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逐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某①啟:仆②四居?xùn)|坡③,作陂④種稻。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昨日一牛病幾死,牛醫(yī)不識其狀,而老妻識之,曰:“此牛發(fā)豆斑瘡⑤也法當(dāng)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謂仆謫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猶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發(fā)公千里一笑。
蘇軾《與章子厚》
[注釋]①某:指章子厚,蘇軾友人,北宋大臣,博學(xué)善文,當(dāng)時在京謀官。②仆:對自己的謙稱。③東坡:位于湖北黃岡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瘡:形如豆斑的癤。⑥黑牡丹:牛的戲稱。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庭下如積水空明( )
(2)勿謂仆謫居之后( )
2.文中劃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此牛發(fā)豆斑瘡/也法當(dāng)以青蒿粥啖之
B.此牛發(fā)豆斑瘡也/法當(dāng)以青蒿粥啖之
C.此牛發(fā)豆斑瘡也法當(dāng)/以青蒿粥啖之
D.此牛發(fā)/豆斑瘡也法當(dāng)以青蒿粥啖之
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
4.讀完[甲][乙]兩文,你認(rèn)為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具體分析。
【答案】1. (1)形容水的澄澈(或“澄澈”) (2)貶謫,流放
2.B
3.(1)張懷民也沒有睡覺,(兩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我)有五十畝田,自己耕田妻子養(yǎng)蠶,姑且以此來生活。
4.蘇軾是一個能在逆境中保持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與堅守以及曠達(dá)樂觀的人。同是在貶官境遇中,甲文中蘇軾能與同是貶官的張懷民悠閑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乙文中蘇軾以過著男耕女織的村居生活為樂,甚至把病牛戲稱為“黑牡丹”。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
(1)句意為: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彰鳎盒稳菟某纬海ɑ颉俺纬骸保?;
(2)句意為:不說我被貶謫之后的日子。謫:貶謫,流放;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筛鶕?jù)句意及語法結(jié)構(gòu)等斷句。翻譯為:這只牛發(fā)的是痘斑瘡,按照方法應(yīng)當(dāng)用青蒿熬粥喂給他吃。據(jù)此可斷句為:此牛發(fā)豆斑瘡也/法當(dāng)以青蒿粥啖之。故選B。
3.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寢,睡,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2)重點字詞:身耕,親自耕種;妻蠶,妻子養(yǎng)蠶;聊,姑且。
4.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聯(lián)系寫作背景分析?!队洺刑焖乱褂巍穼υ乱咕吧髁嗣烂蠲枥L,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念無與為樂者,逐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dá)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xiàn)了他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杜c章子厚》中蘇軾以輕松灑脫的文字,饒有興致地向友人講述村舍瑣事趣事,借以傾吐自己領(lǐng)略鄉(xiāng)間生活情趣后的閑逸與欣喜。尤其信末作者把牛戲稱為“黑牡丹”,并移花接木,巧換概念,風(fēng)趣而幽默。不過在他閑適的田園之趣里,隱含了一顆更加矛盾與苦痛的心靈。據(jù)此分析,蘇軾是一個能在逆境中保持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與堅守以及曠達(dá)樂觀的人。
【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乙)章子厚公親啟:我居住在東坡之上,放水種植稻子,有四五十畝稻田,我親自耕種,我的妻子養(yǎng)殖蠶,姑且以此來生活。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幾乎死去,獸醫(yī)不了解癥狀,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癥狀,說“這只牛發(fā)的是痘斑瘡,按照方法應(yīng)當(dāng)用青蒿熬粥喂給他吃?!辈捎盟姆椒ǚ浅R娦?。不說我被貶謫之后的日子,我是總是把自己當(dāng)做田間的老頭。我的妻子還能解決黑牡丹的疾病。說到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
(二)(2022·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曠達(dá)豪放蘇東坡”專題學(xué)習(xí)活動,老師選擇了蘇軾的三篇作品進(jìn)行專題閱讀,請完成下面小題。
【甲】
