),狀如鹽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順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魯直:即黃庭堅。
6.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________
(2)上下一白 一:________
7.把語段【甲】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8.文中劃線句子是怎樣描寫湖心亭美景的,請簡要分析。
9.語段【甲】和語段【乙】同是寫雪景,但景物特點各有側(cè)重,請寫出其不同點?
【答案】6. 消失 全
7.我劃著一艘小船,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爐火,獨自前往湖心亭賞雪。
8.作者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钡群喚殕渭兊奈淖郑攘葞坠P,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潔淡雅、萬籟無聲的西湖雪景圖,也寫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9.語段【甲】側(cè)重表現(xiàn)雪后西湖之景萬籟無聲、冰天雪地的特點。
語段【乙】側(cè)重表現(xiàn)夜里下雪時雪敲竹子,錚錚有聲,暗窗紅燭,明暗有致,富于詩意的特點。
【解析】
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絕:消失。
(2)句意: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一:全。
7.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有:拏,撐(船);擁,裹、圍;毳,鳥獸的細毛。
8.本題考查對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中“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等數(shù)量詞,運用了白描手法,寥寥幾筆,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了一幅素潔淡雅、萬籟無聲的西湖雪景圖,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也寫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边\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實則以意觀景,并非以眼所見。因作者自己就在船上,以眼而察則不可能達到這種遠觀的視覺效果,以意觀之,則虛實相生,有種“心游萬仞、精騖八極”的超脫與空靈。
9.本題考查文章的對比閱讀。
文段一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意思是: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大雪接連下了幾日之后,湖中連行人、飛鳥的蹤跡都沒有了,側(cè)面體現(xiàn)了西湖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办F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直接描寫湖面一片白茫茫的景象,突出了西湖冰天雪地的特點。
文段二中描寫雪景的句子是“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意思是:大雪敲擊竹子,發(fā)出錚錚的聲音。此句以動寫靜,從聽覺角度,表現(xiàn)夜很靜,雪下得很大。袁中道愛好獨特,喜歡在聆聽大雪敲擊竹子傳來的清脆的聲音?!鞍荡凹t火,任意看數(shù)卷書,亦復有少趣”意思是:暗暗的窗子與紅紅的燭火,任意看數(shù)卷書,也是很有趣的??梢娫械涝谘┮埂鞍荡凹t火”“大雪敲竹”的環(huán)境中安然讀書,悠閑自在,富有詩意。
【參考譯文】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乙】夜間下起了大雪。當時原本是準備乘船到沙市的,竟然被大雪所阻擋了。然而聽著雪珠擊打著竹林發(fā)出的錚錚聲音,暗暗的窗子與紅紅的燭火,隨意地瀏覽一些書,還是能享受到一些樂趣的。常常自己嘆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總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魯直所說“沒有一處不可以寄一夢”。
(三)(2022·山東臨沂·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心已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①,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②夢中初遇洛神③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凈寺④,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簣?zhí)?,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注釋】①昭慶:指西湖北岸的昭慶寺。②東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賦中對洛神之美有極其驚艷的描寫。④凈寺:即西湖南岸的凈慈寺。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
(3)余挐一小舟
1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更有癡似相公者。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①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C.①從武林門而西。 ②學而不思則罔。
D.①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12.下面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皠t心已飛湖上也”中的“飛”字,寫出了一個初游西湖者目奪神搖的內(nèi)心激蕩,遙見塔影凌空,便自心飛神越。
B.寫賞雪,卻寫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只是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則突出了“山”“湖”“好友”齊聚的喜悅。
C.“癡”字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按蠹s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一句寫出了作者對山水的癡迷。
D.《湖心亭看雪》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冻踔廖骱洝繁磉_了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xiàn)出作者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
