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又何間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民弗從也(fú) 小信未孚(fú)
C.齊師敗績(jī) 下視其轍(zhé)D.夫戰(zhàn),勇氣也(fú) 望其旗靡(mí)
【答案】B
【解析】A.間——jiàn;
C.績——jì;
D.靡——mǐ;
故選B。
2.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忠之屬也??梢裕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B.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C.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B
【解析】B.句意:莊公和他同乘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與齊軍作戰(zhàn)。故正確的停頓應為“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故選B。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故逐之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戰(zhàn) 以君之力
C.戰(zhàn)于長勺 所惡有甚于死者
D.登軾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代詞,代指齊國軍隊/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B.都是介詞,可譯為“憑借”;
C.介詞,在/介詞,比;
D.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
故選B。
4.與“其鄉(xiāng)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其妻獻疑曰B.頹然乎其間
C.增其舊制D.其如土石何
【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代詞,前三項中的“其”均為代詞;
D項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故選D。
5.與“小大之獄”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將馳之D.登軾而望之
【答案】B
【解析】“小大之獄”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句中“之”是助詞,“的”的意思,與B項意思相同;
ACD三項,都是作代詞;
故選B。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犧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獄
C.肉食者鄙,未能遠謀D.夫戰(zhàn),勇氣也
【答案】D
【解析】A.“犧牲”,古義為祭祀用的牲口,今義為舍棄自己的利益或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
B.“獄”,古義為訴訟案件,今義為監(jiān)獄;
C.“鄙”,古義為目光短淺,今義為品德低劣;
D.“勇氣”,古今義都是“敢作敢為豪不畏懼的氣魄”;
故選D。
7.下列句子在語序上與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一致的一項是( )
A.何以戰(zhàn)?B.雖不能察,必以情。
C.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D.微斯人,吾誰與歸?
【答案】B
【解析】A.句意為:憑借什么作戰(zhàn)呢?“何以戰(zhàn)”屬于賓語前置;
B.句意為: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語序上與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一致;
C.句意為:魯莊公與曹劌同乘一輛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皯?zhàn)于長勺”屬于狀語后置;
D.句意為: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道呢?“吾誰與歸”屬于賓語前置;
故選B。
8.下列關于語法知識及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從內心深處里他一直很不喜歡《非誠勿擾》《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等電視節(jié)目?!边@個句子中的“從內心深處里”充當狀語。
B.“陽光明媚”“差得很遠”“除惡掃黑”“敬畏生命”四個短語的類型均不相同。
C.《左傳》,即《春秋左氏傳》,又稱《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蹲髠鳌废鄠魇菓?zhàn)國時期魯國的左丘明所作。
D.古時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后人就用“桑梓”指家鄉(xiāng);“長河落日圓”中的“河”指黃河;“晉太元中”的“太元”是年號;《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謚號。
【答案】C
【解析】C錯誤,《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所作。
9.用原文填空。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劌解釋為何追逐齊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4)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解析】(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意為: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這是曹劌請見的原因。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意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據實情判斷。這是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表現。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意為:我看見他們的車轍散亂,遠望他們的旗幟倒下,所以追趕他們。這是曹劌向莊公解釋為何追逐齊軍。
(4)“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意為:齊國是大國,難以估測,我怕他們有埋伏。這是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
注意易錯字:鄙、察、轍、靡、逐、焉。
10.班級正在開展以“勇于擔當,兼濟天下”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相關任務。
(1)【故事鏈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下圖與我國古代一位在國難面前勇于擔當的歷史人物有關。請根據提示,簡要敘寫這個故事。(60字左右)
(2)【對聯(lián)續(xù)寫】下面有兩副未完成的對聯(lián),請圍繞活動主題,續(xù)寫下聯(lián)。
①上聯(lián):能文能武迎挑戰(zhàn)
下聯(lián):
②上聯(lián):蘇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聯(lián):
(3)【論述修改】李明同學在觀看紀錄片《大國工匠》第八集“大任擔當”后寫了一篇心得,請你幫助修改。