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乙】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穎移揚,過濠、壽、楚、泗等州,所至麻麥如云。臣每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問父老,皆有憂色,云:“豐年不如兇年。天災(zāi)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口,猶可以生。若豐年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在身,則人戶求死不得?!毖杂櫆I下,臣亦不覺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聞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蔽舫2恍牌溲砸越裼^之殆有甚者。水旱殺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節(jié)選自《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
5.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蘇軾自夸身上雖穿著粗衣劣布,但因為飽讀詩書而氣質(zhì)高雅。
B.頷聯(lián)“踏槐花”源自“槐花黃,舉子忙”俗語,指學(xué)子忙于春游活動。
C.頸聯(lián)寫董傳身處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
D.尾聯(lián)意為相信董傳定能金榜題名,春風(fēng)得意,表達(dá)了對董傳的期許和祝愿。
6.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月色入戶____________
(2)親入村落____________
(3)臣亦不覺流涕____________
(4)臣竊度之____________
7.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天災(zāi)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口,猶可以生。
9.“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廣為傳誦,請你談?wù)劇皻狻焙汀霸姇钡年P(guān)系。
10.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請你結(jié)合乙、丙兩文寫出對“樂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答案】5.D
6.門 親自 眼淚 揣測,估量
7.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
8.(1)庭院的地面好像積滿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相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2)天災(zāi)流行,百姓雖然缺少糧食,儉省吃穿用度,還可以活下去。
9.“氣”指氣質(zhì)或精神氣色,詩書可以培養(yǎng)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氣質(zhì),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10.①作者在寫作乙文時,是被貶黃州期間,正是人生失意之時,但文中無一處有悲凄可憐之態(tài),反而隨緣自適,“欣然”邀友賞月,透露出豁達(dá)樂觀的天性。②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當(dāng)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繳欠債難于活命而落淚時,“亦不覺流涕”,并將情況如實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憂,和“黎民百姓”憂戚與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解析】
5.A.“蘇軾自夸”有誤。這兩句詩贊揚董傳雖然貧窮,但勤于讀書,因此精神氣質(zhì)非同常人。
B.“指學(xué)子忙于春游活動”有誤?!盎被S,舉子忙”俗語,槐花落時,也就是舉子應(yīng)試的時間了,后因稱參加科舉考試為“踏槐花”。
C.“董傳身處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有誤。頸聯(lián)寫董傳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jī)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這兩句詩是蘇軾鼓勵董傳的話,有錢沒錢不是問題,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時什么都會有。
故選D。
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月光從門戶照進(jìn)來。戶:門;
(2)句意為:親自進(jìn)入村莊。親:親自;
(3)句意為:我也忍不住落淚。涕:眼淚;
(4)句意為:我私下揣測。度:揣測,估量;
7.本題考查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
本句話的意思:過去我常常不信這話,根據(jù)現(xiàn)在(情形)看,大概比這更嚴(yán)重?!拔舫2恍牌溲浴迸c“以今觀之/殆有甚者”有轉(zhuǎn)折之意?!耙越裼^之”的結(jié)果是“殆有甚者”。故斷句為: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
8.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空明,清澈透明。藻,藻類植物。荇,荇菜。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橫,交錯縱橫。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dāng)于“大概”,這里解釋為‘原來是’。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
(2)重點字詞:雖,雖然。乏,缺少。猶,還。