14.《湖心亭看雪》寫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記》寫的是春天的西湖,試比較兩篇文章在寫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0.(1)還(2)抬(3)撐(船)
11.A
12.B
13.(1)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2)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顏面,柔和的春風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
14.《湖心亭看雪》用簡練樸素,不加渲染的手法寫景(或答出“白描”也可)。
《初至西湖記》連用四個比喻,語言生動,濃墨重彩,描繪了西湖美景。
【解析】
10.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確定詞義。
(1)句意: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更:還。
(2)句意:剛一抬頭,已經(jīng)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舉:抬頭。
(3)句意:我撐著一葉小舟。拏:撐(船)
11.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用法,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A. 者:都是助詞,解釋為“……的人”;
B. 其:代詞,他的/副詞,表示反問語氣。
C. 而:連詞,表示承接/連詞,表示轉(zhuǎn)折
D. 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語氣助詞,表示疑問。
故選A。
1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
B.從甲文的“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可以看出,兩人相遇之時甚是開心,因此寫湖心亭上與金陵人同飲,主要表達幸逢知己之樂。選項中的“只是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表達不妥,故選B。
1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時,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句子時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本題重點詞:
(1)沆碭(hàng dàng):白氣彌漫的樣子。上下一白: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一:全。
(2)娥:美女的黛眉。頰:顏面。綾:綢緞。注意四個短句要翻譯成統(tǒng)一的句式。
1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
從兩個語段中分別找到景色描寫的句子:從《湖心亭看雪》的寫景語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簡單樸素的語言描繪所見之景,使用的是白描手法。而《初至西湖記》的寫景語句連用四個比喻,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語言生動,描繪了西湖美景。
【參考譯文】
甲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文:從杭州武林門向西行走,遠遠看見保俶塔高高聳立在層巒山崖上,心緒早已飛到西湖之上了。午時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就劃著小船進入西湖。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顏面,柔和的春風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抬頭,已經(jīng)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這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繪(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大約好像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經(jīng)歷從這一次開始,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來到凈慈寺,找到弟弟阿賓曾經(jīng)住過的僧房。在歸宿途中,草草領(lǐng)略了六橋、岳墳、石徑塘等景點。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簣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簣兄弟和佛學居士王靜虛來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時間都湊到一起了。
(四)(2022·安徽合肥·二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日,湖中中人鳥聲俱絕。是白更定矣,余舉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性疏脫,不耐羈鎖?!瓝岵∪渝a城,門絕履跡盡日惟以讀書為事。然書淺易者,既不足觀,艱深者觀之復不快人?!瓘偷恼撸普f……每看書之暇,則令朱叟登堂,娓二萬言不絕,然久聽亦易厭。
余語方子公,此時天氣稍暖,登臨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載兒子開與俱行。茶鐺未熱,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極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聲閣遠眺尤佳。眼目之昏聵,心脾之困結(jié),一時遣盡,流連閣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西湖之興,至是益勃勃矣。
(選自袁宏道《游惠山記》,有刪改)
15.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霧凇沆碭 沆碭: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____________
(3)是金陵人,客此 客: ________
(4)然書淺易者既不足觀 不足:____________
(5)而此地去惠山最近 去:____________
16.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2)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
17.[甲]文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的表現(xiàn)手法,描繪了西湖雪景;[乙]文兩段之間運用了________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對山中勝景的喜愛。
18.[甲][乙]兩文共同體現(xiàn)了古代文人怎樣的閑趣?這種閑趣分別體現(xiàn)了張岱和袁宏道怎樣的精神追求?