本集介紹了三位大國工匠:焊接火箭發(fā)動機的高級技師高鳳林,拼接兵馬俑的文物修復師馬宇,手工打造飛機弧線的高級鈑金工王偉。[甲]紀錄片播出后發(fā)生了廣泛影響。[乙]人們不僅深深折服于他們“精雕細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為他們精湛的技藝而震驚。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擔起了國之重任,擔當需要能力,需要技術,更需要奉獻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應該勇于擔當,忠誠奉獻,做一個有擔當的人,為民謀福,為國出力。
①[甲]處畫線句中有搭配不當的語病,應將“___”改為“___”。
②[乙]處畫線句中有語序不當的問題,修改意見:__。
【答案】 (1)魯莊公十年,齊國軍隊以強凌弱,攻打魯國。關鍵時刻,曹劌挺身而出,隨戰(zhàn)于魯莊公,在戰(zhàn)場上指揮得當、把握戰(zhàn)機,最終打敗了齊軍。
(2)①敢說敢做有擔當
②曹劌論戰(zhàn)無愧匹夫之責
(3) ①發(fā)生 產生(或:引起) ②將“深深折服于他們‘精雕細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為他們精湛的技藝而震驚”互換位置 。
【解析】(1)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兩個人物“曹劌”和“魯莊公”可知,這個故事是指“長勺之戰(zhàn)”。作答時,作自己的話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即可。(2)本題考查擬寫對聯(lián)。對聯(lián)分上下兩聯(lián),兩聯(lián)字數相同,語義相關,相對應的詞語詞性相同。作答時要盡量圍繞著活動主題“勇于擔當,兼濟天下”來尋找材料來擬寫作答。比如,可用“曹劌論戰(zhàn)無愧匹夫之責”來對“蘇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答案不唯一,符合題目要求即可。(3)①語句“紀錄片播出后發(fā)生了廣泛影響”中,“發(fā)生”與“影響”搭配不當,可把“發(fā)生”改為“產生”或“引起”。②語句“人們不僅深深折服于他們‘精雕細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為他們精湛的技藝而震驚”中的“折服”比“震驚”表達的程度要深,所以應該將“深深折服于他們‘精雕細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為他們精湛的技藝而震驚”的位置互換。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春?,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br>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br>(節(jié)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鼓作氣/而或長煙一空
C.又何間焉/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D.公將鼓之/以我酌油知之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1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寫出鄉(xiāng)人對戰(zhàn)爭漠不關心,也表現了當時平民與權貴之間的隔閡與矛盾。
B.魯莊公作戰(zhàn)時的急躁冒進和勝利后的提問,呼應了曹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說法。
C.交戰(zhàn)之時曹劌用語短促,既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也突出了曹劌對“肉食者”的嘲諷鄙視。
D.本文借曹劌論戰(zhàn)揭示只有取信于民,運用正確戰(zhàn)術并把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答案】11.A 12.(1)(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2)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痕跡混亂,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 13.C
【解析】11.A.都譯為“鄙陋,目光短淺”;
B.第一次/全;
C.參與/暗中;
D.音節(jié)助詞,無實意/代指道理;
故選A。
1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屬:類;以:憑借;
(2)靡:倒下。
13.C.根據第二段曹劌回答魯莊公的話“未可”“可矣”可知,曹劌在戰(zhàn)場上準確判斷作戰(zhàn)時機,追擊的時機,沒有多余的話,側面體現戰(zhàn)事緊張容不得說多余的話,另一反面展現曹劌的有軍事才能;“曹劌對‘肉食者’的嘲諷鄙視”通過交戰(zhàn)之時曹劌短促的回答無法體現;
故選C。
【點睛】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辈軇フf:“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辈軇セ卮鹫f:“(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
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痕跡混亂,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所以決定追擊他們?!?br>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客①謂燕王曰:“齊南破楚,西屈②秦,用韓、魏之兵,燕、趙之眾,猶鞭策也。使齊北面伐燕,即雖五燕不能當。王何不陰③出使,散游士④,頓齊兵,弊其眾,使世世無患?!毖嗤踉唬骸凹俟讶宋迥?,寡人得其志矣。”蘇子曰:“請假王十年。”燕王說,奉蘇子車五十乘,南使于齊。謂齊王曰:“齊南破楚,西屈秦,用韓、魏之兵,燕、趙之眾,猶鞭策也。臣聞當世之舉王,必誅暴正亂,舉無道⑤,攻不義。今宋王射天笞地⑥,鑄⑦諸侯之象,使侍屏匽⑧,展⑨其臂,彈⑩其鼻,此天下之無道不義,而王不伐,王名終不成。且夫宋,中國膏腴?之地,鄰民之所處也,與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伐之,名則義,實則利,王何為弗為?”齊王曰:“善。”遂興兵伐宋。三覆宋,宋遂舉。燕王聞之,絕交于齊,率天下之兵以伐齊,大戰(zhàn)一,小戰(zhàn)再,頓齊國,成其名。
(選自《戰(zhàn)國策》,有改動)
[注] ①客:蘇秦。②屈:制服。③陰:暗中,暗地。④散游士:差遣游說之士。⑤舉無道:討伐無道的昏君。⑥射天笞地:箭射天神,鞭打地神。⑦鑄:鑄造。⑧屏匽(yàn):廁所。⑨展:拉開。⑩彈:用石子射。?膏腴:肥沃。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使齊北面伐燕 伐: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說 說:___________________
(3)臣聞當世之舉王 聞: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戰(zhàn)一,小戰(zhàn)再 再: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而”與“而王不伐”中的“而”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B.而年又最高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1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假寡人五年,寡人得其志矣。
(2)與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
17.從文中可以看出燕王身上具備哪些優(yōu)秀品質?