9.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案褂性姇鴼庾匀A”的意思是:胸中有學(xué)問氣質(zhì)自然光彩奪人。據(jù)此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學(xué)識豐富,見識廣博的話,這樣的人不需要刻意裝扮,就會由內(nèi)而外產(chǎn)生出一種氣質(zhì)。
10.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據(jù)乙文內(nèi)容可知,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dá)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xiàn)了他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據(jù)此可知,他是一個“樂天派”。
根據(jù)丙文“臣每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問父老,皆有憂色……言訖淚下,臣亦不覺流涕”可知,蘇軾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當(dāng)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繳欠債難于活命而落淚時,他也落淚。
根據(jù)“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可知,蘇軾將情況如實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憂。據(jù)此分析,蘇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參考譯文】
(甲)生活當(dāng)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xué)問氣質(zhì)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诖餂]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荚嚨弥腥匀豢梢韵蚴浪椎娜藗兛湟?,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丙)我從潁州到揚州,經(jīng)過濠、壽、楚、泗等地方,所到之處遍地都是麻和麥子(豐收景象)。我常常摒退身邊的人,親自進(jìn)入村莊。(我)詢問父老鄉(xiāng)親,(他們)臉上都有憂慮的神色,說:“豐收的年頭還不如災(zāi)荒的年頭。天災(zāi)流行,百姓雖然缺少糧食,儉省吃穿用度,還可以活下去。如果是豐收的年頭,(官府)催繳積累的欠債,一群官府小吏上門,枷棒打在身上,一家人求死不能?!闭f完流下眼淚,我也忍不住落淚。(我)又到別的地方,看到很多流亡的百姓……
我聽過孔子說:“苛酷的統(tǒng)治比老虎還兇猛?!边^去我常常不信這話,根據(jù)現(xiàn)在(情形)看,大概比這更嚴(yán)重。水災(zāi)旱災(zāi)傷害百姓,比老虎兇猛百倍;然而百姓害怕催繳欠債,竟然比畏懼水災(zāi)旱災(zāi)更厲害。我私下揣測,每州催繳欠債的士卒,不少于五百人。拿整個天下的情況來說,這就是有二十多萬的虎狼散落在民間,百姓怎么能夠安心生活呢?朝廷的仁政怎么能夠?qū)崿F(xiàn)呢?
(三)(2022·河南南陽·三模)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小題。
(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二)
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致足下前……
今俟罪潯陽,除盥櫛①食寢外無余事,因覽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卷得意,忽如會面,心所畜②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萬里也。既而憤悱之氣,思有所濁,遂追就前志,勉為此書,足下幸試為仆留意一省。
(節(jié)選自白居易《與元九書》,有刪改)
注:①盥櫛(ɡuàn zhi):梳洗。②畜:蓄積,儲藏。
1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
A.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 通俗易解
B.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功成名遂 遂心如意
C.懷民亦未寢 廢寢忘食 寢食難安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飲少輒醉 少不更事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3.語段(一)中“念無與為樂者”中的“念”字具有怎樣的作用?請作簡要賞析。
14.蘇軾與張懷民,白居易與元九是兩對好友,你更欣賞哪對好友的相處之道?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發(fā)?
【答案】11.C
12.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13.①“念”字下筆輕淡,實則意味深長,引出下文。②表現(xiàn)出作者的心理活動,由歡欣轉(zhuǎn)入思考,情感也顯得跌宕起伏。
14.示例一:更欣賞蘇軾與張懷民。蘇軾雖處貶謫中,但超脫于物喜己悲,興來即往尋伴;張懷民不因世俗炎涼而生嫌隙,有呼即應(yīng)。二人夜游而樂,自在閑適,這種感情難能可貴。
示例二:更欣賞白居易與元九。白居易遭到貶謫,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瀏覽文章并有所收獲;元九時常通過書信與白居易交流,以寬慰朋友,兩人感情深厚,精神相契。這種境界,令人心向往之。
【解析】
11.A.解開/了解/明白;
B.于是/成就/順;
C.都譯為“睡覺”;
D.缺少/數(shù)量少/年紀(jì)輕;
故選C。
12.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為水生植物;交橫,交錯縱橫;蓋,大概是。
13.