【答案】15. 白汽彌漫的樣子 哪能 客居 不值得 距離
16.(1)(我)穿著毛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欣賞雪景。
(2)(我)才知道真正使病痊愈的方法,莫過于山水之游。
17. 白描 對比
18.游山玩水。張岱:對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的追求;袁宏道:對不為世俗羈絆、超脫名利的生命本真的追求。( 意思對即可)
【解析】
15.此題考查文言文實詞釋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沆碭:白汽彌漫的樣子。
(2)句意: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焉得:哪能。
(3)句意: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停嚎途印?br>(4)句意:然而,淺易好懂的不值得看。不足:不值得。
(5)句意:而此處離惠山又最近。去:距離。
16.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要點: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準確,尤其注意一些關(guān)鍵詞的特殊用法,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結(jié)合上下文,語句通順,語意、語氣不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詞:擁:裹、圍。毳:鳥獸的細毛。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圍著爐火。
(2)重點詞:始:方,才。愈:使動用法,使……痊愈。逾:超過。
17.此題考查表現(xiàn)手法。白描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xiàn)手法。
根據(jù)甲文“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語言簡練,可知是白描手法。
根據(jù)乙文“然書淺易者,既不足觀,艱深者觀之復不快人”“然久聽亦易厭”先說讀書和聽書都不是很滿足,再“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西湖之興,至是益勃勃矣”寫對山中景色的喜愛??芍菍Ρ仁址?。
18.此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和主旨的理解。
甲文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可作者卻“獨往湖心亭看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說明他癡迷于山水,不隨流,表達了他對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的追求。
乙文由“余性疏脫,不耐羈鎖”“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可見作者對不為世俗羈絆、超脫名利的生命本真的追求。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我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羈絆與束縛。自從我病愈之后,住在無錫,幾乎沒有客人來訪,讀書成了每天惟一所做的事。然而,淺易好懂的不值得看,艱深難解的又不能使人心意爽快。鄰居朱生,是個擅長說書的人,看書之余,我就會請朱生來做客,他總是娓娓道來,一副連續(xù)不倦的樣子,聽久了也覺得厭倦。
我對方子公說,現(xiàn)在天氣暖和,是登臨山水的最佳時節(jié),而此處離惠山又最近。于是,找來一葉小舟,帶著我的兒子開一起出發(fā)了。溫茶的器具還沒熱,我們已經(jīng)到了山下。山中的僧房構(gòu)造精致,迂回曲折,幽遠像深洞。遠望山頂?shù)那锫曢w,景色極佳?;璩恋木?、郁結(jié)的心情,一時間都煙消云散了。流連于閣中,住了兩夜才回去。現(xiàn)在才知道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過于山水之游。于是游覽西湖的興致,愈發(fā)強烈了。
(五)(2022·安徽安慶·二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舟子曰:“登高忘攜酒榼①矣?!兵櫢稍唬骸拔业戎危捹呻[地耳,非專為登高也?!敝圩釉唬骸半x此南行二三里,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②往一游?”余喜。于是舟子導往。村在兩山夾道中。園依山而無石,老樹多極紆回盤郁之勢,亭榭窗欄盡從樸素,竹籬茆③舍,不愧隱者之居。園左有山,山峰直豎,上加大石。旁一青石加榻,鴻干臥其上:“此處仰觀峰嶺,俯視園亭,既曠且幽,可以開樽④矣?!币蚶圩油?,或歌或嘯,大暢胸懷。
(選自沈復《浮生六記》卷四,有刪改)
注:①酒榼:可帶的貯酒器。②盍:同“何”,為什么。③茆:同“茅”,茅草。④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鏤空,中間可點火對器中的酒加熱。
1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湖中人鳥聲俱絕
(2)客此
(3)亭榭窗欄盡從樸素
(4)園依山而無石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獨往湖心亭看雪。
(2)我等之游,欲覓偕隱地耳,非專為登高也。
21.【甲】【乙】兩文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均有所不同,甲文用_________的手法寫景,出語自然,明白如話,不夸張,不藻飾,景中隱含著淡淡的故園之思;乙文偏重________的表達方式,直述其事,表達了作者對__________的熱愛。
22.結(jié)合畫線句說說兩篇文章各自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案】19.(1)絕:消失(2)客,客居(3)盡:全,全部(4)而: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但是”
20.(1)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我們此次出游,想要尋覓歸隱棲居之地,不是專門登高的。
21. 白描 記敘 自然
22.從“獨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張岱特立獨行(獨立不羈)。從“因拉舟子同飲,或歌或嘯,大暢胸懷?!笨梢钥闯鲎髡呗市院婪牛ㄓH和直率)。
【解析】
1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翻譯。
(1)句意: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絕:消失。
(2)句意: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3)句意:亭臺窗榭欄桿一派素樸。盡:全,都。
(4)句意:園林依山但是卻沒有石頭。而:表轉(zhuǎn)折,卻。