【答案】14. 攻打 同“悅”,愉快 聽說 兩次 15.B 16.(1)借給寡人五年時間,寡人就能實現自己的愿望。
(2)與其從燕國得到百里土地,不如從宋國得到十里土地。 17.示例:從諫如流,用人不疑。
【解析】14.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假使齊國到北面攻打燕國。伐:攻打;
(2)句意:燕王十分愉快。說:同“悅”,愉快;
(3)句意:臣下聽說當代杰出的君王。聞:聽說;
(4)句意:一次大戰(zhàn),兩次小戰(zhàn)。再:兩次。
15.例句句意:大王卻不去攻打他。而:表轉折,但是、卻;
A.句意: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而:表轉折,但是、卻;
B.句意:而且年紀又最大。而:表遞進,而且;
C.句意: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靠近賞玩它。而:表轉折,但是、卻;
D.句意:因此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而:表轉折,但是、卻;
故選B。
16.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假:借;得其志:實現自己的愿望;(2)得:得到。
1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
根據“王何不陰出使,散游士,頓齊兵,弊其眾,使世世無患”“燕王說,奉蘇子車五十乘,南使于齊”可知,蘇秦向燕王提出建議:暗中派遣使者,差遣游說之士(去各國),使齊兵陷入困頓,從而使燕國免受戰(zhàn)亂之苦。燕王很愉快的接受了蘇秦的建議,并派蘇秦出使齊國;可見燕王具有從諫如流,用人不疑的特點。
【點睛】參考譯文:
蘇秦對燕王說:“齊國向南攻破楚國,向西制服秦國,驅使韓、魏兩國的軍隊,燕、趙兩國的兵眾,如同用鞭子驅趕馬一樣。假使齊國到北面攻打燕國,即使有五個燕國也不能抵擋。大王為什么不暗中派遣使者,差遣游說之士(去各國),使齊兵陷入困頓,使它的百姓疲憊不堪,這樣就可使燕國世代無患?!毖嗤跽f:“借給寡人五年時間,寡人就能實現自己的愿望?!碧K秦說:“讓我借給大王十年時間?!毖嗤跏钟淇?,送給蘇秦五十輛車,讓他到南面出使齊國。(蘇秦)對齊王說:“齊國向南攻破楚國,向西制服秦國,驅使韓、魏兩國的軍隊,燕、趙兩國的兵眾,如同用鞭子驅趕馬一樣。臣下聽說當代杰出的君王,一定要誅殺殘暴的諸侯,平定混亂的天下,討伐無道的昏君,攻打不義的國家。如今宋王箭射天神,鞭打地神,鑄造諸侯的塑像,讓它們侍立在路旁的廁所里,又拉開它們的雙臂,用石子射它們的鼻子,這是天下昏庸無道、不講信義的人,大王卻不去攻打他,大王的英名終難成就。況且宋地,是中原最肥沃的地方,齊國的邊民與宋相處。與其從燕國得到百里土地,不如從宋國得到十里土地。攻打宋國,名義上是為了正義,實際上又能得到好處,大王為什么不這樣做呢?”齊王說:“好?!庇谑前l(fā)兵攻打宋國,多次擊敗宋國軍隊,宋國于是被攻占。燕王聽說后,同齊國斷交,率領天下諸侯的軍隊來攻打齊國,(經過)一次大戰(zhàn),兩次小戰(zhàn),使齊國陷入困頓,成就了燕王的聲名。
四、對比閱讀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br>【乙】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選自《貞觀政要》)
18.解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
19.翻譯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20.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其鄉(xiāng)人曰 其真無馬耶
B.乃入見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C.忠之屬也 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D.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
21.與“忠之屬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此皆朕所目見。B.乃入見。
C.何以戰(zhàn)?D.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22.句中加點詞語古今含義沒有變化的一項( )
A.犧牲玉帛B.夙夜孜孜
C.可以一戰(zhàn)D.卻看妻子愁何在
23.對甲、乙兩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中“公將戰(zhàn)”一句字約意豐,“將戰(zhàn)”一詞說明魯莊公是被動應戰(zhàn)、倉促應戰(zhàn),打的必然是無準備之仗,暗示魯莊公確實有點“鄙”;這也是“曹劌請見”的原因。
B.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曾流著淚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乙文中唐太宗對侍臣說的也包含這樣的意思。
C.甲乙兩文都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甲文中曹劌與魯莊公的三問三答既表現了曹劌的“遠謀”,也將魯莊公的“鄙”具體化,讓人覺得這樣的國君昏庸無能,一無是處;乙文中唐太宗對侍臣說的話則讓一個頭腦清醒的明君形象躍然紙上。
D.甲文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揭示了一個道理: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勝的先決條件;乙文中唐太宗說的話意在向眾侍臣強調:老百姓就是國家的根基。兩文都體現了民本思想。