本題考查語句理解。
(一)文“念無與為樂者”意思是:考慮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澳睢庇小翱紤]、想到”之意;作者感受到月色的美好先是“欣然”,內(nèi)心愉悅,爾后轉(zhuǎn)入“思考”,表現(xiàn)出作者心思的轉(zhuǎn)變,情感富有變化,使文章跌宕起伏;聯(lián)系后文“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可知,正是有了前文的“念(考慮)”,才有了后文的尋友賞月,“念”字意味深長,引出下文。
14.
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及拓展延伸。
(一)文:背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聯(lián)系“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可知,蘇軾被貶此地,感受到月色美好便尋友賞月,隨性而為,率性灑脫,超脫于物喜己悲,內(nèi)心曠達(dá);“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寫懷民與蘇軾相伴,在院中散步賞景,張懷民未因世態(tài)變化而冷落蘇軾,兩人月夜閑庭信步,自在閑適,足見兩人友誼深厚,令人欽羨。
(二)文:(二)文選自白居易《與元九書》,是白居易寫給元九的書信;第一段“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第二段“今俟罪潯陽,除盥櫛食寢外無余事,因覽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卷得意,忽如會面,心所畜者”,寫元九時常通過書信與白居易交談,寬慰友人,感情真摯,精神契合;在白居易被貶后,沒有抑郁滿懷,而是讀元九以前的書信,每讀一遍便有新的收獲,他們的情誼不受時空的限制,令人欽羨。明確觀點,再結(jié)合對應(yīng)的內(nèi)容談理由即可。
【參考譯文】
(二)自從你被貶到江陵府到現(xiàn)在,你贈送和酬答我的詩已近一百首了。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詩,又理解了你這番意圖,也就常常想要回答來信,送到你的面前……
現(xiàn)在被貶調(diào)到潯陽任職,除去起居飲食之外,沒有別的事可做,于是就瀏覽你到通州去時留下的二十六軸新舊文章,開卷閱讀領(lǐng)會其中的含意,真好像和你會面談心一樣。我長時蓄積于內(nèi)心的想法,便想一吐為快,常常感覺你還在面前,竟忘記了你是在遙遠(yuǎn)的通州。沒過多久,我心里怨恨的感情(想要有所發(fā)泄),思緒很亂,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寫了這封信。希望有幸讓您試著為我用心看一看。
(四)(2022·遼寧沈陽·二模)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甲】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春夜宴從弟①桃花園序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②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③假我以文章④。會桃花之芳園,序⑤天倫之樂事。群季⑥俊秀,皆為惠連⑦;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⑧。
【注釋】①從弟:堂弟。②以:原因。③大塊:大自然。④文章:繽紛的色彩。⑤序:通“敘”。⑥群季:諸弟。兄弟長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稱弟。⑦惠連:南宋時文學(xué)家謝惠連,謝靈運之弟。⑧金谷酒數(shù):《金谷詩序》記載的宴飲的慣例,罰酒三杯。
15.選出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出師表》)
B.會桃花之芳園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C.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D.飛羽觴而醉月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1)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2)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17.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
18.回答問題。
甲乙兩文均融敘事、寫景、議論于一爐,一個“夜游”,一個“夜宴”。蘇軾以A_______排遣悲涼,李白以B_______抒發(fā)雅懷。境遇不同,心態(tài)也不同,甲文中最能表達(dá)作者復(fù)雜心境的一個詞語是C_______,兩文作者共同的人生態(tài)度是;D_______(AD用自己的話概括,BC用文中的詞句。)
【答案】15.B
16.(1)天地,是萬物的客舍。
(2)況且溫暖的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繽紛的色彩借給我。
17.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
18. 賞月(散步) 佳詠 閑人 豁達(dá)樂觀、熱愛生活(自然)
【解析】
15.A.副詞,確實/形容詞,忠良;
B.都為動詞,都譯為“相聚”;
C.動詞,是/介詞,對、向;
D.表順承,可不譯/表轉(zhuǎn)折,但是、卻;
故選B。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本句為判斷句;之:的;逆旅:客舍;