20.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還要抓住關(guān)鍵字詞。本題關(guān)鍵字詞:
(1)獨:單獨。往:前往,去。
(2)我等:我們。覓:尋找。專:專門。
2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
甲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nèi)匀桓惺艿阶髡邇?nèi)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乙文以平實的文字,記敘了一次游玩的經(jīng)歷,采用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記敘;通過“園依山而無石,老樹多極紆回盤郁之勢,亭榭窗欄盡從樸素,竹籬茆舍”“園左有山,山峰直豎,上加大石”描寫幽靜典雅的山中美景,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好河山的喜愛,以及與志同道合之人同游的喜悅之情。
22.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
甲文根據(jù)“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往”一詞可以看出作者獨自一人前去西湖賞雪。甲文根據(jù)“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西湖經(jīng)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傲岸自持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獨立不羈性格。
乙文根據(jù)“園依山而無石,老樹多極紆回盤郁之勢,亭榭窗欄盡從樸素,竹籬茆舍”,不愧隱者之居。“園左有山,山峰直豎,上加大石”分析,作者著大量筆墨描寫村中景物,可以看出他對景色的喜愛,對自然的熱愛;根據(jù)“因拉舟子同飲,或歌或嘯,大暢胸懷”可知,作者親和直率。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船夫(看見我們)說:“登山忘記把貯酒器帶上了?!兵櫢苫氐溃骸拔覀兇舜纬鲇?,想要尋覓歸隱棲居之地,不是專門登高的。”船夫說:“經(jīng)過此地向南行走三里,我有姓范的表親就住在這個村里,為什么不前往一游?”我大喜。于是船夫便帶我們前往。村子在兩山之間的夾道中。園林依山但是卻沒有石頭,老樹大多呈現(xiàn)盤曲紆回的樣子,亭臺窗榭欄桿一派素樸,竹籬笆和茅草搭的房子,不愧是歸隱的人的居住之地。園子左邊有山,山峰挺直,頂上疊加巨石。山旁有一塊床榻形狀的大青石,鴻干躺在上面說:“此地仰視可以看見峰嶺,俯視可以欣賞園林亭臺,既高曠又幽靜,可以一醉方休了?!庇谑蔷脱洗蚺c我們共飲,(三人)有時唱歌有時長嘯,暢飲開懷。
(六)(2022·安徽·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松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時見。絮起風中,千峰堆玉;鴉翻城角,萬壑鋪銀。無樹飄花,片片繪子瞻之壁①;不妝散粉,點點糝②原憲③之羹。飛霰④入林,回風折竹。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畫冒雪出云之勢,呼松醪⑤茗飲之景,擁爐煨芋,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選自《小窗幽記》)
【注釋】①子瞻之壁: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糝:散開,散落。③原憲:孔子的弟子,安貧樂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濁酒,汁渣混合的酒。
2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_
(2)畫冒雪出云之勢 之:____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__
(4)回風折竹 折:____________
24.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四林皆雪,登眺時見。
25.【甲】【乙】兩文作者同樣是賞雪,但所寄情感卻不盡相同。【甲】文寂寥空曠的意境隱含著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麗鮮活的文字表達了作者的____________。
26.寫出【乙】文中表現(xiàn)作者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語句。
【答案】23. 全,都 助詞,的 這 折斷
24.(1)接連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2)四周的樹林都是積雪,登高遠眺時時可見。
25. 家國之思 自然之樂
26.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
【解析】
23.此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解釋。
(1)句意:上上下下一片雪白。一,全,都;
(2)句意:描繪飄著雪冒出云彩的景致。之,助詞,的;
(3)句意:這天初更時分。是,指示代詞,這;
(4)句意:強勁的回風折斷竹子。折,折斷。
24.本題考查句子翻譯。作答時需遵循“字字落實,意譯、直譯相結(jié)合,意譯為主”的原則。本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有:
(1)俱,都;絕,消失。
(2)皆,都;雪,積雪;見,看見。
25.本題考查文本表達情感。
第一空甲文情感:“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和“霧松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獨往湖心亭看雪”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志趣,“崇禎五年”選用的是明朝年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明朝)的懷念之情。據(jù)此得出答案:家國之思(故國之思等)。
第二空乙文情感:“絮起風中,千峰堆玉;鴉翻城角,萬壑鋪銀。無樹飄花,片片繪子瞻之壁;不妝散粉,點點糝原憲之羹。飛霰入林,回風折竹”生動地描寫雪后的美麗景色,“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表達了作者對所見美景的沉醉與流連,自然流露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據(jù)此得出答案:自然之樂。