【答案】18.(1)參與 (2)獨自享有 (3)賜福,保佑 (4)早晚,日日夜夜 19.(1)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夠件件明察,也一定用誠心辦理。
(2)治理國家如同栽樹,樹的主干和根部穩(wěn)固了,就一定能長得枝繁葉茂。 20.D 21.A 22.B 23.C
【解析】18.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
(1)句意:當權者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間:參與;
(2)句意:衣食這類用來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專:獨自享有;
(3)句意:(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福:賜福,保佑;
(3)句意: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無事。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19.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
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本句的重點詞有:
(1)獄:案件;雖:即使;察:明察;情:用心;
(2)夫:句首語氣詞;治國:治理國家;猶如:如同;本:(樹)主干;根:根部;搖:動搖;茂榮:繁榮茂盛。
20.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A.代詞,代他的/語氣詞,放句首,無義;
B.副詞,于是/副詞,竟然;
C.名詞,類/動詞,連續(xù);
D.都是動詞,停止。
故選D。
2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式。
忠之屬也:句意:這是盡了本分的一類事。判斷句;
A.句意:這是我所看到的東西。判斷句;
B.句意:于是(曹劌)入朝去覲見(魯莊公)。省略句;
C.句意:憑借什么來作戰(zhàn)?疑問句;
D.句意: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愿意聽他差遣?!笆孔涠酁橛谜摺睘楸粍泳洹?br>故選A。
22.考查文言文古今異義。
A.古義:祭祀式祭拜用品 。今義:花費堅持信仰而死、故棄;
B.古義、今義:勤勉;
C.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能夠;
D.古義:妻于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故選B。
23.本題考查文言文語段的理解。
C.《曹劌論戰(zhàn)》一文中,魯莊公最終聽從了曹劌的建議,打贏了勝仗,且他能“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可以說是一個勤勉的君王。此項“讓人覺得這樣的國君昏庸無能,一無是處”說法有誤;
故選C。
【點睛】參考譯文:
【甲】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位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身邊的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辈軇フf:“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辈軇セ卮鹫f:“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br>【乙】在貞觀九年(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對侍衛(wèi)官說:“以前(隋文帝)剛剛平定京師的時候,宮里面美女古玩滿院。(然而)隋煬帝仍然不知足,不斷征求,同時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導致了(隋朝)滅亡?!?br>“這些都是朕(皇帝自稱)親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無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數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夠安樂呢?”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2 散文知識梳理與答題方法(含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散文知識,散文試題的解題方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2 小說知識梳理與答題方法(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小說,小說的分類,小說的三要素,小說的線索,小說的主題,小說的敘述手法及其作用,標題的作用,小說中段落的作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1 第六單元基礎知識訓練(含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根據注音寫出相應的詞語,根據拼音寫詞語,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改正,請寫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達方式,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并改正,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