(2)況:況且;陽春:指溫暖的春天;召:召喚;以:用;煙景:艷麗景色,美麗的景色;大塊:大自然;假:借;文章:繽紛的色彩。
1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
“光陰者”為主語,在主語后應(yīng)斷一處;“也”為句末虛詞,應(yīng)在“也”后斷一處;
故斷為: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
18.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
第一空:根據(jù)【甲】文“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蘇軾見月色美好于是尋找好友張懷民一同到院中散步賞月以排遣內(nèi)心的悲涼。
第二空:【乙】文“不有佳詠,何伸雅懷?”意思是: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以反問的語句表達(dá)李白內(nèi)心的想法,即要通過吟詠好詩來抒發(fā)自己高雅的情懷,應(yīng)用原文“佳詠”一詞填空。
第三空:【甲】文最能表達(dá)作者復(fù)雜心境的一個詞語是“閑人”,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蘊含著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兩人漫步中庭,賞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下之景,又是悠閑的。結(jié)尾自比“閑人”,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dá)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
第四空:【甲】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dá)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被貶此地,見月色美好,于是尋找好友張懷民一同到院中散步賞月,表達(dá)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結(jié)尾用與“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相對的“閑人”來寫自己,表現(xiàn)了對“忙人”的鄙夷與諷刺,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dá)樂觀的心胸。
根據(jù)【乙】文“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可知,本文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聯(lián)系前文“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可知,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樂觀曠達(dá)的胸襟。
【參考譯文】
【乙】: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確實是有原因啊。況且溫暖的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繽紛的色彩借給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dāng)年宴飲的慣例,罰酒三杯。
(五)(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小題。
【甲】
記承天寺夜游
[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六和塔夜玩風(fēng)潮
[明]高濂
浙江潮汛人多從八月晝觀鮮有知夜觀者。余昔焚修①寺中,燃點塔燈。夜午,月色橫空,江波靜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頃焉,風(fēng)色陡寒,海門潮起,月影銀濤,光搖噴雪。云移玉岸,浪卷轟雷,白練風(fēng)揚,奔飛曲折,勢若山岳聲騰,使人毛骨欲豎。古云“十萬軍聲半夜潮”,信哉!過眼驚心,因憶當(dāng)年浪游,身共水天飄泊,隨潮逐浪,不知幾作泛泛中人。此際沉吟,始覺利名誤我不淺。遙見浪中數(shù)點浮漚②,是皆南北去來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間千古,曾無英雄打破,盡為名利之夢,沉酣風(fēng)波,自不容人喚醒。
(選自《四時幽賞錄》)
【注釋】①焚修:焚香修行。②浮漚:水面上的泡沫。
1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念無與為樂者( )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3)風(fēng)色陡寒( )
(4)勢若山岳聲騰( )
2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解衣欲睡 夕日欲頹B.相與步于中庭 告之于帝
C.因憶當(dāng)年浪游 因往曉之D.曾無英雄打破 曾益其所不能
21.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浙 江 潮 汛 人 多 從 八 月 晝 觀 鮮 有 知 夜 觀 者
2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遙見浪中數(shù)點浮漚,是皆南北去來舟楫。
23.甲乙兩文都寫夜游,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