26.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的意思為“徘徊其間,仔細凝視觀覽,以萌生奇思異想”可知此句寫出作者觀賞雪景時沉醉流連的情感,因此本題作答為: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我的一葉小舟,和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乙】四周的樹林都被積雪覆蓋,登高遠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樣在風中起舞,山峰積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鴉在城角翻飛,山中萬壑都鋪上了一層銀色。沒有樹木,卻在飄花,片片如同蘇子瞻所描繪的赤壁景色;不用裝點,散落之粉點點如同原憲藜羹中的糝。飛散的雪花飄入林中,強勁的回風折斷竹子,徘徊其間,仔細凝視觀覽,以萌生奇思異想。描繪飄著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喚松子、茶茗的情景。圍著火爐烤山芋,美美地吃飽,隨后畫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給名僧評賞。
(七)(2020·廣西柳州·二模)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湖心亭看雪》張岱)
【乙】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滿井游記》袁宏道)
27.對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28.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波色乍明 乍出于匣也
B.若脫籠之鵠 如倩女之靧面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癡似相公者
D.余拏一小舟 上下一白
29.下面對【甲】【乙】兩文中劃橫線句子的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余強飲三大白而別。翻譯: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分別了。
B.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翻譯: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
C.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翻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有這個官職吧。
D.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翻譯:柳條有舒展開的,沒舒展開的,柔嫩的梢頭像一件披風披在柳樹上。
30.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文。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1.甲、乙兩文在寫景的同時,都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說說你從這兩篇文章中分別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案】27.A
28.C
29.D
30.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
31.答案要點:甲文(1)表達了作者閑適恬靜、遠離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3)表達了作者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4)寄托了作者對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嘆。
乙文(1)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懷。(2)表現(xiàn)作者淡泊名利,注重親近大自然的愉悅心情。(3)表現(xiàn)了作者對都市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4)表現(xiàn)了作者不因官小職閑而懊喪,反而慶幸自己有游樂時間的達觀個性。
【解析】
2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文言斷句標準以及句子的意思來分析。
A.根據(jù)“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意思“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以及文言斷句判斷標準“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可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正確斷句應為:湖中/人鳥聲俱絕;
故選A。
2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剛剛/突然;
B.結(jié)構(gòu)助詞,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C.兩個“更”的意思都是“還”;
D.數(shù)詞,與“小舟”連用可解釋為“一葉”/全;
故選C。
29.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翻譯的時候應注意句子里的重點字詞。
D.將:將要。舒:舒展。未舒:還沒有舒展。柔梢:柔軟的梢頭。披風:迎著風。因此本句的翻譯應為: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散開;
故選D。
30.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和句式:
始:才。知:知道。未始:未嘗,未曾。第一處的“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是省略句,完整的應是“(余)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居:居住。者:……的人。第二處的“之”:代詞,代指“郊田有春”。也:句末語氣詞。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省略句和賓語前置句,正確的應是“而居(于)城者未知之也”。
31.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注意通讀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思想感情。
甲:根據(jù)“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西湖經(jīng)歷三天大雪后,人聲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的冷寂來。而作者劃一葉小舟,偏偏選擇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及與眾不同的情趣,“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這個“癡”字從舟子的口中說出,也側(cè)面體現(xiàn)了作者的遺世獨立、閑適恬靜、遠離世俗的雅趣;
《湖心亭看雪》是在明亡后寫的,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xiàn)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根據(jù)原文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可知,作者依舊用故國的時間和地名,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明朝)的懷念之情;
根據(jù)“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一人獨行于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徹悟之感,因此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故國深深的眷戀以及故國不在的感傷情懷;
再聯(lián)系原文“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币缓?、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gòu)成富有意境的藝術(shù)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zhì),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tǒng)一與和諧,同時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人生渺茫的慨嘆;
乙:“土膏微潤”,寫冬去春來大地解凍復蘇的情景,簡練而傳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寫天氣轉(zhuǎn)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麥田淺鬣寸許”,寫麥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準確而生動。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無不滲透了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對自然界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可知,則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懷;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可知,作者在此處側(cè)面表達了官場生活的乏味,由此體現(xiàn)出作者對官場的厭惡;雖然自己目前的的官位不高,但是很悠閑,閑暇之余可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景,身心頓感舒暢,體現(xiàn)出作者淡泊名利,向往大自然,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作者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br>【乙】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冬天余下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刮起,刮起就飛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cè)诨?,波光才剛剛開始明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樣子,好像明鏡新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光亮,(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髻寰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散開,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旺盛,(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然而走路就汗流浹背。舉凡(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一切動物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不會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能無拘無束瀟灑在山石草木之間游玩的,恐怕只這個職位了。而此地正好離我近,我將從現(xiàn)在開始出游,怎能沒有記述?(這是)明萬歷二十七年二月啊。
(八)(2022·廣西·南寧市一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節(jié)選自《陶庵夢憶》卷三)
【乙】
出西直門,過高梁橋,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夾道皆古柳,參差掩映,澄湖百頃,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與波光上下。遠見功德古剎及玉泉亭榭,朱門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綴發(fā)。湖中菰蒲②零亂鷗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④而歸,由青龍橋縱轡堤上。晚風正清,湖煙乍起,嵐?jié)櫲绲?,柳嬌欲狂,顧而樂之,殆不能去?br>(節(jié)選自《檀園集》卷八)
【注釋】①匌匒(gé dá):重疊的樣子。②(gū)蒲:水生植物。③信宿:連宿兩夜。④垮蹇(jiǎn):騎著蹇驢或駑馬。
32.運用所提示的方法,解決本文的文言疑難字詞。
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湖中菰蒲/零亂歐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
B.湖中菰蒲零亂/歐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
C.湖中菰蒲/零亂歐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
D.湖中菰蒲零亂/歐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
34.下面對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開篇寫出了雪后西湖寧靜清遠的景色,一個“絕”字從冰天雪地、萬籟無聲中透露出寒意,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做鋪墊。
B.乙文作者寫游西山途經(jīng)之地,用“掩映”“渺然”“綴發(fā)”“零亂”“翩翻”等一系列極富美感的詞語,勾畫出一幅充滿野趣的江南圖畫。
C.甲乙兩文都用白描手法簡筆勾勒景物,如甲文中“一痕”“一點”,乙文中“湖煙乍起,藍潤如滴”,語言樸素淡雅,耐人尋味。