【答案】19. 考慮,想到 只是 突然 像
20.C
21.浙江潮汛 /人多從八月晝觀 /鮮有知夜觀者
22.(1)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織縱橫,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2)遠(yuǎn)遠(yuǎn)看見有很多水面上的泡沫,(原來)都是南來北往的船只。
23.示例:甲文借空靈澄澈的月色表達(dá)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感情,其中有貶謫的悲涼、賞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閑和對人生的感慨,含有曠達(dá)之意。乙文中作者借潮水的洶涌和舟楫在潮水中浮沉的景象,表達(dá)了對爭名逐利、不能自拔的世風(fēng)的悲嘆與批判。
【解析】
19.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1)句意為:想到?jīng)]有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2)句意為: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但,只是。
(3)句意為:突然寒風(fēng)吹來,海波陡生。陡,突然。
(4)句意為:去勢像奔騰的群山。若,像。
20.A.副詞,想要/副詞,將要;
B.介詞,在/介詞,向;
C.都是連詞,于是,就;
D.副詞,曾經(jīng)/動詞,同“增”增加;
故選C。
21.考查文言文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jìn)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
本句句意為:浙江的潮汛,很多人知道八月白天可以觀賞,很少有人知道夜間也可以觀賞。句子中“浙江潮汛”是主語,后應(yīng)停頓;“晝觀”“夜觀”為兩種情形,“晝觀”后應(yīng)停頓,故正確的斷句為:浙江潮汛/人多從八月晝觀/鮮有知夜觀者。
2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作答此題,要遵循“字字有落實,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注意特殊句式及詞類活用。重點詞語:
(1)庭下,庭院中;如積水空明,像積水一般清明澄澈;交橫,交織縱橫;蓋,大概是。
(2)遙見,遠(yuǎn)遠(yuǎn)看見;浮漚,水面上的泡沫;皆,都;舟楫,船。
23.本題考查理解情感。作答此題,要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和寫作背景進(jìn)行分析。
甲文:蘇軾于月夜游承天寺,月色很美,此時和友人同游,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作者稱自己為“閑人”,聯(lián)系本文的寫作背景,寫于蘇軾被貶黃州之時,任黃州團(tuán)練副使,這是一個閑職,因此蘇軾稱自己為“閑人”。對于政治上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蘇軾來說,位居閑職,內(nèi)心應(yīng)有被貶的無限悲涼?!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又包含作者多少人生的感慨?!暗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既有自嘲,也有自解,表現(xiàn)了他的曠達(dá)。
乙文:作者夜游,看到?jīng)坝康某彼椭坶诔彼懈〕恋木跋螅ㄟb見浪中數(shù)點浮漚,是皆南北去來舟楫),他感嘆“悲夫!二字搬弄人間千古,曾無英雄打破,盡為名利之夢,沉酣風(fēng)波,自不容人喚醒”(真是可悲啊!名利二字愚弄了千百年來的人們,還從來沒有哪個英雄豪杰看破,全都為了名利沉醉其中,從不讓人喚醒),表達(dá)了作者對爭名逐利、不能自拔的世風(fēng)的悲嘆與批判。
【參考譯文】
乙文:浙江的潮汛,很多人知道八月白天可以觀賞,很少有人知道夜間也可以觀賞。我從前曾經(jīng)在寺廟里焚香修行,點燃塔燈。午夜的時候,月色灑滿了天空,江上靜寂無波,只有江水吸收了月光,自成一道奇麗的風(fēng)景。一會兒,突然寒風(fēng)吹來,海波陡生,被月光鍍上一片銀色,像崩雪般勢不可擋地向前涌去,又如卷云撞向海岸,海浪翻卷如若雷轟,飛卷起漫天雪花向四面散去,去勢像奔騰的群山,讓人毛骨悚然。古人說“十萬軍聲半夜潮”,的確是這樣!潮汛從眼前經(jīng)過,讓人心驚膽戰(zhàn)。于是回憶起當(dāng)年在外闖蕩,身不由己四處飄泊,隨波逐流,不知道會成為怎樣的平凡之人?,F(xiàn)在沉靜下來想,才開始覺得名利害我不淺。遠(yuǎn)遠(yuǎn)看見水中有幾處像泡沫一樣的東西,原來都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在潮水中沉浮。真是可悲??!名利二字愚弄了千百年來的人們,還從來沒有哪個英雄豪杰看破,全都為了名利沉醉其中,從不讓人喚醒。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xùn)練08《周亞夫軍細(xì)柳》對比閱讀(含解析),共23頁。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xùn)練05 散文閱讀(二)(含解析),共3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文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xùn)練03《三峽》對比閱讀(含解析),共13頁。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