D.甲乙兩文都寓情于景,甲文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特點,描寫了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曠,借景抒情;乙方用擬人筆法寫柳態(tài),景與情同至相生。
35.把【甲】【乙】文段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2)夾道皆古柳,參差掩映。
36.甲乙兩文都記敘了作者觀賞風景的過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試分析兩文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32. 消失 ……的樣子 ②視;看
33.B
34.C
35.(1)我盡力飲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
(2)道路兩旁都種著古老的柳樹,參差不齊,互相遮掩襯托。
36.甲文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后,劃小舟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特立獨行,不隨流俗的高潔情懷和豪爽率真、瀟灑超脫的生活態(tài)度。當時已是清朝,作者仍用“崇禎五年”來紀年,暗示了自己對前朝和曾經(jīng)的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乙文情感比較單一,作者通過描寫西山的建筑、湖泊、樹木、山峰等美景,“顧而樂之,殆不能去”,表達了作者對西山美景的贊美,陶醉于美景之中,怡然自得,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32.絕:分析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可知,在兩縷絲線的中間各加一短橫,表示將絲線割成兩段??芍敖^”的本義是斷,引申為消失。湖中人鳥聲俱絕:湖中人聲和鳥叫聲都消失了。
然:燁然若神人:光鮮亮麗的樣子如同神人。然:……的樣子。一望渺然:一眼望去十分遼闊。
顧:顧而樂之:我四處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樂。顧,視,看。故選②。
33.考查斷句。句意為:湖中有點點水草,水鳥一上一下地飛翔,如同在江南的圖畫之中。“湖中菰蒲零亂”的主語是菰蒲。“歐鷺翩翻”的主語是歐鷺?!叭缭诮袭媹D中”省略了主語游人。故斷句為:湖中菰蒲零亂/歐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故選B。
34.C.乙文中“湖煙乍起,藍潤如滴”句意為:湖中波光乍起,山間霧氣濕潤得像要滴水?!罢稹币辉~生動形象?!八{潤如滴”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此句不是白描。故選C。
3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余,我;強,勉強,盡力;三大白,三大杯酒;而,表順承,就;(2)夾道,道路的兩邊;皆,都;掩映,遮掩映襯。
36.考查文章主旨。
甲文:根據(jù)“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于大雪三日之后,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獨”表現(xiàn)了作者特立獨行,清雅高潔的不俗志趣與豪爽率真、瀟灑超脫的生活態(tài)度。根據(jù)“崇禎五年十二月”可知,當時已是清代,作者還用明代的年號?!皢柶湫帐希墙鹆耆恕碧匾恻c明兩人是南京人,南京是明代舊都,這兩處表現(xiàn)了作者的故國哀思。
乙文:乙文以寫景為主,描寫了清澈的湖水、參差的柳樹、重疊的山峰、古剎與亭榭、湖中水草與水鳥、晚風、山間的云氣,極寫景致之美?!邦櫠鴺分?,殆不能去”直接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此地美景的贊美與留戀之意。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從西直門出去,經(jīng)過高梁橋,大約十里路,就到了元君祠。轉(zhuǎn)而向北走,有十里平坦的河堤,道路兩旁都種著老柳樹,參差不齊,互相遮掩襯托,清澈的湖水大約有數(shù)百頃,一眼望去十分遼闊。西山山峰重重疊疊,隨著波光蕩漾。遠處可以看見功德古剎和玉泉亭榭,有朱紅色的門和碧綠的琉璃瓦,青綠的樹林和翠綠的山峰互相呼應。湖中有點點水草,水鳥一上一下地飛翔,如同在江南的圖畫之中。我連著在金山及碧云寺、香山寺待了兩天,第二日就騎驢回去。我放開韁繩,由青龍橋縱行湖堤上,晚風習習,湖中波光乍起,山間霧氣濕潤得像要滴水,柳條瘋了似地搖擺,我四處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樂,幾乎不想離去。
方法
詞語
示例
加點字意義
字源法
湖中人鳥聲俱絕
(1)______
遷移法
一望渺然
燁然若神人
(2)______
查字典
顧而樂之
①回頭,回頭看。②視,看。③只是。④但是:反而。
(3)______

相關(guān)試卷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雖有嘉肴》對比閱讀(含解析):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雖有嘉肴》對比閱讀(含解析),共24頁。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小石潭記》對比閱讀(含解析):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小石潭記》對比閱讀(含解析),共27頁。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記承天寺夜游》對比閱讀(含解析):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記承天寺夜游》對比閱讀(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文中劃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送東陽馬生序》對比閱讀(含解析)

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送東陽馬生序》對比閱讀(含解析)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愛蓮說》對比閱讀(含解析)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愛蓮說》對比閱讀(含解析)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誡子書當堂達標檢測題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誡子書當堂達標檢測題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13* 湖心亭看雪課時練習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13* 湖心亭看雪課時練習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